书城亲子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5559600000003

第3章 培养女孩积极向上的习惯(2)

3.帮助女儿克服自卑

自卑是一个教育的悲剧,有的女孩从懂事起就严重地自卑,这种自卑感让她们有了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她们的世界仿佛是灰色的,没有一丝阳光。自卑的孩子沉默、胆小,没有想过自己会有美好的前途。家长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女儿这种不良的性格,尽最大的努力让她告别自卑,走向自信。

自卑是一种灰色的、消极的心理,时间长了就会成为性格的缺陷,而一个女孩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童年如果总是遭到父母的批评甚至是讽刺,就会感到自卑。自卑的女孩子在说话时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也是含含糊糊。

在人多的环境中,她们总喜欢躲在冷清的角落。她们害怕自己微小的举动引来别人的哄堂大笑,更害怕与人沟通,自信心的完全丧失和自卑让她们错过了人生许多宝贵的机会。

自卑的坏习惯会危害孩子的一生。家长要及早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让她们成为阳光下自信的孩子,乐观地去面对每一天。

小玲聪明可爱,小时候特别开朗,见到她的人都夸她招人喜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沉默寡言,似乎总是郁郁寡欢,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了她半个脸。妈妈总是不解:小玲到底哪里不对,在烦恼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母亲抽出时间通过沟通才得知,原来小玲进入青春期,发现自己眉间有块疤痕。这小小的疤痕虽然长在小玲的眉间,却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这块疤痕成了她自卑的最终原因,惹得小玲整日愁容满面。

虽然长发已经遮盖了眉间的疤痕,但是小玲仍旧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脸。自卑深深地伤害了她,甚至改变了她的整个生活。其实一个小小的疤痕并不至于如此,但是在小玲内心却足以致命。

自卑如此可怕,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击垮一个人的意志。其实,只要有决心战胜自卑,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不会产生自卑。那些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个个身残志坚,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或许他们也曾自卑,但是当他们战胜自卑时,荣耀也就随之而来了。

许多家长为自己的女儿自卑,而心中暗暗焦急。家长猜测着,这种自卑心理会不会在孩子心中造成阴影,会不会影响到她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伴随孩子一生呢?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才,但很多女孩子的自卑往往是由于家庭环境及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我们认为,生活在以下家庭中的孩子较易出现自卑感:

(1)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

(2)生活在父母要求苛刻家庭中的孩子。

(3)生活在不和睦家庭中的孩子。

(4)生活在暴力教育家庭中的孩子。

家长确实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女儿,她们是否已有自卑情结。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苗头,就要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自卑的孩子往往会胆怯、怕羞、独来独往、猜疑心重、有自虐倾向、承受能力差。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地评价,并且认识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要相信并发扬自己的长处,尽量弥补自己的短处。

(2)他人的批评是自己进步的动力

告诉孩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需要个人正确对待。比如牛顿、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他们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但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3)让孩子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越强。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因而导致失败,由此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4)消除自卑,培养自信

既要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5)父母的鼓励,要伴随孩子的左右

有的孩子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时时处处被批评与指责。长此以往,孩子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总会对自己做出否定的结论。

父母不要奢求孩子能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而应该首先鼓励孩子去做,然后努力发现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并进行及时地表扬,从而慢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

(6)只要肯定自己,就能赶走自卑

许多自卑的孩子心中的自我往往是脆弱、飘摇不定的,他们没有对自己的确凿定论。这时,就需要父母给孩子以鼓励及确凿的定论。当孩子做出了一点点成绩或做了一件令他感到自豪的事,他就该获得父母的认可与表扬。

当女孩子遇到困难且踌躇畏缩时,家长们应该为她加油鼓劲。当然,对于孩子的自卑情结,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因望子成龙而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或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同别家孩子的长处相比,从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帮助女儿消除抑郁

一般女孩子在未踏入校门之前,就已经具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这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事实上,很多悲观的孩子,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当,导致孩子对人生的理念产生了偏差。这种情绪如果蔓延下去,就会成为抑郁的性格,家长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很多女孩子都多愁善感,有人以为这是女孩们先天注定的性格,其实不是,这和孩子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鑫鑫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对她有很高的期望。鑫鑫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比普通人家多,学习成绩也很好。

但是,在一次考试中,鑫鑫发烧了,考试没有发挥好。

从那以后,她变得沉默寡言,再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可爱了。有时,上课也没有精神,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

妈妈很是不明白,于是她去学校咨询鑫鑫的班主任赵老师。赵老师说自从那次考试以后,鑫鑫就变了,经常走神,也不和同学们玩儿了。

赵老师告诉鑫鑫妈妈,在女孩子眼里世界是陌生的,每天都会有很多新的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事情在发生。由于鑫鑫上次没有考好,内心产生了自责、内疚的情绪,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子在童年就遇到了感情上的重大打击,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她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剧烈反应。

此外,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不出众、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受老师重视等,都会使女孩子产生失落感。而且由于女孩子不会排解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很可能由于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长而严重地损害她们的身心健康。

抑郁的孩子会觉得孤独、恐惧和不快乐。那么,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扫除心中的阴云呢?

(1)要为女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女孩子幼小的心里,家就是她的全部。一个温馨的家可以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因此,作为父母,要营造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幸福和温暖中成长。

即使平时工作很忙,父母也要留出时间陪孩子,和女儿一起做游戏,带她们去野外,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2)父母要做女儿的好榜样

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乐观面对人生,这是可以感染孩子的。在早期教育中,如果父母平时就很抑郁,经常闷闷不乐,孩子也无法在家庭中快乐地成长。

保持乐观态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会比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终日抱怨的人,往往也是人生的悲观者。孩子的乐观态度,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我们遇事能够乐观处理,孩子就会模仿我们的处理方式。

(3)做女儿的大朋友

家长就是孩子的大朋友,尤其是女孩子,更需要父母关爱。孩子只有与家人相处好之后,才能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应该怎样待人接物,都是我们教给孩子的,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社会,也是家长教会孩子的。

(4)让女儿自己来决策

从小过于拘束的女孩子,总是处在自卑的情绪中。而将决策权还给孩子,能使她们开始重视自己的想法,只有善于思考的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5)为女儿调理心态

每个女孩子都有开心与失落的时候。当她们开心时,我们可以分享她们的快乐;当孩子失落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给予她们正确的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她们走出痛苦,只有心里充满阳光的孩子才是乐观的孩子。

(6)让女儿消除过多的“贪念”

大部分女孩子拥有太多的物质占有欲,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想要,得到了就满足,得不到就失落。这一切会让孩子认为幸福就是得到喜欢的玩具,使她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适时提醒孩子:不要过于要求父母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

(7)真诚地鼓励女儿

在孩子看来,没有什么能比父母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她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的了。家长对于孩子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

(8)要学会倾听

家长要留出时间倾听女儿的心声,这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所以,家长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好朋友。当家长懂得了怎么去做的时候,教育就变成了一件简单、富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当女孩子心中的阴云一扫而光的时候,她会变成一个乐观自信、充满阳光、热爱生活的快乐之人。她所到之处,人们都会感受到快乐的氛围,都会赞叹她是个优秀的女孩。

5.培养女儿乐观的生活态度

曾经很流行一句话:“快乐是一种习惯。”说得很精辟,也很有道理。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女孩子快乐的性格,这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也将成为她们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思想的方向盘在自己的手中,倾向烦恼还是快乐,就在于自己的心态。谁的天空也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积极的思考造就积极人生,消极的思考造就消极人生。要想教育女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就首先要让她们形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人心理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积极快乐的心理态度能激励人去取得成功,消极的心理态度会使人自我限制、自我挫败。

作为家长,我们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女儿的乐观心态,帮助她们获得成功、健康和幸福。

那么,应该怎样远离或避免消极心态呢?

(1)父母要为女孩子营造快乐的生活环境

父母要多关注生活有趣的一面,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幽默,并把愉快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凡事都有好的一面,积极地将其发掘出来,当生活中处处充满笑声,那么想不快乐都难。父母可以找一些让女儿欢笑的活动和场合,如观看优秀喜剧电影。

作为父母,一定要积极营造一个乐观和谐的家庭氛围,多关心孩子,多鼓励孩子,多和孩子一起体验快乐,让女儿在乐观中逐渐找到生活的自信,面对阴云,也敢于用阳光将其驱散。

(2)引导女儿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看开了,就是快乐,如果看不开,就是烦恼。因此,父母要经常用积极的一面来鼓励孩子,让孩子形成正向的思维方式。

(3)父母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培养女儿

俗话说,只有乐观的父母能造就乐观的女儿,父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培养女儿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在看着父母,如果父母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表现出乐观的态度,那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就会逐渐养成乐观品质。

当孩子遇事不顺而悲观时,父母应带领她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并让孩子明白她的思想中存在的逻辑错误。

(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儿

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如果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女儿的生活,比如,给她买贵的玩具,不让她玩儿水、玩儿泥巴,很可能让女儿感受到压抑,并扼杀孩子对快乐的感觉。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女儿做她喜欢的事情。

(5)对于特殊成长时期的女儿要多关心

青春期的少女如含苞欲放的花蕾,心理正处于变化时期,不仅敏感,还比较脆弱,需要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父母的鼓励会让她尽快走出迷茫的状态,父母的关爱可以让她灰暗的心情迅速布满阳光。相反,如果父母每天埋怨孩子,责备孩子,就会让她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快乐更无从谈起。

(6)改正女儿抱怨的毛病

现实社会中那些抱怨个不停的人,生活往往也是一团糟。因为抱怨于事无补,浪费人的精力,还让人永远找不到方向,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形成抱怨的习惯。

(7)让女儿远离特别悲观和喜欢抱怨的人

悲观的情绪容易传染,抱怨也容易传染,要尽量避免让女儿跟有这两种心理倾向的人接触,他们只会带给女儿糟糕的心境。但是有时候不与之接触好像不太现实,比如,这个人是家人,或是同学,那就要留意不要让他人的消极颓废影响到女儿,让女儿也变得心灰意冷,悲观消极。

这时,家长就要经常引导女儿,告诉她们悲观的情绪的坏处,让她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消极的氛围。虽然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家长有耐心和恒心,女儿的性格一定会慢慢改变,一定会成为一个阳光、快乐的优秀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