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新反经【上下】
5559900000009

第9章 品目第三(3)

聂政的姐姐聂莹,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凶手身份不明,韩国无人知道,正暴尸于市,悬赏指认,就呜咽着说道:“这恐怕是我弟弟吧?唉,严仲子就这样来知遇我的弟弟!”立即动身前往韩国。来到街市上,看到死者果然是聂政,就拊尸痛哭,非常哀伤地说道:“这就是轵邑深井里人们所说的聂政啊!”市上来往的行人都说:“这个人残杀了我国的宰相,国王正悬赏千金查询他的身份,夫人难道没有听说吗?为什么敢来相认呢?”聂莹回答他们说:“我听到了。我弟弟聂政当初之所以忍辱含垢,置身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健在,我还没有嫁人。如今老母已寿终,我已嫁夫,严仲子知遇我弟弟于困污之中,结为至交,对我们恩重如山。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士为知己者死啊!因为我还活在人世,所以我弟弟聂政自毁面目,使人无法辨认,这为的是怕连累我啊!我怎能够因为害怕杀身之祸而埋没了我弟弟的英名呢?”韩国市人大为震惊,于是,聂莹连呼三声:“天啊!”终因极度悲哀而死在聂政的身旁。晋、楚、齐、卫诸国的人听到这件事,都感慨地说:“不仅聂政了不起,就连他的姐姐也是位节烈的女子啊!她不怕暴尸的危险,一定要奔走千里之途,来显扬他的名字。不过,要是他知道姐姐也愿死于韩国街市的话,也未必敢对严仲子以身相许了。严仲子也可以说是知人善任,竟能得到这样的义士!”

聂政之所以著名,不在于他刺杀了一个诸侯国的国相,而在于他图报知己和决不连累别人的侠义性格。

在春秋战国时期,行刺之事屡有发生,为什么只有专诸、荆轲、聂政一类能够名垂青史呢?因为他们是豪侠而非豪强,他们将自己的性格溶入了当时正义的事业之中。

一曲侠客行,时至今日仍然动人心魄。然而,大侠的利剑虽长,终究不能杀尽人间不平而除旧布新,更不能把处在痛苦轮回中的传统社会改造成永恒的桃园乐土。其实侠客的生命情态在于能把美妙的图景以极其特殊的方式昭示给人们,让人们在传统压抑的社会透一透气,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水或一片绿地,最终这汪清水这片绿地要被沙漠所湮没,但人们会永远记住这汪清水或绿地。这就是侠客永不凋的生命情态。

四、感悟英雄

何谓英雄?英,偏重于智谋;雄,偏重于胆力,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其实,就英雄本身而言,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但在一般人心目中,英雄像一座碑,顶天立地,无所不能。如果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能真的如此,那么天下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在秦末争雄时,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本是楚国贵族,他的先人是楚国大将项燕,在秦灭楚后自刎而亡。由于秦王实行暴政,天下大乱,项羽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并立楚王后裔为王以招揽天下人。

项羽英勇善战,熟谙兵法,重武轻文,人称“万人敌”。后来,项羽同叔父一同到吴中躲避仇人。吴中当地的贤士大夫,论才能都在项梁之下。所以,吴中每有大的徭役或丧事,项梁常常替他们作主,暗中用兵法部署来管束宾客子弟,借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东游稽郡,渡过浙江,项梁与项羽一同观看皇帝出游时车驾和仪仗的盛况。在观看的人群中,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项梁听见侄儿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赶快用手捂住项羽的嘴,小声说道:“不要乱说,这是要祸及全族的啊!”项梁因此知道侄儿是个奇才。长大后,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弟子没有不畏惧项羽的。

后来,吴郡郡守召见项梁,在去郡府的途中,项梁对郡守为何召见自己,不时做出种种设想。到郡守府门后,他令项羽在门外等候,自己进入府门内的大堂。

在堂上,郡守殷通请项梁就座,对他说道:“长江以北都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先发动可制服他人,后发动则被他人所制服。我想要兴兵反秦,令您和桓楚为将。”

桓楚是吴中的奇士,当时逃亡在沼泽之中。项梁不愿与殷通共举义旗,也不愿与桓楚一同做殷通部将。思索了片刻,项梁主意已定,便对郡守殷通说:“桓楚逃亡在外,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惟有侄儿项羽知道此事,他今日与我同来,请允许我到门外看他是否还在等候。”

项梁借故来到府门外,走近项羽小声对他如此这般地嘱咐一番,令他持剑在门外等候。项梁再次入堂,坐定后对郡守说:“项羽尚在门外,请召项羽登堂,令他受命召桓楚前来议事。”

殷通点头答应,项羽被召入府中。当项羽登堂后,项梁向他使了个眼色,说道:“可以了!”项羽应声上前,拔剑砍下了殷通的头颅。于是,项梁手持郡守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印绶,郡守左右的人见此情景无不大惊,府中顿时乱做一团。项羽当场击杀数十百人,府中的人都吓得伏在地上,谁也不敢抬起头来。

其实,项羽的英雄之名实际是从破釜沉舟、拉开巨鹿之战,才名扬天下的。声势浩大的秦末大起义,把强大的秦国冲得七零八落,但在所有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羽和刘邦这两支最为强大。于是,秦国派了名将章邯带兵出关来和起义军决战。章邯是秦朝名将,为始皇帝掌管粮仓,陈胜、吴广起义,就是被章邯所灭的,所以项羽也不敢大意,部署得也很周密。关于项羽破釜沉舟、巨鹿大战《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

章邯打败项梁后,进攻赵地,楚王派宋义为上将带兵解救赵国,项羽担任次将,范增为末将。当大军到达安阳时,停留四十六天不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赶快带兵渡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内响应,一定能打垮秦军。”宋义说:“不是的,咬牛的牛虻不能伤害虱子,现在秦军攻打赵军,打胜了则兵疲力尽,我们乘秦军疲惫(发动进攻);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军队鸣鼓西进,一定打垮秦军。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身披甲冑,手执利器,冲锋陷阵,我不如你;坐下来运筹谋划,你不如我。”因此向军中下令说:“凶猛如虎,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人,一律斩首。”宋义又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国,亲自送他到无盐,摆酒设筵,大会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饿交加。

项羽说:“本来打算并力攻秦,却长期停留不进,现在年荒岁饥,人民贫困,士卒只吃半升豆子,军中没有存粮,宋义却还设酒宴,会宾客,不率领军队渡河就地取用赵国的粮食,而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以秦那样强大的兵力,进攻新建立的赵国,形势发展的结果必定是秦军打垮赵国的军队。赵国的军队被打垮了,而秦军更加强大,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而且楚军最近被打败,国王坐不安席,把国内的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统属于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不体恤士卒,而徇情营私,不是与国家同休共戚之臣。”项羽早晨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的大帐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出来发令军中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秘密命令我杀死他。”这时,将领们都恐惧屈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处死了叛乱的人。”将领们就共同推立项羽为假上将军。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并杀死了他。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就让项羽做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节制。

项羽已经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他便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士卒渡河,援救巨鹿。战事稍有胜利,陈余又向项羽请求救兵。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军队一到就围困了王离,与秦军遭遇,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通道,大破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已经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项羽自起兵以来大小经过七十余战,每战皆赢,惟垓下一战大败。项羽的失败,也慷慨悲壮,显示出了大丈夫那种顶天立地的气概。

韩信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知道项羽的勇猛,因此苦心设计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彻底瓦解了楚军的斗志。项羽回想自己起兵以来,东杀西砍,南征北战,推翻了强秦,留下了盖世的英名,如今却落到这样凄凉的地步,又是愤恨,又是惭愧。为了消愁解烦,他打开了一坛存放多年的陈酒,闷着头喝起来。

这时候,心情最沉重的,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善解人意的虞姬。

虞姬是大将虞子期的妹妹,长得天姿国色。自从与项羽成亲后,一直与项羽形影不离。

项羽有两样宝贝:一个是跨下的乌骓马,一个是身旁的虞美人。如今乌骓马无精打采地拴在帐外,耷拉着脑袋;虞美人一声不响地坐在身边,轻轻地抹着眼泪。

项羽喝了几碗酒,百感交集,悲愤地赋了一首诗,并和着曲拍慷慨地演唱起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刻,虞姬也变成了泪人儿,接着项羽的歌和了一首: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着唱着,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项羽一身是胆,但就怕心上人掉眼泪。他看着虞姬伤心的样子,不由鼻子一酸,眼泪也流淌下来。

虞姬突然止住哭声,深情地对项羽说:“大王饮酒,可惜军中没有音乐伴奏,贱妾愿为大王舞剑助兴!”说着,她抽出宝剑,迈开双脚,在帐中欢快地舞了起来。舞到尽兴时,她高叫一声:“愿大王多多珍重!今生难得白头,来世再做夫妻!”说完,把剑往脖子一抹,一股殷红的血柱喷溅而出。她的呼吸停止了,但那双微微睁着的眼睛,仍含情脉脉地看着项羽。

项羽的心全碎了,两行热泪奔涌而下,吧嗒吧嗒地洒在地上。

项羽两眼喷火,他跃身跨上乌骓马,手持方天画戟,领着八百名亲兵,趁着夜色掩护,突出了汉军的重围。

项羽策马飞奔,沿途摆脱汉军追捕,终于来到乌江岸边。项羽想从此渡过长江,回到江东。

项羽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早已驾着小船在那里等候。亭长热情地招呼项羽说:“江东虽小,也有几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人口,在那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请大王火速上船,江边仅有我这条船,如果汉军追上了,就难以过江了。”项羽感谢亭长的好意,但没有上船,他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想当初,我项羽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现在他们都战死在疆场,光剩我一个人活着,即使江东父老不怪我,我也没有脸面去见他们了。”他牵过乌骓马,对亭长说:“这是一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驮我已经五年了,现在这种境地,与我同死实不忍心啊,送给你吧!”说着让亭长牵马上船,自己则手提宝剑徒步迎着前来迫击的汉军,汉军远远见了项羽,并不敢向前,项羽大吼,挥剑砍杀,杀了几百人,自己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然后自刎而死。

项羽,这位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西楚霸王走上了末路,一代英雄落了个如此悲壮的结局。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不掩恶、不虚美的态度,直接对刘汉家的对立者项羽进行了赞美,把他说成是失败英雄。的确,千百年来,项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英雄形象。

首先,他做得正,一身正气,走得正,行得正,正大光明,他没有刘邦那样阴险。乌江岸边,面对亭长的热情招呼,他宁折不弯,显示了顶天立地的男儿本色。

其次,项羽符合传统中国人的心理状态,英雄美人相映成趣,霸王别姬更显得荡气回肠。同时,也不难看出虞姬也是个多情善感的女子,她知道项羽已经走到尽头了,并没有埋怨项羽。为了不拖累项羽,她自刎身亡,虞姬的这一做法是明智之举。试想,刘邦见了她这样的美女,怎会放过她?以虞姬之美和虞姬之才,在刘邦的所有妻妾中的地位很有可能炙手可热。想想吕雉是如何对戚夫人的,那她的命运将会更惨。后人也总算没亏待虞姬,中国文学史上词曲中的“虞美人”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美女而作,她如地下有知,也足慰芳魂了!

再次,项羽是人们理想中的那种英雄人物,跨下宝马,手中持方天画戟,武功卓绝,无人能敌,而且志向远大,见秦始皇出游,直接呼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来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词人生活的年代是宋金交兵时,腐败的南宋朝延统治者苟且偷生,一度南下,而不思抗金之策,于是李清照想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失败英雄项羽,感慨之余写下了此诗。

总之,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衡量,项羽都算得上是一位英雄,其实,项羽是雄才,而非英才。唐代大诗人杜牧写了一首《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作者在诗中充满了惋惜和慨叹。的确,项羽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乌江岸边自刎而亡,如果依诗人所说,项羽能卷土重来,重整旗鼓再与刘邦决战,鹿死谁手就说不定了,说不准谁能得天下。然而,项羽毕竟是项羽,他如果和刘邦一样会用心计就不是项羽了,历史没有假设,看来项羽只能做一个末路英雄,为后人留下来了无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