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5565300000013

第13章 引论(1)

就早期希腊美学而言,本卷尽管只讨论以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美学思想,但其出现是与他们所处身的希腊世界和希腊社会、宗教神话、文学艺术、前美学观念和哲学的产生及其特征五个方面密切相关的。这里对这五个方面,依次进行阐述。

第一节希腊世界及其文明的形成

本卷所讲的古希腊,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的范围要比当今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的希腊共和国的范围大得多,后者的面积仅131990平方千米,北与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接壤,东与土耳其交界,大陆部分为半岛,西南濒伊奥尼亚海,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而古希腊则以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包括到北非、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及其在进入阶级社会后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时间跨度则是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这里所讲的早期则是指公元前2000年到希波战争(前492—前449年),而具体到美学思想则是指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至公元前4世纪前半期。

一、希腊远古文明

由于对古代文明的深入研究,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属于古代三大文明区之一的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区(地理范围从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亚、北非和南欧)。它的文明是在这个古老的文明区里孕育发展起来的。[1]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希腊文明的出现并非是最早的,而是在这个文明区的西亚和埃及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点已被考古文化所证实。表明它是在“东方思想的洪流中”成长起来的。[2]

希腊远古文明经历了基克拉泽斯文化、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三个相联系和相交织的发展历程。

基克拉泽斯文化,是希腊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分布于爱琴海中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1900年。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米诺斯文明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有农、牧业,商业也很重要。典型青铜器是剑和匕首。陶器典型器物为一种有柄平锅状器,另外有罐、钵等,有的已施有简单彩绘,有的有以螺旋母题为主的刻划纹。此外还有石皿、项链、大理石雕像等。其中有表现“大地母神”的偶像。除偶像外,还有弹琴、吹笛等人像,是相当杰出的。

基克拉泽斯群岛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便与小亚细亚、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发展了海上交通。至青铜文化早期,尤其是克罗斯和锡罗斯时期,处于希腊全境的领先地位,并成为由小亚细亚等地区向希腊各地转运铜等金属原料的中心,起了希腊远古文明开拓者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进程,其日趋衰落,日益处于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下。

米诺斯文明,是希腊克里特岛的青铜时代中、晚期文化,又称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约始自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为迈锡尼人占领而结束。它是欧洲的较早的古代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先驱。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其中的前王宫时期,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与基克拉泽斯文化相似。其中的新王宫时期是整个米诺斯文明鼎盛时期,米诺斯艺术在此时也达于全盛,所筑王宫各处绘有富丽堂皇的壁画,喜好表现花草和海洋生物,也刻画宫廷宴乐、礼仪和竞技活动。彩陶底色变浅,以黑、褐等色绘花草、海洋生物等,形象舒展自然。当时海运发达,与埃及、叙利亚来往频繁,并在其地设立商站。希腊本土南部和爱琴诸岛已并入米诺斯王朝版图,米诺斯王朝成为一方霸主,工农业、海运和商业都达到古代世界的发达水平。

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450年间,克里特各王宫多次遭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影响,加之前1450年迈锡尼人入侵,并在前1400年又遭到破坏。至此,米诺斯文明的繁荣即告结束。此后,克里特作为青铜文明中心的地位即为迈锡尼文明所取代。

迈锡尼文明,希腊本土青铜时代晚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腊南部和爱琴海区域,年代约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因当时希腊最强盛的王国及其首都迈锡尼而得名。迈锡尼文明继米诺斯文明而起,它以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品著称于世。它在公元前2000年后期是地中海区域主要文明之一,其主要经济是农业和贸易,畜牧业亦较发达,广泛养马,盛行战车,并和埃及、叙利亚有文化商业联系,也影响于南欧和西欧。其鼎盛期产生的迈锡尼的陶器,火候掌握得很好,器形多样,喜用褐、紫单色绘制简单图案,密布器物全身,风格粗放,这类陶器和其他迈锡尼产品畅销于塞浦路斯、叙利亚、腓尼基、埃及各地。随着迈锡尼线文“B”释读成功,已知当时人崇奉万神之父宙斯、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战神雅典娜和太阳神阿波罗,与日后古典时代希腊宗教相似,也信仰克里特的丰饶生产女神。但当时大型神像雕刻极少,与古典时代的希腊不同。

随着公元前1200年左右发生了特洛伊战争,迈锡尼文明从此衰落,至前12世纪末即为入侵的另一批希腊部属多立斯人所灭。希腊历史进入所谓“黑暗时代”或荷马时代。

二、荷马时代

迈锡尼被入侵的多立斯人摧毁后,希腊本土出现了三四百年的衰退时期(约前12世纪—前9世纪末),是希腊本土氏族制度解体的历史阶段。它以反映该时期社会状况的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而得名:“荷马时代”。由于原先制造彩陶的技艺失传,线条简单的几何图形的陶器代替了原来的彩陶,所以又被称为“几何陶时期”。

荷马时代处于迈锡尼文明衰落之后,希腊文明在某些方面出现暂时曲折的时期,所以又有“黑暗时代”、“希腊的中世纪”之称。这一时期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已有阶级萌芽,虽然存在原始民主,但是军事首长的权力日益增强,所以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属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各部落或部落联盟中,普遍存在长老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军事首长三个机构。到了荷马时代的后期,整个希腊除个别地区外,都已经开始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希腊人“已经站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了”[3]。

随着多立斯人南下,有相当一部分迈锡尼人退至阿卡狄亚、克里特和塞浦路斯,在那里继续发展,使这些地方成为日后希腊古典文明的发祥地。从而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希腊远古文明中心东移的时期,也是新文明的孕育时期。

特别是随着部落大迁徙结束以后,希腊开始由部族向民族过渡,形成了伊奥尼亚族、埃俄利亚族和多立斯族三个稳定的民族居住区,逐渐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到了公元前9世纪,希腊本土、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岸基本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希腊古典文明这个主体也就形成了。

随着希腊民族的形成,希腊人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希腊语是一种印欧语系语言,其历史开始于公元前14世纪,一直延续至今,其经历的时期,比任何别的印欧语系语言都长,前后共计34个世纪。从迈锡尼时期开始的“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直到公元前8世纪时,希腊人根据闪米特语的模式,创制了新的字母,这种字母很快就从东到西在整个希腊语世界广泛流行开了。

希腊语言文字在各地区的完善化,是受到原来方言的影响。同希腊原有的三个方言已相适应逐渐形成以伊奥尼亚、埃俄利亚、多立斯为主的三个语支,特别是随着雅典的兴起,同伊奥尼亚语支比较接近的,并又兼备这三个语支共同优点的阿提卡语言就获得主导地位。当今所看到的古希腊哲学、文学和历史等著作,就是用这种阿提卡语言文字写作和传抄的。[4]

随着希腊人日益广泛掌握冶铁技术,并在农业和手工业中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农业、畜牧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公社土地由每个家庭耕种。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开始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但作为奴隶主的氏族贵族尚没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在战争中日益起到重大作用。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公元前10世纪至前9世纪第一批希腊城邦产生,荷马时代也就终结。

三、城邦国家的形成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没有受到外族的严重威胁,除了自身内在因素外,由于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联系日益密切,希腊人从西亚和埃及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人中,又开始形成国家。在一两百年内,陆续出现了名为“域邦”的小国。

希腊的城邦是由卫城发展而来的,它是当时人们为了防卫而建立起来的。城邦奴隶制的建立经历相当长的时期。由于希腊世界各地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以城邦国家在各地的出现也不平衡。比较而言,斯巴达和雅典还是晚起的,直到公元前6世纪后,斯巴达和雅典才逐渐发展成为最强盛的城邦。

古代希腊实行地域较小、各自独立的城邦制度,而未曾像东方那样较早出现统一的王国或帝国,这对希腊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欧洲文明的发展也是有深远影响的。这种城邦制度,为希腊文化,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多样性竞争的历史舞台。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末,随着诸城邦的建立,在希腊出现广泛的移民运动,这是希腊各城邦内部社会经济变革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在《强迫移民》中曾分析过:

在古代国家,在希腊和罗马,采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强迫移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的环节。这两个国家的整个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超过这个限度,古代文明就有毁灭的危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国家完全不知道在物质生产方面运用科学。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它们就只能有为数不多的公民,否则,它们就得遭受那种把自由民变为奴隶的沉重体力劳动的折磨。由于生产力不够发展,公民权要由一种不可违反的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来决定。那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5]

当时希腊大史学家修昔底德,就将这个时代称为“殖民时代”,指出当时希腊人分别向东西方进行殖民:

接着就是殖民时代,雅典人殖民于伊奥尼亚和大多数岛屿上。伯罗奔尼撒人建立大多数殖民地于意大利和西西里,也建立一些殖民地在希腊的其他地方。所有这些殖民地都是在特洛伊战争以后建立的。[6]

当时殖民范围,东起黑海东岸,西至今法国的马赛,包括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一部分,南达尼罗河口和利比亚,北抵今阿尔巴尼亚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广大地域内。据载,从公元前800—前500年间,有文献或考古资料可查的希腊殖民城邦达一百四十多个。[7]

这些殖民城邦一般都在地中海(以及黑海等地)沿岸地区,原先就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又较好地摆脱了原先母邦固有的内部束缚,加之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经商和对外交往,并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保守势力较小。正像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的那样,当时希腊的一系列伟大贡献,正是在殖民城邦而不是在本土出现的,伊奥尼亚是把希腊史诗推向顶峰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诞生的地方。在继之而来的年代里,杰出的挽歌体和抒情体诗人中,没有一个是雅典人,取代了几何风格的新的陶艺装饰风格,也不是在雅典,而是在罗德岛、科林斯和斯巴达诞生的。即使到公元前6世纪,当雅典起初是在经济上,尔后亦在政治上又一次领先之际,希腊自然科学之父也并不是雅典人,而是两名米利都人(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和爱非斯人赫拉克利特。这些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的亚洲希腊人,对整个古希腊时代的知识成就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8]

汤因比的这种论断,对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家也是适用的。他所提到的赫拉克利特,正是出生在伊奥尼亚族人从希腊本土来到小亚细亚伊奥尼亚地区的爱非斯殖民城邦。毕达哥拉斯从出生到盛年一直生活在伊奥尼亚族人、在小亚细亚沿海的殖民城邦萨摩斯岛,以后迁居到意大利创建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克罗顿,是公元前710年左右,由阿该亚人建立的殖民城邦。恩培多克勒是西西里岛南部的阿克拉伽人,该地是希腊本土阿里亚人在公元前582年建立的一个殖民城邦。德谟克利特的故乡阿布德拉,则是公元前6世纪中叶由希腊人建立起来的殖民城邦。直到中期古典时代的雅典,才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才出现了像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样伟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