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5565300000017

第17章 引论(5)

诗人说了许多谎言。[56]

世人的传说有时和事实不符;虚假的事经过巧妙的想象加以装点,人家就信以为真。[57]

请不要阻止他唱达那奥斯人的悲惨命运,

因为人们非常喜欢聆听这支歌曲,

它每次都有如新谱的曲子动人心弦。[58]

第三,诗歌的价值及其不朽。尽管这些诗人比较重视诗歌的娱乐功能,几乎很少强调它的教育功能,但他们并不因此无视或低估诗歌的价值,而是肯定诗歌及其颂扬的人物一起永垂不朽,人可以因为诗人的语言而得以永存。例如贤淑的妇女佩涅洛佩,由于对奥德修的忠贞,经由诗人的颂扬而永垂不朽:

拉埃尔特斯的光辉儿子,机敏的奥德修,

你确实得到一个德性善良的妻子,

因为伊卡里奥斯的儿女、高贵的佩涅洛佩

有如此高尚的心灵。她如此怀念奥德修,

自己的丈夫,她的德性会由此获得

不朽的美名,不死的神明会谱一支

美妙的歌曲称颂聪明的佩涅洛佩。[59]

雅典的立法家梭伦在肯定工匠能凭借双手的劳动获得财富的同时,承认诗人也有自身固有的价值:

一些人擅长雅典娜和赫费斯托斯的工作,他们是能干的工匠,依靠两只手聚集财富;另一些人,受到奥林帕斯山上缪斯的才能的训练,有可爱的诗行节拍的知识。[60]

品达罗斯则讲得很明确,他在《尼美亚竞技胜利者颂》里不止一次提到诗歌的不朽:

语言比行为活得更长久,谁要是能凭借希腊人所喜爱的语言,谁就能永远活在人们心灵的深处。[61]

反之,甚至最有力量的行为,由于缺少诗歌进行颂扬而可能湮没无闻。但要是能借助某种方式就可以获得反映出美的行为的知识,如凭借记忆女神、缪斯女神们的母亲谟涅摩叙涅的仁慈,由于获得诗人的颂扬,这些有力量的行为就会得到颂扬,富人和穷人一样都会走向死亡。荷马所写作的《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原本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他的名声是靠荷马得来的。[62]因此,诗和高尚的行为可以一起永垂不朽:

用最优美的诗歌描绘高贵的人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使诗歌无殊于不朽者们的殊荣;当诗歌逐渐被忘却时,那些高贵的行为也就泯灭了。[63]

第四,诗和画彼此有密切联系。当时有些人,已经注意到各种文艺形式间的比较。出生于希俄斯岛的希腊抒情诗人西摩尼得斯(约前556—前468年),曾就绘画和诗进行过比较,声称:“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音节分明的绘画。”[64]

综上所述,从荷马以来到前古典时期的诗人,对与诗歌种种有关的问题已或多或少有所认识,除了强调诗歌创作仰赖灵感或文艺女神缪斯凭附外,由于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诗歌是模仿再现,从而肯定诗歌的真实性。但他们在认识到想象的能动作用的同时,也认识到诗人在创作中可以进行虚构,更其强调的是诗歌的娱乐功能,很少像后世的诗人、特别是思想家们那样强调诗歌的“文以载道”的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以荷马和赫西奥德为代表的诗篇,以极其高超的神和英雄们的形象和无比瑰丽宏伟的情节等,凝聚起了希腊人之所以成为希腊人的一系列观念,而正是由这些观念激励着希腊人去进行创造人类史中新的伟业。但他们自身没有也不可能充分意识到这种无与伦比的伟大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作用,使他们在世界文学上获得了无比崇高的地位。

六美

美学中的核心范畴无疑是“美”。但就希腊而言,从荷马史诗中所讲的神、人外形的形体美,到苏格拉底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美自身”、柏拉图的先于可感事物的独立存在的“美理念”,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意义上的“美”,其间经历着漫长的历程。

从诗人们的吟咏来看,古希腊人是高度重视美的。源出东方闪族天神的希腊的美和爱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在希腊世界受到广泛崇拜,成为美貌、爱情、情欲的化身。作为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的阿佛洛狄忒,根据赫西奥德的记载,她是古老的神祇之一:

克洛诺斯用燧石镰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进翻腾的大海后,这东西在海上飘流了很长一段时间,忽然一簇白色的浪花从这不朽的肉块周围扩展开去,浪花中诞生了一位少女。起初,她向神圣的库忒拉靠近;尔后,她从那儿来到四面环海的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她成了一位庄重可爱的女神,在她娇美的脚下绿草成茵。由于她是在浪花(“阿佛洛斯”)中诞生的,故诸神和人类都称她阿佛洛狄忒……无论在最初出生时还是在进入诸神行列后,她都有爱神厄罗斯和美貌的愿望女神与之相伴。[65]

奥林帕斯十二主神中的天后赫拉、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也都拥有美貌的外形。此外,还出现了美惠三女神卡里忒斯,最初是司丰收的女神,后来演变为美惠三女神。

希腊人崇尚美的最重要的记载,见之荷马的《伊利亚特》。荷马将在历史上可能确实进行过的,历时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归诸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和爱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之间为争夺“给最美的女神”的那只金苹果。接踵而来的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希腊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从而引起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旷日持久空前残酷的战争,从而特别是给特洛伊带来了空前的苦难。但是,当被围困的特洛伊的长老们一旦见到美貌的海伦时,甚至认为为她而饱受苦难是无可抱怨的:

特洛伊的领袖们就是这样坐在望楼上。

他们望见海伦来到望楼上面,

便彼此轻声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特洛伊人和胫甲精美的阿该亚人

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

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

不过尽管她如此美丽,还是让她

坐船离开,不要成为我们和后代的祸害。[66]

把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归于双方争夺美貌的海伦,当然是不足凭信的,但是,荷马却因此而反映了当时希腊高度重视“美”的那种传统观念。然而,从感性的有形的美,到形而上、第一哲学意义上的美,要经历漫长的心路历程。

首先,有形的东西的可感的美。有形体意义上可感事物的美,是出现得最早的。证之荷马的史诗,也是出现率最多的。兼指男子、女子外形的形体美。

就美貌而言,她们胜过所有的妇女。[67]

伽倪墨得斯长成世间闻名的美男子。

神明们见他容貌俊美,把他掳去

给宙斯司酒,留他在不朽的神界居住。[68]

歌颂神界(实即自然界)奥林帕斯的美:

目光炯炯的雅典娜说完,转身返回

奥林帕斯,传说那里是神明们的居地,

永存不朽,从不刮狂风,从不下暴雨,

也不见雪花飘零,一片太空延展,

无任何云丝拂动,笼罩在明亮的白光里,

常乐的神明们在那里居住,终日乐融融。[69]

这里虽然未出现“kallos”字样,但却是在歌颂自然界的美。至于吟咏织物、衣着等事物的美更是比比皆是:

亲爱的父亲,你能否为我套辆大车?

高大而快疾,我想把美丽的衣服载上,

去河边洗涤,衣服堆放在那里不干净。[70]

当公主准备离开河滩返回宫邸,

驾上骡子,收起晾晒的美丽衣服,

目光炯炯的女神雅典娜又想了主意,

让奥德修被惊醒,得见美貌的少女,

少女好把他带往费埃克斯人的城市。[71]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在《阿伽门农》中谈到织物的美。当阿伽门农从伊利昂远征归来,面对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虚情假意的欢迎时讲道:

不要把我当一个女人来娇养,不要把我当一个东方的君王,趴在地下张着嘴向我欢呼,不要在路上铺上绒毡,引起嫉妒心。只有对天神我们才应当用这样的仪式表示敬意,一个凡人在美丽的毛毡上行走,在我看来,未免可怕。[72]

其次,将美丑和审美快感相联系。赫西奥德在《神谱》中,将美丑与令人感到快感与否联系起来了,但这里的“美”在原文中已是用带有抽象意义的“kalon”而不是上面荷马那样更多地用具体意义上的“kallos”:“缪斯和美惠女神们,这些宙斯的女儿……唱美的歌:‘美的使人感到快感,丑的使人感到不快。’”[73]

再次,将美与美德联系起来。女诗人萨福则认为,人的形体的美只是外表上的美,只有“好人”,即有美德的人才是美的:“一个美的人,只是在外貌上看起来美,但是,一个好的人同样才会是美的。”萨福实质上将美与善结合起来,这是希腊人的传统观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柏拉图主义叙利亚学派创始人扬布利柯(约270—337年以前)在他的《尼各马科算术》中记载:毕达哥拉斯学派将美来称谓数字“6”,这在认识上是一个跃进,将美与抽象的数联系起来,这与该派认为的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的观点是一致的。[74]

还值得注意的是,赫西奥德的认识已经进展到事物内在的尺度和适度,虽然他并未将这两个概念与美这个范畴直接联系起来,但实质上体现了古希腊人习惯于将美和尺度、适度联系起来的传统观念:

你要把握好尺度,在诸事中适度是最好的。[75]

对任何事情,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适度是最好的。[76]

将适度、尺度等观念和美相联系,这是希腊人的传统观念,以后在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发展中得到具体体现。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菲罗劳斯,就将与“尺度”、“适度”相近似的“秩序”与“匀称”看作是美的本质。柏拉图虽一再申述和论证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在于模仿或分有美理念,但在晚期的对话篇中,也将人的形体的美丑与尺度联系起来,在讨论到技艺时,将美与尺度、适度联系起来,甚至进而将尺度、匀称与美相等同。亚里士多德在从第一哲学、形而上学高度讨论美的同时,又从事物的内在关系来讨论美的本质,肯定秩序和匀称是美的本质。

综上所述,正由于反映、体现、提炼传统观念的诗人们,进展到将美与善、美与快感、美与尺度和适度等相联系,表明当时希腊人已走到美学思想的产生的前夕。但是美学思想的产生,毕竟要以审美主体和审美客观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一定认识为前提,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与哲学密切相关联的。因为,这些问题的解释要以对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意识)的一定认识为前提的。所以有必要概述与美学思想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希腊早期哲学的基本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希腊美学和早期哲学几乎是同时产生的,美学思想家本人往往也就是哲学家,这个传统一直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美学史中。美学本来是尚未分化的哲学的组成部分,即使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密切联系。

第四节哲学

要是说希腊哲学史是从米利都学派开始的话,那么希腊美学史则是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的。这不仅仅是由于史料依据不足,更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和宗教的联系更为密切,而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和宗教神话及文艺的关系更为密切。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美学思想,深深打上他们的相应的哲学世界观的烙印,前后经历不到两百年。

一、以自然为主要研究对象

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家,以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哲学家,主要是从事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因此他们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很少涉及社会和伦理道德等。这种带有根本性的特征,也体现在他们的美学思想中。

这种以自然为主要对象的特征,渗透到这个时期的美学思想的各个方面。首先,未将与美有关的问题和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联系起来,其有关美的范畴既未涵盖及善,反之也未将美包蕴在善这个范畴中。其次,未将美学问题的探讨与文学艺术密切联系起来,以致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即便显示出富有思辨特征的思想家,也更多地追求抽象的、纯思辨意义上的凝神观照,不像后世的柏拉图由于密切关注文学艺术,不仅关注纯思辨的凝神观照,而且还重视审美意义上的凝神观照。最后,忽视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从好的方面看,未曾将美和文学艺术理论的探讨从属于“文以载道”的目的,但是美学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毕竟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其社会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回避的。以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哲学已开始关注社会和道德问题,但未将美学思想和它们联系起来。

这是就以自然为主要对象而导致的消极方面来说的,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这个时期的自然哲学关注自然,特别是早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对美的探求与宇宙学、谐音学的研究密切结合,从而使其美学思想带有气势恢弘的宇宙学特征,显得大气。从而体现出其整个美学思想给人以整体的崇高感,而不是鼠目寸光地停留在枝节问题的探讨上。

二、致力于探讨万物的本原

早期自然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是热衷于探求万物的本原(根源),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万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他们要探求万物的本原,就是要寻求多中之一,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自然哲学上的这种对本原的追求,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确定了整个时期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