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经济法
5570500000004

第4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3)

(二)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是有条件的:(1)经济法律规范的颁布和实施;(2)需要有经济法律事实的存在。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终止的客观情况。根据其与经济法主体的意志是否有关联,可以将经济法律事实分为行为与事件两类。

1.行为

行为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经济法主体的有意识的活动,具体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类。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如工商企业设立登记、依法纳税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或者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如商业贿赂、偷税漏税等。

2.事件

事件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但不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社会现象如战争、内乱、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等。

第三节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做出了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律义务,但并非所有的法律义务都是法律责任,因为法律义务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这里所提的经济法律责任为狭义的理解,专指是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法律义务。也就是说,经济法律责任是指做出在法律上、道德上、习惯上都应受到非难和谴责的违反经济法律规范的行为后,应受到国家机关追究和制裁的法律后果。

二、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行为人据以承担法律责任或者能够满足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法定条件。由于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各国的法律中没有据以判断所有法律责任的共同要件。这就决定了在不同法律部门之间,同一法律部门的不同责任主体之间,在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上会有所差异。

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一)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是指依法应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当事人。责任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责任能力;二是不具备免责条件。

(二)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通常以行为人有主观过错为前提。这里不排除针对个别经济违法行为采取无过错原则,但这属于特殊原则,并以法律规定为限。

(三)行为违法

这是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的基本条件。经济法律责任创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这些具有违法性质的经济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进而实现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有序等多重价值。

(四)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而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它一般也是经济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在特殊情况下,行为人即使没有给特定的人造成具体的伤害,由于行为的恶劣影响,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五)因果联系

行为人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在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的前提下,二者之间还必须存在内在的、必然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联系。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又称为过失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按照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侵犯他人财产的、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为严格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根据法律规定均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这是经济法律责任的一项特殊原则,只有在经济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度危险作业的不断增多而逐渐确立起来的一项归责原则,它对过错原则的适用是很好的补充。

(三)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根据实际情况和公平正义的原则,由当事人分担责任的一种责任承担方式。这种责任原则在民法领域可以适用,在经济法领域同样也可以酌情适用。

案例分析

某生产厂家按照国家标准制造生产了某种产品,由于国家标准本身存在问题,致使该产品给消费者造成了损害。

解析: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厂家是没有过错的,该情况也不符合无过错责任的法律规定,法院可以考虑适用公平原则,由生产厂家和销售者对受害者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

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有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种。

(一)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指国家机关对违反经济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一种财产性的制裁措施。经济责任主要包括罚款、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强制收购、没收财产等。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违反经济行政法律规范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主要包括罚款、没收违反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此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可根据法律、法规,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法者实施行政处分,如做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等处分。

(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故意或由于过失实施了严重的危害经济秩序的行为,已构成犯罪所要受到的刑事制裁。刑事责任主要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另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对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士,可以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以上三种经济法律责任,既可同时追究,也可分别追究。

相关链接

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6月28日起,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因涉嫌在奶粉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肾结石”患儿多例,造成了重大社会损失和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9年1月22日,河北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对三鹿奶粉系列问题刑事案件中的数名被告人做出一审判决,其中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张玉军、耿金平被判处死刑,其他18名被告人各获刑罚,三鹿集团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937万元。

由于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及两名副市长等多名政府官员受到撤职等处分,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引咎辞职。三鹿集团最后被三元股份破产重组,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经济法”概念的是()。

A.汉谟拉比B.孟德斯鸠C.摩莱里D.卢梭

2.体现为对违法经济行为的强制性制裁和惩罚是经济法的哪一个特点?()

A.经济性B.综合性C.政策性D.强制性

3.市场主体关系主要调整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解决市场主体资格、准入、行为方式等问题,旨在维护社会市场秩序及交易安全。这指的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哪一种?()

A.市场主体关系B.市场管理关系

C.宏观调控关系D.社会保障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A.主体B.客体C.内容D.行为

5.()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经济法主体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主体利益的责任。

A.经济权利B.经济义务C.经济行为D.经济权力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有()。

A.社会本位原则B.平衡协调原则

C.责权利效统一原则D.可持续发展原则

2.下列属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国家工商总局B.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C.“状元”餐馆D.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张甲

3.下列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物B.行为C.智力成果D.人身利益

4.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有()。

A.战争B.内乱C.商业贿赂D.泥石流灾害

5.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经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A.责任主体B.违法行为C.损害事实D.因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