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5570700000001

第1章 序:有术和无术

朱建军

在中国传统中,会分辨“术”与“道”的不同层面。“术”是方法的层面,懂得一种“术”,做事就有了方法。和不学无术的人相比,饱学而有术的人做事会大为有效。懂的武“术”的一个纤瘦的女子,可以打败一个不会武术的彪形大汉。但是我们不会满足于“术”,更会追求更高的境界“道”。“道”是事情的本源层面,和“道”在一起的人,超越了固定的具体的“术”,随应“道”,无为而无不为,其境界又是只懂得“术”的人所不可企及的了。

我知道有一些高人,已经在某些事情上超越了“术”而进于“道”。有一次我看苏东坡写的一幅字,其中有的字很大,有的字很小,有的字很工整,有的字又极为潦草,布局不符合书法的要求,但是非常之美。“如行云流水,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令我们这些人只有瞠目结舌、叹乎观止的份儿,不能赞一词。

这样的高境界当然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向往这个境界不等于懂得这个境界。不会说我们希望有“道”,怎么怎么一做,就可以有“道”了。饮茶的方法叫做茶道,插花的方法叫做花道,摔跤的方法叫做柔道,动武的方法叫做跆拳道,未必每个参与者就都懂得了喝茶、插花、摔跤或动武的“道”。不懂得“道”的人,常常误以为“道”和“术”是对立的,以为“术”是低等境界,“道”是高等境界,以为有“道”的人不再用任何“术”,于是为了追求“道”就放弃用任何技术,以为只要不用技术,自己就可以有“道”。其实这是一个大误区——武林新手去生死搏击的时候,如果不用任何招式,试图无招胜有招,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以无命的方式彻底无招。“不用技术”,也是一种技术而不是道。好比一个武林新手,遇到了东邪黄药师,决定不出招,承认自己完全不是对手,心里期望黄药师出于自傲,在这个情况下不会出手,这也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也许有用,也许没用,但并不是“道”。有“道”者或者不用技术,但也不是拒绝使用技术,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有“道”就是有“道”,不在于用或者不用“术”。

如果我们稍稍懂得一点谦虚,其实,在学习任何东西的一开始,我们最好不要考虑什么是“道”,胡乱猜测一个玄虚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一开始,一般说前十年,还是要以学习“术”为主。苏东坡写字可以如行云流水,我们写字——以及苏东坡一开始学习写字时——还是要临帖,学习书写的基本法则。超越“术”的前提是先懂得了“术”。但是,我们在学习“术”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说,其实还有个“道”存在,这样可以避免一个人太执着于“术”,把“术”学得太僵化了。学任何东西,都有走了另外一个极端的人,他们僵化地学习“术”,可以把“术”学得中规中矩,却被“术”所限制,堵住了以后见“道”之路,永远达不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们要知道有“道”的存在,也知道自己“不知道”,认真学习“术”但是知道“术”只是“术”,这样我们才会有未来的希望。

意象对话心理疗法,其中有术,也有道。学习意象对话时,我们都是从“术”开始,但是教学中总是隐含着“道”,虽然学习者也许还不“知道”,但是他们会“浸淫”于“道”。本书读者,有兴趣去学习意象对话,我们非常欢迎。

为了让大家在学习中有所参照,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的全体同仁,都认为很需要一本书,总结意象对话中的种种技术,并把这些技术的使用步骤和要点详细说明给大家。苑媛作为研究中心学术研究负责人,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这本书的编写工作,从而有了现在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不过,有两点我要提醒大家:第一,意象对话不能自学,不要以为你读了这本书拿去照搬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你违背了意象对话之道,用这些技术也许会无效甚至有害;第二,不要以为这些方法是僵化不变的,实际上这些方法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如果大家记住这两点,就会用好这本书。

希望大家能学好意象对话,从而让我们的人生,以及别人的人生更加清醒、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