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意象对话临床技术汇总
5570700000005

第5章 意象对话疗法的创新和局限

意象对话疗法与其他疗法相比较,既有创新,也有局限。

先来谈谈它的局限。

第一、意象对话疗法对治疗师的要求比较严格。

除了在专项技能方面有要求之外,意象对话格外强调咨询师自身的人格完整、坚持自我成长、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内部还有一系列的评级、考核和相互监督等管理制度,所以,意象对话的学习过程比较长,由于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整个学习过程也并不总是轻松愉悦的,而且不能通过自学来完成。

第二、治疗过程并不总是轻松愉快。

意象对话直入内心深处,经常触动各种情结、创伤性体验及其消极感受,而且意象对话从不追求在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是否快乐,这些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能够接受或坚持的。诚然,有经验的咨询师是能够陪伴并引导来访者渡过这些“难关”的。

第三、它有不适用人群。

意象对话与其他的心理疗法一样,无法包治百病。其不适用人群有:精神病患者、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某些躯体疾病患者和智障者等。

第四、意象对话入门容易,学精很难。

由于这一疗法使用的语言媒介是所有人的潜意识都懂的原始语言——“意象”,所以,入门很容易。但意象对话同时又是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和修行工具,融合着佛、道以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真正能够学“懂”、学“精”,则需要长年潜心、苦心的领悟与坚持不懈的实修实践,非常不易。

再来谈谈它的创新以及与其他疗法的关系。

就系属而言,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简直就是近亲。甚至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中国人所创立的意象对话疗法,是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同时又不失世界性文化意义。

1、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

起初,意象对话的创立者是在释梦的过程中对意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对荣格心理学的强烈认同之下,创立者将意象的意义分析及其翻译引入心理学,极大地丰富了对于意象、象征和原型的理解,拓展和深化了精神分析的“心理能量假设”、“人格的深层理论”以及“心理动力学理论”。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了解自我、成长自我,为了推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工作,意象对话应运而生。

因此,意象对话是精神分析方法的新的分支和新的发展,它本身就是精神分析的释梦技术和催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与精神分析相比,它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优势。

其一,深化了对“梦”的理解。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一种伪装,而意象对话疗法主张,包括梦在内的所有意象都是原始认知的表现,是一种形象的认知方式,并非伪装的结果。

其二,拓展了对“昼梦(day-dreams)”的研究。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谈到:“昼梦是幻想的产物……既和睡眠不发生关系,就第二个共同特性而言,又缺乏经验或幻觉,只是一些想象而已;……昼梦之所以叫梦,也许因为具有与梦相同的心理特征;至于这个特征,我们尚无所知,只是仍在研究而已。”(《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11月第1版,第70—71页)意象对话承认昼梦是一种想象,但不认为仅是幻想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意象对话就是一种昼梦式的心灵对话。但是,昼梦同样承载着人的心理经验、觉察、动机和心理能量,只不过可能比较弱、比较轻或者比较模糊。意象对话可以将其放大、深化和动态化,使其具有心理分析意义和治疗价值。

其三,翻译的对象和方法不同。精神分析对梦的意义做出解释,通过意识层面的翻译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意象对话的翻译对象是意象,其外延远大于梦,包括夜梦、昼梦、想象、联想、回忆等所有以意象形式来表达的心理事物。进行意象对话时,意象出现在来访者清醒的情境里,咨询师并不需要翻译意象的象征意义,咨访双方始终保持在潜意识深层对话的状态。对话之后的认知面谈,也只在必要时告知某些意义分析内容。而这丝毫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最后,心理治疗的平台不同。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将原发过程的东西转化为继发过程,然后进行心理治疗。意象对话却是直接在原发过程里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这不仅是意象对话与精神分析相比的最大差异和创新,也是它的最大优势。很多受益者在体验之后发出“好神奇”、“真有意思”的感慨,大都由来于此。

2、意象对话与荣格心理学

由于意象对话的创立者对荣格心理学的认同程度非常之高,所以,二者的渊源也就更深更近。

意象对话是以意象为媒介、用原始逻辑的方法进行深层交流,这与荣格的主动想象技术甚为相似。而这一相似点恰恰是荣格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一大分歧——精神分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理解原始逻辑,荣格却是用原始逻辑本身理解原始逻辑。

意象对话的创立者曾形象比喻:若将人的潜意识比作大海,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研究大海的伟人,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站在海边、站在岸上;荣格下海了。

借用这个比喻,意象对话疗法不仅下海了,还要在浩瀚深奥的大海里畅游、互动、治疗那些生病的“海洋生物”。

因而,同样是研究大海,弗洛伊德像科学的译者,荣格像勇敢的冒险者,意象对话则像睿智的医生。

相比之下,荣格心理学的主动想象技术好似一个内向的勇者,独自想象、独白交流,咨询师给予指导和解释。意象对话更强调互动性——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有时是来访者与自己的意象之间的互动(如:引导来访者“盯”着某个意象看时,来访者主动或自愿地改变某意象时……)。

归根结蒂,进行意象对话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在一起——共同想象、共同面对、共同体验、共同解决——是两个人之间共同探索充满生命力的意象。

意象对话疗法虽与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渊源甚深,却也融合了许多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长处,如:人本主义的真诚平等、积极关注与倾听、无条件接纳,格式塔疗法的关注“此时此地”、建立现实感,现实疗法对责任感的强调及面质技术等。

3、意象对话与J·E·肖尔的意象治疗

意象对话疗法吸收了J·E·肖尔的意象治疗中的一些方法。

J·E·肖尔的意象治疗属于人本主义的疗法之一。它主张每个人拥有自己心中的世界,咨询师只有理解来访者心中的世界才能够帮助他。来访者的意象就被理解为来访者心中的世界。

J·E·肖尔的意象治疗是让来访者想象,以使咨询师了解其内心世界,作用类似于投射测验。其想象过程不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性质,而是依靠其他的技术矫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不同的是,意象对话疗法不仅帮助咨询师了解来访者,更是一种促进来访者深层沟通、人格成长的方法。意象对话不仅呈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也呈现来访者丰富的心理资源,更是在流动的对话过程当中运用来访者自身的心理资源解决其心理问题。

4、意象对话与认知、行为疗法

在临床操作上,意象对话疗法经常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使用。

所不同的是,行为疗法在使用意象时,是当作真实事物的替代品。比如,在系统脱敏治疗中,用想象中的老鼠代替真老鼠,治疗重点在于通过身体放松缓解来访者对于真老鼠的过度恐惧。而在意象对话疗法中,老鼠意象本身承载着心理能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譬如自卑、胆小、死亡等等。

5、意象对话与佛道精神

意象对话疗法融合了佛学和道学的精神,有着浓厚的东方韵味。

例如,意象对话的心理干预方式,实质上是道学的所谓“无为”——最小的干预,以及佛学的所谓“不拒不纳”。

再如,意象对话对待意象的态度,是采纳了佛学的观点,认为这些意象(相)本性为“空性”(emptiness),而因我们的心得到形式,通过观想这些意象(相),我们可以洞察到心理事件的因果,获得对因果的领悟,从而得以超越。

6、意象对话与阿萨鸠里的人格理论

阿萨鸠里的心理综合理论,和意象对话中的人格意象分解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是平行地获得了近乎相同的发现,但是,毕竟阿萨鸠里作出发现的时间要比意象对话早得多,这曾经让朱建军教授怀疑,人格意象分解技术的原创性是不是不够。不过,详细思考后,他认为意象对话和阿萨鸠里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意象对话更胜一筹。

意象对话疗法中,子人格之间根本上是平等的——所有的子人格的总体就是我,每一个子人格也都是我,但都不是完整的我。阿萨鸠里则不然,他认为有一个特殊的子人格叫做主我(I),而且,在调节子人格的过程中,这个主我会越来越“主”,而且这是他调节的一个目标所在。在主我占据绝对的主宰地位后,他会进入下一步,通过冥想等找到深层的核心自性(SELF),并通过修炼让SELF成为一个盛开的莲花或者佛、菩萨的形象。

我们认为,这正是他的错误。他似乎以为,只有主我才能真正代表我,才是核心自性或称真我的化身。他不知道,其实任何一个子人格都是真我的化身。意象对话理论实际上是“无我”的,而心理综合理论本质上是以我为中心的。他让I做浅层的统治者,让SELF做深层的统治者,从而对其他的子人格进行压抑。

心理综合理论也许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SELF就像上帝统治一切,而I就像教皇,是上帝的代表。

意象对话理论是佛教的精神展现,每个子人格都有佛性。

心理综合理论用于实践,可以集中各子人格的力量于I,从而加强I的能量,使他能达到SELF,再加强SELF,就可以达到很高的能级。但是,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靠集中力量、剥夺其他子人格而使个别子人格达到实现。这样的实现是不完整的,所以是虚假的。而且,SELF是傲慢无知的,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达到实现,却误以为自己达到了。

意象对话理论用于实践,不会那么快地呈现效果,但是一旦有了效果,就是真正完整的,是全部子人格的能量提升。

综上所述,意象对话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疗法,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与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技术相结合。很多情况下,结合使用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