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5571600000005

第5章 古代文学(4)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与基本情节

荷马史诗是在古希腊长期流传的有关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这场战争已为考古挖掘所证实。据推测,公元前12世纪末,在希腊南部的阿开亚人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之间,确曾发生过一场历时数年、规模宏大的战争。最终,阿开亚人攻陷并焚毁了特洛伊城。战后,在希腊本土流传着许多有关战争的故事,这些故事以短歌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加入新的材料,蒙上层层传奇色彩,到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逐步形成两部史诗的雏形。而荷马可能是两部史诗的最初或最好的编纂加工者。荷马的生平无可靠记载,据说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行吟诗人,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特洛伊战争的英雄故事。荷马的功绩不在于首创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编纂完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宏大的诗篇。公元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统治者庇士特拉妥又组织学者删改编订,把它正式写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又做了最后编订,把两部史诗各分成24卷,荷马史诗最终成形。

两部史诗是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姊妹篇,均取材于特洛伊战争。根据传说这次战争是由一颗“不和的金苹果”引起的。传说希腊将领阿基琉斯的父母帕琉斯国王和海洋女神忒提斯举行婚礼时,邀请众神赴宴,唯独未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恼羞成怒,在嘉宾毕至、盛宴方开之际,偷偷在宴席上投下一颗“金苹果”,上写“赠给最美丽的女神”,结果引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之间的激烈争夺。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忒。为了酬谢帕里斯,爱神帮助他从斯巴达拐走墨奈劳斯国王的妻子、绝世美女海伦,激起希腊各族人的公愤。希腊各部落推举斯巴达王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统帅,联合攻打特洛伊,从此爆发为时10年的特洛伊战争。此间,众神分为两派,各助一方。最后,希腊名将奥德修斯利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城。战后,希腊人各携财宝、奴隶等战利品凯旋,斯巴达国王也带海伦返归故乡。

《伊利亚特》开篇说道“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并没有写战争的全过程,而是集中描写战争结束前几十天中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抢走将领阿基琉斯的女俘,阿基琉斯一怒之下退出战斗,致使联军节节惨败。阿伽门农赔礼讲和也无济于事。后来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为挽救战局挺身而出,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好友被杀,激怒了阿基琉斯,他重新参战,杀死赫克托耳。随后他为好友举行隆重葬礼,特洛伊老王也为赫克托耳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

《奥德赛》主要叙述特洛伊战争后,希腊英雄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流,终于还乡,与妻子家人团聚的故事。史诗开始时,特洛伊战争已过去10年,大部分希腊将士都已满载而归,唯有奥德修斯屡遭磨难,中途被女神卡吕蒲索羁拦在一个海岛上,未能返乡。他的遭遇引起众神怜悯,决定让他还乡。然而,他中途却被海神波塞冬发现,木筏被打散,漂流到斯刻里亚岛,受到阿吉诺国王款待,席间他向主人讲述了自己战后10年历险的经历:他们先漂流到伊斯马洛,在与当地居民的血战中逃离;后经盛产外乡人食后不愿返乡的蒌陀果的产地;在巨人岛,被吃掉几个同伴,设计刺瞎独目巨人后脱险离岛;随后,他们又先后历经风神岛、埃亚依岛、冥府、塞仑鸟、冲岩、太阳神的岛屿等等。奥德修斯的经历使大家深受感动,次日国王派船把他送回家乡。在此期间,他的妻子潘奈洛佩也在家乡苦苦盼望丈夫归来,用计抵御着邻近众多贵族子弟的求婚纠缠。奥德修斯上岸后扮作乞丐,向牧猪奴打探家中情形,与儿子相认,制定周密的惩罚求婚人计划,然后一举诛杀全部求婚人,与妻子、老父相认团聚。

二、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

荷马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英雄史诗,着重歌颂了部落的光荣历史和英雄事迹。《奥德赛》是反映古代人类对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的史诗,着重表现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史诗广阔描述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希腊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军事制度、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等,都做了生动的描述。从史诗中可以看到,氏族公社制已经开始崩溃,新的奴隶制生产关系正在萌芽,社会正处于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阶段。私有财产已经出现,氏族内部已经发生分化,部落首领开始贵族化,他们占有富庶的庄园,还通过战争夺得更多的财富和俘虏。在奥德修斯和阿吉诺等氏族首领家中,有着大量奴隶。这种奴隶是一种家奴,和主人没有界限,主人的妻子和他们一起纺纱织布,主人的女儿同样与奴隶一起在海边洗衣。农作上已有轮耕、施肥、果木栽植等知识,并开始使用铁器生产工具。手工业生产也比较发达,出现了铁匠、木匠、瓦匠、皮匠等,且往往一匠多能,但手工业尚未完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当时还没有货币,通常以牛为价值尺度,如会刺绣的女奴身价值4头牛,奥德修斯的老乳娘便是他父亲用20头牛换来的等等。荷马史诗具有百科全书性质,是全面认识、研究这一时期古希腊社会的形象化教材,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

其次,歌颂古希腊人民理想的英雄,赞颂英雄主义精神。荷马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史诗塑造了一系列英勇善战、智慧超群、坚毅无畏的古代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乐观向上、热爱乡土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伊利亚特》主要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最后阶段的殊死战斗。作者以恢宏的笔法,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古代战场人喊马嘶、气贯长虹的战争场面,塑造出一个个生龙活虎、威武异常,渴望在战场建功立业、获取荣誉的英雄形象。

阿基琉斯是《伊利亚特》的中心人物,希腊联军首屈一指的大英雄。性格的突出特点是既火爆刚烈、任性残酷,同时又重视友谊、不乏仁慈同情之心。他的性格在两次发怒中得到充分体现:一次是为同阿伽门农争夺女俘,他毅然和最高统帅决裂,致使联军连连惨败,统帅赔礼求和,他一概置之不理,表现出性格中火爆任性的一面;第二次发怒是因赫克托耳杀死他的好友,他悔恨交加,悲痛欲狂,宿怨顿消,立即跟阿伽门农和好,重返战场,为友报仇,为赢得荣誉,宁可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表现出他重视友谊,对敌人残暴,对朋友忠实、义气的性格。

赫克托耳是《伊利亚特》中一个勇敢、仁慈、富于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贤明统帅和理想英雄的形象。作为特洛伊的守城统帅,他把城邦人民的安危时时系于心上。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他指挥有方,深得人们的拥戴和信赖。他体恤下情,关心战士。作为联盟中的英雄,他刚强勇敢、不怕牺牲,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曾率军把战火烧到敌人船舰边上。同阿基琉斯决斗时,明知自己武力不如对方,但为了荣誉和城邦,不顾年老父母的哀求,毅然赴死疆场。同时,作为特洛伊王子和家庭一员,他恭敬父母,疼爱娇妻幼子,对兄弟们也宽严相济。这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被赋予理想色彩的人物,但也由于其理想化的描写,其形象不如其他几位英雄生动感人。

奥德修斯是《奥德赛》的中心人物,也是《伊利亚特》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勇武坚毅、雄辩有谋、诡诈多疑、勇于冒险、热爱家乡的古希腊英雄形象。在《伊利亚特》中他主要以智谋过人、辩才超群为人称道,在《奥德赛》中则以勇于冒险、热爱家乡而著称。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曾以其超人的辩才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巧设“木马计”,智破特洛伊城,表现出他智谋过人、辩才超群的性格特征。他海上历险,以及回乡后巧扮乞丐、诛杀求婚人,又表现出他善用计谋、狡诈多疑的性格。史诗对奥德修斯海上历险经历的描写,是以神话隐喻的方式表现古代人同大自然的斗争。各种巨人、仙女、风神、海怪、小妖等都是自然力量的拟人化,同这些自然威力相比,人的力量十分渺小。但是,奥德修斯敢于凭借智慧、勇敢、毅力同大自然进行抗争,并能最终取胜,在他身上凝聚了古代人同大自然斗争的勇敢智慧,体现出古代英雄的本色;此外,这部史诗还肯定了奥德修斯为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意识的觉醒,在他身上体现出新兴奴隶主的某些特征。

再次,史诗表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本精神。荷马史诗里的众神既不是普度众生的菩萨,也不是作为道德楷模的基督,更不是接受凡人顶礼膜拜的真主。俄林波斯山上的神祇按人的心理动机思考和行动,亦有人的七情六欲,并沿用人的交际模式,具备人的社会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是不死的“凡人”。由于超越了死的极限,神明主导凡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祸福。所以在一个受到神力控制的世界里没有不能解释的事情。雷电是宙斯赠送的,地震是波塞冬催导的,性爱是阿佛洛狄忒驱使的。荷马用一种古朴的哲学,用充满诗意的想象解释自然界中的突变现象,解释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初步完成了古代人文意识中诗与哲学的结合。

史诗还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赞美人的智慧、才能和劳动创造,表现了朴素的人本精神。史诗中并行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神的世界,这里没有衣食之忧、冷暖之虞、鞍马旅行之劳顿,长生不老,优游自在;另一个是人的世界,充满战争、灾害、危险、饥贫。两者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史诗所宣扬的不是让人们逃离世间生活,以求神仙永生,而是鼓励人们面向现世,投身于现实的劳动、创造、竞技和战争冒险中去。史诗对劳动的创造物,如华丽的宫殿、车马、衣饰、盔甲、武器,赞美备至,对劳动能手极力夸赞。史诗中的英雄如奥德修斯就是劳动能手,他的妻女都热爱劳动。在火神为阿基琉斯打造盔甲、奥德修斯伐木造筏等劳动场面中,也处处洋溢着对劳动、创造的赞誉之情,反映出人对自身才能、智慧的讴歌和赞美。

史诗在思想内容上也有一定局限。它主要表现的是荷马时代的统治阶层——氏族贵族的思想意识,因此不可避免地对平民、奴隶的形象做了不真实的乃至歪曲性的描写。

三、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一)剪裁经济、结构严谨。两部史诗描写的故事都经历了10年时间,但作品并未从头到尾平铺直叙,而是采用截取枝干、反映整体的表现手法,把10年经历压缩到第10年的最后几十天之内来表现,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概括才能和表现艺术。《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安排、组织材料,把10年间发生的故事压缩到第十年末的最后51天来叙述;《奥德赛》以奥德修斯海上历险和返乡为中心组织材料,采用倒叙、顺叙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把奥德修斯海上漂流10年间发生的事件,压缩到第十年返乡前后42天之内来讲述,剪裁经济、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两部史诗都是由两种矛盾冲突构成两条情节线索。《伊利亚特》一条是阿基琉斯与统帅阿伽门农的内讧,另一条是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所代表的两大军事联盟间的战斗。这样就把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和多变的场面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奥德赛》也是两条线索,一条是奥德修斯海上漂流、历尽艰险、终于返乡的故事,另一条是他的妻子盼望丈夫归来、抵御求婚人纠缠的线索。故事生动曲折,毫无单调冗长之感。整个史诗就好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加显得宏伟、壮大。

(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荷马史诗写了大约一百多个人物,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些英雄既有作为古代英雄的一般特征:体格雄健、智勇超人、多才多艺,同时也具有自己一定的个性特色。他们的性格都不是单一的,“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黑格尔)。同是氏族英雄的典型,阿基琉斯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而又固执任性;奥德修斯足智多谋,坚强不屈,却自私残忍;赫克托耳坚强勇敢,视死如归,富有责任感。此外,赫克托耳的妻子、贤惠善良的安德洛玛刻,奥德修斯的妻子、忠贞不渝的潘奈洛佩等,都写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大都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简练传神的刻画来完成。史诗还通过侧面描写烘托的方法刻画人物,如海伦是一个绝代佳人,史诗却没有一字直接写她的容貌,而是通过两支大军血战十年争夺她,凸现她美的价值,借用特洛伊城头开会的长老对她的赞美,侧面烘托海伦的绝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