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编外国文学教程
5571600000007

第7章 古代文学(6)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悲剧取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神示忒拜王拉伊俄斯的儿子会弑父娶母,儿子俄狄浦斯出世不久就被抛弃,由科任托斯王波吕玻斯收为养子。俄狄浦斯成人后获悉自己可怕的命运,便逃离科任托斯。在一个三岔路口因争路发生争执,不慎打死一个老人,正巧是自己的生父。此后,他为忒拜人除掉了女妖斯芬克斯,被拥戴为王,按习俗娶了忒拜王后,即自己的生母。悲剧开场时,忒拜城瘟疫蔓延,神示必须找到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平息瘟疫。俄狄浦斯设法追查凶手,几经周折,结果发现自己不仅是杀死先王的凶手,而且是弑父娶母的罪人。他悲愤欲狂,刺瞎双眼,自愿放逐。

《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典型的命运悲剧。剧本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人与命运的冲突,突出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高度责任感。俄狄浦斯并不是一个屈从于命运的弱者,而是一位敢于反抗命运、努力把握自己命运的英雄。当他获知自己将会弑父娶母的命运时,就开始了与这可怕命运的斗争。他又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开明君主。当忒拜瘟疫蔓延时,他不遗余力,为民除害,决心找出那杀死先王的凶手。当他预感到追查的凶手可能就是自己时,毫不躲避,不顾一切追究到底。当真相大白时,他敢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这充分表现了他惊人的意志力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在于他清白无辜,却要遭受命运的捉弄。他愈是竭力逃避,愈是陷入命运的罗网;愈是竭力反抗,愈是临近自己的毁灭。他虽是个意志顽强的英雄,但仍逃不脱命运安排的悲惨下场。这又表现了诗人的宿命论观点。索福克勒斯虽还摆脱不掉命运观念的束缚,但他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认为命运是可以抗拒的,表现出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

该剧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突出特色:

双线倒叙结构。索福克勒斯是第一位运用倒叙手法叙述故事的悲剧家。《俄狄浦斯王》分双线倒叙展开故事。忒拜城出现瘟疫,神谕要追查早年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解决危机,这是一条主要线索。而追查到先王被一伙强盗在三岔路口杀害时,遇到困难,于是暂时搁置,造成悬念。第二条线索是俄狄浦斯的身世之谜。报信人对俄狄浦斯身世的新揭露,使俄狄浦斯的身世成为追凶的关键。当报信人与仆人见面揭露俄狄浦斯身世后,双线交叉,悲剧达到高潮,所有疑问得到集中解决,杀父凶手也就水落石出。

发现、突转戏剧表现手法。发现是通过特殊标记、他人追忆、线索推断等方式发现剧中人的亲人或者仇敌的身份。突转是剧中情境朝人们期待的反方向逆转或顺转,即突转要出人意料。俄狄浦斯王竟是忒拜城王后的亲子,既是发现,同时完全出人意料,也是突转。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从一个受人爱戴的英雄和君主变为杀父娶母的罪人,而他身世的发现过程恰是剧情突转的过程。《俄狄浦斯王》运用发现、突转的戏剧表现手法,使剧情大起大落,强化了俄狄浦斯命运的极度悲情色彩,引起人们强烈的怜悯和同情。

强烈的悲剧气氛。亚里士多德特别赞赏《俄狄浦斯王》强烈的悲剧气氛。俄狄浦斯是光明磊落、敢做敢当的英雄,在忒拜城有危难时,俄狄浦斯勇敢承担责任,化解危机,从而成为忒拜城的新王,并娶了先王的王后。当忒拜城再次面临威胁时,俄狄浦斯挺身而出坚决追查杀人凶手,却一步步将自己推向绝境。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命运,却在命运捉弄下,最终成为罪人。这种在命运的作弄下,英雄无辜被毁,能够激起人们极度的怜悯和悲愤情绪,悲剧效果更为惊心动魄,悲剧气氛更为浓郁。

《安提戈涅》写忒拜王子兄弟俩争夺王位,弟弟波吕涅克斯被逐后,借外国军队攻打忒拜,在交战中与哥哥厄忒俄克勒斯相残而死。新王克瑞翁为厄忒俄克勒斯举行隆重葬礼,却下令禁止埋葬波吕涅克斯的尸体,安提戈涅根据传统习俗,违抗禁令,埋葬了哥哥。她的未婚夫海蒙苦劝父王顺从民意,宽大为怀。而克瑞翁一意孤行,将安提戈涅囚禁在石牢中。安提戈涅悬梁自尽,海蒙殉情自杀,克瑞翁的妻子也因儿子的死而身亡。

悲剧通过安提戈涅和克瑞翁之间的冲突,表现了民族传统习俗和现行残酷法律之间的矛盾,说明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顺从民意,遵守自古沿袭下来的一些观念和习俗。诗人的用意在于提倡民主精神,反对独裁专制。安提戈涅是正义的代表。她虽是个弱女子,却敢于违抗国王的禁令,遵守神圣的天条,履行埋葬亲人的义务,虽遭到毁灭,但却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克瑞翁是个专横的暴君,他以自己的意志为法律,无视民意,践踏“神律”,最后落得众叛亲离的可悲下场。

欧里庇得斯(约前480—约前406)生于贵族家庭,是三大悲剧家中最富于民主倾向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热爱哲学,不爱参加政治活动,但他常在作品中鲜明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欧里庇得斯生活在民主制即将崩溃的时代,连年战乱,经济颓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欧里庇得斯一生创作92部戏剧作品,流传至今的有18部。反对战争,同情和关心妇女、下层平民和奴隶的命运,质疑诸神的公平正义是其创作的基本主题。重要作品有《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等。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尽管也取材于神话传说,但主题基本是赞扬民主制,反对战争、反对侵略、同情女性和奴隶的命运、谴责现实社会中的罪恶和不公平,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批判性。作品人物多是普通人,且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人物语言具有生活气息。他的悲剧为后世作家的人物性格分析描写、性格悲剧描写开了先河,因此,他常被后人称为“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得斯是最早为妇女低下地位鸣不平的悲剧家,是在文学领域第一个“发现”妇女,把妇女引入文学,作为主人公加以描写的作家。他流传下来的悲剧大部分涉及妇女和两性关系问题,在这些作品中欧里庇得斯支持妇女反抗,批判男性的卑劣和不道德行为。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结构有些松散,剧尾有时不得不借助神力来解决戏剧情节上遇到的困难。歌队的作用更加不明显,甚至几乎成了装饰品。

《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本是科尔喀斯国王的女儿,地狱女神神庙的女祭司。她爱上了前来盗取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于是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帮助伊阿宋战胜种种困难,取得金羊毛。悲剧叙述的是伊阿宋为了得到科林斯王位的继承权,将抛弃年老色衰的美狄亚,迎娶科林斯的公主。科林斯国王为了女儿的婚姻,又对美狄亚和她的两个儿子下了驱逐令。美狄亚痛恨万分,决心报复。最后美狄亚设计毒死了公主和国王,又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以惩罚丈夫。悲剧的基本矛盾冲突是遭到遗弃迫害的妇女美狄亚与负心男子伊阿宋的矛盾。通过这一矛盾,作品反映了当时古希腊社会风气的恶劣、妇女地位的低下,同情妇女的不幸处境,并批判贵族男子忘恩负义、随意抛弃妻室的不道德行为。

美狄亚是一个聪明倔强、有智有谋、敢爱敢恨、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她曾是一位多情的少女,不顾一切地爱着伊阿宋。后来她身处异邦,被丈夫遗弃,遭国王驱逐,孤立无援,无家可归,但她毫不退缩,决定采取仇杀的手段报复。她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伊阿宋,而且是以国王克瑞翁为首的整个社会势力。她的复仇方式固然残酷,但这是社会所逼的,有罪的是那个迫害她的社会。因此,这部悲剧已远远超出了复仇悲剧的狭隘范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伊阿宋在作品中不再是神话传说中高大勇敢的英雄形象,而是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口是心非、不守信义、贪慕权力、喜新厌旧的男子形象。他不顾美狄亚对他的帮助和牺牲,认为美狄亚为他所做的一切是她自己爱情的代价,而且美狄亚因为追随他才名扬四方。他为自己抛妻弃子狡辩,说是为了孩子们和美狄亚以后的生活,并要求美狄亚忍受和服从。伊阿宋的形象表现出悲剧家对当时社会男性道德沦丧的批判态度。

《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中心理描写非常成功的作品。欧里庇得斯在作品中详细描绘出美狄亚在遭受背叛、将被驱逐以及复仇的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成功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美狄亚复杂残忍而又坚强的性格特点。

二、古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产生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在民主制危机时期走向成熟。古希腊喜剧多是社会问题剧和政治讽刺剧,它直接取材于现实,批评议论时政,常把社会名流、当政者作为讽刺对象,剧中人多为普通百姓,上场人物也较多,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讽刺性。希腊喜剧的主题十分严肃,表现形式却很轻松活泼。它汲取了民间滑稽戏的特点,往往选取日常生活中滑稽、偶然的事件,经过夸张,构成离奇的情节、漫画式的人物,由此进行讽刺嘲笑,达到揭示生活本质的目的。

公元前5世纪,雅典曾出现过克剌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三大喜剧诗人,前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已失传,只有“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部分作品流传下来。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85?)生于雅典小土地所有者家庭,熟悉雅典农村的生活,作品多代表自耕农的立场,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政治斗争。作品涉及题材广泛,因其生活的时代战争不断,不少作品都涉及和平和战争题材。据说阿里斯托芬一生写过40多部喜剧,只有11部喜剧完整保存下来。主要作品有《阿卡奈人》《鸟》《云》《蛙》等。

《鸟》是阿里斯托芬喜剧中唯一一部神话题材作品,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作品叙述两个雅典人厌恶城市苛捐杂税和诉讼风气,在天地间建造了一个“云中鹁鸪国”。鸟国内人人平等,生活幸福。鸟国的出现隔开了天地间的交通,天神们失去了对人类的统治,被迫将统治权交给鸟国。《鸟》反映出阿里斯托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生活的向往。

《阿卡奈人》是一部反战喜剧。描写雅典和斯巴达之间战争不断,而战争的起因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农民狄开俄波利斯向往没有战争的田园生活,他派一个送信人和斯巴达人单独议和,订立为期30年的和约。阿卡奈人听说消息,追打狄开俄波利斯。狄开俄波利斯从欧里庇得斯那里借来道具,化装成乞丐向众人说明战争的残酷,揭露煽动战争的政治家们的自私自利和腐化。阿卡奈人一半人相信,一半人反对,产生争执。支持战争的军官拉马科斯和狄开俄波利斯厮打起来,被狄开俄波利斯打败。最后,主战将军拉马科斯不得不前往前线,负伤后被两名士兵扶着上场;主张和平的狄开俄波利斯尽享和平的欢乐,饮酒比赛获胜之后,被两个吹笛女搀扶上场,在拉马科斯连连喊痛时,不断高呼“胜利”,全剧结束。

喜剧通过反对内战、热爱和平的农民代表狄开俄波利斯与吹牛军官拉马科斯的冲突,谴责祸害人民的非正义内战,主张各城邦国家和睦友好,共同防御波斯帝国的侵略,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安乐生活的期望。当时希腊民族内战进行6年,给城市农村经济带来极大破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该剧在期望罢战和平的时候上演,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狄开俄波利斯是一个积极反战、勇敢执著地追求和平安乐生活的自由农民形象。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当权者不顾人民苦难,自私自利,腐化堕落,发战争财。他能够看透战争真相,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当遇到挫折时,化装成乞丐,达到迂回说服众人的目的。拉马科斯是好战的草包将军、吹牛英雄的形象。这种有其名无其实、草包无能的军人形象,是作者对现实中雅典腐败无能军官的有力讽刺。

阿里斯托芬在剧中通过对比手法,刻画狄开俄波利斯和拉马科斯的不同形象,并通过对比讽刺好大喜功而外强中干的拉马科斯,抨击腐化堕落的当权者。作品语言诙谐、俚俗,情节荒谬、夸张。

阿里斯托芬的作品表现出对妇女和奴隶的强烈同情,对政治家的批判嘲讽。作品故事情节夸张抽象,甚至荒诞;语言诙谐粗俗,常常通过人物大段大段的议论来阐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因此阿里斯托芬被恩格斯称为“喜剧之父”和“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思考题

1.古希腊悲剧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典范?

3.比较三大悲剧家创作风格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