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式面点制作
5573700000005

第5章 绪论(2)

(四)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面点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个高潮,其制作工艺进一步深化。不仅出现质地优异的“飞面”和澄粉,发酵方法与油酥面团趋于完善,发明了肉冻等特殊馅料,而且成形方法多达三十余种,并采用混合加热法成熟。旧有品种不断扩充花色(例如,面条推出抻面、刀削面、五香面、八珍面、伊府面、担担面、油泼面、鹅面、鱼面等四十多个花色),相继载入各种笔记或食谱;地方小吃脱颖而出,以特色风味独领风骚(如金陵薄皮包)。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面点体系初步形成。面点呈现京式、苏式、广式三大流派;小吃帮式有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四川、广东众多分支;特色点心有北京宫廷御点、山西民间礼馍、苏州市肆粉点、无锡太湖船点、扬州富春茶点、上海南翔花点、广州早茶细点、杭州灵隐斋点、回民开斋节点、满族敬神供点、蒙古毡房奶点、藏胞标花酥点等著名的系列,百花齐放,五彩纷呈。面点制作走向作坊化,涌现出许多精美的点心品种和大师名师。面点的主要风味流派和浓郁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初步形成。

(五)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世界食品科技迅猛发展,饮食潮流不断变化,以手工方式生产的中国传统面点面临着挑战。为了在竞争中图强,面点界努力创新生产工艺。首先是注意选用新型原料,如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以及各式润色剂、加香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强化剂,提高面团和馅料的质量。其次是按照营养卫生要求调整配方: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多维生素与矿物质;大力开发健美面点、滋补面点、食疗面点和特殊工种的营养面点。积极使用现代机具(如原料处理机具、成形机具、熟成机具、包装机具等),改善成品的外观与内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开展科学研究,培训技术人才,出版面点书刊,做到配方科学化、营养合理化、生产机械化、风味民族化、储存包装化和食用方便化。这样,面点在饮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愈来愈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六)新中国成立之后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借鉴西式快餐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式面点快餐已成为趋势。面点制作得到空前发展,改变过去手工操作的生产方式,专业化、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面点的生产能力,满足着人们不断提高的饮食需求。在挖掘、整理古人的面点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各种特色品种、拳头产品。过去我国的面点许多品种营养成分过于单一,有的还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类,创新的新品种对传统配方进行改革,从低热、低脂、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入手,创制适合现代人需要的营养平衡的面点品种。同时,对工艺制作过程也加以改革,如原料选择、成形工艺等。利用在农作物上已出现的新的可食性原料,通过特性相似原料的替换制作相似的品种,开发功能性面点和药膳面点,已成为面点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面点的作用

面点在烹饪和饮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让人们吃得好,吃得有营养,膳食结构合理,这是面点制作的主要作用。它是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菜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构成人们的一日三餐。

面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可以作为非正常就餐时间的充饥食品,或作为走亲访友时馈赠的礼品,解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内容。总的来说,面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点与菜肴一起构成了烹饪的全部内容。从正餐的主副结合和筵席配点,充分说明了面点与菜肴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紧密结合,又严格区别,起到完善筵席结构的作用。如烧整猪头配荷叶夹,北京的烤鸭配荷叶饼,涮羊肉配麻酱饼。另外,面点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可以离开菜肴独立存在而单独经营,如大娘水饺店、老妈米线店、鸭血粉丝店、粥铺等。

人们的饮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面点与菜肴相比较,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制作简单快捷,价格比较低廉,在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如清晨的早点,午后的茶点,晚间的夜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饮食活动。

(二)丰富食品的种类

中式面点品种繁多,可谓世界之最。用于制作面点皮坯料的粮食加工品,如麦类、米类、杂粮类,在原料的选择方面很有讲究。麦类制品有硬麦和软麦之分;米类制品有糯米、粳米和籼米之分;杂粮类制品则由于不同原料中所含的淀粉和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相互间的比例等特性不同,制品的口感和风味有很大的差别。

在面点制品的每一道工序中,因皮料不同,或馅料讲究,或调制有异,或手法变化,或熟制多端,制得成品特色明显。如饺子,皮料可以冷水和面,可以温水调面,可以开水烫面,成品可分别制作水饺、花式蒸饺、月牙蒸饺。同样是饺子,可以水煮,可以汽蒸,可以生煎,可以油炸,所得成品风味有很大的差异。

(三)滋养人们的身体

中国饮食有主食和副食的区别,主食以粮食为主要原料,《黄帝内经》对其作用有明确的叙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国人还在日常饮食中把银耳、红枣、银杏、核桃等具有滋补功效的食物加入粥、饭、点心中,用来滋养身体,预防疾病。身体状况较差的人群,可根据中医气血阴阳虚实的辩证理论,采用食疗进行养生。

面点除了以上作用以外,还可以作为闲谈娱乐时的休闲食品和探亲访友时表达心意、建立情感的特色礼品。尤其逢年过节,外出旅游,那些便于携带、风味特别的点心更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面点的分类方法

(一)按面团分类

1.水调面团

①冷水面团(如抻面)。②温水面团(如鸳鸯饺)。③热水面团(如糯米烧卖)。

2.膨松面团

①生物膨松面团(如开花馒头)。②化学膨松面团(如油条)。③物理膨松面团(如海绵蛋糕)。

3.油酥面团

①单酥面团(如桃酥)。②层酥面团(如荷花酥)。

4.特殊面团

①澄粉面团(如鱼翅饺)。②杂粮面团(如小窝头)。③果蔬类面团(如香芋角)。④鱼蓉、虾蓉面团(如鱼皮鸡粒角)。⑤冻类面团(如西瓜酪)。

(二)按原料分类

①麦类制品(如花卷)。②米类制品(如粽子)。③杂粮类制品(如窝窝头)。

(三)按形态分类

①包(如青菜包、三丁包)。②饺(如韭菜饺、笋肉饺)。③饼(如黄桥烧饼、萝卜丝酥饼)。④团(如豆沙汤圆、芝麻汤圆)。⑤条(如油条、面条)。⑥羮(如西米羹、银耳羹)。⑦糕(如山药糕、马蹄糕)。⑧冻(如西瓜冻、菠萝冻)。⑨粽子(如鲜肉粽、蜜枣粽)。⑩烧卖(如糯米烧卖、翡翠烧卖)。

(四)按口味分类

①本味(如刀切馒头)。②甜味(如八宝饭)。③咸味(如虾饺)。④复合味(如伊府面)。

(五)按熟制方法分类

①蒸(如蝴蝶卷)。②煮(如白菜水饺)。③煎(如生煎包子)。④炸(如春卷)。⑤烘烤(如蛋糕)。⑥烙(如烧饼)。⑦炒(如炒年糕)。

(六)按制馅原料分类

①荤馅(如鲜肉包子)。②素馅(如莲蓉月饼)。③荤素馅(如野鸭菜包)。

(七)按风味流派分类

①京式(如驴打滚、豌豆黄)。②苏式(如千层油糕、船点)。③广式(如叉烧包、粉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