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5574600000009

第9章 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4)

(2)引导发现探究,鼓励交流展示。

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中,两个小伙伴正在对话:“我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发现……”通过这种引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另外,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例如,一年级上册,鼓励学生认姓氏字,认牌匾字,并安排了交流的机会。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设“展示台”,如“识字加油站”:“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这些栏目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汉字,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不但为巩固课内的识字开拓了良好的途径,而且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3)文质兼美,凸显情感。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不同量词和名词组合而成的一幅幅多彩的图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迷人魅力。又如,苏教版二年级的识字课文:“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是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中华锦绣河山长卷图。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识了字,认识了事物,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壮美。而且这些课文视野开阔、寓意深远,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

以上所述,只是概括地说明人教版教材在识字写字编排体系的一些理念及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各版本教材在编排体系的设计理念上还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苏教版教材更加注重“新”、“实”、“简”、“美”,北师大版教材更加注重“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课程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投身识字写字教材的研究与开发中来,相信会对教材编排体系及特点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与建议。

二、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根据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内容的安排,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识字课文”识字,一种是“随课文”识字。识字课文是编者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育改革识字教学成果,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精心编写的教材。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编排了汉语拼音、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数量词归类识字等;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识字课大多采用韵文的形式,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新编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拍手歌、谜语、谚语等,具有游戏性和可创造性。随课文识字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既蕴涵思想、富有情趣,又浅显易懂、便于组织教学。

1.识字课文教学设计

识字课文教学设计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生字。

生字的提出通常要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常采用故事引导,看实物、图片、标本、形近字对比等方式。由于生字回生是常有的现象,而且低年级小学生感知的特点是笼统、不精确,对事物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因此通过复习检查再引出生字也是常见的形式。

(2)教学生字。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汉字的音、形、义,从而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天津特级教师杜蕴珍老师提出生字学习的十步骤,即说读音;说结构;说部首;说记法;组词;说一句话;说压线笔;书空;补充;评价。其实也就提出了教学生字时的主要内容。

(3)巩固生字。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记得快,忘得快,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多次巩固练习。常用方法有:游戏、竞赛、编字谜、讲故事等。

(4)运用生字。

识字目的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更好地阅读和写作,而练习是达到初步运用的中心环节。要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写话、阅读、背诵和实践活动。

2.随课文识字教学设计

①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查字典的方法重点解决字音,初认字形,粗解字义。

②讲读课文。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义,再认字形。

③总结写练。有重点地辨析字形,指导书写。

【案例2-3】《雷雨》“垂”随课文识字

师: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看这个垂字?要注意它是——翘舌音(生齐答)。来,一起读。

(生读“垂”)

师:“垂”下来是怎样下来的?(出示动态图片:蜘蛛速度很快地掉落地面)是这样掉下来吗?落下来吗?

生:不是,“垂”下来速度要慢些。掉落的速度很快。

师:那蜘蛛为什么速度会慢些呢?

生:因为蜘蛛下来的时候有蜘蛛丝挂着,慢慢下来的。我看见过。

师:哦,真不错,平常善于观察。是的,这就是“垂”(出示动态图片,一只蜘蛛从网上慢慢地一点点下来,身后有蜘蛛丝挂着)。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第四节 识字写字教学实验研究[1]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有二三十种之多。其中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和汉字标音识字等,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等,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等,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等,侧重从音义结合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等,侧重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和韵语识字等。此外,还有双脑识字、字根识字、成群分级识字、立体结构识字、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四结合识字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效果较好的、影响较大的识字教学方法。

一、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是侧重从字音入手的识字教学方法,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由黑龙江语委组织实施,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

注音识字旨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也就是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学生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把“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与“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