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你30000天,你怎样活
5597700000008

第8章 这辈子,要有勇气向命运宣战(3)

从此以后,袁了凡便对命运变通之理深信不疑,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积善行德不勇敢?是否救人的时候常怀疑虑?是否自己的言论还有过失?是否清醒时能做到而醉后又放纵了自己?之后,袁了凡还有了儿子,取名天启;不仅考中举人,而且还考取了进士;孔先生说他命里本应去四川当知县,他后来却在天津宝坻当了知县,最后官至尚宝司少卿;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53岁,可他却一直活到74岁。

只要你改变想法,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只要你改变想法,开始走一条新路,命运之说也会被颠覆。命运是与想法是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做法,不同的做法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选择不一样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命运。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为和人生,决定了你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改变想法,才能改变你的命运。

保持积极态度,克服人生障碍

生命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的高度,思想有多高,路就能走多远,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又是奠定思想高度的基础,没有向上的态度,人生就是风中落叶,水中浮萍。

杨正辉的《态度决定高度》中提到微软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时说,在过去的25年里,史蒂夫·鲍尔默积极地给比尔·盖茨打工,最后成为身价百亿美元的打工者。他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曾说:“大家从今天能够做的事情入手,也许你们就可以在明年、后年或大后年让梦想变成现实。”

史蒂夫·鲍尔默用他成功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对他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加速度的效应,从而形成一种高度,一种事业的高度、人生的高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有一番作为,抑或是不那么碌碌无为,就应该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要想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得学会自我调整,改变自己,全方位思考。很多人常常不愿意反省自己身上的缺点,而是习惯地抱怨其他客观原因。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其实,与其抱怨他人、对事情太过挑剔,倒不如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心胸,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原谅,学会宽容。一个真正想要获得成功的人,需要高姿态的思维、高境界的胸怀,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原本的思维格局,才能从繁琐的事务中理清思路,正确拿捏自己想要的成功。

其次要准确进行自我定位,脚踏实地。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个公益广告,“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所以说,要想谋事,就必须给自己一个定位、一个清晰的目标,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要怎么去做,心里必须明白。只要我们定位好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一个人如果有想做成一件事的强烈愿望并脚踏实地地为之付出,那么,他所爆发出来的能量往往是无法估量的,成功也将越走越近。

另外要自我挑战,厚积薄发。要干成事,谈何容易,因为困难无时不有、挫折无处不在。因此,我们需要明白,心志的成长绝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也绝非一日之寒,成功需要我们经历点点滴滴的体验、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挑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当我们看到一些人成功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并战胜了很多常人无法面对的困难,最后坚实的站在了土地上。很多人认为简单的事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提升自身的才能,因而对于身边的一些小事、杂事不屑一顾。其实,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即使是做一些所谓的小事、杂事,一样能学到新的东西、积累一些好的经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什么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把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做到最好,那就是不简单。要知道,一滴水虽然渺小,但一样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一滴一滴的水,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汇聚,最后定能厚积薄发,赢得未来。

坚定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征服生命中最大的障碍。所以,无论人们置身于何种处境,尤其是艰难的环境,都要勇敢地对自己说:“你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一定能成功。”

“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能到达的地方。”是的,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想多远;而一个人的成功,则取决于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一位老人已经70多岁了,她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说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登上日本的富士山,观赏烂漫的樱花,这种人生之憾折磨着老人太,很快,她对自己说:“反正也是快入土的人了,倒不如去尝试一下,说不准还能如愿呢。”

于是,老人便在70岁时开始学习登山技术。她周围的人对此无不加以劝阻,认为这无非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罢了,也没有必要再去坚持。老太太不以为然,她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毅然进行着艰苦的登山训练。随着训练的进行,老太太登富士山的愿望愈加坚定,逐渐成为她心中最为神圣的梦想。她不辞辛苦地进行训练,对富士山发起一次次的冲锋,但很多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老人依然毫不畏缩,因为任何困难都已吓不住她了。终于,在95岁高龄之时,老人登上了富士山,打破了攀登者年龄的最高记录。那一刻她对着富士山说:“我来了!”这位老人叫胡达.克鲁斯。大多数人都自以为能力有限,做不成什么大事。然而,我们所谓的“以为”根本不是真正的情况,而只是对一种不正确的、自我局限的成见信以为真。而自我限制的成见,是我们获取杰出成就的最大障碍。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才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会超过今天。

1994年4月的一天,在一场橄榄球比赛中,年仅18岁的佩里在做一个高难度的防守动作时,不幸地摔倒在地,脖子被折断。

佩里的幸存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伤后三个月他不能进食,六个月之后才开始能够讲话。在家人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跟医生进行了持久的谈判,医生最终允许他出院,回到在黄金海岸的家中去休养。

他创下了一项时间纪录——很多四肢瘫痪的病人永远都没有离开医院,即使出院,也是在18个月这个里程碑之后。而他从脖子被折断到出院历时仅八个月!

20岁时,佩里报名参加了一个演讲训练班,他想让演讲代替体育成为他新的职业。起初,老师对佩里持怀疑态度。但随着谈话的继续,老师的疑虑很快就被融化了。是的,他很清楚课堂上的其他学员可能会觉得他的举动很难接受,甚至第一次见面还会吓着他们。然而,佩里相信他能完全地投入课程学习,并在六周的学期内完成每周一次的作业。

第一天开课,佩里坐在他那架电动轮椅里“走”进了讨论室。他讲起话来如行云流水一样顺畅自然,大家都被他身上没有丝毫的自怜痕迹和表现出的巨大能量所震撼。六个星期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每个人都对这位不可思议的年轻人产生了仰慕、尊重和关心之情。

佩里的新职业开始后的仅仅六个月,便与战无不胜的鼓动家劳丽·劳伦斯、体育冠军盖伊·安德鲁斯和里恩·科贝特同台进行演讲。每当佩里的关于征服生命中的障碍。以及价值关系的鼓舞人心的演讲结束时,听众都报以持久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