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楚史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
5599800000011

第11章 亮剑:雄踞大江南北的盛世豪情(1)

“天下之事尽在楚”,这是楚国君民的豪言和自信。几代楚君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敢于与中原强国晋国争霸。观兵周疆,问鼎轻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南国之楚已深入中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又一个百年,楚国称霸中原,威播四方,其霸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一、观兵周郊,问鼎轻重

楚穆王即位后,只想着过安稳日子,甚至对太子的教育,也懒得花心思。可人家的孩子偏偏能够成就一代霸业。

按照王宫惯例,新任国君在太子接受教育之时,要遴选所谓的师傅,即老师。楚穆王为太子侣选的两位老师,都是他不信任的人,一位是子仪(斗克),即申公,早年被秦师俘虏,后又被释放归国;另一位是王子夔,他曾想当令尹,但被穆王否决。二人都心情不快,整日郁郁寡欢。公元前613年,即楚庄王元年,这两位老师趁着潘崇和令尹成嘉前往攻打他国时,发动叛乱,扬言潘崇等人有罪,他们起兵是为了讨伐奸佞之臣。二位老师一方面派人刺杀令尹成嘉,一方面挟持自己的学生楚庄王逃离国都,但没走多远就被部下杀死,庄王重新回到楚国国都。这时,楚庄王年仅20岁,但他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做了一件让楚国臣民惊愕而忧心的事。

楚庄王此时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威信还没有建立,再加上父亲是弑父而夺得王位,楚国一些大姓贵族已对王位虎视眈眈。而自己的两位师傅又火上浇油,恰恰这时发动叛乱,他感到一丝丝恐惧。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王位,如何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只有等待时机,才是目前唯一的出路。于是,楚庄王开始了三年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的昏君生活。

他只顾纵情享受,要么带领王宫侍卫到云梦这个仙境打猎玩耍,要么在宫中花天酒地,歌舞狂欢。整天浑浑噩噩,沉浸在一片声色之中。起初,大臣们仍每天朝见奏事,但楚庄王对任何事都不关心,也不过问,报告完后就一挥手罢朝,继续玩乐,甚至还没等大臣全部离去,就开始与宫中侍女、歌女卿卿我我,颇失大体。他也不发号施令,常常交由大夫们处理一些军政大事,仿佛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君,也当不了一个国君。朝中的一些忠臣与有识之士,看到这样的局面很是痛心,担心楚国的命运就这样毁在一个无用之君手中。他们纷纷上朝劝诫,可楚庄王并不买账,反而责怪这些大臣多事,打搅了他的兴致。后来他干脆下了道圣旨:“以后谁敢进宫劝诫,我就砍了谁的脑袋,决不赦免。”

就这样三个年头过去了,楚庄王还是吃喝玩乐,无心关注朝中大事,根本没有任何悔改之意。朝廷乱成一团,大家也不按规则行事。曾有叛乱,幸好被一些忠诚的大夫给平定。这时,原来依附楚国的陈、郑、宋等国也纷纷背弃楚国,而倒向晋国。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元年),晋与鲁、宋、郑、陈等国在宋国结成新的联盟。楚国已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刻,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国家社稷即将不保。

大夫伍参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冒死进宫前来劝诫。当他走进这座豪华的宫殿时,觉得有些陌生,往日君臣协商国事的地方,今天竟成了国君淫乐的场所。楚庄王左手拥着从郑国娶来的姬妾,右手抱着来自越国的美女,根本没理会伍参。伍参强忍着悲痛和愤恨,笑呵呵地来到国君面前。楚庄王瞟了这位老忠臣一眼,不耐烦地说:“你不怕杀头吗?我不是已颁布命令不允许任何人进来打扰我的吗?”伍参慢条斯理地说道:“我怎敢前来打扰您的美梦呢,我这次来是想请您猜个谜语,给您的生活增添些情趣。”楚庄王说:“那你说说看。”伍参说:“高高的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又不鸣,这是一种什么鸟?”楚庄王略一沉思,答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鸟非凡鸟,我知道了,你下去吧。”伍参连忙说:“还是大王英明,不过依愚臣之见,此鸟不飞不鸣,恐怕会遭受猎人的射击。”楚庄王没有再说什么,连连摆手,示意他下去。

伍参很高兴,他感觉楚庄王话中有话,就赶忙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大夫苏从。两位大臣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们觉得这是上天赐给楚国复兴的机会,三年啦,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兴过。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仍没有召集大臣商议朝政。大夫苏从有些不放心,觉得伍参在故意哄骗他。于是,苏从来到王宫,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楚庄王正和几个美女嬉戏逗乐,连正眼都不瞧他一下。气急之下,苏从上前呵斥道:“大王身为楚国一国之君,继位三年,不问朝政,不关心人民疾苦,长此下去,楚国快要亡了。”楚庄王一听亡国之言,腾地跳起来,拔出宝剑,指着苏从的鼻子大声吼道:“你说什么?是不是不想活了?”这时宫殿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吓得宫女们也不敢嬉笑了。而苏从并不惧怕,他义正词严地说道:“如果大王把我杀了,能够唤醒大王这只沉睡的雄鹰,重新振作起来,以国家为重,以社稷为重,那我也值了。”相互对峙几分钟后,突然只听“咔嚓”一声,旁边的宫女们吓得魂不附体,苏从心想:完了,我就这样去见先王了,但又感觉自己的脑袋似乎还在脖子上,睁眼一看,原来是楚庄王收回了宝剑。苏从也吓出了一身冷汗,谁也害怕死亡啊。只见楚庄王扶着苏从的肩膀激动地说道:“好啊,你真是我的忠实之臣,也是我们楚国实现霸业的社稷之才啊。”他一挥手,示意这些宫女们统统下去,他与苏从坐下来,进行了一番畅谈。

不谈不知道,谈了才明白。原来楚庄王是在积蓄力量,麻痹楚国的大姓贵族。这三年来,楚庄王并非不问朝政,其实他对楚国内外了如指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国方略。这让苏从大吃一惊。

楚庄王即位时还年轻,国内外局势比较复杂,尤其是国内若敖氏贵族势力强大,骄横跋扈。这就需要他丰满自己的羽翼,培养一批忠实之臣。他下令进入宫中打扰者斩,其实就是想考察大臣的忠诚度。通过三年的观察,楚庄王明白了哪些是他可以委以重任的大臣,哪些是日后需要铲除的奸佞之臣,特别是他成功地麻痹了贵族们的思想。公元前612年,即他继位第二年,晋国攻打蔡国,这显然是在楚国家门口寻衅滋事,但他看到楚国大夫们并没有去支援蔡国,可见执政大夫已无心远虑了。

对于这三年的苦衷,也许只有楚庄王一个人心里明白,在默默承受、煎熬。西汉一位思想家贾谊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给予了理解:“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

第二天,天还没亮,大夫们纷纷收到上朝的命令,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有的还以为楚庄王病故了,有的以为发生叛乱了,总之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赶紧穿好衣服,看个究竟。当然,对于苏从和伍参而言,他们心里是乐滋滋的,楚国的天终于亮了起来,楚国的人民也终于盼来了黎明和曙光。

楚庄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任命伍参、苏从等一批忠臣和有胆略之人担任朝中的重要职务,削弱了若敖氏等大姓家族的力量,还下令严惩了几个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不法分子。从此,楚庄王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个花天酒地的小伙子了,他长大了,开始整顿朝纲,历练兵马,发展生产。

当然,任何事情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公元前611年,即楚庄王三年,也就是他开始治理朝政的那一年,楚国发生了严重的灾荒,老百姓饿死了不少。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场天灾帮助了楚庄王,帮助了楚国。

这时楚国周边的几个部族前来攻打,楚国陷入四面包围之中,情况万分危急。楚国的执政大夫惊慌失措,乱了分寸,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提出迁都避免这场天灾人祸。是明主,还是庸君,这是检验楚庄王最好的时机,亦是他展示自己才华和提升自己威望的绝好时机。

大夫为贾认为,不能迁都,他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能去,当前最好的策略是攻击庸国,因为庸国是这次周边部族叛乱的核心,又是楚国西面最大的一个邻国,如果庸国被平叛了,那么其他部族自然就会听命于楚。楚庄王听从这一建议,决定伐庸。同时,他关闭申县和息县的北面城门,以防中原诸侯国乘机入侵。

他命当初解救自己的戢黎为兵马大元帅,这意味着从兵权上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这个戢黎是个贤臣,但不是良将,起初楚军有些失利,但他善于听取好的建议。当遇到阻力后,部下提出暂让庸国取胜,这样他们就会骄傲懈怠,到那时楚军再回头攻打,必定取胜。戢黎听从了这一策略,故意让楚军七战七退,结果庸军以为楚军不堪一击,只派有限的力量追击楚军。而这时楚庄王随同主力赶到了前线,同时他已派人说动了秦师协助攻打,笼络了叛乱的部分部族,使庸国陷入孤立状态。楚庄王一声令下,在秦师的配合下,一举歼灭了庸国。

此次胜利,意义重大。一是让国人真实地看到了这位楚国的雄主,楚国国人更加团结,更加忠实地拥护楚庄王;二是大败庸国不但粉碎了包围,改变了被动局面,使楚国转危为安,而且使得楚国的势力深入到鄂西北地区,逼近晋国,并争取到了秦、巴等国的外援,改善了楚国的外交环境,有利于与晋国的争霸;三是借这次战争转移了国内灾害的危机,暂时稳定了人心。

自从消灭庸国以来,楚庄王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整顿内政,提倡勤俭精神,重视生产发展,号召全国臣民共渡难关,并以身作则。他经常下到基层视察,勉励百姓说:“你们过得很辛苦,很不容易,大家受累了,我们要坚强地活下去,要活得更好,这需要我们勤俭节约,辛勤劳动。”他还以先祖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的精神鼓励大家。在困难时期,最高统治者的慰问和鼓励,在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中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楚庄王还比较注意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遇上冬天下雪,他就从国都府库拨出一批粮食分给饥饿的百姓们。这样的行为,与争霸对手晋国国君相比,实乃天壤之别。当时的晋灵公为了在宫殿的墙壁上绘上美丽的图画,竟不顾国库空虚,强征税收,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为了取乐,他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弹射台下的人们,看到他们躲闪与惊慌失措的样子,晋文公很是开心。这样的国君,怎么能不遭受百姓的唾弃和谩骂,又有多少人忠实于他?

争霸就要打仗,打仗就需要勇士,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这一点,楚庄王很明白。于是他时时告诫将士,不要因为打了几次胜仗就骄傲自满,要提高警惕,备战备荒,加强训练。他对兵制进行改革,规定军队行进时,右军保护主将的车辕,左军搜寻粮食草料,前军以旌旗开路,侦察敌人的活动,主将居于中军谋划指挥,后军殿后。各军根据不同的旗号分别行动,灵活作战。他对国君直属的警卫部队也作了调整。春秋时期,攻打主要是以战车为主,四马架车,在广阔的平原上可以驰骋,速度快,冲力猛。但如果遇到丘陵或山沟,战车就失去了它的优势。楚庄王对此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楚国自己的独创战车,可在平原上快速行进,也可越过山坡,被称为“楚车”。

郑国是春秋时期一个可爱又可恨的诸侯王国。虽然在楚国危难之时,它倒向了晋国,但这不是一种常态。公元前608年(楚庄王六年),郑国看到楚国又强大起来,于是背弃晋国投靠了楚国。这年秋天,楚、郑联合伐宋、陈,大获全胜。晋与宋、陈、卫合兵攻打郑,郑向楚告急。楚派兵救郑,晋师失利。公元前607年(楚庄王七年)春,郑伐宋,胜利而归。秋,晋又率领陈、卫、宋攻打郑国,楚师救郑,而晋师引退。晋灵公也因暴虐,被臣民所杀。

而东方的齐国,也与晋国一样,出现昏君,朝政混乱。这样,原先可与楚国争霸的敌手,现在都无法与其抗衡,当时的“国际”环境为楚国北进中原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经过几年艰苦的努力和经营,楚国出现了富国强兵的大好局面。楚庄王心想,是时候北上中原,争夺霸主了。首先,他拿周天子开刀,要学习中原一些霸主“尊王攘夷”的战略战术。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楚庄王亲率大军攻打离洛阳很近的一个戎族。双方并无冤仇,楚国的这次行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用意是借伐周天子都城旁边的小部族,试探中原的反应和态度。楚师在此地晃了一圈,就开拔到伊水与洛水之间的周都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鼓声震天,喊声动地,好不威风。楚庄王亲自检阅部队,显示威武的军容,谁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向周天子示威。

这对中原诸侯而言,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这种狂妄、天真的举动,也只有楚庄王才做得出来。时任周朝国君的周定王忐忑不安,忙派能言善辩的王孙满前往慰问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