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德意志帝国
560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德意志帝国,是近代德国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由于统一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帝国时期的德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水平均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工业、商业、航运和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所具有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已使它无可争辩地成为驱动欧洲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科技和文化领域,这个时期的德国更是人才辈出,成就辉煌,和工商业发展一样,是把德国塑造成世界一流强国的重要条件。借助于科技创新,19世纪下半期“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以至于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德国已从“一群无足轻重的王室成员统治下的无足轻重的邦”,一跃而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然而,由于帝国统治集团所奉行的内外政策,德国这一时期高速发展的上升态势很快就因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由于战时的巨大消耗和外交上的孤立,最终战败的帝国伴随着一场革命风潮的冲击走向解体。不同于世界历史上众多的古典帝国漫长的兴衰周期,德意志帝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迅速崛起而又急速败亡的新型帝国典型。

形成德意志帝国这一特点的原因首先在于帝国建立的条件。德意志帝国的创建是从1789年迄今的民族国家运动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以英国为中心的工业化、现代化浪潮向周边和外缘地区扩散的产物。由于长期的政治分裂和各个邦国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德国现代化的启动、发展以及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主要是在普鲁士王国主导和影响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和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这一历史选择决定了普鲁士王国作为新的民族内核对德意志的双重影响:既发挥了强有力的政府对民族统一和国家现代化的积极影响,也使普鲁士的保守势力和军事扩张传统在新国家的建立和社会变革中,优于新兴的民主自由派,取得支配地位。就前者而论,正是普鲁士拥有的、先体现在军队管理,以后又贯彻到政府部门中的发达的科层制度,不仅以高效率的军事组织很快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而且以高素质的文官体系,先在普鲁士,后在统一帝国政府中,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主导下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成为第一个在国家政权强有力的驱动下,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赶超”典型,并取得了远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的显著成就。

然而,普鲁士式国家、普鲁士王室的权力和威望、兼任帝国宰相的普鲁士首相所享有的地位、普鲁士邦议会及其下院的三级选举制、封建势力占优势的上院、缺乏民主机制的官僚机构、路德新教的国教以及专制色彩浓厚的政府控制下的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都决定了这个新国家所具有的保守倾向及其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之间深刻的矛盾性。进入帝国时代,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膨胀以及国际范围争夺殖民地、附属国日益剧烈的形势下,急于表现自己意志和实力地位的德皇及其顾问,必然会在缺少民主机制制约的条件下,向周边大国发起挑战。这种挑战势必会冲击旧的国际秩序,引起国际力量的重新改组;同时,也会使维持旧的国际秩序的力量与其他反对改变国际格局现状的力量联合起来,抵制这种挑战。如何在不招致诸多力量反对的情况下,实现与自己实力地位相应的目标,需要有冷静务实的态度和高超的外交技巧,但是,普鲁士军事扩张主义传统的存在和德意志帝国实力地位的快速上升,使得德国统治集团不仅公开表示对现存秩序的不满,而且要求扩张的欲望和态势更具挑衅性。这不免引起邻国的恐惧与不安。一场维持旧秩序或改变旧秩序的国家联盟之间的总体大战就会不可避免。与古代漫长的战争和有限的战争消耗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开辟的现代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消耗和破坏是空前的。德国由于地理位置和战时所遭受的严密封锁,无法支持长期战争的巨大消耗,因此战前尚处于巅峰发展的德意志帝国,仅经历4年战争的冲击,便迅速败亡。这说明,因工业化、科层化的结合而快速崛起的新国家,最终因民主化滞后,奉行扩张侵略,不可避免地为战争所摧毁。

德意志帝国从兴起到败亡的历史启示十分深刻。它表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和一个高效率的政府,是促进本民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条件。帝国时期,德国异乎寻常的经济发展为以后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在国家政权主导下,快速实现现代化的典范。但是,当帝国时期创造的巨大财富和生产资源开始被用于扩军备战,企图以武力争取成为霸权国家时,帝国潜在的衰亡就开始了。因此,它同时表明,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发展多么迅速,只要它奉行霸权主义,热衷于对外扩张,它必然会在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中走向衰亡。今天,许多历史上推行侵略扩张的帝国已不复存在,但仍有一些大国想继续扮演历史上的帝国角色,仍想以潜在的“帝国”形式,打着维持地区力量平衡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虽然国与国之间国情不同,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和节奏不同,但只要奉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迟早都会像德意志帝国一样,从巅峰走向低谷,最终败亡。

作者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