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54

第54章 清(3)

8.外人买卖,须经公行商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行为。且恐受本地奸商之欺诳也。(同上)

9.外国船舶得直航行黄浦,徘徊河外,不能寄泊他所。(同上)

10.公行行商不准负欠外人债务。(同上)

11.通商时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同上)

道光十年,英商馆引三妇人入内,我国官吏,立即驱逐,并吓以全部贸易停止。此种束缚,英人急欲设法改良待遇,鸦片事件,特藉其端耳。

b近因

(1)林则徐之禁烟——道光十九年,林则徐为两广总督,严厉禁烟,迫令英商缴鸦片二万二百八十三箱以谢罪,焚之于虎门,英商均怏怏去澳门,其愤恨可知矣。(武壻幹《鸦片战争史》)

(2)林维喜之事件——香港英人惨杀我国乡民林维喜,由义律判决罪犯,罚金监禁了事,我国官吏以其处罚过轻,提出抗议,林则徐迫将罪犯交出,又令在黄浦之诸船限三日内入河或退,否则以炮火过断之,英人不服,战端遂开幕矣。(同上)

B经过

a林则徐之败英

(1)则徐以虎门为咽喉要地,乃沿海面锁以铁练,承以木排,复建炮台,俯临排练,以备英军。(《清史列传卷三八·林则徐传》)

(2)道光十九年七月,义律率船五只来犯,大败之。八月又来,焚其船,败走之。(同上)

(3)道光二十年正月,令关天培夜焚英船,五月再焚英船于磨刀。(同上)

b英军之北犯

(1)二十年七月,英人改犯浙江,陷定海掠宁波,进逼天津。(同上)

二十一年,朝廷以林则徐办理不善革职,以琦善代之,弛备撤防,并割香港,擅准通商,事闻,革职查办。(《清史列传》)

(2)先是义律索香港为贸易市埠,并索十九年虎门所烧鸦片烟价,至是复请献出沙角、大角炮台,并缴还定海,以易香港。琦善许之,据以入奏,上怒,将琦善革职查办,以奕山代之。(《清史列传卷五六·宗室奕山传》)

(3)奕山到粤,英人攻城甚急,乃许以六百万偿烟价,并给予香港全岛,英军乃退。奕山捏词奏称初八日,焚击痛剿,大挫凶锋,旋奏义律穷蹙,乞抚,求准照旧通商,出具永不售卖鸦片烟土甘结等语,以蒙蔽朝廷。(同上)

(4)英人以所求不得清廷正式答复,乃又攻闽浙沿海,速陷厦门、定海、宁波,二十二年陷乍浦、宝山、上海,进逼南京,东南大震。(《清史列传卷四一·宗室奕经传》)

C结果

a宣宗虑英人深入,乃派耆英为钦差大臣,前往与英人议和。(《清史列传卷四〇·宗室耆英传》)

b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耆英与英璞鼎查在南京缔结条约如下:

(1)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寄住该国者,必受该国保护身家之安全。

(2)自今以后,大清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官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例,清楚交纳贷税钞饷等费。

(3)因大英商船,路涉远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君主者,长远据守,任便立法治理。

(4)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人民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5)凡大英商人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尚无清还者,今酌定洋银四百万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场赔还。

(6)因大清钦差大臣等向大英官民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元,大皇帝准为偿补,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7)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圆,应如何交清开列于下:此时交银六百万圆。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圆,共银六百万圆。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圆,共银五百万圆。乙巳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圆,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圆,共银四百万圆。自壬寅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二百万圆,倘按期末能交足,宜酌定每年每百圆,加息五圆。

(8)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9)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其居民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民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10)前第二条内,言明开辟俾英国人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之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按则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沿路经过税关,不得重加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得过某分。

(11)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显官,不在议内,仍用禀字样为之。

(12)候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银六百万圆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浦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湾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兵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13)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硃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日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差全权公使大臣,各代君上定夺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须至和约者。

D影响

a不平等条约之相继缔结——《南京条约》成立后,各国遂相继要求订约,均具有不平等性质。我国至今未能脱离帝国主义之束缚和剥削,即受此不平等条约所赐也。

b关税协定与关税主权之丧失——按《南京条约》第十条内规定,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次年又订立通商章程,规定进出口货正税均为值百抽五,主要货物即以五分为标准。其后与我订约各国,亦皆以此为标准,协定税率,迄至现今,犹未全恢复关税自主之权。亦此条约所赐也。

c禁烟问题愈益悲观——按鸦片战争,本为鸦片纠纷而起,然结果关于禁烟问题,不置一词,以致鸦片输入愈多,损民丧财,为害更烈。

d对外心理之大变迁——按鸦片战争以前,一般人之心理常好自大,而以夷狄视外人,自此役后,一变向日之轻蔑态度,而转为畏惧模仿心理。

备考

(1)鸦片烟,一曰波毕Pappy,一曰阿芙蓉,一曰阿片。本罂粟壳所造。产于印度之孟加拉,及麻打拉萨、孟买诸处。有公班、白皮、红皮、大小土之分。明中叶始入中国。康熙初,以药材入口,每担税银三两,又每包加税二两四分五厘。时尚无吸食者,其入内地,附西洋诸商船,岁不过二百箱。自英吉利在孟加拉购片土,立市埔。至乾隆二十年,因构衅翦灭孟加拉。乘胜蚕食印度诸部。其中东南三部,则全为所役属。地产棉花,又产鸦片,英人倍征其税。遂专擅印度鸦片之利。其运载亦附英人船旂。船名格拉巴,约载三百趸(千六百八十斤为一趸)每箱载两满,每满各重六十七棒(十三两为一棒)。其价自一千三百至千五百鲁卑不等(二鲁卑值一蕃银),以分售各处。乾隆季年,闽粤食者渐多。粤督奏禁入口,然官吏奉行有名无实。(王之春《柔远记》)

(2)粤之通商以洋行为介,广州城南设有十三行。按十三洋行,今实止八行,为丰进、泰和、同文、而益、逢源、源泉、广顺、裕元云。(李调元《南越笔记》)

八、太平天国之乱

A革命之由来

a洪秀全,广东花县人。酷嗜史学,于古帝王之成败兴亡,论断历历不爽。尝应童子试郡,遇一星者,就而问之。星者曰:子非于青紫中讨生活者,然贵不可言,愿自爱。秀全笑谢之。试毕,果落第。睹清政之溷乱,官吏之贪残,民生之困蹙,遂隐蓄革命之志。(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卷一·天王本纪》)

b时朱九畴倡上帝会,誓以恢复明室为志。秀全与冯云山往师之。九畴死,秀全被推为教主。官捕之急,闻入耶教可藉之以抗官,乃往香港,受教于英牧师郭笠士门,以传教游广西。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秦日纲,咸师事之。是时广西洊饥,群盗蜂起,四出扰民,焚掠甚惨。秀全乘之,与冯云山、杨秀清创立保良攻匪会,练兵筹饷,而揭竿之势以成。(同上)

B洪秀全之起兵

a秀全创保良攻匪会,归附者益众。桂平令虞其不轨。诱而擒之,已而释之。秀全既出狱,以时值丁末之后,适应洪羊之谶,反志遂决,道光三十六年六月,秀全始起事于金田村。(同上)

b咸丰元年,闰八月甲申,克永安,始建号曰太平天国,秀全自立为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洪大全天德王,秦日纲、胡以洸称丞相军师,清廷大震。(同上)

C建都金陵

a太平军北上

(1)咸丰二年三月,天王围桂林,逾月不克。乃克兴安、全州入湖南境。清将江忠源御之。南王冯云山战死。(同上)

(2)八月,西王萧朝贵以轻骑袭长沙,不克,死之。天王闻之,乃悉众攻长沙,十月克之,出洞庭,窥岳州,十一月克之。进陷武昌,中原大震。(同上)

b金陵改天京

(1)咸丰三年正月,天王弃武昌,悉众东下,克安庆,进围金陵。(同上)

(2)二月,太平军以地雷轰金陵城,陷之。群臣议定都。杨秀清曰:河南居天下之中,古东京也,立都便。天王乃自将由淮安北伐。有老年舟人呼曰:河南水少而无粮,困不能救。金陵有长江之险,城高池深民富食足,尚不立都,而往河南何?天王悟,遂改金陵为天京。

D开国制度

a职官

(1)朝内——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太平天国野史卷二·职官》)

(2)军中——总制,监军,军帅,旅帅,卒长,两司马。(同上)

b兵制

(1)军目——每一军领一万二千五百人,以军帅统之,总制监军监之。其下则分辖五师帅,各分领二千五百人。每师帅辖五旅帅,各分领五百人。每旅帅辖五卒长,各分领百人。每卒长辖四两司马。每两司马领伍长五人,伍卒二十人,其二十五人。由本及末,一气通连,颇得臂使指应之效。(《太平天国野史卷三·兵制》)

(2)老军——金田村起事时,得众数千人,皆勇敢善战,其后新募者日众,遂目此数千人,曰老兄弟,即广西老军。(同上)

(3)新军——太平军初克武昌后,军势大震。有众数十万,然皆沿江游手,或人民之被胁者,仓卒编以成军,多不耐战,且乘机思遁,故每军皆有监军监之,是曰新军。(同上)

(4)童子军——太平军视童子为至宝,每克一城过一乡,避匿不及,举富贵贫贱之家钝敏妍媸之童子,悉抱携以去。编制成军曰童子军。而老军新军皆畏之。(同上)

c宗教

(1)立天条——太平天国奠都金陵后,取基督教义立法条十,号曰天条(注一),以资约束。(《太平天国野史卷四·宗教》)

(2)讲道理——太平军所踞之地,动辄鸣锣,传集兵众或百姓,于何日何时,齐集何处,听讲道理,盖皆有所为也。(注二)(同上)

d改革事业

(1)革除旧习——禁止妇女缠足,买卖奴隶,娼妓,蓄妾。(同上)

(2)提高女权——太平军本有女营,都金陵后,复设女官,并开科取女状元。(同上)

(3)改历法——定太平新历,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岁,单月三十一日,双月三十日。以立春等六节气,定为十六日,余俱十五日,盖欲分两次闰余之六十日,自散于五年之内也。(《太平天国野史卷六·历法》)

(4)刑法——太平军所克城邑,人民率多逃亡。其存在之丁壮,又尽驱之入军籍,故所过之处,遍地皆有军而无民,有犯罪戾者,亦即以天条及军律任意处之。(《太平天国野史卷七·刑法》)

(5)均田——分田为九等:每田一亩,以早晚二季出千二百斤者为上上田,出千一百斤者为上中田,以下递减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上上田一亩,当下下田三亩,照人口分给。受田之标准,男妇一人,每十六岁以上受田,十五岁以下给其半,若一家六人,则三人受好田,三人受劣田,以一年为定。(程演生《太平天国史料十种》)惜十余年之建国,戎马仓皇,未遑图治,此制徒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