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5611600000043

第43章 衰亡(1)

一、帝国内部的衰败

1.钱粮匮乏:小农衰落引起的连锁反应

在帝国的第二个百年和平时期,壮丽、豪华、宏伟的建筑和公共设施在帝国境内的许多城市里随处可见,平坦宽阔的大道遍布全帝国,四通八达。帝国的军队威震四方,帝国的版图扩大到极限,帝国政府有效地管理着全国,罗马文明主宰着地中海世界,帝国空前繁荣和鼎盛。但物极必反,鼎盛和繁荣的外貌下,从隐蔽到公开的腐败却正在腐蚀着帝国。帝国会因腐败而瘫痪,军队会因腐败而堕落,而最为致命的是农业的衰败。农业是罗马立国之本,国家的兴衰与农业的兴衰紧密连在一起。

小农,早在罗马实行元首制之前就已经开始衰落,这改变了罗马的面貌,兵民合一制瓦解,公民兵为雇佣兵所取代,小农为大农庄所取代,由意大利再到各行省,大农庄逐渐排挤并最终摧垮了小农。尼禄时代,非洲行省的一半土地分属六个大庄园。这种大庄园被称为封地,不仅意大利,高卢、不列颠、西班牙和其他行省也大量出现。

大农庄和小农庄不同,一是大农庄生产主要为了出售,是商品生产;二是劳动者是奴隶。由于奴隶毫无劳动积极性,大农庄有先天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它的生产只能是粗放的。公元1世纪科鲁麦拉在他所写的《论农业》中,针对有人认为农业衰落不能提供更多粮食是由于土地不肥沃、气候恶劣等原因造成的观点,十分尖锐地指出:“我不认为落在我们身上的这种不幸是什么上天震怒的结果,毋宁说那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罪过。因为我们的祖先是作为最好的人物用最好的方法经营农业的,而我们却把农业交给奴隶中最坏的奴隶,就像交给绞刑吏去惩办一样。”

奴隶不仅没有劳动积极性,而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同时,由于帝国对外扩张的停止,已没有足够的奴隶来源了。大庄园主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失去土地的农民耕种。这样,不少自耕农就成了有钱的封地领主的隶农。

隶农及其后代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永远待在他们劳动的土地上。土地的领主换了,隶农却仍要待在这里。隶农虽不是奴隶,不戴枷锁,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随意来去。隶农中除过去的自耕农外,还有被释放的奴隶和移居帝国境内的蛮族人。隶农不是自耕农,他们没有独立性,没有获得土地的希望,也没有改善生活的可能。虽然有一些有眼光的人如科鲁麦拉告诫大庄园主,要善待这些隶农,实际上无济于事。隶农仍没多少生产积极性。由奴隶耕种的大封地,变成由隶农耕种,并没能挽救农业的衰败。

大部分不愿成为隶农的农民,抛弃土地,来到城市,靠政府救济生活。因为他们既不堪忍受沉重的赋税,又无力与大庄园主竞争,除了跻身城市贫民之列已无路可走。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又使农村失去了有经验的劳动者。土地由于经营不善变得愈来愈贫瘠,大片大片土地荒芜而杂草丛生,可耕地不断减少。罗马帝国无力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他的居民,粮食紧缺在罗马城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更为严重。

过去,从事农业劳动是崇高的,现在,体力劳动成了卑贱者干的事。罗马皇帝提出将土地赐给任何愿意耕种的人,却没能吸引多少人去种地,没能增加可耕地的数量。一些破产的农民宁愿在城里靠政府分发免费的粮食、酒和肉生活。城市里的无产者愈来愈多,他们整天泡在观看战车比赛、角斗士角斗和其他野蛮的表演里,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靠政府从农业经营者那里征收的税来养活。他们中不少人不结婚,因为他们无力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些贵族青年也不结婚,但原因和城市贫民不同,他们是为了更加自由地过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农村中昔日自耕农的那种大家庭,城市贫民中是见不到的。

小农的衰落是罗马衰败和灭亡的重要原因。

农业的衰败也严重损害了城市,给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外表上城市十分辉煌。破产农民流入城市,增加了国家和城市的负担,农村市场的萎缩,使城市手工业失去了一个重要市场,工业日趋萧条,失业的工人增多,又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穷人的队伍。商业也由于严重缺乏铸币用的贵金属而受到严重损害。地中海附近很多古老的金银矿已开采殆尽。购买中国和印度的丝绸、香料等商品又使金属钱币大量外流。罗马还时常送给日耳曼人大量钱币作为礼品,再加上流通过程中的自然消耗和私人收藏,造成了帝国贵金属钱币的严重缺乏。政府已无法提供足够的贵金属来铸造钱币,不得已只好在铸币中加入非贵重金属。奥古斯都时的钱币是纯银的,到奥里利乌斯时,钱币的含银量只有25%,后来又下降到只有5%。随着货币含银量的下降,货币不断贬值。银币的价值,在奥古斯都时代约值20分,到100年后的奥里利乌斯统治结束时,只值半分了。

更为严重的是,财政困难导致了军队的堕落。罗马帝国是军事帝国,完全是靠军队支撑的。罗马早期的公民兵是靠一种爱国主义激情维持的。元首制下的军队则是靠金钱维持的,没有金钱,就没有可供驱使的雇佣军。奥里利乌斯为筹集维持军队的资金就困难重重。后来,更难筹集到足够的钱来维持军队了。纳税人已无力用钱币缴纳税款,政府不得不接受谷物和其他农产品。军队的费用也只好用粮食来支付。在边疆,政府连粮食也没有,只好给士兵一块土地作军饷。而士兵又不是农民,他们要参加军事行动,根本无时间去耕种土地。为了能使土地有人种,只好让士兵结婚,让他们携带家眷并和家人住在一起。这已经不像军人而像农民了,这样的军队最多也只能算是一支民兵队伍。这样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携妻带子的军队如何能抵挡蛮族的入侵!他们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了。政府把他们称作边疆居民是名副其实的。

2.军队干政:制度缺陷造成的政治毒瘤

为了防止行省总督叛乱,从奥里利乌斯时开始,除皇帝的近卫军外,在意大利还驻扎一支常备军。这支军队由越来越多的日耳曼人和其他未开化的土著人组成。一支罗马军队中竟很少有罗马公民了。昔日罗马军团的组织和严明纪律已不复存在了。罗马军队开始演变成蛮族军队,并按他们的方式打仗。罗马皇帝就是靠这样的军队来保护自己和国家。

罗马军队在对外作战时虽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但由于罗马皇位继承制度极其不完善,在决定皇位的继承问题时,军队却起了强有力的决定性作用。由谁继承完全取决于军队的态度。老皇帝一死,军队就会拥立一个合他们意的新皇帝。如果发现新皇帝不合他们之意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把他赶下台,另立新皇帝。国家最有权威者已不是皇帝而是雇佣军和他们的领导。

军队在国内政治生活如此专横跋扈说明罗马在国家组织上还不完善,皇帝的至高无上权威还不能和中国的皇帝相提并论。在中国,军队干政是不常见的。

3.少贵多贱:变了味的公民权

罗马公民权这一曾困扰罗马社会的问题,在公元212年被彻底解决了,这一年帝国境内的所有行省的所有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不过,公民权的扩大也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罗马公民权曾是部分人的特权,表明他们有权参与罗马政治,得到罗马保护的特殊身份,拥有罗马公民权者有一种罗马国家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公民权本是城邦制的产物。帝国时期公民权的普遍授予,只是使意大利和行省人都有同等的地位,扩大了帝国的基础,使外省人有更多的机会夺得罗马的领导权,行省的地位提高了。图拉真、哈德良等皇帝就都出身于外省。但对于普遍人来说,公民权已丝毫没有参与政治的公权成分了。公民权是与一定的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就没有什么公民权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一直是专制社会,没有民主,没有人民的公民权。罗马进入元首制社会后,民主只是外衣,公民权实际上已没有了公权的含义,也就是说没有参政权的内容了,而只有作为自由民的权利。正因为公民权已没有公权的含义了,罗马统治者才可能把公民权扩大到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

二、百年动乱

1.帝位之争:走马灯式的皇帝

帝国的衰败结束了长达200年的罗马和平,罗马进入了一个长达百年的充满变革、内战和无政府状态的动乱时期,有人称其为百年革命时期。罗马这种情况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点相似,中国的王朝由盛到衰的周期也是200来年或更长一些,然后发生动乱、起义、革命。不同的是中国是周而复始,动乱后,出现一个新王朝,一切又重新开始,中国仍是中国。而罗马动乱过后,再也回不到原样,帝国的末日不远了,往昔的强盛一去不返了。

这个动乱时期是从公元180年奥里利乌斯去世开始的。继位的科莫德斯是个暴虐的皇帝。从爱德华·吉本的记述来看,他有点像中国的秦二世胡亥,是个放荡的享乐主义者。他的后宫供养着来自各地的各种身份的300个美女和300个娈童,供他随意淫乐。他也可能有点精神病,这在罗马历史上已不是第一个。公元182年,他即位不久,他的姐姐露西拉和一批元老密谋刺杀他。事泄后,他处死了他姐姐和许多著名元老,他的性情更加乖僻、残暴、多疑,以杀人为乐,整天沉迷于马戏、斗剑、捕猎和各种体育运动中,自称是大力神赫丘利转世,他甚至穿上角斗士服装,参加角斗表演,政务则交给宠臣、近卫军长官全权处理。他把罗马称为“科莫德斯亚纳”(意即科莫德斯殖民地)。他的残暴荒诞行为引起广泛的不满,众叛亲离,他最宠爱的情妇、内侍和近卫军长官都背叛并密谋刺杀他。当他宣布他将在公元193年1月1日以角斗士打扮就任这一年执政官时,他的情妇给他喝了一杯毒酒,近卫军长官莱图斯随即派来一位摔跤冠军把这位大力神赫丘利转世的皇帝毫不费力地掐死了。

科莫德斯死后,近卫军把城市长官珀蒂纳克斯推上了帝位。珀蒂纳克斯是个傀儡,当他想有所作为,打算整顿军纪和财政时,近卫军和他们的领导人莱图斯立即派人杀死了他,他的统治前后仅持续了3个月。近卫军本来是奥古斯都创立以保护皇帝的,是皇帝权威的保证,现在,却成了皇帝权威的最严重的威胁。皇帝的立和废都取决于近卫军的愿望,这样的事已多次发生了。皇帝对近卫军的失控,是帝国衰败的表现。皇帝连近卫军都不能控制,还能控制什么!

近卫军杀了珀蒂纳克斯后,出现了怪事,竟公开宣布拍卖罗马帝国的皇位,谁出价最高谁便可占有皇位。至高无上的帝国皇帝职位竟成了近卫军手中拍卖的商品,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事,也可算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吧!近卫军竟大胆到如此程度,人民、法律、元老院都不屑一顾。这和近卫军多由蛮族人组成有关,奇还奇在,有敢卖的,还就有敢买的。珀蒂纳克斯的岳父苏尔皮西阿努斯和另一位富有的元老迪克乌斯·朱利安努斯竞相与近卫军讨价还价。最后,迪克乌斯·朱利安努斯以近卫军满意的价钱购得了皇位,当上了皇帝。300年前朱古达就曾讽刺罗马,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下罗马,300年后竟成了事实。这开创了一个先例,帝王可以靠金钱买到,不过,这样获得的帝位是不牢靠的,朱利安努斯没有一个忠实的追随者,所有的罗马公民都认为他这样登上帝位是对罗马帝国的莫大侮辱。其实,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近卫军长官莱图斯的傀儡。他虽用钱买来了皇帝宝座,却没法在皇位上长期坐下去。他的皇位是向近卫军买的,但皇位并不是近卫军的,这宗买卖是无效的。

东部行省的军队首先发难,拥立叙利亚总督奈哲尔为帝,接着,潘诺尼亚的军团拥戴他们的统帅、骑士出身的北非人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斯为帝。塞维鲁斯立即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向罗马进军,争夺帝位。元老院转而承认塞维鲁斯为罗马皇帝,并处死了只当了9个星期的皇帝朱利安努斯。朱利安努斯破了财又丢了命,血本全亏。塞维鲁斯随即进入罗马。他以叛国罪的罪名惩处那些杀掉皇帝又把帝位出卖的近卫军,并用自己多瑙河军团的士兵组成了一支新的人数增加了一倍的近卫军。

这时,和他争夺帝位的还有两人,一个是已经称帝的奈哲尔,另一个是虽没称帝,却有意角逐帝位的他的非洲同年、大不列颠总督阿尔拜努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已称帝的奈哲尔,塞维鲁斯宣布授予阿尔拜努斯恺撒头衔,也就是说立阿尔拜努斯为自己帝位的继承人。他这样安抚阿尔拜努斯,去了后顾之忧,便率军东征奈哲尔。公元194年他在伊苏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接合处)打垮奈哲尔。打败了奈哲尔,塞维鲁斯觉得自己帝位已巩固,立即与阿尔拜努斯决裂,背弃诺言,册立自己的大儿子卡拉卡拉为继承人。阿尔拜努斯也马上作出反应,公开宣布称帝。塞维鲁斯挥师西伐。公元197年在卢格杜努姆(里昂)的一场作战中,阿尔拜努斯兵败自杀。这样,长达四年的内战终于以塞维鲁斯的胜利而告终。这场内战给帝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塞维鲁斯返回罗马后,处决了曾支持阿尔拜努斯的30名元老,对幸存的元老,仍不放心,把他们一个个从行政职位上撤换下来,而只用受过军事训练却没有什么文化的骑士取代他们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