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泪总往下流
5613400000013

第13章 绝砚

一、雕砚

钟老关怀揣着两张州府的布告,急匆匆地回到了家里,他儿子钟鼐正坐在院内的槐树下读书呢。

钟老关把两张布告交给儿子,钟鼐挨个儿一念,钟老关才明白,那第一张布告上写着:明宣宗即位,广昭天下,准备在年前开一个恩科,各州府县道只要有青年才俊,都可以推荐到京城来,参加殿试。

青州城的府台牛大人经过仔细斟酌,终于确定了九位可以赴京应试的青年才俊,其中就有牛大人的儿子牛睿和大布商仇和的儿子仇九霄。

第二张是牛大人的私人悬赏告示:因为恩科要在年前举行,京城的冬天寒冷刺骨,为了不影响牛睿做文章,牛大人不惜悬赏五千两银子,想寻一块不冻墨的宝砚。冬天不冻墨的宝砚钟老关别说是见,就是听都没听说过。

钟老关可是青州城最有名的雕砚匠。他虽然没有不冻墨的宝砚可献,却能雕出一方延缓冻墨的暖砚来。再说钟鼐才高八斗,钟老关总得想个办法,送钟鼐到京城参加殿试才成!

钟老关一说要领着钟鼐去给府台大人雕砚,钟鼐却连连摇头道:“我还是不去了吧?”

钟老关笑道:“你怎么可以不去?雕完砚台,你要在砚底帮我写一首诗啊!”

钟家父子来到了牛大人的府邸。正看到三名献不冻砚的骗子被差官用皮鞭打了出来。牛大人早就听说过钟老关的大名,一听高人上门,急忙说请。

钟家父子被牛大人领到了偏厅,偏厅的桌子上,就放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砚石坯料。钟老关拿起一块巴掌大小的石料,然后用手掂了掂,点头说道:“此石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只有肇庆的斧柯山才能采来这样的好石料……我就用这块砚石为贵公子雕刻一方暖砚!”

牛大人悬赏十几天,原想要弄到一块冬天不冻墨的宝砚,可是上门送砚的都是骗子,他们献上的砚台全部都是西贝货!

牛大人没有办法,只好退一步,同意了钟老关雕刻暖砚的建议,他说道:“这确实是一块来自斧柯山的坯料,可是上面遍布裂璺,你看一看,是否有把握将其雕成一块暖砚呢?”

暖砚之所以能保温,就是因为砚底下要开一个暗巢,冬天研墨写字,首先要往暗巢中加注热水的缘故。这块砚石坯料的纹理绮丽,细腻如脂,可美中不足的是坯料上面有十几道明显的裂璺,换句话说,如果有一道裂璺正巧贯通了墨池,那么墨池漏墨,这块砚就彻底毁掉了。

钟老关雕砚的经验丰富,他从工具箱中取出了一个小银勺,然后用小银勺舀来了清水,逐一点到了那十几道裂纹上。经过查看石底下的裂璺是否有清水渗出,钟老关终于断定了有三道裂璺只是浮于石料表面,他就大胆下刀,先雕出了墨海。三天之后,一方精致的女娲补天砚终于雕好了!

这方女娲补天砚真是巧夺天工,淡青色的砚体上,那七八道璺隙被表现为天裂,石砚上的女娲娘娘双目慈悲,她两手的前端捧着一块晶莹的鱼脑石,正飞身而起,裙带飘飘地修补天裂。

最叫人啧啧称奇的是那个加注热水的砚底夹层,钟老关竟在砚体上的裂璺之间,钻了七八个孔洞,在砚上加注热水后,热水就会流到砚台底部的孔洞中。现在是孔洞代替了暗巢,巧妙地避开了裂璺的影响。不管外面的温度如何低,至少在半个时辰之内,这块砚台通体温热,砚海中的墨汁不会结冰。

雕完石砚,钟鼐提笔在砚底写上了一首诗:斧柯出奇石,成砚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虚心。补天因缘起,洁心未染尘。他年折桂宴,流觞绝古今。

牛大人看罢砚台背后钟老关刻上的五言诗,不由得一竖大拇指,说道:“钟公子,本府台早就知道你的大才,这次青州府只举荐了九个人,这最后一个名额就是你的了!”

钟鼐一听喜出望外,急忙跪地谢恩。牛大人取出五百两银票,没想到钟老关却两手乱摇,大声拒绝道:“牛大人,您能举荐我儿赴京赶考,我已经感激不尽了,哪还敢收您的工钱呢……”

钟老关见牛大人还是一个劲儿地坚持给钱,他踌躇地说道:“牛大人,我们这些日子在厨房吃饭,发现厨房的木桶下,有一块垫桶的石头,那块石头虽然粗笨,但却可以给钟鼐雕一块砚台,您就把那块石头当工钱赏给钟某吧!”

二、匣砚

钟老关手捧着那块垫桶的石料走出牛府,那块坯料石皮粗糙,颜色褐暗,钟鼐也觉得他爹这是看走眼了。

钟老关不放心钟鼐,决定和儿子一起进京去。钟老关说道:“正好我一路可以为你雕刻那方砚台!”

钟家父子白天赶路,晚上住店,一路上钟老关就手拿着刻刀,一点点地雕制那方砚台。其实这块从厨房木桶底下取来的坯料可是个宝贝,去掉坯料外面粗糙的石皮,里面的石头竟红黄相间,霞光熠熠。这可是一块珍贵的红丝石料。

西晋张华在所著的《博物志》中,就已有“天下砚品四十有余,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记载,红丝砚因为砚色赛霞,发墨如油而远胜端砚,备受历代文人的推崇。

钟家父子来到京城,钟鼐先把举荐的文书投递到了国子监,然后就住在了城外的青云寺。三天后,钟鼐就要参加殿试了。

牛睿和仇九霄家里有钱,一个骑马,一个坐车,两个人已经早早地来到了京城。钟家父子在京城外的青云寺住下,钟老关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终于把那方流霞砚雕制成功了。

钟鼐从父亲手中接过流霞砚,不由得连声喊好。这方砚台红黄相间,鸡血色的丝线莹于石面,石砚不仅娇美华丽,一经研墨书写,真是墨亮如漆,滑不涩笔,果真是好砚呀!

钟鼐正捧着这方石砚爱不释手呢,就听外面传来了“毕剥”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牛睿和仇九霄从外面走了进来。仇九霄对牛睿的暖砚非常羡慕,他今天拿着自己的龙尾砚找上门来,想求钟老关把这方砚台也改成暖砚。

仇九霄的要求很特别,他竟要在砚底雕刻出一个小小的石头抽屉,就用这个小小的抽屉当盛水巢,这点小活儿难不倒钟老关,钟老关只用了两个时辰,就把活儿干完了。现在仇九霄只要从砚底拉出小抽屉,然后注入热水,再把小抽屉推进去,那砚海上的墨汁,就可以保持一炷香的时间不冻。

仇九霄非得留下二十两银子,然后拱手告辞。两天后,八百多名学子齐聚文苑阁,殿试就在这里举行。

文苑阁本是皇宫藏书的地方,国子监找不到更大的房间,就把阁中的图书移出了一部分,八百多张桌子同时摆在宽阔的文苑中,举子们被搜身检查后,这才一个个提着考篮,来到了自己的座位。仇九霄和牛睿因为家里有钱,早已经贿赂了分发考牌的号官,被安排到里面靠近窗户、阳光充足的第一排座位上。钟鼐因为没钱送礼,就被安排到正对着文苑阁阁门的那个座位。

现在正是冬季,阁外寒风呼啸,刺骨的寒风从门缝直往钟鼐的身体里钻。钟鼐在青州的时候,可非纨绔子弟,不管寒冬酷暑,他都要帮父亲干活,这点寒风对他来说不算什么。钟鼐裹紧了身上的棉袍,他一翻桌子上的卷子,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卷子上的题目竟是“论除官之弊”五个大字。

钟鼐往砚台中注入清水,然后开始研墨,接着他提笔在手,先写下了破题的第一句——夫官着,国之柱石,民之仰仗也!然后他把为官之道阐述得甚为明澈,对除官之弊病,也做了不少确实有效的建议。钟鼐至少写了一个时辰,这篇声情并茂、入理三分的文章终于做得。

钟鼐还没等交卷子,就听主考官大呼一声道:“皇帝御临,举子们跪迎圣驾!”

明宣宗也非常重视这次考试,他为了能够选出真正的有用之才,竟亲自到文苑阁巡视来了。举子纷纷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跪在自己位子上,三呼万岁,迎接圣驾。

仇九霄两手正端着自己的龙尾砚呢。他一听皇帝驾临,手一抖“啪”的一声,盛满墨汁的龙尾砚掉在地上,摔成了七八瓣。一篇被仇九霄早做好的“论除官之弊”的文章就藏在砚底的小抽屉里。

明宣宗一看考题泄露,勃然大怒。三位考官大人当即被除去官职,押往大理寺接受审问。仇九霄则被御林军绳捆索绑,下了大狱,只留下了一路的哭号之声。

七天之后,午门外贴出了皇榜,排在前一百名的考生已经被列了出来。钟鼐只考中了第六名。

三、绝砚

大理寺正卿经过三推六问,终于将试题泄密一案查清,三位主考官贪图钱财,都先后向不少考生泄露了应试的题目。可是除了仇九霄,另外还有谁购买了试题呢?大理寺的正卿还未等细问,那三位考官大人自觉罪孽深重,已经活命无望,竟先后在监狱里自杀了。

三位主考官一死,所有的线索全断,案情又调查了十天,可是还有许多疑点没有查清。

京城中连降大雪,气温陡降。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滴水成冰了。

明宣宗决定再叫上榜的举子复考一回。考试这天,乌云密布,朔风号叫,文苑阁冷得如同冰窖,一百名举子们在御林军的监视下,各自找好座位坐定。

文苑阁是皇帝藏书的地方,平时严禁火烛,这里根本就不可能加置取暖的炭火盆。举子们一个个冻得面色青白,嘴里喷着白气,连连嘘手,真恨不得将露在外面的双手头脸都缩到领子和袖管里去。

随着考试开始,鹅毛大雪伴着呼啸的北风飞落。虽然主考官给举子们准备了热水研墨,可是热水注入冰凉的砚台里面,片刻之间,就冻成了冰疙瘩,举子们一边往砚台里猛吹热气,融开冰墨,一边提笔在手,狼狈答卷,一个个被这恶劣的鬼天气,搞得苦不堪言。

牛睿的砚台是暖砚,底部注入热水后,可以保持墨汁不冻半个时辰。

最叫钟鼐惊奇的就是自己那方红丝石砚台,注水研墨,墨汁竟然不结冰,一张卷纸,他龙飞凤舞地写完,其他考生一张纸竟连一半都没有写满。

宣宗皇帝又一次驾临文苑阁。看着钟鼐和牛睿的两篇文章,他不由得赞许地点头。考卷送到大内后,宣宗皇帝亲自圈阅,最后钦点钟鼐为头名状元,牛睿考了个榜眼,有十几个考生因为文章做得恶劣,被直接送到了大理寺,审查发落去了。

宣宗皇帝看着钟鼐说道:“朕在《砚谱》中,曾经看过这样的记载,古之名砚——着手生润,握之如脂,滴水不干,寒不结冰,看来你那方红丝石砚也是古今难得一见的绝砚了!”

钟鼐手捧着红丝石砚,诧异地说道:“这块砚台是我爹雕成的,坯料来自一块被人弃之不用的垫桶石,它怎么可能是绝砚呢?”

宣宗皇帝派人到城外的青云寺,将钟老关请到了金殿上。宣宗皇帝一问红丝石砚不冻的秘密,钟老关道:“万岁,这方红丝石砚之所以神奇,就是因为它上面那只木桶的缘故!”

那只厨房木桶中装的是咸盐!红丝石砚的坯料被当成垫桶石已经有三十多年,木桶的桶底,每年都会有很多盐卤渗出来,红丝石砚的坯料因为长时间和盐卤接触,已经变成了一块咸咸的石头……研墨的时候,砚台里面盐水的成分混合到了墨里,盐水墨不到很低的温度,是不会结冰的。

绝砚不冻的秘密竟然如此简单,可是那个盐沁的过程,却是相当的漫长。想要成功的人,只有默默忍受磨砺,才能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可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却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