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5622700000008

第8章 遇见,便注定一路同行(7)

我想,下次再打电话给家长的时候,也许我可以这样说:“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约一下时间。如果走不开,不一定要赶着今天过来。”毕竟是交流,那么就应该在彼此都有时间的情况下,交流的空间才可以更为轻松,更为自由,更为广阔。

小男孩儿拿了一块面包跑回来了。我去妈妈那儿拿了一本书送给他。“这是阿姨家的小妹妹喜欢听的故事书,送给你哦!你可以讲给你的妹妹听,这样妈妈还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儿呢!你是小男子汉,也是妈妈和妹妹的一把大伞呢,好好保护他们哦!”小男孩儿接过书,害羞地点了点头。吃完面包的油拉拉的手,在裤腿上来回蹭着,这才慢慢地打开书,好像手里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

安静的他,真美。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和这位陌生妈妈的短暂相处,让我懂得要更加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让我明白怎样才能站在家长的立场更好地做好老师,也让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陌生的世界里做一些美好的事情。我们纵然无法改变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点滴之事也是好的,哪怕带给别人的只有那一瞬的温柔。

鸡蛋和围巾

这几天,单位事儿格外多,感觉格外疲惫。以至于开车的时候,听着平日最喜欢的广播,都觉得厌烦。关闭广播,只想安静地开回家。到楼底下了,妈妈带着女儿在和小朋友玩耍。对女儿,总有些愧疚。每天早晨走的时候,女儿还没有醒。我总是亲了又亲,看着睡梦中的她,真想女儿睁开眼睛后,看到我和阳光同在。不忍心惊醒,只得轻轻离开。到了学校,忙着工作,有时候忙得一整天都没有时间和家里通个电话。下午下班回家,女儿早已等在楼下。看到我的车,就兴奋地跑过来。才一岁的女儿,跑步还不是很稳,我生怕她跌倒,看着她抱着小熊一颠一颠地跑向我的时候,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儿。

陪着女儿在楼底下和小朋友们玩了一会儿,我们就上楼了。女儿真是妈妈的小棉袄,看着疲倦的我,她居然不要我抱,要拉着我的手自己走。刚到家,手机响了,陌生的号码。电话接通,才知道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小妍的奶奶。

“王老师!是王老师吧?我是小妍的奶奶啊!王老师,我给你家宝宝带了些鸡蛋,都是在农村收的,草鸡蛋,宝宝吃了好啊!”

小妍的奶奶很不容易,子女上班都忙,她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每次见到她,都会油然而生敬佩之意。她要送鸡蛋给我,自然是很感动,可是我还是婉言拒绝了。电话那头的老人急了:“不行啊!王老师!你对小妍那么好,我们也想对你的孩子好啊!你就收下吧!我想给你送过来,可以吗?”电话那头的老人那么着急,那么诚恳,那么让我不忍心拒绝。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真是两难啊!可是直觉告诉我,拒绝了鸡蛋,会伤了老人的心。

于是,拗不过老人的盛情,我答应老人到我家来坐坐。

在楼底下等了好久好久,不知不觉天都黑了。我甚至担心老人家是否安全,照着来电显示的号码回拨过去,一直没有人接通。于是,我就在楼下焦急地寻望着,终于看见远处隐隐约约的模糊身影出现了。我迎上去,老人手里拎了一个塑料袋,塞给了我,说:“王老师!你家宝宝小,要多吃鸡蛋。这个鸡蛋好!好!”说着,还握了握我的手。黑暗中没有看到老人的手,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岁月在老人身上刻下的印记。那是一双怎样饱经风霜的手啊!龟裂的皮肤,生硬的老茧,触碰着我的手,我的手都疼!我的鼻子一酸,不由自主地抱了抱老人家,老人家受宠若惊。

请老人家到家里坐坐,她怎么都不肯,说要回去了,孩子还在家里等着。我怕老人家不自在,也怕她担心家里,所以没有强留。于是我说开车送她,她说她骑三轮车来的。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不远处,隐隐约约停着一辆三轮车,老人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蹬着车子过来的。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了,觉得再多的语言在老人面前都很苍白。老人走之前,跟我说:“你也累!下次我再到农村里去收一些鸡蛋,带给你吃!你忙归忙,要多吃饭,多吃蛋!”看着可爱的老奶奶离开的身影,我觉得好幸福。

过了两天,我给老奶奶买了条围巾,送给她。她乐坏了,却从未见她系过。听小妍说,奶奶舍不得系,说要等过年的时候再系上!

我期待新年快点来临,我的宝宝吃了老奶奶送的鸡蛋茁壮成长,我也希望老奶奶早点系上我送的围巾温暖入心。

“二”,挺好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成了一个流行词。“百度”一下,发现“二”是陕西、东北、天津一带的方言,大致意思是:愚笨。如今,很多场合能用到这个词,且更多用于熟识的人之间,其意思也可以被理解为:呆萌。

我“二”吗?

有时候似乎挺二的。

对某些事情的反应或领悟会略显滞后,对某些事情的敏感度不高,后知后觉。我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自己,原来,孩子们早就在心底将我言简意赅地定格为“二”了。

不过,这个词毕竟有贬义之嫌,他们身为我的学生,自然有所顾忌;我身为他们的老师,自然也不想被称为“二老师”。直到这次比赛,他们对我的“昵称”终于告召天下。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准备南京市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比赛,也是身心备受煎熬与磨炼的比赛。比赛周期着实漫长,比赛内容异常全面,比赛结果相当残酷。比赛先期,校内进行了笔试部分(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基础及技能知识)的测试,而后我被推荐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历经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及课文朗读、编讲故事的全面PK之后,我又以区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市的比赛。

每次比赛之前,孩子们都会给我鼓劲儿打气。所有的比赛项目中,粉笔字是我的弱项,因此,每天中午我都坚持练习,我想,也许我不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不努力是绝对不可能有进步的。更何况,我总和孩子们说,字如其人。我长得也不算丑,字也要拿得出手嘛!

于是,午后练字是我这一阶段的必修课。让我感动的是,贴心的孩子们总是会为给我准备好两块干干净净的小黑板。每天我练习书写的时候,他们总是会站在我身边陪着我,或者在大黑板上陪着我一同练习。写完后,不需要我擦洗黑板,他们总是会争着抢着将黑板擦洗得干干净净,放在阳光下晒着日光浴,然后再拿回教室给我备用。所以,一路走来,我不是在孤军奋战,我是带着孩子们的陪伴与期待走上一个又一个战场。

在校内及区内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孩子们显得比我还开心。他们说,我值得拥有这样的成绩。其实得到孩子们的肯定,是莫大的激励,因为他们是我最在乎的人。他们爱我,鼓励我,是我坚强的后援团。因此,参加市里的比赛,我带着他们美好的祝愿与期待平和地走向了“战场”。

其实在我心里,能参加市里的比赛已然很满足。我甚至一直觉得我的运气比其他人好很多。在层层选拔与淘汰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我优于他人,也许只是因为我的心态更为平和,也许只是因为运气垂青于我。但是,当一个人真正站到一定的高度,站到更大的舞台上的那一刻,反而想证明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拥有更多的精彩。市里的竞争伙伴很强大,最终,我没有得到第一,我得了第二。

对于我来说,既满足又遗憾。

满足自然是因为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我拥有比较好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遗憾是因为,与第一名的差距仅仅是那么一点儿。如果我能再加把劲儿,如果我的粉笔字写得再好一点儿,也许结果会更好。转念又想,比赛的真正价值是什么?认清自我,找准方向,提升自我。何况第一名是我的好朋友,她真的很出色,她值得拥有殊荣。因此,我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也为我自己高兴。

还没有回到学校,孩子们就在班级博客上写道:“我们王老师出去比赛了!这一次她是代表江宁区参赛的。她一定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因为在我们心里,她永远是第一!”看着孩子们的话语,心里溢满感动。

第二天到了学校,我告诉他们我没有得到第一,我是第二。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孩子脸上掠过一丝失望,可是,转眼的工夫,孩子们纷纷举手。

“老师!第一第二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证明了自己!”

“王老师,别难过!在我们心里,你永远是第一!”

“王老师!你知道吗?二比一还要多一横呢,二比一更好!”

“老师,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NO1!”

“老师,其实你一直挺‘二’的,二也挺好的!”

这句话让我从感动中猛然惊醒,孩子们纷纷笑起来。还有的孩子做出“嘘”的手势,挤眉弄眼,好像这是隐藏在他们心里的大秘密。

我一头雾水,这是安慰我的话语吗?我“二”吗?

说我“二”的那个孩子吐吐舌头,被身旁的人拽着坐下来。看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们笑得更欢了。我搞不清楚状况,可是此刻的我是多么想搞清楚状况。平时夸我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无敌老师,关键时候露馅儿了。

无敌?无敌“二”吗?

可是,看着他们紧紧抿着双唇的模样,看着他们用小手死死捂住嘴巴的那副“视死如归”状,我寻思着:看来,查不出什么情况了。

下课后,我悄悄地找来了两个“心腹”。在我的软磨硬泡哄吓诈骗之下,她俩交代了。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很好骗,他们说什么我都信。我很可爱,像长不大的孩子。我很好说话,心太软了,太容易上当了。原来,我在孩子们心目中是这样的老师!我一直认为自己还蛮有魅力的,原来,我很“二”!

她俩一边说一边笑,最后告诉我,其实她们都很爱我。我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因为“二”,所以她们会悄悄地叫我“王小二”。她们也给自己设定了称呼——周小二、易小二、李小二……

她们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二”的,二是一份荣耀。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可是,我并不生气。孩子们是在夸我,对吧?只是,她们以特殊的方式在表达对我的喜爱,这样的方式独一无二。

她们的心里还藏着多少我不知道的秘密?我不知道,也无法预料。他们长大了,我也越来越“二”了,那么,就让“二”继续下去吧,做“王小二”,也挺好的。

谢谢这份特殊的称呼,让我必须继续爱着你们这些周小二、易小二、李小二……

锅盖帮

我的短发造型已经好几年了。

自从生完女儿,总觉得长发不易打理,于是,果断将长发剪去。谁料,剪发虽易,长发不易,越剪越短,越短越觉得清爽,越清爽越不想留长。身边的人总说:“哎呀!你换个造型吧!都短发好几年了,缺少点味道。”每次受刺激的时候,我便下定决心,誓将长发留起。可是,留了三年了,总是在半长不长的状态下果断放弃。于是,至今为止,长发造型终成泡影。

其实,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看到的我是中长发造型。我喜欢将头发随意束起,简单的马尾轻松自如。有孩子说,王老师走路的时候,小辫子一甩一甩的,就像在跳舞。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长发很麻烦,也想给自己换一个造型,于是,中长发变成了波波头。走进教室,孩子们“哇”的尖叫,鼓掌叫好,我也沾沾自喜,更为自豪的是,身边有好几个朋友见我将头发剪短,也都将长发剪短。于是,我便成功地坚守着自己的短发造型。

我的发型师常常对我说,虽然我是短发,但是他依然可以给我打造不同的造型。的确如此,我的波波头造型逐渐变成了蘑菇造型,可是,孩子们居然说不像蘑菇,像锅盖。好吧,怎么命名都没有关系。蘑菇和锅盖,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可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班级居然有好几个孩子都将头发剪成了这样的造型。有两个女生将那么长的头发“咔”地一下剪短,实在让我深感意外。平日里,她们黑发如瀑,让很多孩子羡慕不已。见到她们的短发造型,我惊呆了!更让我诧异的是,男生居然也加入进来,小易将自己的发型理成了锅盖造型。听说发型师问他想变成什么样儿的时候,他脱口而出:“像我们王老师那样的锅盖就好!”发型师很好奇:“为什么要像老师?”小易说:“因为我爱王老师,我就想变成和王老师一样的。”满屋子的发型师捧腹大笑,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听着他们的描述,看着他们的造型,我既惊讶又欣喜。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小时候就经常模仿老师上课,模仿老师写字,模仿老师说话,甚至模仿老师批评同学。这位老师我至今难忘,她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的一言一行都留存在我童年的画面里,且伴随着我日渐长大成熟。

如今,我成为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们也在模仿我,这让我备感幸福。锅盖帮,凝聚的是一份不用太多言语去描述的喜爱与依赖。

我问孩子们:“如果我决定留长发呢?”

孩子们说:“那我们也留。”

我问小易:“你呢?”

小易说:“我也留。”

我说:“那如果我剃成光头呢?”

孩子们说:“那我们也剃光。”

孩子们大笑,我摸着他们的锅盖造型,笑着说:“好!那我们从现在起,就让大锅盖带着小锅盖幸福地成长吧!”

直到现在,我虽然下过无数次决心,最终依然没有成功地将长发挽起,孩子们也随着我摇摆不定的状态摇摆着快乐,坚守着我们的锅盖帮。

偶遇

我要努力做好自己,

在未来那些偶遇的瞬间,

绽放最美的自己。这几天我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