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
5648300000004

第4章 势如破竹入长安

义军誓师完毕,向各地传发檄文,声称要尊代王为帝,然后浩浩荡荡出发。大军走到半路,忽然探马来报,隋将宋老生和屈突通奉代王杨侑的命令,分兵抵抗义军。屈突通留驻河东,宋老生已经领兵到了霍邑。李渊这边要尊立代王,代王那边却派兵抗击李渊,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义军走到距霍邑大约五十里的贾胡堡,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只好就地驻扎。偏偏大雨连日不停,眼看着军粮就要吃光了,李渊派府佐沈叔安赶回太原再运一个月军粮接济。李渊眼巴巴地盼晴天,心中很焦虑。忽然有人呈上一篇檄文,打开一看,只见开头两句写道:“魏公李密,谨以大义公告天下。”李渊失声说:“李密也反了?”再往下看,是历数隋炀帝十宗罪状,后文有“……罄竹难书。愿择有德者为天下君,仗义讨贼,共安天下”之类的话。正在读着,李世民进来了,李渊便与他商量对策。李世民道:“儿听说李密攻取河洛,瓦岗寨草寇翟让等奉他为主,自称魏公,现在有数十万人马,声势浩大。我们不如暂时与他联络,免去后顾之忧。”李渊点头称是,于是让温大雅写了封密信送去,信中与李密约为同盟。

没过几天,李密的回信到了,李渊一看,大意是说李密想要自封盟主,与李渊共结同盟。看过之后,李渊又召李世民商议。李渊道:“李密也太狂妄自大了。只是我们正在征战,如果与他绝交,反而会树敌,不如假意顺从,让他志得意满,为我挡住河洛方面的隋兵,我正好可以专心西征。等到关中平定,我们再据险养精蓄锐,看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坐收渔翁之利。”李世民大喜过望:“父亲此计太妙了,就照您说的回信吧!”于是再让温大雅按李渊的意思写回信,派人给李密送去。李世民道:“这封信一去,我们就可以后顾无忧了。”后来信使回来禀报,说李密看到回信,果然向手下得意扬扬地自夸起来。李渊更加放心。

大家刚刚松了口气,探马紧急来报,说是刘武周勾结突厥,要乘虚袭击晋阳。李渊不禁长叹:“看来时机没到啊,我们赶紧回老家吧。”接着便和裴寂等人商量撤兵的事,大家一致同意。当时李世民正外出巡逻,忽然听说有撤兵的消息,马上回营问明情况。得知真有此事,李世民连忙追问李渊:“父亲为什么撤军?”李渊简单说明理由,又说:“粮食眼看就要吃光,很难再逗留下去。”李世民劝阻道:“父亲啊!行军全仗锐气,一旦撤兵,锐气尽失,人心必定涣散。敌人如果趁机抄我们后路,我军必然土崩瓦解,岂不是只能束手待毙吗?”李渊听后恍然大悟,又叹息道:“左军已撤退,怎么办?”李世民道:“左军刚撤,想必走不了多远,儿愿意去把他们追回来。”李渊只得笑道:“成败由你了,你去追吧。”李世民立即与李建成带领一队轻骑兵,连夜追回左军。

两天后,沈叔安押着粮饷赶到,天也放晴了。李渊命令军士晾晒铠甲,整理军械,然后避开泥泞沿着山麓绕行,来到霍邑城下。宋老生一味固守,不肯出城,李建成、李世民带领数十精兵来到城下,作出一副围城的样子,又让士兵辱骂宋老生。宋老生实在忍不住了,当即领兵三万开城出战。李渊率领一队精兵赶到,见宋老生出来对阵,命令殷开山催促后面的大队人马。李渊与李建成在城东列阵,李世民在城南列阵。城内隋兵从东门出阵,李世民从高处冲下来,直击宋老生背后,宋老生只好回马交锋。李世民手握两把大刀,左砍右劈,连毙数十人,两把刀都砍卷刃了,再换刀跃马向前,杀得隋军人仰马翻。李世民让士兵大喊:“宋老生已经被擒住了!隋军还不赶快投降!”宋老生自知大势已去,下马想要寻死,可巧刘弘基赶到,一刀把他劈作两段。宋老生的部下也都做了刀下鬼。大家一鼓作气攻进城中,城中兵吏全部投降。李渊一面张榜安民,一面对将士按功封赏。

此后,义军声威大震,一路势如破竹,各地守将纷纷投降。李渊对降将好生安抚,对百姓更是秋毫无犯。

义军很快攻到河东。河东是块硬骨头,有屈突通重兵把守。李渊召集众将商议,以裴寂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另一派以李世民为首,主张兵贵神速,应当避其锋芒,绕道直取长安。李渊捻着胡子说:“两种说法都有些道理,我看不如兵分两路,偏军攻河东,正军趋长安。”于是留下部分兵力围困河东,李渊亲自率领大军渡河西取长安。一路上又有好多隋将前来投降,长安周围的许多县官也都送来大量财物。李渊命令长子李建成和司马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等屯兵永丰仓,守住潼关并牵制河东,慰抚使窦轨以下的官员都由李建成管辖。次子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等人镇守渭北,慰抚使殷开山以下的官员都由李世民管辖。两军分头行事,各挡一面。

李渊自己住在长春宫,周围的好些官员都来求见,有冠氏长、于志宁、安养尉、颜师古,以及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等人。李渊一一接待,封于志宁为记室,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

鄠县县令这时候也派人来见,并呈上文书。李渊刚看了个开头就找来柴绍,笑着说:“我女儿可谓智勇双全啊。”说着把文书递给了柴绍,柴绍看完更是喜形于色。李渊说:“你可以带领骑兵去迎接她了。”柴绍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出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柴绍赶赴太原的时候,曾对妻子李氏说:“岳父起义,召我前去。如果我带你同行,恐怕途中诸多不便;如果把你留在这里,又怕你有危险。这可如何是好?”李氏从容答道:“你就放心走吧!我一个妇人,容易避祸。而且我也自有办法,请你不必挂念!”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柴绍走后,李氏散了家财,躲进鄠县的深山,聚集了一批人马。恰好李渊的堂弟李神通也逃到了鄠县山中,并和长安大侠史万宝等人起兵响应李渊。李氏和李神通合兵,攻下了鄠县,又派家奴马三宝联络关中草寇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等人,夺取了武功、始平等县,现在已经有七万多人马。左亲卫段纶曾娶李渊的妾所生的女儿,也在蓝田起兵,有一万多人马,与李氏结为援军。听说李渊已经渡过黄河,李氏便写了封信禀报李渊,信中述说了和李神通合兵,以及群盗归降的始末。李渊喜出望外,让柴绍前去迎接。柴绍正日夜想念着妻子,突然得到这个喜报,不禁眉飞色舞,一跃出门,招呼几百名骑兵,欢天喜地迎接佳偶去了。

柴绍走后,李神通及段纶等人都派来使者迎接李渊,就连那些投降的草寇也都写信表达诚意。李渊封李神通为光禄大夫,封段纶为金紫光禄大夫,又写信慰劳那些投降的草寇,各封了官职,命令他们仍旧留在原地,听候李世民调遣。

李世民挥师西进,沿途的草寇趋之若鹜,纷纷降顺,数不胜数。等抵达泾阳,已经是连营数里,人马九万多了。这里要特别交代一下,隰城尉房玄龄也来投奔义军,李世民和他一见如故,两人谈起军事,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巧柴绍夫妻也带兵到来,李世民高高兴兴地出迎。只见李氏头戴雉鸡尾,身披兽甲,腰佩七星宝剑,足蹬三寸战靴,一副将门女子、巾帼英雄的模样。李世民不禁夸奖一番。后面跟着柴绍及士兵一万多人,远远望去,全都是雄赳赳气昂昂,没有一个老弱病残。李世民更加惊喜,满面春风地向姐姐行礼:“姐姐辛苦了!”李氏笑着答道:“特来帮助兄弟!”李世民道过谢,安排姐姐的人马驻扎下来,然后亲自带领姐姐、姐夫进入大帐,亲热地聊了好长时间。此后,李氏所带的人马被称为娘子军。

李世民接着进兵阿城,一路上军纪严明,队伍整齐。李世民派人禀报李渊,请求会师,共同攻打长安。李渊这时候已经从长春宫赶到了永丰仓,正命刘弘基、殷开山等人分兵向西攻打扶风。城中出兵迎战,被刘弘基击败,刘弘基向李渊告捷。李渊听到捷报非常高兴,又接到李世民军报,于是起兵西行。经过隋朝的离宫别苑时,李渊下令撤销行宫,遣散宫女,让她们各自回家。到达长安后,李世民早已等候多时,两下会师,共有人马二十余万。李渊命令各军原地驻扎,不得侵扰百姓,并派使者来到城下,告知守城官员,义军只打算拥立代王。

代王杨侑是隋炀帝的孙子。原来,太子杨昭季死得早,留下三个儿子,长子杨倓封为燕王,次子杨侗封为越王,三子杨侑封为代王。越王杨侗留守东都,代王杨侑留守西京,西京就是长安,由京兆内史卫文升等人辅佐杨侑守城。卫文升已经年迈,听说李渊的义军兵临城下,吓得一病不起。只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郡丞骨仪在调兵守城。李渊派人招降,被他们斥回,于是督军攻城,并下令将士入城后不得侵犯隋氏宗庙及代王宫室,违令者灭其三族。将士开始攻城,城上弓箭石块如雨点般落下,将军孙华冒险越过战壕,挥着旗帜眼看就要登上城头,却被流箭射中要害身亡。这下激怒了义军,他们前仆后继,连日不退。大将雷永吉左手执刀,右手持盾,首先登上城头,士兵们一拥而上,杀散了城头的守卒,打开城门,大队人马随即攻进城中。阴世师、骨仪等人仍旧率部巷战,先后被义军捉住。卫文升听说城池沦陷,当场吓死了。

代王杨侑在东宫已经吓作一团,左右只顾逃命,四处乱跑,只有伴读姚思廉保护着代王从容面对。义军喧哗着进了大殿,姚思廉厉声呵斥道:“唐公举义兵到这里,为的是匡辅帝室,你们怎能如此无礼?”言语间颇有胆气。义军听了他的话,都不敢轻举妄动。李渊下马上前,仍然按照臣礼拜见代王,又请代王迁居大兴殿后厅。代王年仅十三岁,能有什么主意,见了这种阵势,浑身抖个不停。姚思廉也没办法,只好扶着哭哭啼啼的代王离开。李渊退居长乐宫,和百姓约法十二条,把隋朝的暴政全部革除,然后牵出阴世师、骨仪等十多个人,按照贪婪苛酷、抗拒义兵的罪名斩首,算是为儿子智云报了仇。监狱里的囚犯,大多下令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