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5666200000025

第25章 入睡与入定(1)

我看再不敲引磬,打瞌睡的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出现这些现象,如果找不到答案,就无法突破。修行人突破不了“瞌睡”这一关,是不可能上路的。大家打坐时,要么非常散乱,要么心刚静下来又开始打瞌睡,甚至进入梦乡了!心力没有提起来,身心松弛了,就会打瞌睡。

如果你的心绷得紧紧的,没有松弛下来,坚持一阵子,自然会逐渐清净,专注到修炼的功夫上。你处在散乱中,勉强还能用一点功。一打瞌睡,一点功都用不上了。

当一个人心里的念头没有放下的时候,是不可能打瞌睡的。除非身体很累。如果你心里用功的念头没有放下,即便躺下睡觉,还是处于功态中。即便做梦,也是梦见自己盘着腿,按自己的修行方法在用功。用功用到这种程度,入道才有希望!在座的可以问一问自己:是否达到这种程度了?

要么坐在这里很散乱,要么刚清醒一点又打瞌睡。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不去管它,不想办法克服呢?如果把修道、把生死当作一件大事挂在心头,静坐时是不可能打瞌睡的。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生活中突然遇到一件事让你非常焦虑,你连觉都睡不着。那是因为你心里没有把这件事放下。如果我们能用这种力量来学佛,很快就会入道!

一个人心里没有事的时候,就容易睡觉;有事的时候,睡眠就很少,甚至根本睡不着。你们口口声声说要学佛,要了生死,可是你们的所作所为与你们所说的相去甚远,根本不一致!

你整个白天都处在散乱中,晚上这两个小时的共修,你也无法把思想收回来,还在胡思乱想。想什么呢?如果是个在家人,有家庭,俗事多,迫使他考虑问题,还情有可原。我们出家人有什么可想的?衣、食、住无忧,又不愁没工作,也不需要建寺庙,有什么妄想可打呢?如果有妄想可打,就应该想如何开悟、如何入道、如何成佛!如果不想这些,我们出家人还有什么可想的呢?

你们应该养成一种习惯,每天看一段经文,把它记在脑子里,放在心里琢磨,直到把它琢磨透。把思想系在一段经文上,是对治妄想比较有用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思考经典的时候,就与佛相应了。出家人不思考经典,还思考什么呢?

大家睡眠的时间很充足,为什么打坐的时候还打瞌睡呢?我给大家计算了一下,晚上十点睡觉,早晨五点起床,七个小时的睡眠,足够了!实际上常人的睡眠有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绝对够了!如果你修得好,睡几分钟就够了。甚至几秒钟就够了。不过这种状况常人恐怕达不到。

我们的身体确实需要休息,而且是躺下休息。因为我们走着、坐着的时候,身体很难高度放松,体内的阴阳很难交融。只有躺在床上,身体高度放松的时候,体内的阴阳才能很好地交融。

如果我们的禅定功夫高,盘着腿就能让身体高度放松,体内的阴阳两股力量就能很好地交融。如果我们的身心太散乱,即使躺在床上六七个小时,也无法使身体放松,心念集中。因此身体里的力量就一直向外分散,收不回来。这样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交融。如果我们的思想不散乱,力量就在身心里面,只要一躺下,甚至不需要躺下,只要身心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体内的阴阳随时都能交融,根本不需要躺下睡觉。

大家回去后可以这样去感受一下,无论你是吉祥卧还是仰卧,让身心高度放松,暗示自己:放松了,放松了,已经放松了……即便你放松不了,也要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放松,彻底地放松……

这样训练几次,你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体内有两股力量迅速地相碰、交融,交融之后,这股力量又迅速地分散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乃至每一个神经末梢。这时候,你的头脑马上就清醒了,你也不需要再躺下睡觉了。

我们体内的阴阳两种力量,在一天当中有两次要交合在一起,子时一次,午时一次。从养身之道来讲,这两个时辰中能躺下休息10-20分钟是最理想的。可是我们常人要么不躺下,要么一躺就是几个小时。

为什么人会做那么多梦呢?因为睡眠时间超出了身体的需求,本该起来工作了,却躺着不动,头脑就自动开始工作了,也就是开始做梦了。不相信,你们可以给自己定个时间,睡上三四个小时就起来,一样很清醒,很有精神。一超过这个时间,你就会开始做梦。为什么大多数人做梦都是在凌晨呢?因为这时候身心已经休息好了,你还在继续睡,头脑就开始工作了。

我们人体的阴阳两种力量在子、午这两个时辰要归源。它们每次归到源头,碰撞之后,力量马上就补充足了,又分散到身体的各部分去工作了。当工作了十二个小时,就像电能消耗完了一样,又需要补充了,阴阳两种力量就再次回到源头,再次碰撞,力量再次得到补充,又分散开来继续工作。每天如此,周而复始。

在这两个时辰中,身心越放松,阴阳两种力量交融得越彻底,越快,质量越好。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咬着牙挺着硬坐,甚至不躺下睡觉。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心、肝供血不足,引起焦虑、睡眠不好、肝火旺盛,甚至引起肝炎、肝硬化。这些都是因为身体不能很好地放松,气血不能充分地滋润五脏六腑所致。身体越放松,气血越畅通。

本来打坐完全可以取代睡眠,可是由于我们在打坐的过程中不能彻底地放松,达不到休息的效果,只能躺下睡觉,让身体放松,使气血交融。如果我们打坐和躺下一样放松,能通过打坐达到睡眠的效果,就不需要用躺下睡眠的方式来休息了。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通过躺下睡觉来放松身体,现在想把姿势改过来,通过打坐让身体达到高度放松就很困难。正常情况下,如果你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识地训练,一年时间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养成的睡眠习惯和姿势改过来,用打坐代替睡眠。这时候就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试验,今天晚上回到房间后不要睡觉,打坐时也不要用功,就明确地告诉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觉——用打坐取代睡觉。你把腿一盘,把腰弯下来,以打瞌睡的姿势体验一下用打坐代替睡眠的感受。如果你能放松,同样会感到盘着腿打瞌睡的时候,身体里面有一种很微细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动,又像是在游动,上、下、左、右串联在一起。

当这个串联的过程结束以后,你身体里面会有一种力量慢慢地往上输送。当头脑得到这股力量以后,就慢慢、慢慢地清醒了,也就不需要再睡眠了。能这样体验几次,你就掌握了如何入睡、如何醒来的这个过程,你再顺着这个记忆、这个经验去反复练习,就能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入定、出定和入觉、醒觉一模一样。就是因为你们没有掌握如何睡觉、如何醒觉,所以不会入定、出定。我曾经跟大家讲过我是如何捕捉到入定、出定的,最初的经验就是在盘着腿打瞌睡的时候捕捉到的。我入道的经验跟大家不同,跟古时候的修行人也不同,我是通过打瞌睡捕捉到的。

这种方法我告诉过好几个人,非常有效。因为睡觉的时候是念头渐渐地减少,生理机能渐渐地停止,渐渐地沉睡。而入定的时候,也是思维渐渐地减少,渐渐地停止,生理的能量渐渐地沉静下来,隐藏起来。

无论是出定还是醒来,生理的能量都是渐渐地苏醒,渐渐地活跃,渐渐地开始工作。心理也是渐渐地苏醒,思维渐渐开始,渐渐活跃。二者之间毫无区别!

如果你捕捉到了一次如何睡觉、如何醒觉,你就有了这个记忆,凭着这个记忆,你自然能捕捉到如何入定、如何出定。其中还有一个“住定”。入定以后,还要在定中住上一段时间,才出定。

睡觉也一样,入睡以后也有一个“住觉”的过程,住在这个觉中。譬如你的睡眠时间是八个小时,也就是你住觉八个小时。当接近八个小时的时候,你的生理就渐渐开始活跃,就要醒觉了。

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睡觉、如何住觉、如何醒觉,所以不知道如何入定、如何住定、如何出定。所以我们现在打瞌睡也白打了,都浪费了!打瞌睡也没有学会如何打进去,醒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醒来的。得学会捕捉呀!要无数次地捕捉,不捕捉如何入道呢?

看到大家这么诚心,我就着急:你诚心有个屁用!不是诚心就可以成道的啊!(但是入道是要具备诚心的)你只具备诚心,没有智慧,没有耐力,没有魄力,远远不够!因为入道、开悟成佛要具备方面的因缘,需要综合素质,仅凭虔诚根本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