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5666200000064

第64章 杂念与四大的关系(2)

为什么现在出家僧众的生活这么好,还是营养不良,没有力气;而古时候的修行人要米没米,要油没油,饮食条件根本无法与现在的修行人相比,他们却那么健康呢?因为他们的内四大与外四大和合相应,所以健康、长安。前天来了一位人大主任,他说:“万行大师,我不懂修行,但是我在政府干了二十年,我能知道哪个人精力充沛,哪个人精力不充沛,哪个人身体素质好,哪个人身体素质不好。”

正因为如此(指人们的观察、判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形成了可以预知一个人一生功名利禄的“相学”。他说虽然没有人教过他,但是他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政府里工作,观察多了)也能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他在我们寺庙转了一圈,见到几位男众和女众师父,便问我:“为什么有的人脸色那么难看,有的人的脸色却特别纯正,难道你们有的吃大锅饭,有的吃小灶饭吗?”

我说绝无可能,大家都是吃大食堂的。我说食堂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他说:“我有个猜测、看法,不知道对不对。脸色难看,是不是因为心态不好?”他说的“不好”是指广义的不好。意思是身心态不健康,脸色就不好看;心态好,身体就健康,脸色就好看。我说:“你这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修行人虽然修的是思想,是这颗心,可是心和思想的载体是身体。身体无非就是‘四大’,风不停,火不熄,水不止,土不安,身体自然没有精神。”

为什么佛门里建寺庙那么讲究风水呢?虽然祖师们不明讲,但是大家看中国的寺庙、道观,哪一个不是在风水绝伦之处?天下名山僧道多!天下的名山胜地,不是僧人就是道士住着!

都说圣人能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没错!确实能改变。因为你有不同的心态,就会与不同的力量相应;你与不同的力量相应,就会释放出不同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一些人接触,会感到特别欢喜,而与另外一些人接触,却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因为后者身心招感和释放出来的磁场,令我们的身心不适。

如果我们内在的四大不能与外界的四大吻合、相应,我们的小四大永远不能安宁,绝无可能健康长寿!坐禅久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你坐得越好,身体的病痛越多!而那些吊儿郎当,不念经、不拜佛、不打坐的僧人,身体反而健康。这就给外行造成一种错觉:这个健康的人有修行,那个不健康的人没有修行。这真是错怪我们的老修行了!

可是有几个人能从无病修到有病,又从有病突破,达到无病呢?可以说,从无病到有病的人少之又少!就像我们通常看到的一种现象:修行的和尚面黄肌瘦,不修行的和尚反而肥头大耳,满面红光,大腹便便!修行的和尚每天夜不倒单,日中一食,怎么可能满面红光,大腹便便,体重两百多斤呢?而游手好闲,吃完了睡,睡完了吃的和尚,怎么可能面黄肌瘦呢?

真正的禅者,哪有一个是大肚子的?你修行一步,就有一步的境界出现;修行十步,就有十步的征象流露。只要大家稍稍用心去看,禅堂里出来的老修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单脊薄背。可是他们的脑袋都是鼓鼓的,肩膀都是塌下来的。

还有更深的,在这里就不告诉你们了!完全告诉了你们,容易让你们造口业。出去整天盯着这个人有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那个人有没有那种反应,评论谁修得高,谁修得低。

在学佛修道的路上,好多都是颠倒的。所以我们经常爱说一句笑话,不管内在有没有东西,先养肥养胖,养得满面红光,信徒就说你有修行,供养就多多!因为没有几个内行人啊!可以说信佛的人、修道的人,多数都是外行,都是以貌取人,唯形定论!

可是我们的相貌是先天带来的。我们说是父母给的,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今生的相貌是前世、再前世……累世积累到现在所形成的,是过去的心灵感召的。如果说是父母给的,为什么同一个父母生出来的几个孩子都不同呢?

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调理身体的“四大”——风、水、火、土。“火随风走”,何为火随风走?通常修行人会感到身体痛、胀、闷,上虚火。实际上这就是风火不调,火没有随风流出去。这里的“风”可以理解为身体里的“气”。身体里的水土如果不能安定,我们想见道,乃至健康,都是非常困难的。

人家干一天的活儿,一点都不累。我们干半天的活儿,身体就像散了架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风、火、水、土在我们内在打个不停!所以我们坐在这里,想抓住一个念头执著下去都不可能!如果我们内在的四大没有打架,而是处于和谐的状态,它只会冒一个念头。我们就能抓住这一个念头执著下去,乃至进入道里面。

问:师父,四大是慢慢地、渐渐地调和,还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达到调和呢?

师:一般来说,当禅病还未出现时,在上座前,静坐中,及下座后,可以用一种快速的方式调理。倘若禅病已经产生,则需要一段时间来调理。

为什么在禅堂里静坐之前都要跑一跑香,或者跑香之后还要静坐呢?跑的时候,手甩动的幅度很大。有的禅堂还允许大叫。不知道你们住过这样的禅堂没有?就是大家一起大声地喊“起——”。为什么允许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可以把胸腔里的淤气吼出去,呼出去。现在这种方式在禅堂里已经很少见了,个别长期坐禅的人知道有这样一个过程,又不敢站出来主张这样做。

要想止住内在的念头,首先体内的风要停止,气要下降。气不停,在身体里乱串,念头就会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过去教人入门静坐,都采用深呼深吸的方式呢?《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有讲到呼吸的方法,这段内容非常重要。但它只是一带而过,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实际上后来道教、密宗的修法,很多都是建立在《童蒙止观》的“六妙法门”的基础上。可是现在的修行人都不学基础知识。不过也难怪,因为现在这样的老师也很难找到。记得当初我刚入佛门修行时,禅堂的班首师父就告诉我们:打坐的时候,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要想!这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可以说这样的班首师父什么都不懂!

一个有血有肉、头脑活跃的人,怎么可能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呢?我们可以不刻意去想,但是一个生理机能活跃的人,他的念头自然会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把整个过程剖析清楚,让大家明白如何对治呢?所谓的“对治”,就是火随风,土随水,达到风、水、火、土和谐统一,最终达到安定。

在座的都到山上的“三圣洞”去看过,那是个祖师洞。我们这个“观音洞”也非常不错!但是,如果观音洞里的人少了,镇不住洞里的地气。这个洞太高、太大了,如果人气不旺,就无法与洞里的气吻合。至少要有三十个人,才承受得了观音洞的地气。

而上面的三圣洞,地势高,又向阳避风,你往里面一进,就能感到一股力量“哒”地一下,和你的身体吸在一起了,相应了,你的身体就松了,通了,空了!身体不通,就不空;不空,就无法与道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