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5666200000072

第72章 学佛先学空

打坐时可以稍用一点意念,让肩往下沉,往下塌,下巴微微内含,身体稍稍往前倾,脖子有一点往上拔的感觉。

胃气重,往上反弹,就会不断地打嗝。胃气沉不下去,你的妄念不可能熄灭,所谓气浮则心躁。风大不熄,树叶就会不停地摇摆!树叶就是我们的妄念。

下午有个人说,吸气时小腹是收缩的,呼气时才鼓起来!你们想一想,你瘪着肚子吸气,气都憋在哪里呢?全都憋在胸部。社会上有些练气功的人就是这样做,时间一长,眼前会出现许多幻境,最后导致精神错乱!

打坐最初出现的是气脉反应,第二个反应是见到光,第三个反应是听到声音(也有先听到声音,后见到光的)。从修行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沿途风光”“门头光影”。如果能空掉身心,就不存在这些反应。

如果你的腿没有过关,可以先从头上空掉,然后中间空掉,再空掉下肢;如果你的腿已经过关了,就可以先从下面空掉,然后中部空掉,再空掉头部。

下面先空掉,首先超越的是生理的欲望。头部先空掉,容易开智慧。中间先空掉,不容易生烦恼。整个身体代表“三界”,下面是欲界,中间是色界,上面是无色界。

每次静坐之前,都让自己放松,把念头空掉,带着“身心空掉”的念头静坐,时间久了,你的身心就会空掉。不要小看这个念头,尤其是修行人的念力,是非常强的!

问:什么样的状态才算空掉?

师:打坐时身体不会痛、麻,不会感到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坐在这里。譬如打坐的前十分钟,不会感到痛、麻,头脑里也没有念头。早晨刚醒来的那一刹那,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念头也还没有生起。这两者很类似。

“身体空掉”是功夫。空掉之前,必须气脉畅通。气脉畅通了,进而达到呼吸停止。我们的生死切不断的根本原因,就是念头不断。要想念头停止,先要做到息住脉停。所以有些古人刻意训练呼吸。但是不经过修禅定,即便把呼吸训练出来,也是暂时的。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吸一口气停在那里时,没有妄念。因为念头都是在呼气时产生的,绝不会在吸气时产生。你们不会把气沉入丹田就不要做,做得不对,时间长了,会气浮心躁,莫名其妙地烦躁。

这些只是初学静坐时使用的。与其坐在这里妄想重重,不如做这些有为法。如果这些有为法还没有做好,你就想通过无为法直接与道相应,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话说多了会消耗元气?因为说话的气来源于丹田之气。所以气沉下去的人特别不愿意说话,说一句话有时需要换两三口气,感觉很累。气没沉下去的人就特别爱说话。

许多打坐的人眼前一片漆黑。那是因为体内的力量还没有从下面往上升。当你把气沉下去,再往上升到头部时,眼前一定会大放光明。这里讲的“气”,非后天呼吸之气,而是先天之气。“往上升”是指从“中脉”往上升。

要想头脑清醒,不疲劳,必须让体内的能量持续不断地往上输送。能量不断地往上输送,人就不会疲劳,头脑也不会迟钝。

头脑越空灵,记忆力越强。当一个人的知识增长了,渊博了,也能诱发自身的智慧。古人讲法能信手拈来,那是智慧的显现,不是头脑思维的结果。

问:上师,我晚上很精神,要到夜里两三点才睡得着。为什么白天反倒没有精神呢?

师:这种情况也是修行的一种反应。一般来说,半个月就应该过去了。如果长期如此,妄念会更多,而且容易看到一些无形众生。

问:我感到小腹很坚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有两种原因造成小腹坚实,一是大肠、小肠有炎症。二是小腹聚了寒气,排不出去。

问:“一念不生,出三界;一念已生,入三界”,应作何解释?

师:念生则有我,念不生则无我。无我,无三界可入,亦无三界可出。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佛家是最谦虚的,谦虚到了“无我”!学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谦卑心。谦卑心培养不起来,学佛免谈。

问:如何才能放下我执?

师:放下我执确实不容易!让自我消失,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大家看过去的祖师爷们在教训后学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做法:你开口,他打你;你闭口,他也打你;你怎么做,他都打你!什么时候通过打骂,你“没有反应”了,你的假我才逐渐消失,真我才冒一点点头。

我们修道的人,每天都要强迫自己不要刻意去听、去看,必须让身心处于放松无住的状态。不住就是全住,不看就是全看,不听就是全听。你不用时,什么都没有;用时,自然会出现。住一失九,看一失九,听一失九。不住、不看、不听,即全住、全看、全听。

佛与凡夫的区别是:佛的妄念已经熄灭了,全是悲心。而凡夫的妄念永不熄灭,全是自我。

问:如何做到“全妄即真”?

师:这是功夫上的事,通过修炼可以达到。成佛以后,就没有真与妄了。你应该问“全妄觉真”是什么意思才对。

问:我现在正在这样用功,请师父开示。

师:我自己是这样训练的:我给自己意念:身心都放松了,通了,空了。达到这种状态后,快则半个月,慢则100天,就能达到“来去无痕”。怎么达到“来去无痕”呢?先要达到“无住”。如何才能“无住”呢?首先要将身心空掉,凡事不从“我”出发。

给身心下指令:松—通—空。实际上三者相互关联,实为一体。譬如松了,就易通;通了,就易空;空的同时,已经松了,通了。当你身心都松了,通了,空了,自然会感受到虚空、三界在也不在!对外界而言是“三界”,对身体而言就是上、中、下三段。当你身体的上、中、下都通了,自然超越三界!

问:我闭过一年关,在闭关期间,有居士常看到我到他家中,只是不说话。请问上师,这是正还是邪?

师:不存在正、邪。有时是你自己动了念头。

答:我没动念头。

师:这种念头连你自己都觉察不到,化身也是念力所致。在修行的某个阶段的确会如此。但这还是妄念,非真心之念。出现这种情况后,往往很难再提升,因为你会误以为修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