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其心无住
5666300000013

第13章 觉照

修道人的层次:上等根基既能觉察,又能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中等根基能觉察,但不能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下等根基既不能觉察,也不能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完全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昏了头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谁帮得了他呢?佛菩萨之所以帮助一个人,是因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外在的力量才能够帮助他。

毛泽东是一个开悟的人,他的佛学知识非常渊博,非常通透。他有一句话——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很符合佛教的核心思想,在佛教里面叫做“提起觉照,护持正念不丢失”。一个修行人不能时刻提起警觉心,提起觉照,不能看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他肯定偏离了道。一个人之所以能悟道,根本原因在于他有觉照功夫。丢失了觉照,就丢失了道。

一个有觉照的人,不仅能觉察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还能主宰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起心动念。一个连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都警觉不到,把握不住的人,拿什么获得他人的信任?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有责任心,我们跟他共事就会觉得踏实。那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处在觉照之中,能觉察到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能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是否脱离了道。

广义地讲,各行各业潜在的规则统称为道,并不是我们信仰宗教、学佛修道的道才叫做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一个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没有按这个行业的潜在规则做事,违背了道。基督教有这样一句话:上帝要让你灭亡,先让你疯狂。也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丢失了觉照”“丢掉了正念”。当一个人丢掉了正念,没有了觉照功夫,就会忘乎所以,迷失自我。

佛教讲万物同一体。既然你与万物同体,就不要想着你做事和别人没关系。学佛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和周围的人事物息息相关。只是我们的心比较粗糙,看不到这一点。如果你能深入禅定,就会发现你和周围的一切是同一体的,你的每一个念头和周围都建立了因果关系。所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为菩萨在起心动念的同时就看到了果。而凡夫看不到果,所以在起心动念造因的时候没头没脑,没有畏惧,不知道自己造的是无明之因,甚至是恶因。

无论是一个修道的人,还是一个凡夫俗子,如果丢失了正念,丢失了觉照,就会失去周围的力量,成为一个独立的孤体。为什么一个人能和周围的事物取得感应呢?因为他处在觉照之中,让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符合道,都与道衔接。比如某支香我们坐得很轻松,就会感觉自己的身体融化了。当腿开始痛时,又感觉身体像一具僵尸一样,实实在在、沉甸甸地坐在这里,和周围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我们的身体可以和周围融为一体,也可以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如果活在我执当中,失去觉照,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远离了整体,远离了道。所谓的修行,就是回归自己的本性,与万物融为一体。

此需亲证,非言说——参!!!

201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