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5682800000020

第20章 平定焦虑情绪——别被自己的内心压垮(3)

威廉·卡瑞尔对于自己的失败感到十分震惊,他感觉似乎有人在他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有好一阵子,威廉·卡瑞尔担忧得简直无法入睡。他日夜都在想此事,不过他知道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威廉·卡瑞尔全身心投入到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工作中。他夜以继日地思考对策,还进行了一些实验,并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他已经疲惫不堪了。结果,按照他的方法实践后,他成功了,公司不但没有损失那两万美元,还赚了两万美元。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卡瑞尔的专注投入和废寝忘食的精神,他才把瓦斯清洁机的问题解决了。假如当时威廉·卡瑞尔只顾担心、焦虑,束手无策的话,而不知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他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然也就无法为公司多赚两万美元了。焦虑能够摧毁人集中精力的能力,它一旦产生,就会使我们的思想动摇,甚至胡思乱想,从而丧失作出决定的能力。而一旦我们专注地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从而解决问题,焦虑情绪也就随之得到了平定。

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集中到所要做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做到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人,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令人惊喜的成绩来。

那么,怎样使自己作到专注投入呢?

一个较容易的方法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像泡咖啡、上洗手间等。当你一边行动一边思考时,大脑就会清醒许多。为什么是简单的动作呢?因为专注是不受操纵的潜意识行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都属于潜意识动作),只要活动身体就能控制潜意识,所以为提升专注精神而进行的动作绝不能太复杂,以免大脑进行切换时无法专注在原来的思考上。更为重要的是,做动作的同时不能停止思考,否则大脑的专注状态就会瓦解。

另外,如果注意力分散、做事拖延是因为情绪问题,比如目标难以完成有压力、任务不合理、对上司不满等,就要先克服情绪问题。可以利用积极想象法:想象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越具体越好,乃至最后成功。这种任务的“可视化处理”会帮助你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脱离情绪的干扰。

自我调节

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不少人因焦虑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消极地作出改进,不争取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挽救什么,也不投入到积极的调查研究之中。他们不去想方设法重新积累自己的财富,自己的经验,最终沉溺于焦虑情绪的困境之中,难以自拔。其实只要你积极投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中,全身心地去寻找答案和解决之策,这样问题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进而焦虑情绪也就得到了平定。

想得开就是天堂

你是否觉得人生本应一帆风顺,那些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与困难都该统统消失,否则便要怨天尤人?

你是否认为众人应该友好、平等地待你,你所追求的对象应该接受你,否则便会感觉沮丧或是焦虑?

你是否要求自己尽善尽美地完成工作,一旦稍有失误就会自我否定或是自我谴责?

上述种种不快其实都源于你自己,都源于你自己的焦虑情绪,源于你想不开。

两位旅客因为游轮失事而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上,一位商人,一位政客。

政客从上岸就开始焦虑,先是担心荒岛上没有可以充饥的食物,然后又担心没有落脚休息的地方。而商人一上岸就为自己侥幸活下来,并即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而庆幸。

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荒岛上找到了一个洞口,商人为今晚可以睡一个好觉而开心,政客却焦虑晚上有怪兽跑进来。于是商人安然入睡,政客辗转难眠,为明天怎么度过而焦虑不安。或许是上帝可怜这两个人,竟然让他们在荒岛上意外地发现了一袋粮食。商人高兴得手舞足蹈,而政客却又开始焦虑如何把生米煮成熟饭,煮出来的饭能否吃得下。

荒岛上无法找到淡水,两人不得不喝海水。商人说:“平时喝淡水喝惯了,喝海水换换口味也不错。”而政客极不情愿地把海水咽下。

每吃完一顿饭,商人总会很满足地说:“又过了一天。”而政客总是叹气:“唉,如果粮食吃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粮食自然会一天天地减少,没过多久就被他们吃完了。幸运的是,荒岛上生长了一些野果,他们把野果采摘回来,当做食物充饥。商人说:“运气真好,没有了食物竟然还有水果吃。”政客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哭丧着脸说:“从来没有这么倒霉过。上帝不要我活了,竟然要我吃这样的野果。”

终于野果也被他们吃完了,岛上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吃的东西了,只好挨饿。为了保持仅剩的体力,他们只能躺在洞里休息。商人说:“想不到我现在竟然可以什么也不用做只要睡觉就好了。”政客却绝望地说:“死亡正在一步步靠近我们。”

饿了两天,他们终于都坚持不住了。商人说:“终于可以抛开一切烦恼,投奔天国了。”政客说:“我还不想下地狱。”

最后商人被过路的船只搭救,然而政客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这个故事说明的就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信念,要想得开,要丢弃无谓的焦虑和担心,这样你才能掌控人生的航向,驾驶命运之船开往梦想的彼岸。

西方有句谚语说:“对待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的确,凡事都想开以后,人们的心情就会豁然开朗。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总是怀有坏心情,会焦虑不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想不开”。那么,哪些事情会让人们“想不开”,从而导致焦虑等坏情绪的产生呢?一般来说,产生坏情绪主要会经历以下三步。

第一步,诱因。比如,失恋、婚变、家庭纠纷、朋友反目、工作不顺等。

第二步,对以上导致坏情绪的诱因的错误理解。

第三步,结果。经过前面两步的铺垫,坏情绪便应运而生了。

有位哲人说:“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世界对待你的方式。”可见,在这三步中,第二步是诱发坏情绪最终产生的主要原因所在。所谓“对诱因的错误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想不开”,而想不开又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

(1)想多了。人们常常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时还会一叶障目。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家庭纠纷:两个人经过几年的爱情长跑终于步入了婚姻殿堂,然而婚礼当天一对新人却闹矛盾了,原因只是婆家在婚宴上排错了座位,女方就认为男方“偏心眼儿”。

(2)想少了。做事情、想事情都不全面,往往顾此失彼。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有一天,女儿的老公很晚都没有回来,于是,女儿对母亲说:“妈!他还没有回来,一定有别的女人了。”母亲轻声安慰:“乖,别净往坏处想,也许是出车祸了!”这个笑话里的母亲就明显“想少了”。

(3)想坏了。凡事都往坏处想。就像一则故事里讲的:有一位老太太,她总为两个女儿担忧,大女儿家是卖鞋的,小女儿家是卖伞的。雨天时她担心大女儿家的生意不好,晴天时又怕小女儿家的生意不好。因此,她每天都高兴不起来。

这三种情况,看起来都是事出有因,担心和忧虑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例子中的主人公都忽略了事情积极的一面。

想多了的那个女子,可以想想自己嫁的那个男子不“偏心眼儿”的时候;想少了的那个女儿的母亲,也应提醒自己凡事都有值得庆幸的一面,比如,家里被盗了,要想幸好家人都好好的;想坏了的老太太,应该想雨天时小女儿可以卖伞,晴天时大女儿可以卖鞋。如此,哪里还会有焦虑等坏情绪产生呢?

自我调节

当不如意的事情降临的时候,请不要灰心,因为事情终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明确万事万物都是有失必有得。所以,一定要正确对待失去,即使你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有形的东西,但至少也会得到无形的有益的教训。其实很多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收获。重要的是凡事多往好处想,不仅能让心灵放下沉重的包袱,平定焦虑情绪,而且还会因此收获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