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5682800000022

第22章 平定疲惫感——不做生活的囚徒(2)

故事中的毛毛虫只知道爬,让自己忙碌起来,却不知停下来思考一下哪里才会有更多的食物,最终把自己饿死。其实,人在有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人只懂得埋头苦干,使得自己疲惫不堪,却没有时间去思考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盲目地去忙碌的结果是一旦发生失误,人生将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不忙里偷点闲呢?暂时放下工作,把塞满文件、数据和问题的头脑彻底清空,到安静的地方散散步或者听听音乐,看看喜欢的书籍。这种休息往往可以把你从旧框框中解脱出来,激发你的创造力,激发你的灵感和创意。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所以,在我们累的时候尽管停下来,哪怕和他人交谈几句,或者做些和工作毫不相干的事。不要有所迟疑,不要硬撑着非要等到下班,等到周末,更不要等到项目完成。

自我调节

偶尔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忙里偷闲,才能享受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才是一个明智的人;如果能够在偷得的闲暇中平定疲劳情绪,发掘新的商机,这样就不愧是一个卓越的人。当然,懂得放慢脚步,给生活留出思考时间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了。

该放手时就放手,扫除心理疲劳

在生活中,人总是有数不清的烦恼,甚至常常会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沼,纯净的心灵因此也被蒙上一层层阴影。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痛苦与心理疲劳。当你在追逐名利的路上颠簸前行时,为何不放慢脚步,将那些多余的重担卸下,轻装前行呢?

在生活中,适时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才能够收获更多。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人就应该注重“活法”,活得过于劳累,让那些无谓的烦恼折磨自己,这又何必呢?因此,该放手时就放手,以扫除内心的疲劳。

实际上,活得太累就是心累。命途多舛用不着夙夜忧叹,一帆风顺的人生本不存在;因为上司一句责斥,愤懑半天更没必要,对你来说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表现的机会有很多;见到他人升官发财,也不必眼红嫉妒,因为那样只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使自己的内心更加疲惫,因此卸下没必要的心理负担吧,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但是,这看似容易,其实不然。若要我们放下手上拿着的东西或肩上扛着的某个物体,可能很容易,但是要放下我们已有的名利、权势、财富等,却并非易事。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宁肯为它们身心受累,也不肯放下它们。当然,有的时候,人们也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它们的危害性。

三祖寺的宏行法师道德高深,有人曾拿着两只花瓶去拜见他,向他请教。

法师见到他后,说道:“放下!”那个人听后,就把一只花瓶放在了地上。

法师又说:“放下!”那个人又把另一只花瓶也放下了。

接着,法师又说道:“放下!”那个人不解地问道:“法师,我已经将花瓶都放下了,现在两手空空,您究竟让我放下什么呢?”

法师缓缓说道:“我想让你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瓶,而是心中的杂念。杂念已经填满了你的内心,只有将这些东西放下,你才能摆脱生活的桎梏,理解生活的真谛,活出真正的自我。”

宏行法师意味深长地说道:“‘放下’这两个字说起来似乎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有了地位,就放不下地位;有了财富,就放不下财富;有了欲念,就放不下欲念;有了妒忌,就放不下妒忌。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做到‘放下’的又有几人呢?”

是啊,放下手中的花瓶很容易,但要放下地位、财富、心中的欲念等却没有那么简单。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人活得闲适自在,而有的人则活得沉重压抑。为何?就因为前者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虽然拿得起,却放不下,因而才会一直生活在沉重的压抑之中。

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不仅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也唯有如此,才能够活得轻松自在,才能扫除疲劳的心理和情绪,才不会沦为它们的奴隶。

有时候,懂得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明智的放手。下面故事中的这位运动员便是一个懂得适时放手的聪明人。

有一名运动员,曾经是奥运会金牌得主。他在事业正处于巅峰时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仅仅28岁。

他的这一决定令很多人疑惑不解,以为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替他感到惋惜。

事实上,这名奥运冠军早已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然不会再出现了,而以前那种旺盛的求胜欲望也在迅速衰减,于是主动宣布退役,转而当了教练。

在体育赛场上,你不可能永远是冠军。处于巅峰时,急流勇退是明智的选择。不要在意失去的荣誉与地位,那些只代表了你曾经取得的成就。凡事适可而止,卸下多余的负担,应付日后更复杂的事情才能够越自如,越灵动,获得的也才能越多。

领悟“放下”的道理,才能够把握当下,不为世事所累,不为生活所累。放慢脚步,梳理自己的心灵,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加上额外的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诩为“执著”。有的人执著于功名利禄,有的人执著于一份痛苦的感情,有的人执著于幻想的美梦,有的人执著于空想的追求,还有的人执著于种种欲望……等到光阴逝去,心灵失去自由,才发现自己只剩下嗟叹人生的无为和空虚的劲头了。相反,有的人却不为名利所动,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明事理,知进退,所以才不会产生疲劳心理和情绪,才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人生载不动过多的欲望,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轻装前进,果断地放弃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无数事实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无谓的索取只会致使自己一身疲惫。

自我调节

该放手时就放手是一种智慧。该得到时你便拥有了,该失去时你就要果断地放弃。生活是复杂多变的,人生也不会以一种状态存在,它同样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生活的高超艺术就在于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知道什么时候紧紧抓住机会,什么时候又该清除欲望和杂念。

克服疲惫感,需要远离懒惰

许多人在工作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开始做一件工作时,拥有许多时间的你,却因为懒惰,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动力去做;但随着剩余时间越来越少,当你想要专注思考时,让你分心的事情却越来越多,于是你一拖再拖,在压力和罪恶感中日复一日;当你觉察到已经没有多余时间可供挥霍时,于是痛苦地慨叹,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开始一定会做得更好;可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只得开始加班加点,一片忙乱,使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生疲惫情绪。

这就提醒我们,一时的安闲自在,并不代表一辈子都能够安逸,懒惰带来的只是生活、工作的拖延,拖延下来的事务逐渐堆积如山,最后,你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且疲劳情绪如影随形地跟随于你,从而使你更加疲惫不堪。

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懒惰的故事:

有一个出了名的懒汉,不务农不经商,每天待在家里,仅仅靠乡亲们的救济维持生活。他家的院子里、房顶上满是杂草,屋子里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还堆满了垃圾,可是他却没打算收拾一下。有一天,村里有人打算帮他说一媒亲事(村里人可怜他),他也很高兴,觉得自己还能够娶一个妻子,真是想也不敢想。但乡民们要求他必须告别懒惰,收拾一下自己的房子和院子。他答应了,于是认真地忙起来了,但屋子和院子由于长年累月没有收拾,他竟累倒了!

这个故事多么令人可笑啊!懒汉竟然因为收拾房子、院子而累倒了。而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就是因为他平日里过于懒惰,致使房子、屋子长年累月没有收拾。生活中很多人其实也像那个懒汉一样,由于懒惰而致使许多工作堆积,当时间紧促急需完成任务的时候,使得自己不堪重负,心生疲劳情绪,最终精疲力竭。

懒惰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恶习,它给人带来“自我失败感”,它能导致人抑郁、消沉、烦恼、妄自菲薄等,它可以使人斗志涣散、精神沮丧,最终使人疲惫不堪。就像高尔基所形容的那样,它“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调和刺鼻的尘烟”,使人死气沉沉,懒懒散散,很难焕发激情、鼓起干劲。

当懒惰发展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它就会像细菌一样,一步步在生活中蔓延,令你的生活处处弥漫着懒散的气息。有人对懒惰不以为意,有人认为它可以挥之即去。养成一种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一种坏习惯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所以,不要等沾染上坏习惯再去改,要时刻警示自己远离懒惰,避免它的滋生和蔓延。这样也就避免了疲惫情绪的产生。

然而,要想真正地远离懒惰,并没有捷径,没有秘诀,唯有勤奋一途。做事就要勤奋而不懈怠,否则成功之门决不会为你开启。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力行其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的确,当你做任何工作时,只要倾心其中,勤奋努力,怎么会使工作堆积、迟延呢?又怎会因工作的迟延、堆积而倍感疲劳呢?又怎会产生疲劳情绪呢?

因此,做事就应该勤奋努力,有一事完成一事,不可因贪图一时的清闲,而不去努力做该完成的事情,否则事务堆积在一起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到头来会使你产生疲劳情绪,让你咽下好逸恶劳的苦果。

自我调节

尽管好逸恶劳是人之本性,但正因为如此,人才需要鞭策自己,警示自己。俗话说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说的不过是一个方面,勤奋还有更积极的意义,它能使人进德修业,能使人脱离平庸,卓然超群。当你勤奋做事的时候,你的工作或生活就会变得有条不紊,而不会再处于忙乱的状态,这样就不容易产生疲劳的情绪,而且只要休息适当,疲劳情绪定会一扫而光。谨记:勤劳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简单生活,避免疲惫

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处于生活中的人思想太复杂了,是复杂的人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要想得到一种内心的坦然和快乐,平定内心疲劳的情绪,就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简单的人,率性而为,永远保持一份纯真、淳朴。

“简单”,其实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正如冰心所言:“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是的,世界本来是简单的,它之所以显得复杂,主要是被人们琢磨复杂了,折腾复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是很简单的,但是,由于一定的利益关系却让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能敞开内心交流,而是互相设防、互相捉弄、互相争斗。于是,彼此之间为了战胜对方,便像蜘蛛一样,想方设法编织各种各样的关系网,在这样的状态下,谁能不疲惫?谁能不烦躁?

有一个渔夫,他每天总是只打一桶鱼,这桶鱼正好够维持他一天的生活。打完鱼他就上岸,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晒太阳,一边望着蓝天白云,一边怡然自得地抽着烟。

这天,他遇到一位过路的客商。这个商人对他说:“你每天为何不多打一些鱼,挣足够多的钱和我一起去做买卖呢?”

“然后呢?”渔夫反问道。

“然后,你就能挣更多的钱,等你老的时候,每天就能像现在这样晒太阳了。”

“可是,我现在不就每天都在享受太阳的光芒吗?”

是啊,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好好享受即可,何苦还要转一大圈后再回到原点呢?渔夫没有商人那么精明,他只想凭着自己的劳动维持自己的温饱,过着闲适自得的生活,这就足够了,而不会因追求其他而变得疲惫不堪。而精明的商人却在为自己年老以后做着打算,殊不知,他理想中的生活恰恰被清贫的渔夫践行着。

很多时候,人们会深深思考: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其实,生活很简单,简单得就像空气,你一呼一吸间就可以得到,只是这样的简单,就能洗涤人们的心。如此看来,我们的确应该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下减法,减去那些烦琐、复杂,留下最简单的平淡和快乐。

简单,是平息外部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的唯一途径。当我们为拥有一座豪华别墅、一辆漂亮豪车而加班加点地努力工作,每天晚上在电视机前疲惫地睡去;或者为了一次小小的提升,默默忍受上司苛刻的指责,并且一年到头赔尽笑脸;又或者为了无休无止的约会,精心装扮,强颜欢笑,回家后面对的却是一个孤独苍白的自己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它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简单是一种平淡,却不是枯燥;简单是一种平凡,却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只有简单做人,才能活得洒脱自在;只有简单生活,才能逍遥一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都在过着既平淡又简单的日子。如果把简单的日子过得很复杂,不仅会使自己很疲惫、很苦恼,还会使自己很沮丧。

生活简单,就会让你看清它的底。即使下一步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但只要静下心来,努力思考,就会拨开云雾见丽日。

自我调节

简朴、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我们在追求幸福与成功的人生目标时轻装前行。所以,为了摆脱疲惫的牵绊,我们必须从清除嘈杂和琐事开始,认清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我们必须丢弃的。当我们把该丢弃的东西统统丢弃时,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轻松的生活了。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更不要使自己的心情被复杂的思维扰得疲惫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