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5683900000012

第12章 坚持“谦虚以对,以礼相待”(3)

其实了解肖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他却是难得的仗义,朋友们都很喜欢他。然而在旅游中认识的这些朋友并不了解肖辉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当肖辉在聚会中做出那样的举动,说出那样的话的时候,便以为肖辉目中无人,故意针对他,所以才会火冒三丈。虽然肖辉并没有此意,但是他无意间的言行却传达给对方这样的信息。

由此可见,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还是应该谨慎为妙。尤其与那些不熟悉的朋友相处,更应如此。凡事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语,不要因为一时失礼的言行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得罪别人,这是得不偿失的事。

那些善于社交的人,始终遵循古人的告诫,凡事必会谨慎而为,从来不会因为失言或失礼而得罪朋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的人,就应该遵循“谨言慎行”这一人际交往的法则。

礼让使人生的道路更宽阔

礼让不但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一个懂得礼让的人,不但具有翩翩的风度,也具备高雅的气质。我们知道,当两个人狭路相逢时,礼让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否则,彼此相持不下,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一个不懂得礼让的人,会让人觉得自私,招人厌恶;而在恰当的时候能够做出让步的人,则会让人尊重。礼让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好的人缘,能让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更宽广。

在社交场合,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礼节的存在,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和谐与默契。礼让是有修养的体现,礼让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品质,让个人的形象更加完美。一个懂礼让的人,别人更乐意与之交往;而不懂得礼让的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总是不肯做出半点让步,会让人觉得肚量狭小,这样的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因此,懂得礼让,不仅是加强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提升社交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懂得礼让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大放异彩。

陶敏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学校时,陶敏学习好,人长得漂亮,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可是,到了社会上之后,她却感觉到了压抑,因为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想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不是以某个人为中心。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出现一些相持不下的局面,这时,虽然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但每到这个时候,陶敏总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她把礼让当成了懦弱的表现,当成了对自己的否定。

有一次,公司来了一位重要客户,只要能拿到这位客户的订单,就能得到一大笔提成,并且很可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因此,陶敏和一个同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同事更胜一筹,即将和客户签订合同。不过,不服输的陶敏仍然没有放弃,她把这位客户约出来吃饭,并且编造了一个凄惨的故事来博得对方的同情。最后客户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同意和她合作。这下把本来就不喜欢陶敏的同事惹火了,从此再也不和她往来,并且联合其他同事一起孤立陶敏。

这样一来,本身就因为强势没有好人缘的陶敏,彻底被人孤立了。几乎所有的人都避她三分,没有人愿意主动与她交往。

在社交中受到挫败的陶敏,一开始以为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当她用客观的目光去看待别人时,发现其他人同样优秀,却备受大家的欢迎。随着大家对陶敏的疏远,她也开始审视自己,以前她从来都是我行我素,只觉得自己长得漂亮,学历又高,工作能力也不差,论外貌、论能力都不错,因此处处争强好胜,忽略了与人的相处之道。于是,她开始磨平自己的棱角,将自己融入集体大家庭中,而且不再为我独尊,给予别人充分的尊重,并且懂得礼让。虽然以前的性格已经很多年了,但她还是努力地改变自己,而她的改变也让别人对她刮目相看,并且逐渐地接受了她。

一个人处在一个大环境中,更要表现出自己的素质,在任何时候都事事要强的人,不见得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什么都想压倒别人的人,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固然是好的,然而完全不懂得礼让,只会给人无礼与傲慢的感觉,甚至引起各种不必要的矛盾及纠纷,所以,必要的时候,藏起自己身上的锋芒,和颜悦色地处理事情,比针锋相对要好得多。跟别人相处,认真做到礼让,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才不至于让太多的摩擦占据生活的主流。毕竟小肚鸡肠的人永远不会受人欢迎;相反,有一定的度量,能够心胸开阔的人更让人心生敬意。礼让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礼让,会让自己更加心如明镜,不至于被一些小事搅得心绪不宁。

礼让不但是现代人必备的良好素质,也是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则。守礼仪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懂得谦让的人更显魅力。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他人做到礼让,能够与更多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友谊,也能够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做一个懂礼让的人,不但让你的修养更上一个新的层次,让你展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更会让你获得别人的尊重,让你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与矛盾,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是赢得好人缘的首要原则

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的。假如你不尊重别人,又怎么能获得他人的好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呢?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想要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获得好人缘,就要对他人以礼相待,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我们没有资格去嘲笑他人、轻视他人,真正的尊重应该是和对方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以一种不仰不俯、不卑不亢的姿态来对待他人,不会因为他人的职业、地位而俯视他人,也“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每个人都采取平等的态度,以礼相待,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好感。如果对强者或者地位高的人卑躬屈膝,对弱者或者地位低的人趾高气扬,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当然他人也不会对这种人有好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假如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即使是女王也同样不受人待见。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贝托的琴瑟合鸣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然而,在他们的和谐生活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不和谐的小插曲:

女王在平时的工作中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当然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别人服从于她。但是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不论是和自己的朋友还是和自己的家人相处,都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尤其是和自己的丈夫——阿尔贝托相处的时候,她也常常摆出女王的架势,这让丈夫觉得自己不受尊重,没有任何地位。于是决定给女王一个教训。

一天晚上,皇宫里举行盛大的宴会,女王因为忙于接见王公贵族,而忽略了她的丈夫。阿尔贝托非常生气,就悄悄地回卧室去了,并且关上了门。宴会结束后,维多利亚女王回到卧室,发现门被锁上了,于是用力敲门,阿尔贝托非常冷静地问道:“谁?”敲门的人昂然地答道:“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也没有一点动静。女王离开了,但是她走了几步就又回过头来,走到房间门口再次敲门。阿尔贝托又问:“谁?”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这次门依然紧闭。维多利亚也开始生气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门。于是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刚走了几步,她就冷静下来了,想想还是回去了,于是又重新去敲门。阿尔贝托仍然冷静地问:“谁?”女王委婉而温和地回答说:“你的妻子。”

这次,门开了。

最后一次,阿尔贝托之所以愿意打开门,就是因为此时的维多利亚不再是一个女王,而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妻子,这让阿尔贝托认为自己得到了最起码的尊重。

由此可见,无论是谁都必须遵循“尊重他人”这一人际交往法则,否则就不会被人接受,即使她是光芒万丈的维多利亚女王也不例外。

要知道,“尊重”是来自人性深处最本能的呼唤。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我们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人人都学会尊重他人,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爱的人,没有不可信任的人,没有不可原谅的人。”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尊重他人,做起来委实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要想做到尊重他人,我们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平等的原则

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这里再重申一遍。我们在和他人的交往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要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与之交往。有的人对待无权无势、生活贫苦的人冷漠至极,对待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势的人却唯命是从,这只会让成功的人瞧不起,让平凡的人讨厌。对每个人都应该平等以待,否则便得不到别人的好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将成为奢谈。

2.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我们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内涵,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否则,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3.要对事,不对人

应该从事情的实际出发,事情做得好,即使再卑微的人,也要给予肯定和奖励;事情做错了,即使再德高望重的人,也要给予批评和惩罚。

4.不要强求别人

真正的平等待人,是充分地尊重对方的意愿,把对方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上,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也不强迫别人,给别人充分的自由。

总之,一个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一视同仁的人,才会赢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想要做一个处处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想要获得好人缘,就必须学会对别人以礼相待,尊重他人。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社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