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5683900000026

第26章 和亲人 朋友好好相处(4)

家庭从战争到和平的心理秘籍

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长年累月的近距离相处,家庭成员间有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有的家庭却由小吵小闹演变成大吵大闹、甚至家庭破裂;而有的家庭却是越吵越亲,越吵越甜蜜。同样是争吵,怎么会带来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怎样让不可避免的争吵变成生活中的调味剂?怎样才能让争吵一举四得——宣泄情绪、澄清问题、有效沟通、亲密关系呢?这里有一套心理秘籍可供我们参考。

1.争吵中,要就事论事,不要伤及无辜

在与家人发生争吵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仿佛一个庞大且数据之间广泛横向纵向联系的数据库。只要和对方有关的人,无论是他的父母、朋友还是同事、邻居,一律一竿子打倒。本来只是简简单单的意见不合,却因为你的乱开炮,蔓延成无边战火。

在吵架时,牵出一大堆陈年旧事,把所有和对方有关的人,比如同事、老板、朋友等都拖下水,只会将战场无限扩大,为了争吵而争吵,这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你经常犯这方面的错误,不妨听一听心理专家的建议:在开战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究竟是为什么在生气?”、“这件事情真的这样糟糕,真的值得我用吵架来解决?”、“吵架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很多时候,回答这几个问题,能够避免很多无谓的、没有必要的争吵;能让你冷静下来、找回理智,不至于扩大战火。

2.以退为进,将控诉变为沟通

“糖衣炮弹”有时比真枪实弹来得更有威力,因为人通常是吃软不吃硬的。

一味地控诉、指责对方,只会让对方恼羞成怒,使争吵变得激烈、难以控制。

桑迪计划在同学聚会上把哥哥介绍给自己的同学、顺便为哥哥物色一个女朋友,但哥哥却迟到了一个小时,而且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后,就匆匆离开了。

回到家后,桑迪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她开始不停地指责哥哥失礼、控诉哥哥不尊重自己。终于,哥哥再也无法沉默,一场家庭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要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即使你有理,一味地控诉指责也只会消磨掉对方心中的歉意,当对方心中的歉意消失殆尽,甚至感觉到你太过分的时候,就会进行反击。这样,事情没有解决反而伤害了彼此间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在家庭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很多时候以退为进、选择撒娇往往是更有用的方法。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控诉指责很容易激发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使彼此失去原有的理智和冷静。因此,作为桑迪来说,与其愤怒地指责哥哥,不如对哥哥撒娇、引发哥哥心中的歉意,进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她可以这样说:“哥,我知道你一定很忙,才迟到了。你这样忙还因为对我的关爱而专程赶过来,真让我开心!你知道,你若是连招呼也不过来打一声,恐怕我真的很难对同学交代。不过,你下次可不可以更疼我一点,不要迟到、也不要来去匆匆?”这样,桑迪就从一个歇斯底里、让人讨厌的控诉者变成了一个让人同情的受害人,这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

3.绝不打消耗型冷战

生活中,面对争吵,有一个损招、笨招,很多人都喜欢用,那就是冷战。不正眼看对方、不和对方说话、不和对方待在同一空间内……

心理学家指出,各种形式的冷战无外乎出于两种心理,一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在乎自己;二是为了惩罚对方。显然,无论是哪种目的,你都不可能通过冷战来达到。在冷战中,耗掉的是时间,而冷掉的是感情;用冷战来惩罚对方,何尝不是在惩罚自己呢?

4.有十个争吵忌语不能不警惕

争吵时,你可以用三十六计,出花招耍花样,但切记:有十句话是打死也不能说的,它们一出口就会对家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这日子过不下去了,离婚!

我当初怎么就没把眼睛擦亮,笨到找你这样的人结婚。

你还配做人?什么事都干不好!

你看看你自己,除了脾气,你还有什么?

有本事就混出个样来,省得让我跟你一起吃苦。

就是你得绝症,马上就快死了,我也不会同情你,我只会拍手叫好!

你再这样,我就跟你离婚。

你这样的人不配和我结婚。

总算把你看透了,你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你的家人和朋友都跟你一样没教养。

争吵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沟通方式,积极的争吵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让彼此越来越亲;但破坏性的争吵会损害彼此关系,伤害彼此感情,使温馨的家庭变得让人难以忍受。

生活中,遇到不快,吵一架,算是发泄,也算是交流,关键是要保持争吵的积极性,避免其破坏性。这样,家的氛围才会从战争走向和平,走向美满。

善待父母,逾越代沟

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母亲的怀抱中不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父母给了我们不尽的疼爱与关怀。然而,我们成人离开父母的荫蔽,是不是就意味着永远不再依赖父母,永远跟他们划清界限了呢?当然不是。虽然我们已经独立成人,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那份亲情是永远不会割断的。

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父母总是舍不得放手。这正像父母经常说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孩子有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他们始终是子。”成年儿女与父母的关系十分微妙,似断而非断。而由于历史的进步,所处环境的差异,也很容易形成矛盾,于是两代之间就形成了“代沟”。我们必须合情合理地看待代沟,不能用我们的眼光来评价父母的观点。

父母毕竟是过来人,他们经历了岁月的磨炼,有些思想固然因循守旧,与时代有点脱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就是不对的。即使我们的学历再高,文化再深,也不能轻视我们的父母。

即使父母的观点确实不对,我们也不能跟他们针锋相对,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确实很不容易,无论他们对与错,我们都必须理解与尊重。其实,父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蛮不讲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最后摆脱自己的呵护,在他们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不舍与担忧。而你自己又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处世的能力,因此矛盾就产生了。那么,面对类似这样的矛盾,面对两代之间的代沟,我们又该如何去化解,如何和父母好好地相处呢?

1.用坦诚换取理解与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用你的坦诚去换取父母的理解与信任。产生矛盾之后,沟通是最有效的办法。你不妨静下心来向你的父母说明你的合理建议,阐释你的原因,并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话,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大。

相反,如果一开始你就抱着父母肯定不会理解自己的态度,认为自己不会成功,那么即便你再据理力争,也只会徒劳。其实你要明白做父母的很希望儿女跟自己沟通,这能证明他们作为父母的威严。如果你主动跟他们进行沟通,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自然你有什么观点看法他们也会尊重。

2.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只要你尽力做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父母的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人生经历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儿女的教养方式,决定了他们与儿女相处时的关系。但无论你的父母是怎样的,只要你能运用一些方法技巧,你就会感觉跟父母相处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父母也需要疼爱

并不是只有孩子才需要父母的疼爱,其实,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疼爱。许多父母已不再年轻,甚至有的已近花甲之年,多多少少有一点孤独与疾病。这时候,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在身边呀。所以,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给父母打个电话,或是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真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只想图个团团圆圆,这就是他们的心声。有时在你回家后,他们会说一声“工作忙就别回来了,别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其实,他们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心里却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所以,作为儿女要为父母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多多关心、疼爱我们的父母。

当然,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如果做儿女的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又该怎样去处理呢?

首先,你要找出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假如问题确实出在父母身上,就应该诚恳地跟他们解释清楚。我们已经长大,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但千万不要怨恨父母对你的不理解。如果说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地向父母承认错误,自我反省,以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但无论是谁对谁错,你都不要等着让你的父母来向你道歉,因为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对他们尊重是应该的。

其次,我们年轻气盛,很容易冲动、率性而为,考虑问题往往不是很全面周到。父母毕竟比我们见多识广,处世经验也比我们丰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我们不妨听一听父母的劝告。和父母沟通一定要平心静气。在解决问题时双方都要冷静,因为冲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生活中,很多人容易忽略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互动,觉得父母和自己有代沟,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所以干脆关起自己的心门,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甚至和父母闹得很僵,这样不仅父母难过,自己也痛苦。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主动关爱父母,与父母沟通,进而经营出一份让人温暖、幸福的亲情呢?

理解儿女,和孩子和睦共处

现在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结果把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得很糟。有的人把孩子管得很严,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为孩子计划好了一条人生路,假如孩子没有在这条路上走,或者偏离了一点,便觉得孩子不听话,于是以爱的名义用强制的手段,把孩子拉回“正常”的轨道上来;还有的父母,采取一味地纵容的策略,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这都不是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方法。

那么,应该怎样和孩子相处呢?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受伤的时候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原谅他;在孩子高兴的时候,不要去打击他;在孩子失落的时候,要去安慰他……只有这样去理解孩子,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和孩子好好相处,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天伦之乐。

假如你的孩子已经走上了独立的人生道路,已经开始在外面开创自己的人生,你因此而忽略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你的荫蔽,但是在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明白,家永远是他们最安全的避风港湾。一旦他们再次扑入你温暖的怀抱,你千万不要拒绝他们。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静下心来跟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觉到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不是孤立无援的。即便是孩子犯下什么错误,也不要一味地对他们批评指责,一定要跟他们多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算他们已经成家立业了也是同样如此。

做父母的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做儿女的多一份谅解,多一些爱心,家就会更温暖。

有一次,老张的儿子小威眼里噙着泪水走进家门,看得出他的两腿在打颤。因为他知道爸爸一直就是一个很严厉的人,这次回家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看看他手中的那张试卷就明白了。原来小威数学考试没及格,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

“怎么回事呀?刚到家哭什么呀?”正在看电视的爸爸有些不耐烦,严厉地询问。可是小威什么也没有说,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干什么呀?谁欺负你了?”爸爸关掉电视机。这时小威颤抖地将手中的试卷交到爸爸的手中。爸爸打开一看,当时就给了儿子一巴掌,生气地说:“你干什么吃的呀?就考这么点分,下次成绩要再上不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随手将试卷扔在了地上。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听到了,赶紧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小威见到妈妈,立即扑到妈妈的怀抱里呜呜大哭。等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把儿子拉到一边温和地说:“这次的考试成绩不及格,你有没有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威摇了摇头。随后妈妈将试卷从地上捡了起来,帮助小威分析试卷,帮他找出失分的原因。就这样,妈妈跟小威在一起交流了足足一个小时。小威心里舒畅了,高兴地说:“下次我一定要吸取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妈妈也开心地笑了。

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但是小威爸爸的处理方式永远不会解决问题,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而妈妈宽容,理解,才是解决之道,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