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做才有好人缘:8大人际法则提升社交力
5683900000003

第3章 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2)

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不需要轰轰烈烈的举动,虽然那些救人于危难中的英雄值得人们称赞,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生活中,我们能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别人难过的时候,说一句安慰的话;在别人失望的时候,给一个鼓励的微笑;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一个拥抱……不要觉得这些微不足道,要知道对于被施恩者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安慰。这和刘备在临终时教育刘禅的那句话很相似,“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微小的善行,而不去实行,其实别人需要的正是这些平凡的、真诚的关爱。

不要吝啬付出我们真诚的情感,我们这些看似不值得一提的真诚的关爱,会让需要关爱的人得到安慰,感到温暖,进而对我们心存好感,愿意和我们成为朋友。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这句话原是讲治国之道,后来渐渐演变为做人的基本原则,成为很多人的处世哲学。

律己宽人,一直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它是说要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修炼个人的情操、完善个人的品德;用宽宏博大的胸怀去宽恕他人过失。这正如《增广贤文》中所强调的那样“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以良好的品德、完美的情操、豁达的胸怀征服别人,赢得别人的好感。并且,这也是提升自己社交力的一种方式。

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呢?律己要严格,就是避免让自己产生苟且的心态,姑息自己的错误,一错再错;待人要宽容,则可以给别人悔过自新的机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问题,而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一想;我们希望对方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式行事,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这就是“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表现,这样自然会纷争不断,矛盾和冲突不止,最后伤害彼此间的感情。这种处世方式,显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在社交场合十分不受欢迎。比如在工作中,我们是领导,对自己过于宽容,对待自己的下属过于苛刻,是不能服众的,只能让下属抱怨连连,甚至不惜以辞职为代价来远离我们。

唐东最近刚刚荣升为经理。他平时工作非常认真,待人也很真诚,与同事们相处得非常好。但是自从升官以后,唐东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当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责骂自己的下属。不管下属有没有犯错,总是少不了一顿责骂。假如真的是下属的失误,他更是大发雷霆,甚至还会把扣工资作为惩罚。

一个下属没有把唐东要的资料及时送到他手中,结果不仅挨了一顿臭骂,还被扣了当月的奖金;一个下属在开会的时候,不小心把策划书落在了办公室,也招来了唐东的一顿责骂,当着所有人的面,不给下属留一点面子……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到两个月,就有三个下属因为忍受不了唐东的暴政相继辞职了。

人才的不断流失,让老板觉得十分惋惜,毕竟培养一个员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决定调查原因,最后发现大家离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唐东“宽以待己,严以律人”,对员工们要求过于苛求。

最后,老板找来唐东,和他进行了一次深谈。老板说:“唐东,你的工作能力我非常认可,但是你的领导能力却让我担忧。相信前面几个同事为什么离职,你应该也清楚,你对他们要求太苛刻了,不能宽容他们的过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你也一样,但是你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却不能容忍别人犯错,不给别人悔过自新的机会。这样的领导是不能服众的。作为一个领导,你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反省自己的错误,要适当地包容他人,这样才能让别人真正服从你,跟随你。希望你好好考虑我的话。我现在也给你一次机会,以前的事情我不会计较,但是我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因为你的过失而离职。”

相信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也有所启发。其实不仅在工作中、在领导别人时要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处世的基本准则,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与任何人相处时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个人的魅力;对别人多一份宽容,就能迅速地获得对方的好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之,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都有助于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获得好人缘。因此,想要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提升自己的社交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可或缺的。

敞开心扉,方圆做人

虽然为人处世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但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也要尽量避免和他人产生矛盾。一个真正成熟且有修养、有内涵的人,应该懂得收敛自己身上的棱角,也应该懂得摆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向别人展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有些人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不善言谈,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对人际交往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想提升自己的社交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懂得“敞开心扉,方圆做人”这一基本原则。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方圆做人呢?

俗话说,良好的愿望是成功的助推器,首先,你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只要你想进入社会这个大圈子,想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一员,想要受到大家的欢迎,想有许多朋友,你就会为了你的愿望而努力,就会尽力施展你的一切才华、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敢于展示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不要害怕自己的长处会被别人偷学,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就应该大方展现,相信你所展现出来的特长一定会赢得大家赞许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这样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喜欢与你交往,就会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次,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请别人多多指教,这样不但不会让你丢面了,而且有助于你赢得别人的尊敬。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短处那么你就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原因就是怕丢脸,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自己“头上的烂疮疤是盖不住的”,承认它的存在,才显得真诚,才有改正的可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承认自己不足也没有什么可丢人的。相反,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诚实的人,值得信赖的人,如此就会愿意和你结交,和你成为朋友,使你又向成功社交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然后,还要学会多与别人交谈,敞开自己的心扉,接纳他人,他人才会接纳你。交谈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只要跟人交谈就会收到交际的效果,多与人交谈会让你逐渐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有助于你与人坦诚相待,彼此相容,进而建立深厚的友谊。

最后,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在该讲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则,不能随意改变立场;在不该“方”的时候,就不要死守着“方”,必要的时候还要恰到好处地行“圆”。要懂得灵活变通,这样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才会得心应手。既不要因为太方而得罪别人,也不要因为太圆而让别人觉得虚伪。只有二者兼具,并且运用得恰如其分,才能让别人愿意和你交往。

凡事以他人为先

在《礼记·坊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这不仅在强调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还强调在处世的时候,应该先人后己,把别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才是有德行的人所为。

“凡事以他人为先”是古人推崇的处世准则,也是现在的人应该学会的做人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时刻把别人置于优先的地位,别人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被重视,心里自然会很高兴,进而对那个尊重他、重视他的人产生好感。相信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当别人处处为我们着想的时候,我们就会感激这个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如果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能以他人为先,就会少很多矛盾、冲突,世界将变得更和谐。

然而,这仅仅只是“如果”。生活中,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己为先,唯恐自己的利益受损。相信很多人都有挤地铁或者挤公交的经历,看见地铁或者公交来了,一些人总是不顾自己的形象“奋勇”向前,甚至脸上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表情。此时他们的道德观念、绅士风度、淑女风范都抛到了脑后,他们唯一的想法便是:赶快上去抢个座位。至于这样做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后果,则完全无暇顾及。这就是典型的以自己为先的表现。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欣赏这种做法,这是极其粗鲁和没有素质的表现,也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被别人厌恶和嫌弃。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交力、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应该要规避这一点。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要多为他人考虑,把别人置于优先位置。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一些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让孔融把梨子分给兄弟们,孔融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其余的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们。

父亲问孔融:“为什么把大的给哥哥,自己拿小的?”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

父亲听后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为什么把大的给弟弟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

这是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先人后己”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赞赏这个孩子懂事的同时,更应该效仿他的处世智慧,把大的梨给别人,把小的梨留给自己,先人而后己。

也许有人会觉得自己永远拿的是最小的梨,得到的是最小的利益,岂不吃亏?如果仅从眼前的利益看,确实是吃亏了,但是从长远来看,绝不吃亏。仅仅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来看,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如果我们总以别人为先,让别人拿大的梨,别人会觉得很高兴,自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愿意跟我们合作,在长期稳定的合作中,我们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假如一开始,我们霸占了大的梨,而把小的梨给对方,别人就会觉得我们吝啬、自私,我们可能会因此失去这个朋友,与他人难有下一次的合作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失去的更多。

由此看来,凡事以他人为先,并不是吃亏,更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把这种智慧应用到生活中,我们就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好的人缘。

老陈是一家公司的老员工,也是公司里非常受欢迎的人。不论是领导、同事还是下属都很喜欢他。其原因就在于他不论大事小事都以别人为先。例如,在别人急着上电梯的时候,他即便快要迟到了,也会尽量让同事先上电梯;在过道上,会让同事先行;在接水的时候,会让同事先接……不仅是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上,以别人为先,在关系个人升迁的大问题上,他也常常优先考虑别人的利益。

一次,部门的主管被调往别处,按理说主管的位置应该是老陈的,然而,老陈却推荐了部门里能力很强的小张。经理很欣赏老陈“以他人为先”的处世风格,最后虽然把主管的位置给了小张,但是对老陈却更加青睐。

像这样的事情在老王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而他的人缘也好极了,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欣赏他。

故事中的老陈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论大事小事,总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这为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凡事应以他人为先”这一原则,而不应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凡事为他人着想,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好感,让他人主动成为我们的朋友。

做人应该光明磊落

光明磊落的人是受人赞誉的。无论在哪里能够做到光明磊落的人都会受人爱戴与尊敬,令人刮目相看。坚持这种处世的原则,不仅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铺垫,更需要一种非凡的毅力与勇气。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不容易并不代表可以放弃做到这一点。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中,居心叵测的人大有人在,而光明磊落的人却为数不多。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更倾向于结交那些磊落的人,没有人愿意和那些居心不良的人交往,除非为了一定的目的。由此可见,想要拥有好人缘,“光明磊落”的做人原则是应该坚守的。

坚守为人处世原则的人行得端、坐得正,因为磊落、正义,所以底气十足,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不管是与何人交往,他们都不会刻意地使阴谋、耍手段,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们都会保持着人性的善良,心如明镜,始终追求真我所归。这样的人,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让别人不知不觉间就被吸引。

梁超是一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这家公司的模式是,一个项目组一个办公室,项目的收益,先由公司提取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属于这个项目组。而项目组的员工都有基本工资,除掉这些员工基本工资后,剩下的钱要抽出20%作为员工的奖金,再剩下的才是项目组负责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