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要有正能量
5694000000008

第8章 谨遵领导者的职业情操(3)

有时候,正确地做十件事情的重要性没有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么大。只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某一件重要的事情上爆发出来,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如果要搬走路障才有所行动的话,那你终将一事无成。”优秀的经理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但是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将工作按照重要与否进行分类和排序。就像那位钢铁公司的老板得到的忠告,先做最重要的事,做完之后再考虑第二件。别在无足轻重的小事上面浪费精力,空耗时间。

其次,将必须做的工作采用合并与删除的方法。简化工作程序,明明可以两步就完成的工作,为什么非得设计五步甚至更多的步骤呢?

经理明白了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就像一个司机清醒地掌握住了方向盘,才不至于让车子失控或驶错方向。

领导者都把工作当一生的事业

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不是谋生的工具,它的价值体现在其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它还能给人带来精神财富。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往往就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态度上,而人能否有所成就就是看他的工作态度如何。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认为,之所以有人愿意为工作现身,是因为“天职感”深深烙在他们心里,他们认为工作是人生中最神圣的一部分,就算是工作平凡无奇,他们也会从工作中得到快感和满足,在工作中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某寺中,有一位新出家的小和尚被安排每天早晚各撞一次钟。小和尚认为,这样简单的工作,谁都能做,也没什么意义,虽然不喜欢,也只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就这样,小和尚在寺里过了半年无聊的撞钟生活。

有一天,方丈又给小和尚安排了新的任务——到后院挑水劈柴,对此,小和尚感到不服气:难道自己在做撞钟时不负责吗?为什么又安排我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小和尚的心思被方丈一眼看穿,方丈微微笑道:“你撞钟的钟声是很响亮,但这钟声听起来很空泛无力。这是因为你还没有领悟到‘撞钟’这项工作的深意。寺里的作息不仅是通过钟声传递,钟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唤醒”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得悠远和深沉。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你又怎么能担当好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正是因为小和尚从一开始就不认可这项工作,心态决定行动,所以他的钟声也就无法达到方丈要求的境界。

那些真正怀有敬业心态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对此怀着浓厚的兴趣,这种状态有效地鼓舞和激励着他们对所着手的工作采取积极的行动。

31岁那年,当时林文子毫无汽车产业背景可言,在众人投以怀疑的目光中她进入了日本本田公司工作。很多人对她说:“做销售可不仅仅是嘴巴甜就够的,你还必须向顾客介绍汽车各部件的性能及功用,如果你连常识性的知识都没有的话,除了让人看笑话之外,基本上没有第二种结果。”

但是,坚强的林文子并没有退缩,她向所有的怀疑者坚定地说了声“不”。她相信,只要自己愿意去做好这份工作,就一定能够克服所有的困难,并做到最好。每当其他同事向顾客解释汽车方面的问题时,她就在旁边认真听,甚至比顾客听得还要投入,之后,她还会在心里默默地将同事的话复述一遍。在业余时间里,她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夜以继日地恶补理论知识。

她的勤奋和热情很快就为她换来了回报,她从业绩最差的位置一举攀升到第一的宝座。有人向她请教经验时,她说:“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带着强烈的爱去工作,就是对工作能力最有益的补充,如果不认真、不细腻地对待每一个问题,一万面是自己放弃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犯错的机会。工作的过程是最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如果对待工作没有像爱家人那样付出深深的爱,就如同浪费自己的生命一样。”

林文子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热爱自己的事业,把工作当成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来对待。

敬业可以让一个人及时找到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敬业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积极主动,这样,人自然而然就会有所进步,通过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人就积累了迈向成功的经验。

正是缘于敬业心态和负责精神,林文子才能始终保持着每年100辆的最佳销售业绩,并借此开始了她青云直上的晋升。《华尔街时报》曾这样评价林文子:“林文子一心一意奋斗在销售行业,她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业绩在男本位的日本商界显得尤为可贵。”

美国前教育部长、著名教育专家威廉·贝内特曾经说过:“从根本上说,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到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所以就本质而言,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工作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使命,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竭尽全力,我们就不难从中发现可以取悦我们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对待时,就可以真正掌握命运的主导权。

领导者做事,从不只为薪水

薪水是工作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报偿,同时也是个人能力或者说价值的一种体现,然而工资却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如果一个想要成为领导者的人只是盯着薪水做事,那他将无法摆脱平庸。不要只为了薪水而工作,不要让薪水束缚了我们成长的脚步,看得远一些,成功就在不远处。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薪水和工作,哪个对你来说更重要?这一方面反映出薪水确实是职场中的敏感话题;另一方面,这个问题也着实难倒了很多求职者。他们不知道如何来回答,因为从真实的想法来讲,他们很重视薪水的高低,可是如果如实回答,又会显得他们很世俗。如果回答是工作更重要的话,面试官很可能会认为你比较虚伪,也不容易被录取。针对这个问题,人力资源专家给出的答案是:两者对我都很重要。因为薪水可以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是生活条件的基本需要,而工作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也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自己和公司双赢的结论。

其实,就像人力资源专家所说,对这个问题,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薪水是我们工作的直接动力,也是工作的最浅层次的意义。如果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合理的报酬,那么任何梦想也都只是空谈。

由加布里尔·穆西诺导演执导的美国著名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曾经感动了无数人,这部改编自美国黑人投资家克里斯·加德纳自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克里斯·加德纳曾经是个聪明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证券经纪人。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经济萧条时期,加德纳的医疗器械推销不出去,没有工资的加德纳一家生活十分潦倒,他的妻子琳达再也过不下去这样的生活,竟然抛下他和5岁大的孩子出走了。而加德纳父子又因为缴不起房租而被房东扫地出门,无家可归的父子俩甚至要在地铁的卫生间里过夜。

然而,一心想成为证券经纪人的克里斯没有放弃努力,他的坚持和智慧打动了证券公司的经理,成为20个实习生之一。可是,没有工资的半年实习期让加德纳父子的生活将更加艰难。于是,他每天提着40多磅重的医疗仪器四处奔走推销,下班后要赶紧去收容所排队寻找一晚的住处。

经过努力,克里斯终于成为一名高收入的经济师,那一刻,站在人群中的他激动不已,飞快地跑到儿子面前和他相拥,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克里斯·加德纳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可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推销医疗仪器得到的收入成为关键,由此可以看出,薪水和工作,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中,前两个分别是“基本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是对于食物和衣物的需要,以抵御饥饿和寒冷,以及对居住在一个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那么,很显然,我们需要通过薪水来满足这两项需要。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是命运的不公,可是,请永远记住孟子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有的人工作了十几年,职位和薪水都不见涨;有的人毕业没几年,很可能刚到公司的时候还是实习生或者临时工,几年的光景,人家已经成了总监、副总。有人对这样的事愤愤不平。可是,仔细思考:第一种人从不钻研业务,把大好的时光放在对薪水的计较和对工作量的算计上,那么无论他们在公司待了多少年,在业务上他们仍然是“新手”,工资也只能停滞不前;而第二种人把工作的每一天都看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工作的营养,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而第二种人把工作的每一天都看成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工作的营养,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一辆豪华轿车从远处驶来,车门打开,一位西装笔挺的绅士从车上走下来,原来是铁路公司的董事长来工地视察工作。

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向董事长问好。董事长微笑着走到一位工人面前,亲切地说道:“汤姆,见到你真高兴。”汤姆也站起来与董事长大卫热烈拥抱:“是啊,大卫,好久不见!”然后,大卫邀请汤姆到车上详谈,一个小时之后,汤姆才回到工人中间。

工人们十分惊讶,原来汤姆与董事长是这么好的朋友,那么为什么汤姆还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呢?汤姆看出了大家的疑问,就把很久之前的故事讲给大家听:“20年前,我和大卫同时成为铁路公司的工人,而且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这时,有人忍不住打断了汤姆:“可是为什么大卫已经是公司的董事长了,你却还在太阳底下工作呢?”听到这句话,汤姆并没有生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20年前,我为了每小时1.75美元的工资工作,而大卫却一直在为铁路事业工作。”

在职场中,很多人把薪水的高低摆在工作的第一位,每天盯着自己的薪水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认为自己得到多少报酬,就应该付出多少努力,如果多做事而不能立刻得到回报,那么很显然,自己亏了。

请务必永远记住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别让薪水束缚了成长的脚步,要知道,薪水是老板给的,老板有权利给你涨工资,也有权利不涨,而能力和水平只要得到了就永远是自己的!当有一天,你的老板决定不给你涨薪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去寻找另一个愿意给你高工资的老板。

做一只会抓老鼠的猫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充满着哲学的意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一代领袖邓小平最爱说的一句话,还曾被登在了美国《时代周刊》上。但你也许不知道,这句话其实也是刘伯承在行军打仗时最爱说的。

刘伯承的意思是说,打仗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教条,而是要灵活地制订战略战术,以取得胜利为最终的目标,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视情况而定,也就是说结果至关重要。在战争中,用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