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
5724700000005

第5章 夫妻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4)

他曾经是那么爱她,她长得娇小可爱,温柔又妩媚。她事事依赖他,几乎离了他就活不了,他也热衷于对她的呵护。他时刻表现出大男人的果断,她则时刻表现出小女人的温顺。

他说,她听;他满意,她高兴。

在两个人结婚之后,他发现妻子以前万事不拿主意,并不是她让着他,爱着他,而是她并没有主意。不管大事小事,她都要让他来决定,就连吃什么水果,看什么电视,也要让他说了算,否则,就不吃水果,不看电视。甚至她穿什么衣服出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因为她觉得他的审美观比自己的要好。她的一切喜好都随着他。

他在外忙着,她在家闲着。家里的水管坏了,燃气打不着了,总是他回家后,让物业来人处理。

“不懂”“不会”是她的口头禅,因为她觉得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即使天塌下来,他也会为她扛着,用不着自己操心。

终于有一天,他感到累了,他对妻子失去了耐心。当她娇滴滴地问他,新买的被子放在什么地方的时候,他大吼:“我不知道!”然后摔门而去。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一直以来,不都这样吗?

他几天没有回来,她不知所措。她不知道,没有他,自己该怎么过。她害怕失去他,但又不知道如何让他回到自己身边。

女人不独立,就很容易听从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若在尊重别人意见的同时,保持一份自己的独立和主见,这样的女人会让男人感到很轻松。

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要处处依赖他人?他高兴的时候便罢,若他不高兴了,你又依赖谁?

精神上要独立

对一个女人来说,精神独立更为重要,因为男人是活在物质中,而女人却活在精神里。女人可以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个美好的王国,当她自豪地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王国的女皇时,就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信。女人精神独立还体现在她的思想是受自己支配,而不是为别人盲目修正自己的行为。

以冰心、萧红、张爱玲等为代表的女作家,早在特殊的经历与艰苦的岁月中,她们就发现男人这个“靠山”其实是不可靠的,她们告诫女人,应该独立,不要总依靠男人,否则女人将永远没有地位。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就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主人公白流苏是上海败落的望族之后,离婚在家多年,为了生存需要,凭自己的美貌与古典情韵,假借恋爱之名,将目标锁定在富商范柳原身上。找个有钱的男人,以安排自己的将来,这就是这场爱情的实质内涵。

白流苏的精明、理智让她获得了婚姻的保护,而婚姻又使她陷入了无爱的牢笼中。依赖婚姻,意味着依赖男人,而依赖男人的必然结局是:即使得到了生存的保障,也必将失去女人视之为生命的爱情和尊严。

而张爱玲本身,也曾切身体会到过这样的孤立无援——男人不可靠造成的绝望。深爱着胡兰成的她,三番五次去寻找他。胡兰成却频繁与别的女人有染,还反过来指责张爱玲,靠张爱玲寄钱给他度日。

这是张爱玲唯一的爱,她爱得很投入,甚至忘了一切。

因为爱得太深,她在情感上极度地依赖胡兰成,却得到了最严重的伤害。清醒过来的她,明白了男人不是万能的靠山,于是决绝地离开了胡兰成,离开的时候,她曾对他说:“我自将萎谢了。”

她逝世后,那个男人还在拿着她对自己的爱和情感来咀嚼卖钱。

她仅仅是情感上依靠他,得到的结果却亦是萎谢。萎谢的不仅是青春,亦是爱情,而且还有一代才女的才情。

有些女人,一如张爱玲一般,在生活和经济上并不依赖男人,却在情感上对男人依赖过度,不仅自己感到很疲惫,而且也会让男人厌烦。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首要的是平等,精神上的绝对平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男女相伴生活在一起,幸福与否,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女人,既要懂得依赖男人,令他充满了保护欲,又要有独立意识,不要像只能依附在别的植物上生存的菟丝花,失去了男人这个依靠便无法生存。

男人喜欢让心爱的人依靠着,但他们同样渴求陪伴在身边的伴侣,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而不是一个事事依赖他的“孩子”,或情感上过度依赖他的“难缠女人”。

温柔地对待丈夫,令他感到欣慰而舒心,能让他放松。而独立有主见,是一个女人修养的外在展现,能把女人特有的魅力释放出来,举手投足间充满特别的味儿。

在疲惫时,给他递上一杯暖暖的茶,喝进去便沁人心脾;郁闷时,给他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生活中,太多无足轻重的小事,就不要事无巨细、没有休止地烦劳他。这样的女人,更容易让男人在生活中感到愉悦与放松。他们的婚姻,亦能让自己拥有怡然惬意的舒适感。

管理好装钱的匣子

“有搂钱的耙子,还要有装钱的匣子”,男人能挣钱,但需要女人用一个“匣子”来管钱。

当今社会,虽然女人也同男人一样工作挣钱,但男人还是需要女人来为他理财。

理财,是妻子的责任

理财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管理自身财务资源的一个过程。通俗地说,理财就是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抓好攒钱、生钱、护钱三个环节,管好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通,让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稳步、持续的增值,使自己兜里什么时候都有钱花。理财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财务自由,让生活过得幸福、美好。

孔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爱财,更应治之有道。”这里说的“取”就是赚钱,“治”就是理财。一个人赚钱能力再强,如果不会理财,到了晚年还是会落得两手空空,为衣食忧愁。在一个家庭当中,夫妻二人把钱赚来了,就要合理支配,那样可以时刻过有准备、有计划的生活,当家庭中遇到突发事件时,才不至于临阵抱佛脚。男人大多很粗心,如果靠丈夫有意识开始理财了,那未免有点儿太晚了,所以,作为妻子,就应该有这样一份责任,合理地经营家庭财产,其实,这也是在经营婚姻。但理财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本是出于好意反而得不到好报。

有这样一个故事:

固执人、马大哈、懒惰者和机灵鬼四人结伴同游,结果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他们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光。正当四人精疲力竭之时,上帝送给他们4个杯子和一场雨。但这4个杯子中有一个是没有底的,有两个盛了半杯脏水,只有一个杯子拿来就能用。

固执人得到拿来就能用的杯子,但他已绝望之极,固执地认为即使喝了水也走不出沙漠,所以下雨的时候,他把杯口朝下,拒绝接水。

马大哈得到的是没有底的坏杯子,但他做事太马虎没发现杯子的缺陷,结果下雨的时候一滴水也没有接到。

懒汉拿到的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但他懒得将脏水倒掉,下雨时继续用它接水,虽然很快接满了,可他喝后却得了病,不治而亡。

机灵鬼得到的也是一个盛有脏水的杯子,他先将脏水倒掉,又重新接了一杯干净的雨水,最后只有他平安地走出了沙漠。

这一故事的经验和教训,对家庭理财很有帮助。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有财可理”的人和故事中的“固执人”一样,只认准银行储蓄一条路,拒绝接受各种新的理财方式,致使自己的理财收益难以抵御物价上涨,造成了家庭财产的贬值。有的人和“马大哈”一样,只知道不停地赚钱,却忽视了对财产的科学打理,最终因不当炒股等投资失误导致了家庭财产缩水,甚至血本无归,成了前面赚后面漏的“漏斗式”理财。有的则和“懒汉”一样,虽然注重新收入的打理,但对原有的不良理财方式却懒得重新调整,或者存有侥幸心理,潜在风险没有排除,结果因没有及时调整原有的不当理财方式,影响了整体的理财收益。也有许多投资者和“机灵鬼”一样,把家庭中有风险的、收益低的投资项目进行整理,也就是先把脏水倒掉,然后积极迎接新的理财方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理财效果。

“杯子哲理”告诉我们,投资者要与时俱进,注意摒弃理财中的固执、马虎和懒惰,要积极借鉴“机灵鬼”的理财方式,灵活调整和优化家庭的投资结构,让新鲜的“雨水”不断注入你的杯子,这样,才能踏上理财稳步增值的无忧之旅。

做一个理财高手

作为妻子,如何才能理好财,做个理财高手呢?

首先,要从攒钱开始。攒钱是理财的起点。收入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留在水库里的才是你的财富。要想攒钱,就要一生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做到合理消费。当今社会,妻子要管理好钱匣子,就要先管好自己。因为女性大都喜欢逛商场,碰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而丈夫又有一种宠爱妻子的心理,常常鼓励其消费。所以妻子在支出方面要把好关,尽量克制冲动消费,应该细心一些,把每个月给家里要买的东西列张清单,家里用不着的东西尽量别买,以免造成浪费。而且尽量减少逛超市的次数,最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规定什么时候去,再一次性将所需要的东西都置备齐全。

虽然使用信用卡消费很方便,但要慎重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是冲动消费的罪魁祸首,它会造成人们的无感觉消费,因此抛掉手中的信用卡是克制冲动消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留一张在手里也可以,但平时少用它,尽量使用现金付账,这样你就会少花一些钱,多为你的水库存些水。

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过分节俭,就会变成吝啬。达·芬奇曾经说过:“正常的节约是美德,而吝啬却是最令人反感的恶习。”千万不要像《守财奴》中的葛朗台,不懂得消费,不懂得享受,成为钱的奴隶,最终成为吝啬鬼。妻子这样理财,也会令丈夫生厌,不会达到良好的理财效果。

其次,光会攒钱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投资,要让钱生钱,生钱是理财的重点,否则,那些钱将永远是原来的数字。把水库中的钱可以分成三份:

第一份,叫应急的钱。应该留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这些钱以活期储蓄的形式存放,当然也可以买点儿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份,叫保命的钱。应该留3~5年的生活费,这些钱可以以定期储蓄的形式存放,或者部分购买国债。

第三份,叫闲钱。是5~10年不用的钱,这些钱才可以用来买股票、基金或者投资房地产,以期获得高收益,当然也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养老保险也可以买,但不是唯一手段,因为投资基金也可以用来养老。

最后,买保险,买保障型的保险,比如人身意外险、住院保险和定期寿险等。这样你在发生意外损失时,保险公司会为你提供补偿性的财务支持,否则你家的水库就有可能决堤了,买保险就是为了实现财务安全。

结婚之前,张明属于典型的“月光族”。结婚后,张明的年收入虽逐年有所增加,可幅度不大,但第五年家里已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结婚后第十年,张明发现他家竟已是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工薪家庭了。而这一切,张明说,都得益于他妻子合理的理财规划。

5年前,张明想买辆车,但他妻子却将存下来的那笔钱买了一间门面房,为此张明曾很长时间不高兴。

妻子解释说:“花钱你得严格区分是‘投资’还是‘消费’。买门面房是投资,而买车那是消费,门面房5年后市值可能翻倍,而买辆车的话,5年后它的价值基本已消失,但这两种不同的花钱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若两个收入与存款相当的家庭,一个选择了买车,一个选择了买房,那么5年后这两个家庭的资产就有了很大差异,虽然他们的收入可能仍然是一样的。”果不其然,现在他家买的那间门面房的市值已翻了两倍。

生活中,张明的妻子时常会根据他的需要为他买回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书籍,还花高价买回一整套的“时代光华管理课程”的书籍与光盘。她还会时常参观一些名人书画展览,买些值得收藏的油画、古玩等,但从不答应陪张明一起看一场哪怕仅80元钱的电影。

妻子说:“买学习资料、光盘,都是‘投资’行为,你增长的知识与才干,会换回收益,会让你拥有更好的工作,而买画做的投资与买房的投资是如出一辙的,但看电影则是‘消费’行为,钱是给别人的,再也拿不回。”果不其然,10年后,张明因工作出色,已走上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年薪亦由5年前的8万元攀升到目前的20万元。

富裕之后,妻子花钱的“投资”与“消费”理念虽有所松懈,但每月的开销绝不高于每月收入的50%,而家里买车之后,她又花了近车价三成的钱去买了财产、人身、医疗等各类保险,存款则有一半用来买了国债与基金,但绝不投资股票,而活期账户上长期留存5万元用于家庭应急。

妻子说:“咱们的百万家庭已打造完毕,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实现家庭财产的保值,以及对家人的健康与儿子教育的投资。”

张明的妻子是一个理财高手,她分清了什么是“投资”与“消费”,并适时地选择投资与消费,可以说,她成功地管理好了装钱的匣子。

在当今社会,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理财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善于理财的妻子,丈夫怎么会不喜欢呢?

夫妻间可以像朋友一样对待彼此。

朋友对你关心,你就心存感激;朋友一时没有关心你,也不会心存怨恨。

夫妻嘛,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