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要多懂点形象塑造
5725000000008

第8章 举手投足间尽显个人风采(1)

修养其实是一种无意间的行为,在这个境界中,你自然、朴实无华的举止会处处流露出高雅,会让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很自然地脱颖而出。

身姿:行走坐立尽显典雅风范

怎样站出自信和风度

站姿是工作和日常交际中最引人注目的姿势,它是仪态美的起点,又是发展不同动态美的基础。良好的站姿能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站立的基本要求是挺直舒展,线条优美,精神焕发。其具体要求如下:

(1)头要正,双目平视,微收下颌,面带微笑,动作平和自然。

(2)脖颈挺直,双肩舒展,保持水平并稍微下沉。

(3)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

(4)身躯直立,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5)挺胸、收腹、立腰,臀部肌肉收紧,重心有向上升的感觉。

(6)双腿直立。女士双膝和双脚要靠紧,男士两脚间可稍分开点距离,但不宜超过肩宽。

女士工作中的站姿:双脚可调整成“V”字形或“T”字形,右手搭在左手上,贴在腹部。

男士工作中的站姿:双脚平行,也可调成“V”字形,双手下垂于身体两侧,也可将手放于背后,贴在臀部。

需要强调的是,在工作中站姿一定要合乎规范,特别是在隆重的场合下,站立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做。站累时,单腿可以后撤半脚的长度,身体重心可前后移动,但双腿必须保持直立。正确的站姿是专业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重要表现。

像巴黎女性那样走出美感

潇洒优美的走姿是人动态美中最具魅力的行为。走姿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被人喻为“行如风”,即潇洒得体的走姿犹如风行水面,轻快而飘逸。

据说巴黎女性的魅力很大部分在她们的行走中。她们健康而迷人,有着优美而动人的身体曲线,步态轻盈而富有弹性,娉娉婷婷。巴尔扎克曾说:“巴黎女性是走路的天才。”在文艺演出中或在音乐会上,主持人或指挥家是从舞台侧面进场,他们那轻快而有韵律的步伐本身就是一种美。

实际上,走路的姿态美不美,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即步幅、步位和步韵。如果步位和步幅不合标准,那么全身摆动的姿态就失去了协调的韵味,也就无所谓步韵效果了。

所谓步幅,是指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步幅标准应是由个人的身高、当时着装的限制、所穿的鞋子及男女性别所决定的。男性当然是大步流星,步幅在30厘米以上;女子若穿旗袍、高跟鞋或穿裙,则应小步快走,轻盈而频率快,若是着裤装可走得步幅稍大,平稳而潇洒。

所谓步位,就是脚落地时应放置的位置。男子走路的步位应是脚既不外撇也不内向,平行直行向前,走出的是两条平行线,显得阳刚有力,朝气十足。女性应避免“X”或“O”形腿,两腿从大腿到小腿向内夹紧,腿部肌肉绷紧,脚后跟踩在一条直线上,脚尖微微朝外。

所谓步韵,就是走路时特有的韵味,即风度。有些人走路轻松自然,富有节律感,不僵硬、不做作、不难看,让人觉得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如。有些人的走路就不行了,步履沉重,拖沓而有下坠感,东摇西晃,这些不良走姿都会使个人形象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走出美感呢?下面就介绍一下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

(1)走路时,抬头挺胸,步履轻盈,目光前视,步幅和步位合乎标准。

(2)行走时,双手在两侧自然摆动,身体随节律而自然摆动,切忌摇头扭腰。

(3)走路时膝盖和脚踝轻松自如,配合协调,以免显得浑身僵硬,同时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

(4)行走时忌低头后仰或扭动肩部、胯部,或两手乱甩。

(5)多人一起行走时,应避免排成横队、勾肩搭背、边走边说、推来搡去。若是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人,应打招呼,超过后回头致谢。

(6)步幅和步位配合协调,甚至与呼吸形成规律。穿礼服、长裙、筒裙则步伐典雅温婉,轻盈有致;穿休闲、运动裤装,则步伐迅捷活泼,富有弹性和朝气。

(7)男性不在行走时抽香烟,不在行走时乱扔烟蒂;女性不在行走时吃东西。养成行走时注意自己风度、形象的习惯。

(8)女性在行走时,还应特别注意腿部线条的流畅和紧张感,没有绷紧肌肉和稍具紧张感的双腿,走出来的步子一定是沉重、下坠、拖沓的。收腹、夹臀、提气的女性步态,是轻快而富有节奏的。

(9)女性在行走时,还应养成两腿挺直向内夹紧的习惯,以避免损坏女性腿部的整体线条。

坐姿是一门艺术

坐姿是一门艺术,坐姿不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对于女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你是一位高贵优雅的女神,还是一个缺乏教养的女人。

坐姿是以臀部作为支点,借此减轻脚部对人体的支撑力。坐姿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交中常用的姿势之一。因此,端庄、优雅、舒适的坐姿很重要,而且良好的坐姿对保持健美的体形也大有益处。

那么,什么样的坐姿可使女性显得稳重、端庄、落落大方呢?

(1)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

(2)立腰,挺胸,上身自然挺直。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亦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

(4)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双脚并拢或交叠。

(5)谈话时,可以有所侧重,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正确的坐姿关键在于腰。不论怎么坐,腰部始终应该挺直,放松上身,保持端正的姿势。

在社交场合中,坐姿要与场合、环境相适应。

1.自然坐姿

平时坐在椅子上,身体可以轻轻贴靠于椅背,背部自然伸直,腹部自然收紧,两脚并拢,两膝相靠,大腿和臀部用力产生紧张感。与客人谈话时,不妨坐得深一些,然后背部保持直立,膝盖并拢,这会使你显得优雅而又从容。

很多人坐下来的时候喜欢将脚架起来,在社交场合,这一般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坐法。如果是积习难改,那一定要注意架腿方式:收拢裙口,遮掩到膝盖以下部位。支撑的脚不要倾斜,双腿内侧靠近,大腿外侧收紧。双手自然搭在腿上。这样显得美观,能产生自然的美腿效应。

2.坐沙发的坐姿

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两小腿相靠,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不能露出衬裙,否则有损美观与风度。也可双腿并拢,双膝紧靠,然后将膝盖偏向与你谈话的人。偏的角度视沙发高低而定,但以大腿和上半身构成直角为原则,以表现女性轻盈、秀气的阴柔之美。

3.正式坐姿

膝盖与脚跟都并拢,背脊伸直,头部摆正,视线向着对方。这种坐姿可用于面谈之类的正式场合,可给予对方诚恳的印象。但也不要双膝并得太紧,一动不动,这会让人产生一种紧张感、不安全感。

坐姿不佳会直接削减气质。所以,女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坐姿,不要因一时懒散的坐姿而毁了自己美丽的形象。

举止:优雅是这样炼成的

优雅的举止能让你脱颖而出

很多人把形象设计的概念理解为外表包装和视觉感官上的提升,而不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这是错误的。形象设计的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在却是全面的、长期的、复杂的、深刻的。就像优雅的举止,当你拥有了由内而外的优雅,你才会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你的形象才会大放异彩。

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和礼仪、礼貌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似乎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但是,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小节却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没有修养的举止会彻底改变人们对你的看法。比如,等电梯时你是不是站在右边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而不是电梯一来就急着挤进去?你会不会像绅士一样为你身后的女士开门?吃饭的时候你会不会用筷子在盘子里挑来捡去……这些小事情都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

或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纲上线到“修养”的问题上,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不由自主地从内心里判断、评价一个人。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立刻会赢得我们由衷的赞赏:“真有修养,真懂礼貌。”同样的道理,无论你是什么人,你在做什么,每一个场合,每一分钟,只要有人存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表现着自己的修养,人们会根据你的举动来判断:“他是不是有修养?”其结果再简单不过了:有修养,人们就喜欢你;没有修养,人们就会疏远你。

修养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有标准的社交举止的人并不一定就有修养。在文明社会里,一个优雅高尚让人尊重的形象,绝不会来自金钱的堆积和权力的掌握。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才更让人尊重。

我们的生活是由各种微小的细节组成的,恶劣的小节,也会导致恶性的影响,留下恶性的印象。不为小事者,难成大事。对于修养这一小节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恶习,而恶习又会渗透到思想意识之中,它不但会导致堕落的、恶性的、愚蠢的思维方式,还会污染一个人的灵魂。

到底什么才是优雅的、有修养的举止呢?

很多人把彬彬有礼和矫揉造作混为一谈,对于很多没有良好内在修养的人来说,刻意地寻求优雅的举止,确实会显得装腔作势、东施效颦。

修养其实是一种无意之间的行为,在这个境界中,你自然、朴实无华的举止会处处流露出高雅,会让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脱颖而出。

如何运用手势强化你的好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经常会用各种手势来传达不同的信息,比如友好、真诚、自信、高傲、专横、焦虑等。手势是构成个人形象的重要部分,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手势增强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手势按动作意义的不同可分为拱手、招手、挥手、摆手、摇手、握手等动作。按作用的不同,手势还可分为以下四种:

1.情绪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达思想情感。比如,高兴时拍手称快,悲痛时捶打胸脯,愤怒时挥舞拳头,悔恨时敲打前额,犹豫时抚摸鼻子,急躁时双手相搓。用手摸后脑勺则表示尴尬、为难或不好意思;双手叉腰表示挑战、示威、自豪;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然或无可奈何;扬起手掌用力往下砍或往外推常常表示坚决果断的态度、决心或强调某一说法。情绪性手势是说话人内在情感和态度的自然流露,往往和表露出来的情绪紧密结合、鲜明突出、生动具体,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表意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明具体内容,表达特定含义。这些手势大多数是约定俗成的,含义比较明确。如招手,表示让对方过来;摆手,表示不要或禁止;挥手,表示再见或致意;竖大拇指,表示第一或称赞;伸小指,表示最小或蔑视;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表示谈论的是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伸出一只手指向某个座位,是示意对方在该处就座等。手势的表意动作也属于人的一种自觉动作,也有特定场合、特殊情况下的手势表意,如聋哑人的哑语主要通过手势表意,还有交通指挥、体育裁判等。在某些公众场合,不便使用语言,人们往往就会借助手势表达特定的含义。

3.象形性手势

即用手势来摹形状物。如说东西很大时,用双手合成一个大圆,说某人个子很矮时手往下一压。象形性手势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4.象征性手势

即用手势表达某一抽象的事物或概念。如说“我们一定要取得这次谈判的胜利”时,手掌用力向前方劈去;说“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时张开双手,徐徐向前;说“我们成功了”时双手握拳,用力向上挥动。

除此之外,不同的手势还能表现人不同的性格特征。

有些人在发言时,常常会有一些手部动作,摊双手、摆动手、相互拍打掌心等,这是对他说话内容的强调。这种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习惯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领导型人物,做事果断、自信心强,很有表现欲,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一些人在讲话时,会将手掌猛地往下一砍,表明他已经决断或在特别强调自己说的某句话、某个词。

会谈时,特别是在会谈陷入僵局时,有人会两手不停地搓动,表明他已经没有主意,已陷于山穷水尽的地步。

一些人在与人交谈时习惯于时不时地拢一拢头发,他们一般都个性突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一些人在说话时与别人拍拍打打,这种人通常修养不高,或者是故意与对方套近乎。

当别人讲话时,一些人以手在桌上叩击出单调的节奏,或者用笔杆敲打桌面,同时脚跟在地板上打拍子,或抖动脚,或用脚尖轻拍,这种节奏并不是中途停止,而是不断地嗒嗒作响。这种现象就是在告诉人们,他已经对对方所讲的话感到厌烦了。

在社会交往中,谁都希望展现出自己美好的形象,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经常会为我们的形象抹黑,以上这些手势语就是交往中的细节,它们对语言有巨大的辅助作用,有时甚至独立起着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握手能知人情冷暖

握手是现代社会交际中一种最普通的礼仪,也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常用礼节。在各类商务、公务及普通的社交场合,握手礼是使用最频繁的礼节形式,不同的握手方式会展现不同的个人形象。

握手,按字面理解为手与手的结合,这种状态能发展成为心与心的沟通,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中感到一种强烈的连带关系。握手时越有力越持久,对方就越能感觉到你的诚意、热情,你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