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子易连恺像彻底撕破脸似的,索性让闵红玉住下来,每日公然在家中饮宴调笑取乐。秦桑将自己关在睡房里,整日不出,图个眼不见为净。韩妈劝了几次,亦是无可奈何。但这样拖了几天,却再拖不下去了,因为就要过中秋节了。
秦桑也不过问易连恺,只是敦促佣人收拾行李下山,等收拾完行李,易连恺却早预备好了车子,带着闵红玉一起回到昌邺城中。秦桑并不和他们同车,只是懒怠去管。
昌邺易宅中,朱妈早就望眼欲穿,算计这阵子易连恺和秦桑该回来了。这日正在穿堂中坐着做针线,果然听见前面汽车喇叭响,紧接着前面门房里喧哗起来,心想该是小姐姑爷回来了。于是连忙放下针线迎出去,果然看到门楼里停着好几部汽车,韩妈当先下了车,秦桑扶着她的手,也下车来。朱妈笑着迎上去,方叫了声:“小姐……”忽然见后头一部汽车上,易连恺正下车来。朱妈正兀自纳闷他们两个为何不同车,却看到易连恺伸出手去,只见一只手搭上他的手,银红旗袍袖子衬得十指尖尖,涂满了艳丽的蔻丹,紧接着银红的身影从车里出来,原来是个妖妖调调的年轻女人。
朱妈猛吃了一惊,看秦桑却浑若无事,仿佛什么都没瞧见似的,径直上楼回房去了。朱妈连忙跟上去,忙着张罗打水给秦桑洗脸,侍候她换衣服,又沏茶:“小姐饿不饿?我去叫厨房预备些点心。”
秦桑摇了摇头,朱妈憋了一肚子话,可是一个字也不敢问秦桑,等秦桑换过衣服,便悄悄退出去。还没下楼,正见着韩妈抱着秦桑的首饰盒上楼来,于是便拉住她询问。韩妈哪里忍得住,一五一十就将山中的情形全告诉了朱妈,又说:“真是作孽哟,在山里面的时候,少奶奶就气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我看公子爷真是被狐狸精给迷住了,竟然还带回家里来……”
朱妈自然又气又愤,可是无可奈何,只能拿话来百般劝慰。秦桑明白她的用意,淡淡笑了笑,说道:“你放心吧,他既然不理我,我独个儿回符远就是。”
朱妈会错了她的意思,以为她受了这样天大的委屈,定然是要回去请易家长辈做主,所以道:“小姐平日就是太好性儿了,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姑爷这次太过分,自然有大帅拿家法教训他。”
秦桑笑了笑,并不说话。
回老宅算是大事,她因为是当家的少奶奶,各色礼物、所带行李、要带去的听差和女仆,样样都得过问操心,打迭起精神忙乱了两三天,才差不多齐备。易连恺命人包了符昌通车几个头等包厢,搭火车回符远去。最最令秦桑和朱妈都想不到的就是,易连恺竟然还带着闵红玉一起回符远。秦桑倒也罢了,心想他果然是撕破脸了,大家没趣。只有朱妈背地里咒了无数次“狐狸精”、“烂娼妇”,可是咒骂归咒骂,亦是无可奈何。
易连恺出门,从来是单独替秦桑包一个包厢,因为秦桑怕吵,火车上本来就睡卧不宁。这次他带着闵红玉,两个人占了一个包厢,然后潘健迟带着几名男仆,住了另一个包厢,秦桑并几个女仆,在最后一个包厢里。朱妈气得眼睛都要出血了,秦桑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她原本不想带着朱妈,因为朱妈年纪大了,这样奔波实在辛苦。但毕竟她是自己陪嫁来的嬷嬷,易家在这上头从来讲究做派,而且又怕朱妈多心,所以仍旧由朱妈领头,带着四个女仆陪她,只留了韩妈一个在昌邺宅中看家。车行很快,秦桑有点轻微的晕车,于是上车之后就和衣休息。小憩片刻起来,朱妈预备了茶水给她漱口,一边收拾出点心,一边对她恨恨地说:“那个新来的潘副官也不是东西,瞧他那狐假虎威的样子,把少奶奶你半分也不放在眼里。”
秦桑心中本就懒懒的,随手端起茶杯,并不做声。
朱妈却说:“小姐不要嫌我啰嗦,原来那个宋副官就不是好人,只会挑唆着公子爷在外头瞎胡闹。现在这个潘副官,瞧着又是一路货色。小姐就是太老实,要我说呢,小姐应该放出点手段来,像这样的人,小姐要么好好笼络住了,不怕拿不住公子爷的行踪,要么就让他服服帖帖,知道厉害……”
秦桑更加不耐:“你别说了,回头让人听见,什么意思?”
朱妈这才打住了。秦桑坐在桌前,托腮听着车轮滚滚,“哐当哐当”,“哐当哐当”,车声单调乏味,一路向南,车窗外风景田野,便如放电影一般直向后退去,却是说不出的心灰意懒。
车到方家店的时候要加水加蒸汽,停上好半晌工夫。方家店是驻兵的重镇,驻防的姚师长听说易连恺在车上,特意巴结,遣人来送水果。偏生遣来的那个副官并不认识秦桑,他上车到易连恺包厢里,见着闵红玉装束时髦,与易连恺年纪相当,便以为这定然是三公子夫人,于是一口一个“少夫人”,好一番恭维奉承。易连恺素来骄矜,此时又在兴头上,竟随他误解去了。偏偏一个女仆正巧过去那边包厢取东西,回来告诉了朱妈,朱妈气得几欲要破口大骂,秦桑淡淡地道:“有什么好生气。”
等姚师长的副官一走,闵红玉打发自己的女仆送了一篮水果到秦桑的包厢,朱妈一见,更如火上浇油一般,拎起水果篮就扔到了车窗外。那女仆顿时觉得好生没趣,哼了一声就走了。没一会儿易连恺却亲自过来了,站在包厢门口只是冷笑:“还反了不成?”
朱妈平日极是本分,这时候却顾不得了,抢在秦桑面前说道:“姑爷,我算是我们小姐陪嫁过来的人。你这样欺负我们小姐,我可顾不得自己这张老脸了!”
易连恺那个脾气,如何禁得住一个下人这样跟自己说话,心下大怒,便冷冷道:“人呢?难道还要我亲自动手?”
侍从见闹得僵了,可是不能不硬着头皮走上前去。秦桑站起来,双目注视着他,淡淡地道:“你敢!”
侍从虽然平日对易连恺唯命是从,但看见秦桑站在那里,她本来平日娇怯怯,但此时竟如同换了个人似的,眉宇间有说不出的一种凛冽之气。不知为何气势就为之所夺,嗫嚅道:“少奶奶……”
易连恺将侍从推开,几步走过来,举手“啪”一下子,正打在秦桑脸上。
秦桑整个人都懵了,他这一下子既狠且重,打得她一个踉跄,扶住那茶几,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剧痛难耐,连话都说不出来。易连恺身后跟着潘健迟,见到这情形连忙上前一步,拉住了易连恺:“公子爷!公子爷有话好说!”
几个女仆这才醒悟过来,朱妈上前来扶住秦桑,易连恺却怒气冲冲:“姓秦的,你别以为你嫁了我,就是少奶奶。我告诉你,你要是识趣,就老老实实的,我少不了你吃喝穿戴。给你三分颜色你就敢使脸子给我看,活腻了!”他脾气暴戾,说着说着上前来又是一脚。潘健迟大惊失色,使劲拉劝着他,但包厢中地方狭窄,秦桑又并不闪避,那一脚到底还是踹在她旗袍下摆上,虽然易连恺被潘健迟拉住,早失了七八分力道,不过仍旧将秦桑踹得一个踉跄,那珠灰轻纱的旗袍上,被踹上一个脚印子。
听差们看闹得大了,早就一拥而上,拉的拉劝的劝,连哄带求,将易连恺劝开去。几个女仆也一股脑儿上前来,簇拥着将秦桑搀扶到软床上坐下来。
秦桑倒没有哭,也不觉得疼,就是心里一阵阵发紧,像是母亲死的时候,她在学校里知道丧讯,赶回家去,在路上那心就像是被人攥在拳头里,又捏又攥,一阵阵发紧。她喉咙里像卡住似的,轻微地泛起恶心,不是恶心旁人,是恶心自己,怎么会落到这样的泥淖里来,怎么会?
朱妈一边抹眼泪一边劝:“小姐你哭一哭,啊?哭一哭就好了,可别委屈坏了……姑爷这是中了什么邪……竟然这样子对小姐……”
她倒连半颗眼泪都没有,只是不耐烦,心想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挨打了,从前他并没打过她,不过骂也骂得难听。他说的倒也不假,身份都是自己挣来的,父亲陪嫁了半个身家又怎么样,在旁人眼里,就是秦家攀附易家权贵。
朱妈叫别的女仆去找茶房,拿了一包冰来要给她敷在脸上。因为脸上还火辣辣疼着,秦桑下意识避了避,朱妈像哄小孩儿似的劝她:“少奶奶先敷着这个,不然就肿了。”
冰冷的冰袋贴在脸上,火辣辣的疼痛舒缓下来,皮肤上的灼感渐渐化在丝丝冷冷的触感里。她整个人昏昏沉沉的,朱妈来侍候她换衣服,她也就随和地任由人摆布,其实心里什么都没有想,出乎意料地安静下来。换完衣服朱妈又重新搀着她坐下,她仍旧用一只手按着那冰包,里头的冰渐渐化了,外头凝的水珠子顺着手腕淌进她的袖子里,像一条冰冷的小蛇,蜿蜒的无声的,一直往肘弯里滑进去。那条细细的小蛇冰冷冰冷,像是沿着胳膊上的血脉,一直钻进去,钻进去,直冷到心里,发酸发疼。她想,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忍了。连她自己都觉得憎恨,憎恨自己前几日没有下决心,就在昌邺宅子里一了百了。昌邺宅子里,楼下吸烟室里有个楠木玻璃柜子,里头搁着一把象牙雕花的长枪,据说那是前清摄政王用过的猎枪,虽然年代久远,但非常好使,去年她还见易连恺用过这把猎枪,她也知道火药子弹在哪个抽屉里……可怕的念头只是浮起来一瞬,带着潮呼呼湿漉漉的气息,像是冬天里泛了雾,又阴又冷又潮。她定了定神,外头已经在敲铃,是火车就快要开了。
这时候包厢外头有人轻轻敲着门,朱妈开门一看,见是潘健迟,更没有半分好气,就拦在门口道:“干什么?没瞧见少奶奶不舒服吗?”
潘健迟说道:“公子爷说,搭火车太气闷,我们就先在方家店下车,或者换汽车,或者换船。请少奶奶先回符远去,不必等我们一路。”
朱妈一听这话,气得浑身发抖,秦桑却觉得可有可无,潘健迟遣来几名听差,名义上说是服侍,实际上却如同监视似的。朱妈眼睁睁看着易连恺带着闵红玉下车,潘健迟跟在他们后头,只提了几件随身的行李。站在月台上,闵红玉得意洋洋,还对着她们这包厢的车窗比了一个飞吻,朱妈气得便欲隔窗大骂,偏偏秦桑似乎抱定了眼不见为净,浑若无事。
这趟快车到符远已经是入夜时分,符远为江左第一名城,更是南北交通要道昌符铁路的终点,往东去乌池的旅人皆要在此换车或者换船,而向南的铁路在这里到了尽头,往南去闵州的人,也得换汽车再走了。所以这符远火车站,也极是繁华热闹,偌大的火车站灯火通明,蒸汽车头喷出的白雾一团团笼住月台。秦桑还是旧历年的时候回过符远,此时往车窗外望去,只见素来旅客如织的月台,不知为何却是空荡荡的,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抬眼望去,不远处是火车站的一排房子,再往远看,就是黑压压的树林。那树林子的后头就是城墙,进了城楼不多远即是碧波荡漾的符湖,烟波浩渺。符远地势险要,三面环山,一面却是这符湖占去了半城风光。整个符远城,其实就是沿着湖畔迤逦建起来的,许多人家的宅子就建在湖边,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而易家的老宅,就是湖边一座深宏大院。
因为来之前拍过电报,所以一俟火车停稳,易家的听差便首先登上包厢。为首的正是老宅的管家王叔,他是从前侍候易继培原配太太的老人,在易家多年,他的妻子又是一手带大易连慎的乳母,所以连易连恺都格外客气,称他一声“王叔”。秦桑见着他,也笑了笑:“烦王叔来接我们。”
王管家却是谨小慎微惯了,连声赔笑道:“三少奶奶别折了我这把老骨头。”又道,“三少奶奶路上辛苦。”他是个机灵的人,不见易连恺的行踪,虽然心下纳闷,但亦并不多问。陪着秦桑先下车,站台上早就有易家派来的车子候着,王叔亲自侍候秦桑上车,韩妈因为是随身的女仆,便坐在司机旁。王管家也坐在司机旁,自有其他听差去招呼仆人、行李。
从火车站到易家老宅开汽车,不过短短两刻时间,拐了最后一个弯,远远就可以见到街口的牌坊,从牌坊底下穿过去,看见极大几株柳树,拱卫街头两扇朱漆大门。有两排佩长枪的警卫站在那里,楼门洞里悬着栲栳大的两盏灯笼,里面装着一百支的电灯,雪亮的光映得门洞前一大片空地,亮堂堂如同白昼一般。风吹垂柳枝叶拂动,可以看到高墙上围着的铁丝,倒栽着尖刺。
他们的车子一直没有停,驶进去穿过第二座门楼才停下来,正对着门楼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琉璃影壁,就在这影壁前下了车。平日里他们回来,上房里的听差早就涌出来,笑嘻嘻抢上来,一迭声吵嚷说道:“给三倌请安!”“少奶奶安康!”“三倌三少奶奶回来啦!”那种热闹一直将他们簇拥进屋子里去。
今天却是出奇的冷清,上房里并没有一个人迎出来,秦桑下车的时候,正好一阵凉风扑在身上,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就在这时候,上房里走出个人来,虽然穿着便服,但那姿势一看就是军人。他不紧不慢地迈着步子踱出来,脸上还微微带着三分笑意:“三妹妹回来了?”
秦桑见是他,不由微觉意外,但还是叫了声:“二哥。”
此人正是易继培的次子易连慎。他因为常年在军中,所以显得黑瘦英挺,气质自然出众,与易连恺的纨绔样子相比,简直没半分相似。秦桑平常甚少见到这位二哥,每每易连恺提及他,总是一种不屑语气。易家是旧式的家庭,素来嫡庶分明长幼有序,易连慎忙于军务,而她不过一年三节才回老宅,两个人并没多少交集。所以她也只是客客气气:“二哥这么晚了,还要出去办事?”
易连慎却笑了笑,说道:“我不出去办事,我是特意在这儿等三妹妹……三弟怎么没有陪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