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5731600000257

第257章 山东竹枝词(5)

威海是一座年轻的地级市。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一片生长着希望与美好的土地。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也是第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威海更是我的故乡,那里的每一片云、每一朵浪花,都寄托着游子的期盼与梦想。

渔民节

谷雨时来百鱼欢,

渔家焚香出龙船。

不求大福不求贵,

但愿丰收四时安。

渔民节是胶东渔民的传统节日,早在几百年前便风行于民间。改革开放之后,经由荣成市有关方面的发掘与推行,渔民节的影响得到了扩大。

渔家号子

无词无曲众口传,

风涛生处风涛欢。

啊呀嗬啦哩嚎嗨,

沧海吼出鱼万船。

我的老家离海不过十几里,自小没少与海打交道,但对于老一代渔民的海上生活却知之不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回荣成采风时,才第一次听到渔家号子,并且被打动了。渔家号子听起来简单,细细琢磨却浑厚无比、丰富无比。可惜今天的渔民对此已知之甚少且兴趣索然了。

对船

海上出入一夫妻,

履波踏险紧相依。

不求恩爱百年好,

但求鱼虾无尽期。

海上捕捞渔船大多是以对船的形式出现。对船出则同行归则同宿,撒网收网都要共同完成。对船有头船二船之分,头船长处于决策者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海上的行动。我在中篇小说《海猎》中对此有过详细描写,读者诸君一览可知也。

登船

登船容易笑脸难,

竹节大杯面前端。

一口喝尽兄弟好,

不喝管你多大官。

这里讲的是好多年前船上的一种风俗。特殊的生活和环境,养成了渔民豪爽、侠义的性格,而酒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当然也是测试和观察外人的一种方式:那个用竹节做成的杯子是盛得下少则六两多则一斤白酒的。这种场景我在中篇小说《海猎》中曾经有过展示。

摆平

要想摆平把酒喝,

粗瓷大碗放一摞。

对错全看谁先倒,

小弟哪敢不服哥。

这里讲的是许多年前海边的一种风俗:以酒论英雄、论赢输、论对错。这也是海边许多地方男人们之间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只是现在已经难得见到了。

海草房

海上漂来色灰苍,

能工巧手细苫妆。

冬暖夏凉百年好,

胜却青砖大瓦房。

海草房是三十几年前胶东沿海一带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海草是被风浪推上岸边的,细长扁平、坚韧缠绵、成团成片,任凭百姓收了出卖或运回家中。那情景我上中学时还经常可见,只是如今已难觅踪影了。海草房整洁雅观,不蚀不腐,只是得请专门的苫匠,一般人是玩不转的。

渔家饭菜

锅底熬鱼锅贴鲜,

姜拌牡蛎葱炒参。

更有青虾小爬蟹,

大杯老酒只管添。

渔家饭菜讲究的自然是个海味,但同样的鱼虾蟹鳖,渔家人做出的口味与大饭店里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我离开海边四十载,海鲜也可谓吃了不少,但真正能够勾起我的“馋虫”,能够让我向而往之的还是家乡的渔家饭菜。渔家饭菜最养人,这或许是一个例证吧。

远洋船

千吨渔轮五层楼,

举目四望海天秋。

一声开锚胆气壮,

大洋深处抖金钩。

远洋渔船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落户于荣成渔村的,打破了近海捕捞的传统方式,开拓了现代乡村渔业的新天地。

钓金枪鱼

金钩排排投大洋,

不用钓饵用灯光。

快速收放机械好,

一夜装满千斤舱。

金枪鱼的渔场在南太平洋,那也正是众多远洋渔船得以施展的所在。十几年前,我在大鱼岛听渔民们讲起过钓金枪鱼的情形,很觉新鲜和兴奋。

近海养殖

千里海疆百处湾,

海湾处处耕牧欢。

扇贝鲍鱼又海带,

浮漂托起小康船。

海上养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初养的是海带,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养起了对虾、扇贝、鲍鱼、海参等等,面积也由原先的一点一处变成了片区连绵、全面开花。近海养殖成了胶东沿海群众致富的一大法宝。

网箱

绠筏筑起一网城,

红鲈白鲢竞相生。

韩国老板中国女,

海风海水日月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在荣成马兰湾第一次见到近海养鱼网箱。那是韩国人投资、中国人经营的生意,据说前景相当不错。

工厂化

谁信鱼虾陆地生?

厂房引来海水清。

刺参海胆大鲮鲆,

飞机一刻到东瀛。

海上养殖变成陆上工厂化养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荣成一带的陆地养殖工厂不仅规模大,收益也相当可观。陆上工厂多在岸边,用的还是海水,只是管理起来要方便得多了。

造船

远海捕捞近海养,

岸边座座造船厂。

外引内联做大强,

万吨巨轮已平常。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威海一带的海洋经济已由单纯的捕捞和养殖,走向更高更广的天地。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就是标志之一。从威海到成山头和从成山头到崖头、从崖头到石岛的路上,我几次被造船厂那高高的塔吊所吸引。我知道那已经成了家乡土地上的一道风景,成了当地群众生活的一部分。造船是当地的传统工业项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但那时造的都是渔船、小船,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北方渔港

前拥黄海背负山,

北方渔港第一湾。

汛来鱼虾忙装卸,

汛去时泊万家船。

这里说的是石岛港。石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它地处黄海中段,每年都有国内外大量渔船在此停泊。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渔业物流中心——中国北方渔市正在石岛港兴起。

张保皋

武宁小将新罗牛,

护民通商有高筹。

谁知屈死权贵手,

碑立千年话不休。

张保皋纪念塔坐落于石岛湾畔的赤山莲花顶,是由韩国世界民族联合会会长崔珉子女士发起建立的。塔高十五米,中间镶嵌着韩国前总统金泳三题写的“张保皋纪念塔”六个铜质大字。张保皋青年时期在中国当过下级军官,回到韩国后曾经权极一时,成为民族英雄。张保杲也是中韩友谊的使者。

邓世昌

北洋水师一代骄,

邓公堂堂云中鹞。

最是催人泪下处,

手把爱犬沉波涛。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致远舰的管带,甲午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英勇奋战,重创敌舰,最后不幸中鱼雷沉没。其时邓世昌坠落海中,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的那只太阳犬咬住他的辫子向岸上拖,邓世昌却毅然按住太阳犬的脑袋一起沉入海底。其情其景,真可谓感天动地也。

理琪

胶东革命第一批,

抗战救国举义旗。

最恨当属雷神庙,

壮志未酬日归西。

理琪是胶东革命的早期领导人,1937年十二月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二月在雷神庙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三十岁。

昆嵛山

半岛名山笼千奇,

苍烟林莽隐先知。

最是动人麻姑女,

撒米成珠当有期。

昆嵛山是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之外的山东第六高峰。主峰泰礴顶海拔九百二十三米,是胶东半岛的“擎天柱”。昆嵛山与我的家乡为邻,因此自小便如雷贯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我还是一名年轻军官时,曾在山中一个部队招待所里住过一夜。本来是想住一段写点东西的,但山太深太旷,晚间林涛怒吼,犹如万千猛兽,我便只得撤退了。“为避喧闹入谷深,营外平房独一人。一夜风涛惊人胆,始知孤寂更磨心。”记述的就是当时的情形。二十一世纪初,我随省作家艺术家采风团再进昆嵛山,却因为时间的关系,只在半山腰的溪水里嬉耍了一番,由此便留下了不少遗憾。昆嵛山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于得水,赫赫有名的抗战英雄;一个是麻姑仙女,一个靠撒米成珠两次逃过追捕并最终升天成了神仙的乡间女子。每一座山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说和神话,那传说和神话也便成了山的标记和骄傲。昆嵛山的传说和神话确是具有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呢。

伟德山

号称伟德不见彰,

少年壮怀几欲狂。

山林草场今犹在,

何日更待登顶郎。

伟德山是荣成第一高峰,海拔五百五十三米的古迹顶便算是天云可触的极顶了。这在高原地带只能算做笑谈,但在与海平线几乎齐平的滨海地区却实在怠慢不得。儿时的我,就是在伟德山的怀抱里生活和成长的,伟德山里播种了我的笑声和泪水。这些我在中篇小说《不肯逝去的岁月》里有过详尽描述,读者有心不妨一读也。

铁槎山

海上风来称铁槎,

九顶总疑是仙葩。

大东胜景人称许,

清凉顶上论仙家。

槎山横卧于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主峰清凉顶海拔五百三十九米。槎山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海上望之犹如云中之筏,故名“九顶铁槎山”。九顶铁槎山危峰耸立,山海相连,自古就有“大东胜景”的美誉。若干年前我去游览时,曾与当地道人谈起丘神仙(处机)的轶事,颇得一时之兴也。

大乳山

天赐美乳山海间,

孤峰挺立笼轻烟。

人称造化无限好,

我夸田园得甘泉。

大乳山位于乳山市南部海滨,南望黄海北依乳山口。大乳山宛如淑女高耸的乳房,拔海立天,直入云霞之上,令人一望便生敬畏之心。那年我去时恰逢暮霭轻笼,隔岸放眼,一股潮水般的感动悠然而生,至今思之犹自不胜向往也。我在长篇小说《过龙兵》中描写的那座“高高的圆圆的皑皑的”、神奇十足灵性十足的大乳峰,其灵感和原型即在于此矣。

马石山

神马天将千古传,

何日重回马石山?

几进几出冲敌阵,

英名更比海天蓝。

马石山位于乳山市境内,主峰海拔四百六十七点四米。马石山古来就有神马天将的传说。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进行拉网式大扫荡时,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其时数千群众身陷绝境,八路军东海分区独立团二连一排的十几名战士,在排长许书礼的带领下几次冲进包围圈,救出数百名群众后全部壮烈牺牲。2008年春,我沿着当年英烈们的足迹登上峰顶,很是感慨祭奠了一番。听当地的同志说,马石山的故事已被拍成电影,相信一定会受到欢迎的。

文山

登山赋诗出秦朝,

千年演作一地骄。

尚文重才风气盛,

东鲁世代发灵苗。

据说秦始皇东巡时曾召集文人墨客登山赋诗,“文山”和“文登”遂得其名。我原以为秦始皇登过的山多高多大,岂知不过平地一丘,脚才一抬便已置身其上矣。文山不高,以“崇尚文化、崇尚人才、崇尚知识”为中心的“文登学”却已遍地开花,成为当地的文化精髓和名片。据介绍,单是隋唐以来文登市荣登金榜的进士就有一百多名,秦始皇地下有灵亦当庆幸也。

圣经山

天造石像足乱真,

人刻经文近六千。

更得重阳七弟子,

道教名山通京门。

圣经山为昆嵛山南延的一条支脉,山上有太上老君的巨幅天然石像,有刻有道德经全文的隶书石壁。圣经山还是王重阳与马丹阳、丘处机等七位弟子创立道教全真派的所在。作为道教名山,圣经山已经成了当地旅游的热点之一。

仙姑顶

道是仙姑衔玉来,

千年之后玉成排。

最是惊人开光日,

八方游人只喊乖。

仙姑顶是环翠区的一处旅游胜地,其最大的看点是玉:玉雕、玉壁、玉器触目皆是,让人喜不自胜。玉是岫玉,来自辽宁岫岩,虽然不及和田玉那般名贵天下,却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高品位和玉文化。这自然与仙姑的传说有关,但设计建造者的匠心还是得到了游人们的肯定。仙姑顶最大的玉雕是玉仙宫中那尊重达三百吨的仙姑像。据说雕像开光之日,仙姑顶及其周围的山坳内桃花瑞雪、雨雾彩虹、海市蜃楼相继出现,令众多游人和当地百姓不胜惊诧赞叹。

成山头

天门未锁海门开,

云水浩渺日月徊。

雾号一声千里远,

恩怨家国世外拽。

成山头又名天尽头,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这里三面环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有人将其称之为“中国的好望角”。据介绍,秦始皇东巡时曾到过此处,并且留下了“天尽头”碑刻一块。成山头景色奇瑰、气象万千,置身其上,天海合一、天人合一,真可忘乎尘世人寰也。我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多次登临,颇多感慨与收获。“凭栏眺海数登临,云涛无际大洋深。最是心潮澎湃处,几多狂歌几抚琴。”记述的就是那时的情形。我在长篇小说《过龙兵》中描写的那个“刀砍斧削、壁立千仞、傲世凌云”的海牛顶,其原型和灵感均源之于此。近闻,出于某种考虑,成山头上的那个“无尽头”已被改为“天无尽头”,此诚令人惶惑也。

始皇庙

车马旌旗走海东,

不为征战为长生。

倘使仙药真灵验,

烟波何处觅真容。

始皇庙位于成山头广场一侧,不大,但庙外有秦始皇东巡石雕一组,气势雄壮。庙内另有日神祠,概因天尽头古来即为日出之地,日主亦为秦始皇所立也。

花斑彩石

青黄翠白出天然,

鱼龙千秋枕海眠。

不是风涛着秀色,

哪得毫光映日鲜。

花斑彩石位于荣成市烟墩角村东南的近海里,长三十五米,宽二十米,高九米。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花斑彩石即被列为荣成八景之一。彩石由黄、白、褐三色组成,如铸如削,如画如绣,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天鹅湖

远从天海落祥云,

袅袅婷婷皆诗魂。

只是春来无踪影,

恼尽天下游子心。

天鹅湖位于荣成市境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天鹅湖。每年从十一月份起,北方的大天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最多时可达几万只。荣成天鹅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一大景观。十几年前我曾前去看过,并为当地百姓保护天鹅的一片赤诚所打动。

银滩

自古荒滩无人烟,

白沙清风相对眠。

何曾一日繁华至,

小楼林立车马喧。

银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乳山市开发的一处海滨旅游区。其地海岸绵延,滩平沙细,洁白如银,长达二十余公里;加之当地典型的暖温带海洋性气候,吸引了省内外众多的旅游者和购房者。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座相当规模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