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5731600000265

第265章 山东竹枝词(13)

遮面

头戴斗笠面遮纱,

两眼扑扑水晶花。

海风水雾皴人脸,

粗黑如何去见他。

初上长岛,看到年轻女人头戴斗笠、面遮薄纱的情景很是惊诧。但问过后,知道了海风海雾的厉害以及这些姑娘和小媳妇们向往美白的心情,又觉得颇有情趣。风俗总是与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相伴,此可为一证也。

天后宫

天后原是海神娘,

扶危济难渔灯亮。

莫道昔日渔家女,

北方沿海比龙王。

天后又称天妃,南方人奉之为妈祖,北方人则奉之为海神娘娘。传说海神娘娘是宋代人,姓林名默,曾多次以渔灯指引救出落难的渔船和渔民;升天后,即被沿海渔民视为神灵并加以祭祀,朝廷也多次予以封赐。山东的天后宫最早为庙岛天后宫和蓬莱阁天后宫,此外还有荣成石岛天后宫、即墨金口天后宫、青岛天后宫、烟台天后行宫等。长岛码头上耸立着一座海神娘娘雕像,神采飘逸,玉白高洁,令人过目不忘。

蓬莱阁

左携渤海右牵黄,

云高涛远两苍茫。

海市蜃楼今何在,

八仙过海故事长。

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是渤、黄两大海域交汇连接的所在。晴日登临,举目远眺,海阔天平,仙岛隐约,更加海市蜃楼时有显现,人称仙境实非虚妄之语也。“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只做了五天登州太守的苏东坡留下的这首诗中,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景了。蓬莱阁传说为八仙过海之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创作了长篇小说《八仙东游记》,对蓬莱阁多有记述和描写。

水城

负山控海备倭城,

炮台高筑水军精。

但得一声号令响,

云卷波涛雷有声。

蓬莱水城即登州古港,宋庆历二年(1042)朝廷在此修筑“刀鱼寨”,驻扎水军。明洪武九年(1376)在原刀鱼寨的基础上环筑土城,增设军事设施,名曰“备倭城”,俗称蓬莱水城。水城中的小海是当年戚继光操练水师的地方。由于长期失修,水城几近湮灭,近年当地政府投入巨资进行重修。站在修复的水城和古炮台上,一种威武豪壮之气油然而生,当年抗倭将士拒敌奋战之风采如在面前矣。

牟氏庄园

大户居然出山乡,

南刘北牟骂声长。

而今一睹庄园貌,

始知百年不寻常。

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子庄园,坐落于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牟二黑子是胶东地区无人不知的大地主,据说与四川大邑县的刘文彩可以并驾齐驱。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牟二黑子几乎成了罪恶和黑暗的代名词。据介绍,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庄园。几年前我随同作家艺术家采风团到过那儿,对庄园的规模和牟氏的发家史有过详细的了解。

芝罘岛

秦王三巡碑何在?

东海射鲛亦成埃。

长生不老何须找,

仙草灵芝水中栽。

芝罘岛位于烟台市北五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陆连岛。芝罘岛状似灵芝,生长在万顷碧波之中。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上芝罘岛。第二次登临时曾令李斯刻石颂功曰:“……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照临于海……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群臣嘉德,祇诵圣烈,请刻之罘。”李斯碑堪称奇珍,可惜已无迹可寻。此外秦始皇曾下令建庙祀八生,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其中阳主庙就在芝罘岛的阳坡之上。

崆峒岛

小岛不大海参窝,

清早脸盆捞一锅。

连长转业回家走,

干货两箱不算多。

崆峒岛位于烟台市区东北部的大海内,主岛只有零点八四平方公里,四周环水,超尘绝俗,恰似一片世外桃源。崆峒岛上住着一个解放军连队。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曾在岛上住过几天,那里的海参之多、之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是不知道今日的崆峒岛上,还有没有那么多、那么大的海参了。

长山岛

海上仙山谁人栽?

蜃云去后尽瑶台。

三十二颗青珠玉,

天上人间仔细排。

长山列岛分为内长山岛与外长山岛。外长山指的是辽东半岛东部,长海县所辖的由一百一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内长山指的则是胶东半岛北部,由长岛县辖管的三十二个岛、坨、礁组成的群岛。外内长山一线相连,构成了一道足以封锁海上要塞的长城。这里所写的是内长山群岛。从蓬莱阁极目远眺,出现在人们眼中的海上仙山,非此则莫属也。

月牙湾

半月落天第一滩,

球石引来万众欢。

如何今日成珠玑?

人心更比大海贪。

月牙湾又称半月湾,坐落于北长山岛最北端,以地貌形似半月而得名。月牙湾的球石如珠似玉、美不胜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去过几次,真可谓俯拾皆是,但由于游人的大量采捡,如今可称精品的球石已难得一见了。

英灵山

苍松染绿翠柏青,

抗战英烈国共同。

少年早知任常伦,

至今犹闻杀敌声。

英灵山位于栖霞市境内,山色秀丽,如黛似染。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前夕,胶东人民在英灵山修建陵园,把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忠烈安葬于此,其中有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任常伦是胶东著名的战斗英雄,他的英雄事迹我上小学时便已熟知,他的全身铜像至今犹自沐浴在千千万万双敬仰的目光之中。

丘处机

胶东道长燕京仙,

大漠胡沙不畏艰。

敬天爱民止杀伐,

高士更比湖中莲。

丘处机是栖霞市人,自幼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十九岁时拜王重阳为师,成为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之一。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丘处机应金世宗召赴燕京(今北京),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诫,由此声名大振。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相邀,丘处机带弟子十八人,历时三年,行程万里,终于与成吉思汗相会于雪山大漠。他多次进言说:“要长生,须清心寡欲;要一统天下,须敬天爱民。”为此,成吉思汗曾下达“止杀令”。元太祖十九年(1224)丘处机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同年释放了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三万有余,随之又通过入全真教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汉人学者。全真教由此盛极一时,丘处机的声名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戚继光

少年将军一代英,

携雷挟电马上行。

封侯从来非本意,

但愿万里海波平。

戚继光的名字世人皆知,世人不知者,戚继光十七岁即继承父位,出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相当于今天的副司令),担起了抗倭拒敌的大任;二十七岁即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成为朝廷的守边大将。中国历史上被老百姓认同的、以将领姓氏称世的军队不过“岳家军”、“韩家军”等少数几例,明朝的“戚家军”却曾名震一方,戚继光之名由此可知也。戚继光曾有诗云:“南北驱驰报国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他早年还有一句壮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见其平生之志矣。

王懿荣

铁骨文宗世有称,

甲骨独开百代功。

不是天心偏宠爱,

智多心细沐惠风。

王懿荣的名字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往脑子里去,直到2008年春参访福山区王懿荣纪念馆时才有了清晰深刻的印象。他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是中国甲骨文之父。据介绍,第一次破解甲骨文时还有一个细节,说的是一次王懿荣正对着一片甲骨文苦思冥想,没想天上下起雨,雨点淋到甲骨文上,他顿有所悟,把家人叫到面前问:“你们看这是个什么字?”家人见那字上面一大横下面垂着六个小圆点,又见雨点噼噼啪啪往下落,说:“这不是个雨字吗!”王懿荣双手一拍说:“对!是个雨字,就是个雨字!”甲骨文神秘的面纱由此揭开了一角。王懿荣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1894年甲午海战后他自请“回籍办理团练”,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身为京城团练大臣的王懿荣,在朝廷外逃、人心浮动的情况下独力奋战,最终以身殉国。

许世友

少林将军入胶东,

一路拳脚百重风。

除顽打痞反扫荡,

五龙河边有雷声。

有关许世友的故事人们听了不少,但多是与少林寺和延安有关的,许世友在胶东抗日的故事人们知道的却不多。2008年春我在烟台期间问了不少人,只知道他在1942年“反扫荡”和1945年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的作战中立下过不小功劳,至于当时的具体情形和细节已经没人说得清楚了。时间刚刚走过半个世纪,一个虎虎生气的将军和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便成了几个简单空洞的名词,倘若几百年几千年下去会是一种什么模样,便只有天知道了。

地雷战

满山石头会开花,

生铜熟铁结西瓜。

不是鬼子来乡下,

海阳哪得英雄夸。

海阳是地雷阵的故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许多多青少年敬仰的地方。但除了“文革大串联”时路过一次,我从没去过。2008年春我总算了却了这桩心事。可惜的是当年地雷阵的战场已经不见踪迹,地雷阵的英雄们也大多作古,在世的一两位也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见面和交谈了。地雷战是抗日军民的一大创造,今天或许已经失去了实战意义,但它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创造理念,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雷阵是不会过时的。

鲁菜之乡

好吃何尝非美德?

福山大厨天下客。

清鲜脆嫩原汁味,

鲁菜更添五洲色。

福山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民间有谚云:要想吃好饭,围着福山转。自明清起,福山的大厨们便进了北京城,进了御膳房,开起了八大楼、八大居、十大堂,拉起了浩浩荡荡的福山帮,因此,福山人没有闯关东只有闯北京之说。如今福山的大厨们不仅遍布北京、天津、济南这些大城市,而且走向了五大洲的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与济南和孔府的鲁菜相比,福山更拿手的是小海鲜。经过福山大厨之手的小海鲜,不仅保存了原汁原味,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君若不信,一试可知也。

苹果

百年苹果夸烟台,

山涌波涛沃野湃。

哪知品种来海外,

远嫁近接保不衰。

很早以前,我是从一个故事中知道了烟台苹果和莱阳梨的。那说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日本人在课堂上把烟台苹果和莱阳梨切片分给学生们品尝,品完问:“甜不甜?”答:“甜。”又问:“好吃不好吃?”答:“好吃!”再问:“想不想再吃?”答:“想!”日本人于是说:“想吃就到中国去,那里多得很!”这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侵略教育的一个片断,却道出了烟台苹果、莱阳梨的价值。然而,2008年春我在准备写这首竹枝词时却意外发现,烟台苹果并非当地原产,而是外国传教士从美国引进的,这使我多少有些惶惑。然而果品专家却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名优品种都是在异地栽种和嫁接中得以发展和成熟的;远嫁近接,实在要算是果类兴旺发展的先决条件。一番话说得我茅塞顿开,茅塞顿开。

芦儿岗

百年老树犹自豪,

五臂托天枝叶娇。

莱阳茌梨名声大,

不知流沙埋过腰。

芦儿岗是莱阳梨的始产地。莱阳梨又称茌梨,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芦儿岗最老的几棵茌梨树埋在沙地里,只露出几条伸张壮硕的枝干,擎着葫芦似的一树碧果——成熟的茌梨亦呈青绿色。这是三十几年前我亲眼目睹,并且写进那篇《梨乡行》的散文里的。从网上我知道那几棵老树至今犹在,犹自满枝珠翠、一树碧果。老树通灵,还是让我遥祝芦儿岗的老树们健康长寿,为人间再添风采吧。

龙口粉丝

绿豆打浆过漏瓢,

晴日暖风仔细瞧。

细白耐煮营养好,

无翅无足四海遥。

龙口粉丝的原产地是招远,因为多经龙口港外运而冠名龙口。改革开放以来,龙口粉丝早已漂洋过海,摆上了数不清多少国际友人的餐桌。

金线

千里一脉细勾连,

贫富三生顷刻间。

疑是天公降紫气,

一处金矿一福仙。

这里说的是招远金矿。招远金矿多、金脉富是世人皆知的事,而据说金脉跟水流相似,大多成一字形:一脉相承,一字相连。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到金矿参观过,对那里的情况多有所闻。

炼金

细磨水淘层层拿,

千筛百滤出金沙。

再加一炉三昧火,

九天灿烂染丹霞。

炼金有土法也有洋法。所谓土法无非是家庭式、小作坊式;所谓洋法则无非是现代工厂化的那一套。但无论土法还是洋法,细磨水淘和千筛百滤总是少不了的,入炉熔炼也总是少不了的。唯有经过了细磨水淘和千筛百滤、高炉熔炼,金沙才会变成金子。这或许也正是金子的真正价值所在吧!

掩护

官价私收差成三,

乡村有人暗勾连。

闻报追抓忙掩护,

如同当年交通员。

黄金走私是产区民间见怪不怪的一种现象,那年我在产区采风时就听说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

佛灯

青铜大佛世人称,

温馨几度万盏灯。

信教拜佛非本意,

经济发展旅游兴。

南山大佛为锡青铜铸造,高三十八点六六米,重三百八十吨,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铸佛。大佛的莲花座下建有万佛殿,殿内供奉着九千九百九十九尊栩栩如生的铜制金身小佛像,与小佛像相伴的是九千九百九十九盏长年不熄的佛灯。走进万佛殿,面对灿如金阵的佛像和佛灯,使人不由得生出一种既神圣又凝重的情感来。

劝酒

道是热情人来疯,

劝酒更比打冲锋。

一口一泡犹不舍,

客人不倒只管攻。

胶东人讲究热情真诚,来了客人生怕人家酒喝不够而受了冷落,于是便有了一口一泡(圆形玻璃杯,大泡可盛酒二两五、小泡可盛酒三两三)、一口气要喝五六泡、十几泡,不把客人灌醉灌倒就决不罢休的“酒风”。那让不少人感受到主人的盛情和豪爽,却也使不少人心生怯惧,以至于日后绕道而行,不敢轻易登门。这突出表现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今已经难得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