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5731600000365

第365章 呼唤阳光(34)

大炼师默默苦思难下决断,缓缓踱到窗前。透过窗户望去,院子里几个土顽军抬着背着许多文物珍品走向前院。大炼师一惊,又见甫公和老伍一前一后走出侧殿。甫公说了几句什么,老伍连忙喊过土顽军吩咐着。

一个土顽军送过莲花拐,甫公看了看交代了几句什么,土顽军退走了。

大炼师呆若木鸡,但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他怒气横生,扑到门前一拉——门被反扣着;运足气力再一用力,门“哗啦”一声倒下了。他奔下台阶,冲过院子,来到甫公面前:“你!……”

甫公一愣,但随即露出笑容:“大炼师,考虑好了吗?”

大炼师:“你把莲花拐还我!”

“这也不难。”甫公淡淡地:“只要你离开太城,小弟一定……”

大炼师断然地:“要我离开师传故地,贫道不敢从命!”

甫公默然片刻,态度一转:“既是如此不妨把话说明。小弟此次返乡,是奉军政部之命请大炼师携带莲花之宝及《金刚大成》赴京的。现车马已经备好,还望大炼师不使小弟为难才是。”

“呸!”大炼师痛心疾首地:“想我把你视为至交好友,却原来……”抱手念经:“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甫公冷冷一笑:“既是这样我也无能为力了。”向老伍一使眼色,几个土顽军立刻上前把大炼师捆了起来,向偏殿拖去。

“慢!”甫公一声喝,对大炼师:“小弟为了不辱使命,只好请大炼师先委屈一下了。”扯了扯身上的绳索,对土顽军:“换铁索。”

“败类!”大炼师全身哆嗦,怒骂着被带走了。

一个土顽军从前院跑来:“团长,共军!”

二十

大路上。齐之华、晓雁等带领部队直扑太庙而来。

太庙围墙内,土顽军支起一排黑洞洞的枪口。

老伍望着墙外越来越近的队伍,喝道:“准备!”

“慢。”甫公缓缓地:“不准暴露!”

墙外。部队停止前进。

齐之华观察围墙没有发现情况,与晓雁交换了一下眼色,正欲下命令上前,忽然发现围墙一边被捅开了一个洞,再看又发现了几个。他立刻意识到眼前的情况,一声命令:“散开!”部队散开了。

墙内的甫公大为泄气,喝令开枪。

部队摆成进攻队形向太庙逼近。弹火交织,急骤的枪声打破瞬间的寂静。一群鸽子、燕雀飞上天空。

庙内一座偏殿。关在里面的道士们侧耳听着枪声,有的惊恐,有的欣喜。

银童惊喜交加,脸上闪着明亮的光彩。

一颗流弹打在窗棂上。有人吓得抱做一团,银童嘴角露出了微笑。

另一座偏殿。大炼师被铁索绑缚,力挣却不能解脱。

枪声密集传来,他倾耳凝目,不知是欣喜还是恐惧。

庙墙外。进攻的部队被土顽军的弹火压住了。

齐之华组织弹火封锁枪口,一班长等手持炸药包跃上前去。

庙内。甫公指挥几个土顽兵捣毁正殿门窗、太上老君塑像,又喝令把机枪搬上殿楼。

庙外。一班长等被殿楼上的机枪压在地上不动了。

“机枪!瞄准殿楼!”晓雁命令着。

一个大个子战士架起机枪,二连长上前拉过,瞄准殿顶的窗户扣下了扳机。敌人的机枪不响了。

“第二爆破组!上!”齐之华命令着。

小教员和几个战士跃起,小龙一把夺过小教员手中的爆破筒冲上去。

“小龙!”小教员喊着也要冲上去,被齐之华抓住了。

小龙几个像离弦的箭向围墙扑去;近了,越来越近了……

突然,正殿上的机枪又响起来了。

“小龙!注意!”齐之华和晓雁一齐喊着。

小龙机警地改变着跃进的线路,可是没有跃出多远,又扑倒了。

“小龙!”二连长和小教员齐声呼喊,跃上前去。

“瞄准殿楼!开火!”随着齐之华的命令,长短武器一齐呼啸,敌人的机枪又被压住了。

二连长和小教员等背回了小龙和几个负伤的战士。

小龙头部中弹,血流了一脸。

“小龙!小龙!”晓雁呼唤着。

“小龙!小龙!”齐之华呼唤着。

“小龙!小龙!”二连长、小教员等呼唤着。

小龙没有回应,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二连长默默地放下了小龙的遗体。

小龙机灵的身影却仿佛一下子在大家面前复活了:

小龙在给齐之华传达命令;

小龙在给晓雁敬礼;

小龙扣着板机与小教员斗胜;

小龙猛然推倒齐之华扑到在他身上;

小龙在跟小教员学诗;

小龙只穿着背心裤头问字;

小龙在向“南天门”奔跑……

敌人的机枪又发疯地叫起来,已经跃出的小教员等又被打倒了。

“娘个……”二连长怒声欲骂又卡住了。他两眼喷火,一声命令:“架炮!”

没有回声,几个战士用闪电般的速度把炮推上前来,又用闪电般的速度,把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正殿主楼。

瞄准镜里,喷着毒火的窗户压在了十字线上。

二连长:“目标正殿主楼,预备——”

“停!”晓雁突然一声喊:“不能开炮!”

众人一齐住手,惊诧地回转头来。

二连长:“嗯?”

晓雁:“那里是正殿,炮弹一落就毁了。”

二连长:“我的教导员,那里是敌人的火力点!”

晓雁:“可它很快就会成为人民手中的财富。”

二连长:“战士们在这里流血!”

晓雁:“不要忘了,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这座古庙。”

“我们要战士的生命还是要一座无用的大殿?”二连长急了,火气冲冲。

不少战士也焦急地议论起来。

“我们要保护太庙也要保护战士的生命。”齐之华上前一步,对二连长:“教导员的意见是对的,我们不能开炮。”

“……支队长……”二连长还要争辩。

晓雁果决地:“执行命令,撤炮!”

二连长只好和战士们一起把炮推了下去。

齐之华和晓雁交流了一个感激和欣喜的目光。

齐之华冷静地观察了一下太庙周围,对晓雁:“你带一连二连佯攻,三连随我从庙后进攻。”

部队立刻行动起来了。

二十一

庙内后院。甫公指挥着一群土顽军将书稿装箱、装车。

庙内偏殿。银童拼力推开窗跳出窗外。

她顺着墙根飞快地跑到锁着大炼师的偏殿;四顾无人,推开窗子跳了进去。

她手脚并用,扯开了大炼师身上的铁索。大炼师嘴角抽搐了几下,想说什么又止住了。他一抹嘴角上的血,从墙角拿起一柄龙头拐,伸手扯开了门,和银童一起来到了门外。

他分辨了一下枪声,拉着银童正要向后殿走,突然又一下子怔住了:金童拐过墙角向这边走来。

大炼师脸色陡变,双手攥紧了龙头拐。

金童也发现了他,吓呆了,目光逡巡不知如何是好。

“嗨!”大炼师猛地上前,龙头拐一挥当头劈下。金童立刻倒在了地上。

大炼师一下子呆了,突然发了疯似地扑上前去,抱住金童哭了起来。

银童也跟着跪在了地上。

大炼师深情地擦去金童脸上的血,端祥着。片刻,突然把金童的尸体一推站起来,手在眼上一抹,对银童:“起来!他值不得你哭!”

银童起来了,大炼师拿起龙头拐,拉着她的手向后院奔去。

太庙前。晓雁指挥部队佯攻。

几个爆破组同时上前,但一接触机枪封锁区就退了回来。

土顽军得意了,发出一阵叫嚷。

后院。甫公装好了车,命令两个土顽军去带大炼师。

土顽军来到偏殿一看,怔住了。

大炼师和银童穿过一条秘密狭道,来到一侧的墙边。不远处有一个紧闭的侧门。他们正要过去,忽然怔住了:门那边几个土顽军在巡逻。

侧墙外。齐之华带领三连悄悄逼近。

墙内的土顽军发现了悄悄逼近的部队,端起枪来瞄准。

墙外,齐之华布置部队准备一次突破。

突然,土顽军手中的枪软绵绵地滑落了。

大炼师、银童和几个道士手持拐杖、棍棒,出现在土顽军身后;各种武器齐举,土顽军瘫倒在地上。

银童等发现了齐之华和部队,毫不犹豫地打开了后门。齐之华指挥部队,通过后门入庙。

齐之华一声喊:“注意保护文物。”带领部队向前奔去。

大炼师、银童等紧随其后。

二十二

后院。甫公听到枪声,大为惊异。

侧院。冲进来的部队与守护的土顽军激战。

战斗在厅殿廊宇间进行。

土顽军胡乱放着枪向前院溃逃。

前院。老伍发现有变,慌忙准备还击,已经晚了,一阵猛烈的弹火打来,土顽军纷纷倒毙、弃枪溃逃。

殿楼上的机枪也哑了。

墙外,晓雁、二连长指挥部队发起冲击。

老伍见势不妙,慌忙溜着墙根逃走。

后院一殿。甫公抱着莲花拐悄悄逃出。

刚出殿门,他突然惊住了:大炼师手持“降魔宝杖”站在面前。

他连忙后退。大炼师攥紧“降魔宝杖”逼上前来。

“……大炼师……”他慌了。

大炼师露出一丝冷笑,还是向前逼着。

“……你……你……”甫公终于定住神,腰间拔出手枪对准大炼师:“跟我走!”

大炼师忽然哈哈大笑,声泪俱下:“……学者……名士……跟你走……”双手颤抖地举起宝杖,无所畏惧地逼上前来。

甫公连忙后退几步,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大炼师——

“大炼师!”一个人突然飞奔而来,用身体挡住大炼师,手中的枪同时指向了甫公。

“砰——”两支枪同时发出了尖利的声响。

甫公一头栽倒,手枪和莲花拐跌落到地上。

掩护大炼师的人踉跄几下也倒下了。这是齐之华。

“支队长!”一个战士呼喊着跑过来。

“支队长!”晓雁也跑来。她双手扶住齐之华,焦急地呼叫着:“支队长!之华!之华……”

齐之华醒来了。他看清了晓雁,深情地注视着;忽然挣扎起身,看看大炼师又看看落在地上的莲花拐,目光停在了晓雁脸上。

晓雁明白了他的意思,用力地点着头,眼泪奔涌而出。

齐之华深情的目光停在她那清瘦的脸上,缓缓地、缓缓地,终于闭上了眼睛。

“哇——”一个战士哭出声来。

小教员臂上裹着绷带抽泣着,泪水粘湿了眼镜片。

围上来的二连长和战士们、银童和道士们,默默地环绕在齐之华遗体旁,一张张脸上挂着悲痛的泪水。

晓雁单膝跪在齐之华面前,久久地凝视着那熟悉的、坚毅的面庞。

她缓缓地放下逝者,站起来,一步一步走上前去,捡起了丢在地上的那柄闪着历史光芒的无价珍宝——莲花拐;心潮起伏地凝视着,又缓缓地走向大炼师,双手递到了他的面前。

大炼师双唇翕动,眼圈潮湿,双手颤抖地接过莲花拐,无比深情地注视着,随即双目闭阖仰首向天……

一幕幕难忘的情景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在面前闪现:

化装成长鬓老者的老伍偷取莲花拐,化装成香客的齐之华发出警号;

老伍喝令吊起大炼师发绺,逼迫交出莲花拐,齐之华打退土顽军,为大炼师解下发绺;

齐之华带领战士送回庙内物品赔情道歉,老伍喝令土顽军向太庙开炮;

老伍推开大炼师抢走莲花拐,甫公带着莲花拐要逃,齐之华奋不顾身夺回莲花拐,晓雁郑重地送到面前……

少年时的小之华,被大炼师喝令拖出庙门;

受了伤的齐之华,被大炼师赶出门外;

救了大炼师命的齐之华,再次被赶出门外;

齐之华赔情道歉,宣传解放军的政策;

齐之华用身体保护大炼师,击毙甫公……

大炼师心潮激荡不能自抑,“扑通”一声跪到齐之华面前:“天兵天将……恩人哪……”

他老泪纵横,顺着面颊滚滚淌落……

银童和道士们也热泪盈眶,齐齐地跪到了地上……

二十三

巍峨的、金碧辉煌的古庙,高耸的、枝叶峥嵘的古柏。

香烟缭绕,钟声沉重……

隆重的、道教的葬仪已经结束,一堆泼上了油的象征着“仙床”的木柴熊熊燃烧,火光直上青天。

一群战士:晓雁、二连长、小教员等抬着齐之华的遗体,缓缓地走上了松柏苍翠的山坡……

《一腔浩然气》的歌声在回荡:

一腔浩然气

巍巍中华魂

一片丹心在

灿灿照后人……

按照革命的、战士的仪礼,齐之华安息在这片他为之战斗和献身的土地上。

晓雁、司令员含着满眶的泪水,向亲爱的战友和同志告别。

大炼师和银童等道士们、太城各界的乡亲们来到他们面前,献上了一面精致的锦旗。锦旗上金线锈字:“正义之师文明之师”。

“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锦旗化做了飞扬的红旗。

红旗下,晓雁英姿勃发,干练而又沉稳。

她的背后是二连长、小教员等许许多多老的和新的战士们组成的长长的队列。

这队列像不尽的江河、逶迤的长城,奔腾、屹立在这片古老的、无边无际的土地上。

1980.11—1981.11初稿于济南

1982.1—1982.2二稿于济南

电影脚本

狼烟

时间:明嘉靖34年(公元1555年)前后

地点:山东沿海

人物:

顾安国:30岁,中国武士

孟姣儿:25岁,顾安国妻,中国武士

藤田郎:40岁,倭寇头目,日本武士

和子:20岁,藤田郎之妹,日本武士

苏静亮:40岁,中国武士,投倭海盗

大岛:35岁,倭寇头目,日本武士

叶麻子:45岁,投倭海盗头目

和尚:60岁,投倭海盗

小鼻涕:15岁,投倭海盗

善妙:50岁,倭寇卜筮者

山本:25岁,倭寇士兵

戚继光:27岁,山东署都指挥金事

李超:25岁,戚继光亲将

戚继美:21岁,戚继光之弟

赵子华:35岁,山东署都监军

二龙:30岁,赵子华亲将

秀女:20岁,倭寇掳获民女

(1)海边烽火台下,晨。

藤田郎率倭寇侵袭村镇,被正在习武的孟师傅、顾安国、孟姣儿发现,双方相搏。孟师傅奔向烽火台冒死点燃狼烟,被藤田、大岛等杀死。狼烟冲天,远近相连。片名字幕。百姓纷纷逃难,顾安国、孟姣儿与倭寇拼命死战。戚继光率军赶来,倭兵败逃,山本等被擒。顾、孟葬父,发誓杀寇报仇。顾将孟师傅点燃狼烟的琥珀火镰珍为收藏。

(2)戚继光军营,日。

顾安国夫妻前来投军,戚继光认出顾安国,认出女扮男装的孟姣儿,决定收留,并任安国为队长(率兵125人)。监军赵子华认为戚继光任命有私,怂恿其爪牙左哨长(队长上司,率军315人)二龙与安国比武。安国飞标百发百中,武艺超群,二龙惨败。戚继光为得勇士高兴,并任孟姣儿为女营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