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下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300000006

第6章 诗经(6)

大雅·荡

【原诗】

荡荡[1]上帝,下民之辟[2]。疾威[3]上帝,其命多辟[4]。天生烝民[5],其命匪谌[6]。靡不有初,鲜克[7]有终。

文王曰咨[8],咨女[9]殷商。曾是强御[10]?曾是掊克[11]?曾是在位?曾是在服[12]?天降滔[13]德,女兴是力[14]。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15],强御多怼[16]。流言以对[17],寇攘式内[18]。侯作侯祝[19],靡届靡究[20]。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21]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22]。尔德不明,以无陪[23]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24]尔以酒,不义从式[25]。既愆尔止[26],靡明靡晦。式[27]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28],如沸如羹。小大近丧[29],人尚乎由行[30]。内奰[31]于中国,覃及鬼方[32]。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33],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34]。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35],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36]。殷鉴不远,在夏后[37]之世。

注:

[1]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2]辟(bì):君王。

[3]疾威:暴虐。

[4]辟:通“僻”,邪僻。

[5]烝(zhēng):众。

[6]谌(chén):诚信。

[7]鲜(xiǎn):少。克:能。

[8]咨:感叹声。

[9]女(rǔ):通“汝”。

[10]曾是:怎么这样。强御:强横凶暴。

[11]掊(póu)克:聚敛,搜括。

[12]服:任。

[13]滔:通“慆”,放纵不法。

[14]兴:助长。力:勤,努力。

[15]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

[16]怼(duì):怨恨。

[17]以:因此。对:进。

[18]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

[19]侯:于是。作、祝:诅咒。

[20]届:尽。究:穷。

[21]炰烋(páo xiāo):同“咆哮”。

[22]时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时,通“是”。

[23]陪:指辅佐之臣。

[24]湎(miǎn):沉湎,沉迷。

[25]从:听从。式:任用。

[26]愆(qiān):过错。止:容止。

[27]式:语助词。

[28]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

[29]丧:败亡。

[30]由行:学老样。

[31]奰(bì):愤怒。

[32]覃:延及。鬼方:指远方。

[33]时:善。

[34]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

[35]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

[36]本:根。拨:通“败”,坏。

[37]后:君主。

【译文】

上帝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上帝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上帝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师说】

《荡》诗是借周文王斥责商纣王之辞,对厉王提出警诫。诗共八章,每章八句。第一章开篇即揭出“荡”字,作为全篇的纲领。“荡荡上帝”,用的是呼告语气:败坏法度的上帝啊!下面第三句“疾威上帝”也是呼告体,而“疾威”二字则是“荡”的具体表现,是全诗纲领的实化,以下各章就围绕着“疾威”做文章。第一章以后各章,都是假托周文王慨叹殷纣王无道之词。第二章连用四个“曾是(怎么那样)”,极有气势,谴责的力度很大。

【知识卡片】

《荡》讽刺王朝的统治者暴虐、荒淫、昏愦造成民怨沸腾,内忧外困,国势将倾的局面,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现实的警告。诗采用借古喻今的方法,以周文王对殷纣王的慨叹,隐喻了对现实的讥讽,提出了治国之道应该借古鉴今。这样既表现得含蓄、委婉,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因而“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也成了千古句。

【故事链接】

殷纣穷欲命归天

殷王帝乙在位时,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微子启;小儿子名叫辛,就是后人所说的殷纣王。因启的母亲不是正宫娘娘,辛的生母是皇后,所以,帝乙死后,辛就做上了王。

殷纣王未登王位以前,就因身材伟岸,勇猛有力,言谈善辩,被一班跟屁虫吹得天花乱坠,他自己也是十分的得意,认定自己是貌赛仙人,勇过虎豹,智过圣人。如今做上大王,吹捧更肉麻了,殷纣王更是忘乎所以。一天到晚寻欢作乐,喝酒狂饮,把个皇宫闹得乌烟瘴气。他下令增收各种赋税,搞得许多百姓家破人亡,又下令选美,选得绝色美女苏妲己后,更是迷于女色,不理朝政。一些正直的大臣都忧心忡忡,不断向纣王进谏。纣王根本不听,反而对进谏者不是贬官,就是废为平民,吓得群臣们都不敢进谏了。

后来,纣王干脆设立各种酷刑,如炮格之法,刳胫之刑,……用来对付劝谏他的大臣和不服从他统治的庶民。

每一次施刑,纣王和妲己坐在上面,饮酒取乐,在调笑中看着受刑的人痛苦万分地死去。炮刑时,望着受刑者被炮炭火烧化为焦烟时,纣王和妲己还发出阵阵狂笑。真是毫无人性的东西!老百姓日夜祈祷:上天啊!赶快降下大命吧!替我们消灭残暴的殷纣王!四方诸侯也一个接一个地举起了反殷的义旗。这些消息传到殷纣王那里,他只是不屑一顾地狂妄冷笑说:“我是天命选定的真命天子,他们怎么奈何得了我!”于是,殷纣王更加淫乱了。

这时,武王率领大军,与八百诸侯会于盟津,准备讨伐殷纣王。但又念及殷朝还有箕子、微子、比干三位贤臣,就说天命未到,班师回去了。

听到这一消息,殷纣王更加肆无忌惮了。一天,比干又一次冒死劝谏,殷纣王竟然命令人把他的心肝挖了出来。微子听说后,马上匆匆地逃离了京师。箕子只好装成疯子,纣王仍不放过他,还是把他关进了监狱。纣王残害三贤的消息一传来,武王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各诸侯国的军队也纷纷加入了讨伐殷纣王的战争。大军所到之处,人民像久旱盼春雨一样欢迎官兵们,殷军官兵也都纷纷倒戈。很快,周武王的军队攻到京城。前些天还是不可一世的殷纣王,这时变成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被烧死在熊熊大火中。

大雅·文王

【原诗】

文王[1]在上,於昭[2]于天。周虽旧邦[3],其命[4]维新。有周不[5]显,帝命不时[6]。文王陟降[7],在帝左右[8]。

亹亹[9]文王,令闻不已[10]。陈锡哉[11]周,侯文王孙子[12]。文王孙子,本支[13]百世,凡周之士[14],不显亦世[15]。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16]。思皇[17]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18]生,维周之桢[19];济济[20]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21]文王,於缉熙敬止[22]。假[23]哉天命,有[24]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25]。上帝既命,侯于周服[26]。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27]。殷士肤敏[28],祼将[29]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30]。王之荩臣[31],无[32]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33]修厥德。永言配命[34],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35],克配上帝[36]。宜鉴于殷,骏命[37]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38]。宣昭义问[39],有虞殷[40]自天。上天之载[41],无声无臭[42]。仪刑[43]文王,万邦作孚[44]。

注: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2]於(wū):叹词,犹“呜”“啊”。昭:光明显耀。

[3]旧邦:邦,犹“国”。

[4]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

[5]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不(pī):同“丕”,大。

[6]时:是。

[7]陟(zhì)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8]左右:犹言身旁。

[9]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0]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

[11]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哉:“载”的假借,初、始。

[12]侯:乃。孙子:子孙。

[13]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繁衍。

[14]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15]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16]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

[17]思:语首助词。皇:美、盛。

[18]克:能。

[19]桢(zhēn):支柱、骨干。

[20]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1]穆穆:庄重恭敬貌。

[22]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

[23]假:大。

[24]有:得有。

[2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26]周服:服周。

[27]靡常:无常。

[28]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29]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

[30]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

[31]荩臣:忠臣。

[32]无:语助词,无义。

[33]聿:发语助词。

[34]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

[35]丧师:指丧失民心。丧,亡、失;师,众、众庶。

[36]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37]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38]遏:止、绝。尔躬:你身。

[39]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40]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依”之借字。

[41]载:行事。

[42]臭(xiù):味。

[43]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44]孚:信服。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帝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上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帝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洪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蕃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帝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

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商为借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师说】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此诗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