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为目的。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就关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再次发愤阅读,说:“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读书了,却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取得高位和荣耀,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不肯相信。
于是苏秦向西到了秦国,这时秦孝公已死,他便游说秦惠王道:“秦是个四面都有险塞的国家,群山环抱,渭水萦绕,东面有函谷、蒲津等关与黄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巴、蜀之地,北面有代地和马邑,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凭着秦国百姓的众多,军事上的严格训练,足可以吞并各国,建帝号统治天下。”秦惠王说:“鸟的羽毛还没有长成时,绝不可以高飞;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还不明确,这时谈不到兼并别国的。”这时秦国刚杀了商鞅,讨厌那些游说之士,不愿任用,于是苏秦往东到了赵国。赵肃侯用他的弟弟为相,号为奉阳君。奉阳君讨厌苏秦。
【师说】
苏秦虽出身寒门,却敢于一反先辈所走的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并在其不被认可之前,能够做到百折不挠,可见其胸中的志向是何其宏大。他能在说秦失败后而游说六国并取得成功,可见其头脑是何样的灵活!在其荣耀之时,他毫不避讳地对其嫂的行为进行询问,并没有趁势打击报复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人,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其性格的豪爽、胸怀的博大以及他粗犷外表下的那颗涓细之心。
醉心功名利禄,没有坚定的政治主张,但聪明善辩,刻苦自信,这就是苏秦。为了追求理想百折不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乃至招到杀身之祸,却不为人齿。
【知识卡片】
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苏秦擅长于战略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的集大成者。
【故事链接】
苏秦刺股
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叹了口气,说:“这都是苏秦的罪过啊!”就发誓要勤奋读书,说:“哪有事情办不成的?!”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跟。后来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带上了六国的相印。
入秦受辱
【原文】
张仪者,魏【魏:国名,战国七雄之一。】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学术: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楚相:指楚国令尹。】,已而楚相亡璧【璧:古代行礼所用的玉器,平圆形,中间有小孔。】,门下意【意:怀疑。】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掠笞:拷打。】数百,不服,醳【醳:古“释”字。】之。其妻曰:“嘻【嘻:悲叹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不:通“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赵王:据《苏秦列传》,指赵肃侯。】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秦:国名。战国七雄之一。】,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微感:暗中劝导。】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当路:当政,当权。】,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谒:陈述。】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诫:叮咛。】,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数让:责备。“数”“让”两字是同义词迭用。】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大臣的侍从宾客、亲近左右的通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殆:大约。】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稍稍:渐渐。】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秦惠王:名驷,秦孝公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惠王以为客卿【客卿:官名,专为从别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而设,地位尊崇,仅次于相国。】,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此在吾术中:指苏秦的做法在张仪所学过的方法之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宁渠:岂。“宁”“渠”是同义词迭用。】能乎!”张仪既相秦【张仪既相秦:张仪相秦在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为文檄【檄:古代发表文告的竹简。】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而:即“尔”,你的。】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顾:特,但。】且盗而城!”
【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最初曾与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所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在学业完成以后,便去游说诸侯。一次,他在楚相那里赴宴饮酒,席散后,楚相发现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璧不见了,相府的幕客们都认为是张仪所为,说:“张仪这人,既贫穷又没有品德,偷相国玉璧的,一定是他!”于是众人捉住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张仪还是不承认,大家只好把他释放回家,妻子叹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舌头当然还在啰。”张仪说:“这就够了。”
当时,苏秦已经说服赵王答应加入合纵盟约,与同盟各国结好相亲,但他又担心各国诸侯在秦的进攻下背弃盟约,从而招致盟约的破坏。他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你以前就与苏秦相好,现在他已经当权,你何不到他那里去,以谋求展现你的志愿?”张仪于是前往赵国,递上名帖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却先已告诫手下人不替张仪禀报,又设法稳住他好几天,然后才接见他,叫他坐在堂下,赏给他的是仆人、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一再奚落张仪说:“像你那么有才能的人,竟自己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我哪是不能够荐举你而使你富贵呢,只是因为你不值得收留啊!”苏秦就此推辞了张仪。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得到好处,谁知反而受到侮辱,气愤之下,想到各国诸侯都没有可以事奉的,唯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到了秦国。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告诉自己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恐怕是比不上他的。现在我侥幸而先受到重用,但要说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那只有张仪才行了。而他眼下贫穷,没有进用的机会。我怕他满足于小利而不再求进取,所以叫他来当面侮辱他,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请你为我暗中帮助他吧。”苏秦将自己的打算禀告赵王以后,拨出钱财车马,派人一路上暗暗跟随张仪,与张仪宿于同一个旅舍,逐渐接近了他,供给他车马钱财,凡张仪有所需用,都取出来供给他,但并不告诉他实情。张仪因此而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苏秦的门客至此便向张仪告辞,张仪说:“我靠你的帮助才得此显赫,正准备报答你的恩德,为什么你却要离开我呢?”门客回答说:“我并不了解你,了解你的正是苏先生啊!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而破坏他的合纵盟约,认为非你不能掌握秦国大权,所以故意激怒你,然后派我暗中供给你,这都是苏先生的安排。现在你已经得到重用,请让我回赵国回复苏先生。”张仪说:“唉!这些计谋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竟未能发现,我比不上苏先生是明白无疑的了!再加我新被任用,怎么可能打赵国的主意呢?请你为我答谢苏先生,只要在苏先生当权之时,我怎敢打赵国的主意呢。况且苏先生当政,我张仪哪有这个能力呢!”张仪在做了秦的相国后,写文书警告楚相说:“过去我跟随你饮酒,并未盗你的玉璧,可你却责打了我。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吧,我回头将要盗取你的城池!”
【师说】
选文主要介绍了张仪入楚受辱后,在苏秦的暗中帮助下入秦为卿的经过,充分展示了张仪坚韧自信的性格与聪明机智的才干。
张仪后来依仗秦国的实力,威逼利诱,欺诈行骗,以六里之地诈楚,虽为秦国开疆拓土,但其阴谋权术多为人所不齿。纵横家往往为了个人声名,以口舌之利而游说诸侯,轻则令友邦分崩离析,重则让众生生灵涂炭,所以韩非指责他们是五蠹。虽有满腹经纶,却无利人之心,恰如再聪明的老鼠还是老鼠而已。
【知识卡片】
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和齐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为随从强国进攻其他弱国。就是秦国或齐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其他的一些弱国。
【故事链接】
张仪含屈入秦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师从于鬼谷子,学习纵横游学。张仪学业期满,回到魏国,因为家境贫寒,求事于魏惠王不得,远去楚国,投奔在楚相国昭阳门下。一日,昭阳与其百余名门客出游,饮酒作乐之余,昭阳得意地拿出“和氏之璧”给大家欣赏,传来传去,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大家认为,张仪贫困,是他拿走了和氏璧。张仪原本没拿,当然不承认,昭阳严刑逼供,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始终不承认,昭阳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他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告诉他还在,张仪苦笑着说:“只要舌头在,我的本钱就在,我会出人头地的。”半年后,张仪的伤口愈合,他又回到魏国,再次进入秦国。后来,张仪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节选)
【原文】
白起者,郿人也【郿(méi):春秋周邑。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善用兵,事秦昭王。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频阳:在今陕西富平县美原镇古城村一带】。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度,估计,推测。】?”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果势:果断。】,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病:推脱有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顿舍:停留,止息。】,大破李信军,入两壁【壁:军营。】,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如:往,到。】频阳,见谢【谢:道歉。】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谢:推辞。】曰:“老臣罢病悖乱【罢(pí):通“疲”。疲乏,软弱。悖乱:糊涂,昏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唯:这里是表示希望的意思。】。”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请:请求(赐予)。甚众:很多。】。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及:趁着。向:偏爱,器重。】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业:置家业。】。”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使使:前一“使”字,派遣。后一“使”字,使者。辈:次。】。或曰:“将军之乞贷【乞贷:请求借贷。指请求赐予家产。】,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怚:粗暴。】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专:专门,特地。】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自坚:自己表示坚定不移。】,顾令秦王坐【顾:反而,却。坐:凭空,徒然。】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益军:增兵。】而来,乃悉【悉:竭尽。】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休士洗沐:让士兵休整洗浴。洗,指洗脚;沐,指洗头。】,而善饮食抚循之【抚循:安抚,安顿抚慰。】,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投石超距:指军事游戏。】。”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略定:占领、平定。】。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终于。】。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前221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施(yì):延续。】。
【译文】
白起,郿地人。他善于用兵,奉事秦昭王。王翦,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