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400000117

第117章 古文观止(8)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坐着或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师说】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即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三个年头,他在庐山营建了一个草堂。草堂落成的第二天深夜,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了这封信,叙述他在九江的生活状况,抒发了离别相思之情。夜深不寐,以笔墨畅谈,可见两人交谊之厚。

作者先言微之病笃之际所赠信札,表白彼此交谊之深之厚,自非常人可比。但看札上题字:“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人命危重,所虑自多,仅此即可见微之对白居易独具情致。“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病中而尚以老友迁谪为念,垂死却为他人身世起伏心力交瘁,生死之交不可谓不厚!作者明明要说自己对至交好友的思念之意,却偏偏要“透”过一层,言及对方先前对自己的牵挂,用笔似轻,实则有万钧之重,读来自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叙说自己近况一段,是书信的主体部分。写三件感到宽慰的事,表现出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写建成草堂后的游玩之乐,道出许多文人雅趣。信的结尾,又归于强烈的抒情。“信手把笔,随意乱书”,表明关系密切;信中附诗,更见思念之切。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文人书信,浓烈的抒情色彩,灵活的叙事方式,雅洁的语言风格,使这篇书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卡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故事链接】

白居易治西湖

那一年,杭州大旱,西湖边的几千亩农田都裂了长长的口子,稻禾枯黄,像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官府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却一直不理不睬。

一天,百姓们又赶到衙门里来,要求官府老爷放西湖水,闹得那位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对百姓说:“谁说要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虾就没有地方栖息啦!”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说:“鱼虾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说:“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老爷想说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吓唬吓唬老百姓。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皇上与百姓相比,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做衣服给他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周围的百姓们听了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位老汉的话,驳得句句有力,都高兴得跳了起来:“他说得对!他说得有理啊!”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姓?”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是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老爷听了,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不好硬顶,连忙打躬作揖地说:“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下官有失远迎,当面谢罪。请,请到衙门内休息一下。”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农田,干枯的稻禾,像喝上了甘露,“刷”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潺潺的湖水流进自己的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江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闸,把湖水储蓄起来。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原文】

古者谏无官【谏官:始设于西汉,称谏大夫。宋初谏官称为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真宗时并入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共有六名官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夫(fú):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萃:聚集,聚拢。】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是官:指谏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汲汲(jí jí):形容急切的样子,表示急于得到的意思。】,犹汲汲于利也,其间【其间:那中间。指前后两者之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庆历:宋仁宗年号,1017—1021。】,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嘉祐:宋仁宗最后一个年号,1056—1063。】,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汇集交付于谏官身上,让他将正确的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的人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责成他们应该掌管的事务。庆历年中,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谏官们能不有所警惧!

【师说】

《谏院题名记》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在文中,他要求做谏官的“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他曾经说自己平生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事是不能对人讲的。他廉洁奉公、以节俭为乐的品德更是一直被众人传颂。

司马光慧眼如炬,他认为即使是身负朝中最神圣最清正责任的谏官,他们的操守也要加以劝进与警示。凡是向天子进言,要分清轻重主次,不能随意行事。谏官大多不贪财,但一味求得谏名的谏官史上还是不乏其人的。最后,君实先生把谏官的名字统统刻在谏院的院壁上,让后人评说他们的忠诈直曲。以今天的眼光看,在北宋要想做好一个谏官,也是很不容易的。

【知识卡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纂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其词仅存三首。

【故事链接】

包拯正直的故事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族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人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包老爷。”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那年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命令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以前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包拯在三司任职时,特地设置榷(què)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他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衣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训俭示康(节选)·司马光

【原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华靡:豪华奢侈。】,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金银:饰有金银(的衣服)。】华美之服,辄羞赧【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同年:同榜登科的人,彼此称“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乃簪一花:于是勉为插戴一枝花。簪,这里作动词用。】。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有意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名誉。服,穿。垢,脏。弊,破。矫俗,违背世俗的常情。干名,求名誉。】,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俭素:节俭朴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嗤吾固陋:讥笑我固执而不通达。】,吾不以为病【病:缺点,缺陷。】。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显得骄傲,节俭就显得固陋。与其骄傲,无宁固陋。】;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约,俭约。鲜,少。】;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相诟病:相讥议,认为是缺点。】。嘻,异哉【嘻,异哉:真奇怪呀!嘻,叹词。异,怪。】!

近岁【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蹑丝履:穿丝质的鞋子。蹑,踩,这里作“足穿”解释。】。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天圣,宋仁宗的年号(1023—1032)。先公,司马光称他死去的父亲司马池。群牧,即群牧司,宋朝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判官是群牧使(群牧司的最高长官)属下的官员。】,客至未尝不置酒【置酒:摆设酒席。】,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行:行酒。主人斟酒给客人一次为一行。】。酒酤于市【酒酤于市:酒是在市上买的。酤,同“沽”,买。】,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肴止于脯、醢(hǎi)、菜羹:肴,下酒的菜。脯,干肉。醢,肉酱。羹,汤。】,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非:讥评,认为不对;责难。】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内法:宫内酿酒的秘法。内,指宫内。】,果、肴非远方珍异【珍异:珍贵奇异之品,即所谓“山珍海味”。】,食非多品,器皿【器皿:盘、盂一类盛饮食的器具。】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往往先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珍贵的食品,然后才敢发请柬。营聚,准备,张罗。发书,发出请柬。】。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人争非之,以为鄙吝:人们都认为他不对,说他鄙吝。鄙,没见过世面。吝,舍不得花钱。】。故不随俗靡【随俗靡:跟着习俗顺风倒。靡,倾倒,倒下。】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颓弊:败坏。】如是,居位者【居位者:指职位高有权势的人。】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忍助之乎:忍心助长这种恶风气吗?】!

【译文】

我本出生在贫寒的家庭,代代清白的家风相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小孩子时,长辈给我穿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我总是因害羞脸红而扔掉它。二十岁时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榜登科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