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400000033

第33章 三十六计(4)

【经典案例】

楚国抛砖引玉取绞城

公元前700年,楚国用“抛砖引玉”的策略,轻取绞城。这一年,楚国发兵攻打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大军行动迅速。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凶多吉少,决定坚守城池。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楚国大夫屈瑕仔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说:“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楚王问他诱敌之法。屈瑕建议:趁绞城被围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时,派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运回来,敌军一定会出城劫夺柴草。头几天,让他们先得一些小利,等他们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夺柴草之时,再设伏兵断其后路,然后聚而歼之,乘势夺城。楚王担心绞国不会轻易上当,屈瑕说:“大王放心,绞国虽小而轻躁,轻躁则少谋略。有这样香甜的钓饵,不愁它不上钩。”楚王于是依计而行,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侯听探子报告有挑夫进山的情况,忙问这些樵夫有无楚军保护。探子说,他们三三两两进出,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着柴火出山之机,突然袭击,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果然收获不小。见有利可图,绞国士兵出城劫夺柴草的越来越多。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逮大鱼。第六天,绞国士兵像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们见绞军又来劫掠,“吓”得没命地逃奔,绞国士兵紧紧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只见伏兵四起,杀声震天,绞国士兵哪里抵挡得住,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此时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已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原文】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坤,卦名。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译文】

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好像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师说】

此计用于军事,是指打垮敌军主力,擒拿敌军首领,使敌军彻底瓦解的谋略。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使敌方陷于混乱,从而彻底击溃敌军。指挥员不能满足于小的胜利,要通观全局,扩大战果,以得全胜。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知识卡片】

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民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

【经典案例】

张巡智射尹子奇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连连大捷,气焰嚣张。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劲旅进攻睢阳。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见敌军来势汹汹,决定据城固守。敌兵二十余次攻城,均被击退。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鸣金收兵。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准备与冲出城来的唐军激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不时擂鼓,像要杀出城来,可是一直紧闭城门,没有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没有得到休息,将士们疲乏已极,眼睛都睁不开,倒在地上就呼呼大睡。突然之间,城中一声炮响,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五千余名士兵,敌军大乱。张巡急令部队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部队一直冲到敌军帅旗之下。张巡从未见过尹子奇,根本不认识,现在他又混在乱军之中,更加难以辨认。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敌军中不少人中箭,他们以为这下完了,没有命了。但是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他们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张巡见状,立刻辨认出了敌军首领尹子奇,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这回可是真箭,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仓皇逃命。敌军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原文】

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而消其势【势:气势。】,兑【兑(duì):八卦之一,代表沼泽。】下乾【乾(qián):八卦之一,代表天。】上之象。

【译文】

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覆刚”的办法。

【师说】

釜底抽薪是预防事件爆发或爆发后寻求彻底整顿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治本的办法。在斗争中,釜底抽薪又是一种“兜底战术”,主要是从对方的幕后去下工夫,侧面暗算,扯其后腿,拆其后台,使它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泄气的皮球。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大的敌人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战争中常使用袭击敌人后方基地、仓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知识卡片】

釜底抽薪:釜(fǔ),古代的一种锅;薪(xīn),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常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

【经典案例】

曹操偷袭乌巢

公元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2月,袁绍任命沮(jù)授为监军,统领十万大军,准备渡河南进,直捣许昌。袁绍把大军集结在黄河北岸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先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亲自率兵从官渡北上,解救白马之围。他采纳随军谋士荀攸(yōu)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引兵先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伪装要渡河进攻袁绍的后方,使袁绍分兵应战;然后再以轻骑部队回袭白马,以攻其不备。袁绍果然中计。曹操急率轻骑兵,以张辽、关羽为先锋,急奔白马。颜良仓促应战,关羽出其不意地突入袁军阵中,手起刀落,斩了颜良,袁军四下逃散。战斗结束以后,曹操下令把白马城中的居民全部迁出,随军沿黄河向官渡撤退。袁绍听说曹操从白马退出,便亲自率领大军渡河追击,恨不得一口把曹操吞掉。他派大将文丑带领五六千名骑兵作为先头部队向延津迫近。曹操机智地命令士兵在延津南面山坡下扎好营寨,并让所有骑兵都卸下马鞍,放马吃草,辎重车辆都停在袁军将要经过的小路上。袁军来到,争相抢夺辎重,队形混乱,曹操以不足六百名骑兵乘机出击,文丑在混乱中被杀,曹军俘虏了他带领的全部人马,退回官渡。

袁军接连打了两次败仗,士气低落,但仍自恃兵多,盲目冒进。七月,袁绍把大军集结到官渡北面的阳武,准备继续发动进攻。沮授劝他不要轻易进行决战,可用持久战来消耗曹军力量,最后战胜曹操。袁绍不听,命令主力部队直逼官渡。官渡离曹操当时的政治中心许昌不到二百里,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官渡失守,许昌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竭尽全力固守官渡阵地,和袁军形成对峙局面。

双方在官渡相持了三个多月。曹操方面军队人数少,军粮又很缺乏,如果旷日持久地僵持下去,将对曹军不利,曹操统治区内有些郡县就已经叛变了。面对这种情况,曹操曾一度打算退守许昌。曹操的谋士荀彧(yù)向他详细分析了战争的前途,鼓励他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坚持下去,以便争取最后胜利。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坚定了同袁绍周旋到底的决心。他一面命令部队继续固守官渡,一面密切注视袁军的动态,寻找有利战机,进行最后决战。

一天,曹军的探子侦察到有几千辆袁军粮车正在往官渡运送途中,押运官韩猛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打起仗来轻敌少备。曹操闻报,立刻派部将徐晃、史涣前往劫粮,在半路上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到了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多车军粮,囤积在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延津境内),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驻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一度造成袁军给养困难,这次沮授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蒋奇率领一部分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又没有采纳。谋士许攸认为曹军主力集中官渡,后方必定空虚,他建议袁绍派遣轻骑抄袭曹军后方,星夜袭占许昌。袁绍骄傲地说:“不必,我一定可以在这里擒住曹操!”许攸感到袁绍这样骄傲轻敌,最后必然要败给曹操,不免对袁绍失去信心。正在这时,许攸的家族有人犯了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拘留起来。许攸一气之下,背弃袁绍,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靠,高兴得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跑出去迎接。曹操拍手说:“子远(许攸的字)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许攸坐下来,开口就问曹操:“袁绍军势很盛,您打算怎样对付他?目前还有多少军粮?”曹操说:“可以支持一年。”许攸知道这是假话,就说:“没有这么多吧!”曹操又说:“可以支持半年。”许攸直截了当地说:“您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不说实话呢?”曹操知道瞒不过许攸,才说:“其实军粮只够维持一个月了,你看该怎么办呢?”许攸见曹操说了实话,这才把袁绍在乌巢堆积军粮的情况完全告诉了他,并且说:“袁军粮囤没有特别防守,如果您率领轻兵前往偷袭,把袁绍的粮草和辎重全部烧掉,不出三天,袁军将会不战自溃。”

许攸的献策使曹操喜出望外。当天夜里,万籁俱寂,星光满天,曹操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官渡大营,亲自率领精锐步骑兵五千人,打着袁军旗号,每人手持一束干柴,口里衔着横枚,把所有的马嘴都绑扎起来,从小路奔向乌巢。枚是像筷子样的小木棍儿,古代夜间行军或偷袭敌营,往往让军士每人口中衔枚一个,以免说话或出声,被敌人发觉。枚的两头还有绳子拴在脖子上。在行军途中,曹军忽然遇到一队袁军,盘问他们是何处兵马。曹操让士兵回答说:“袁将军恐怕曹操偷袭乌巢粮囤,特地派我们前去增援。”就这样,曹军顺利地通过了袁军的防线。天还没亮,他们就摸进了乌巢,把袁军的粮囤团团围住,放起火来。在黑夜里,只见粮囤周围浓烟四起,火光冲天。袁军从梦中惊醒,慌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袁军守将淳于琼仓促应战,敌不过曹军猛攻,只得退守营门。

袁绍听说曹操进攻乌巢粮囤,仍旧没有重视,反而盲目地认为这是攻下官渡、歼灭曹军主力的好机会。他对长子袁谭说:“即使曹操攻破淳于琼,只要我们攻下曹操的大营,他就没有退路了!”于是命令大将张郃(hé)、高览率兵去攻打曹操官渡大营。张郃认为曹操亲领精兵围攻乌巢,恐怕淳于琼支持不住。如果乌巢有失,大事也就完了。因此,他一再请求袁绍先派兵去救淳于琼。可是,袁绍在谋士郭图的迎合下,仍然坚持以主力去进攻曹操官渡大营,只派少数骑兵去救乌巢。由于曹军官渡阵地坚固,战士死守,袁军攻打不下,主力部队反而被吸引住,这就给曹操攻下乌巢创造了有利条件。当袁绍的增援骑兵临近乌巢的时候,曹操的部下慌忙报告说:“敌人援军就要到了,我们快分一部分部队去抵挡吧!”当时正是能否攻下乌巢、决定胜负大局的紧要关头。因此,曹操严厉命令部下说:“等敌人到了我们背后,再来报告!”在曹操坚决果断的指挥下,将士拼死战斗,不但击溃了袁军的增援部队,而且攻下了乌巢粮囤,杀死了淳于琼。袁军的一万车粮谷被烧得一干二净!

淳于琼战败被杀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张郃看到大势已去,又听说郭图在袁绍面前说他坏话,他既气愤又害怕,便同高览把全部攻城器械烧掉,一同到曹营去投降。袁军粮囤被烧,军心已发生动摇,这回主将投降,更加慌乱,一下子全都溃散了。曹军乘势出击,袁军大败,主力差不多全部被歼灭,袁绍和袁谭只率领八百名亲兵逃回黄河以北。袁绍因为这次惨败,实力再也恢复不过来,终于积忧成疾,在公元202年5月发病死去。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位,互相攻杀,结果被曹操各个击破。公元207年,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结束了袁氏父子的残暴统治,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终于形成了。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原文】

乘其阴【阴:内部。】乱,利其弱而无主。随【随:卦名,顺从的意思。】,以向晦【向:运行变化方向。晦(huì):昏昧、日落黄昏。】入宴息【入:隐伏;宴:安乐、游乐;息:休息、停止活动。】。

【译文】

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弱小而没有主见,使他顺从我,就像人随着天时而吃饭、休息一样。

【师说】

混水摸鱼这一计的运用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要设法把水搅混;第二步要设法趁机捞鱼。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只靠等待,而应主动去制造这种可乘之机。一方主动去把水搅浑,一切情况开始复杂起来,然后可以借机行事。

【知识卡片】

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好处。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经典案例】

张守圭混水摸鱼平契丹

唐朝开元年间,契丹叛乱,多次侵犯唐朝。朝廷派张守圭为幽州节度使,平定契丹之乱。契丹大将可突干几次攻幽州,未能攻下。可突干想探听唐军虚实,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归顺朝廷,永不进犯。张守圭知道契丹势力正旺,主动求和,必定有诈。他将计就计,客气地接待了来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营中宣抚,并命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内部的底细。王悔在契丹营中受到热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细观察契丹众将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契丹众将在对朝廷的态度上并不一致。他又从一个小兵口中探听到分掌兵权的李过折一向与可突干有矛盾,两人貌合神离,互不服气。王悔特意去拜访李过折,装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间的矛盾,当着李过折的面,假意大肆夸奖可突干的才干。李过折听罢,怒火中烧,说可突干主张反唐,使契丹陷于战乱,人民十分怨恨。并告诉王悔,契丹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日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机劝说李过折,唐军势力浩大,可突干肯定失败。他如脱离可突干,建功立业,朝廷保证一定会重用他。李过折果然心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王悔任务完成,立即辞别契丹王返回幽州。第二天晚上,李过折率领本部人马,突袭可突干的中军大帐。可突干毫无防备,被李过折斩于营中,这一下,契丹营大乱。忠于可突干的大将涅礼召集人马,与李过折展开激战,杀了李过折。张守圭探得消息,立即亲率人马赶来接应李过折的部从。唐军火速冲入契丹军营,契丹军内火拼,混乱不堪。张守圭乘势发动猛攻,生擒涅礼,大破契丹军。从此,契丹叛乱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