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400000045

第45章 中庸(5)

【译文】

那些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能推究出一切细微事物的道理,也就会因此达到内心真诚。有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众人,感动众人就能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教化众人。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恶为善,化育万物。

【师说】

“至诚”的人天生就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那么,我们普通人怎么办呢?先从小事做起。我们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件大事,倒是每天都被极小的事包围着,如果小事上不能磨炼出至诚,那我们就别指望达到至诚了。所以儒家仿佛猜透了我们的心事,特别强调从小事上下工夫。日常生活都是些小事,只要我们积极地对待生活,就不怕达不到至诚。这里强调的仍是个体的身心修养和人的巨大的创造力。

【知识卡片】

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

——《菜根谭》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孟子》

一个企业的开始,就意味着一个良好的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

——李嘉诚

【故事链接】

鲍叔牙和管仲

管鲍之交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的真挚友谊。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但他却是靠鲍叔牙的帮助和提携才得以成就事业的。

他们合伙做生意时,同等出资出力,分利时管仲总要多拿一些。鲍叔牙理解管仲不是贪心,而是因为他家里穷。管仲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说他没有才干,鲍叔牙却认为他没有遇到好机会。

管仲参战时曾临阵脱逃,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明白管仲是因为家里有老母需要侍奉。鲍叔牙的包容和理解让管仲十分感动。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公子纠在和小白争夺王位的战斗中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公子小白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想杀死管仲报仇。鲍叔牙坚辞相位,盛赞管仲之才。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才华逐渐显露,最终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时常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至诚如神

【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前知:预知未来的事情。】。国家将兴【将:将要,即要兴而未兴的时候。兴:兴盛。】,必有祯祥【祯(zhēn)祥:吉祥的兆头。】;国家将亡【亡:败亡。】,必有妖孽【妖孽:指怪异反常的现象。】。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见:同“现”,表现。蓍(shī):蓍草,一种灵草,古人用蓍草来占凶吉,《周易》就有蓍占的记录。龟:龟甲,古人用龟甲占卜。四体:指人的仪表、行动。】。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善:指福。不善:指祸。】。故至诚如神。

【译文】

拥有至诚之道,就可以预知将来。国家即将兴盛时,一定会有吉祥的预兆;国家将要灭亡时,一定会有妖孽出来作怪。这些或从蓍草、龟甲的占卜中发现,或从人体的仪表、动作中察觉。在祸福将要来临之前,是吉兆,一定能预先知道;是凶兆,也一定能预先知道。因此说,拥有至诚之道的人就如同神灵一般。

【师说】

儒家先哲所说的至诚能预知人的凶吉,预知国家的兴亡。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大概就是从这里得到启示的。

这里似乎有些迷信色彩,但又不尽然。至诚的人各种情感都在未发状态,不会带有偏见去看待国家兴亡,更能公正冷静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身在其中的人们却被自己的利益所驱动,被自己的激情所困扰,往往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弄不清自己的真实处境,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诚如神,不可全信,又不能不信。

【知识卡片】

人生的幸福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勤奋。只要播种的是麦子而不是莠草,必定会有收获。人生成就的大小,唯在于奉行至诚的理念,正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只有自己首先真诚,真诚人做真诚事,才能感天动地,成就自己。然后才能对人诚实,从而成就别人。

所以说,心诚则灵,至诚与天地同辉。

【故事链接】

以诚待人,可得人心

金利来的创造人曾宪梓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无论各地的情况如何不同,各个顾客的要求如何千差万别,只要我们本着以诚待客、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的精神,就会被人们接纳,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他做人处世如此讲究诚实,所以事业才会获得成功。

有一次,一个瑞典顾客系着金利来的真丝领带去打网球,结果汗水使领带褪色,染坏了他的T恤衫。事后,这位顾客写信给金利来投诉真丝领带褪色。曾宪梓知道后,亲自找到这位顾客,并认真地向他解释说:“真丝领带是不宜沾汗的,因为所有丝质领带遇上带酸性的汗水,都会产生化学作用而褪色。”他在请对方提出进一步的意见的同时,赔偿了顾客新的T恤衫和领带,并且认真地告诉顾客一些关于领带和T恤衫的日常保养方法。当顾客跟曾宪梓告别的时候,又激动又开心地说:“曾先生,我实在佩服您对顾客的真诚,以前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投诉其他的生产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这一次我实在是太开心、太惊喜啦!”曾宪梓笑着说:“您能来提意见,证明您对我们的牌子是很关心、很爱护的。我应该多多感谢您才是。”

曾宪梓常这样告诉下属:“你要是希望这个朋友是长期的,这个关系是长久,你就必须以诚待人,并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看看对方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益。这叫‘推己及人’。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单方面的长久的商业关系。是的,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着想,立场坚定地维护公司的利益,但是只顾及一己私利,甚至伤害对方的利益,这种关系绝对无法长久。”

诚者自成也

【原文】

诚者自成【自成:自我完善。】也;而道自道【自道(dǎo):自己引导自己。】也。诚者,物【物:天下万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物:事情。】。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成己:成全和完善自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知:通“智”,智慧。】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时措之宜:随时实施,无不适宜。时,适时。措,施行。】也。

【译文】

诚,是完善自己人格的要件;道,则是引导自己走向完善自身修养的道路。诚贯穿于万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高贵品德。但至诚的人不会停留于自我完善,还会让万物都得到完善。自我完善是仁,成就万物属于智。仁和智是人本性固有的德行,成己成物是内外结合的方式,适时施行才适宜。

【师说】

本节讲述了诚的内涵及修养诚的目标,全章紧扣真诚的自我修养和外化来谈真诚巨大的社会功能。诚心实意,坦荡不欺,是真诚的品性,这种品性要靠自我修行来完成。一个人具备真诚的品性,不仅对自身道德的完善,还会对周周的人和事施加影响,产生良好的感化作用。

每个人都不希望别人欺骗自己,这种善良的愿望是一种天性。假如大家都把这种愿望推己及人,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做到人人真诚,世界上就不会有欺诈了。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对别人真诚,才能换回别人的真心。

【知识卡片】

学贵信,信在诚。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朱颢、朱颐《畅潜道录》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林逋《省心录》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多名敌人的进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匈牙利)裴多菲

【故事链接】

杨震拒收贿赂

东汉的杨震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为自己谋取利益。杨震始终以“清白为官”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

杨震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任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要经过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提拔之恩,特意准备了黄金十斤,在白天见面后,又乘夜深人静时拜访杨震,想将黄金送给他。没想到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他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密切,很了解你的为人才提拔你,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杨震回答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了解了杨震的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广为传颂,后人也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至诚无息

【原文】

故至诚无息【息:停止,止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应验,显露于外。】。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慈善博爱、德性淳厚。】,博厚则高明【高:人的整体德性素质处于极高级的状态。明:指德性光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覆:覆盖,笼罩。】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配:配合,互相合意。】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疆:穷尽,止境。】。如此者,不见而章【见:通“现”,显现,表现。章:通“彰”,彰明,显著。】,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成:成功。】。

【译文】

所以,至诚没有停息的时候。永不停止就会长久流传,长久流传就会有效果。得到应验就会广远深厚,广远深厚就会慈善博爱、德性淳厚,博爱淳厚就会高大光明。慈善博爱,德性淳厚就能容纳和承载万物;高大光明就能朗照覆盖万物;博厚、高明持续悠久,就能帮助培育和成就万事万物。修持德道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他的慈爱和德性淳厚可与大地相比,他的光明朗照可与上天相比,悠久而无穷。如此说来,达到这样境界的人,不刻意求见却自然彰显,不刻意求动却自然变化,不刻意求成却自然有成。

【师说】

本节讲述了至诚的美德可以化育万物的道理。真诚符合天地之德,万物之性,所以它能朗照众生,化育万物。说它合于天道,有日月星辰的运行可证;说它合于人道,因为这种美德世世代代广受推崇。只有真诚的东西,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自然是我们的家,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报这个家。儒家对自然的态度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蛮干乱来,而是尽心尽力地参与到自然,这种参与自然的方式就是“诚”的人性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就能做到“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知识卡片】

至诚本来就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人们可以无限接近,但是永远达不到真正的至诚,如果哪个人认为自己达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么他肯定就不是至诚的人了。因为至诚没有止境,所以人们要不停地勉励自己不断向上追求更高、更远、更好。

【故事链接】

柳公权习字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人,是唐代的一位书法大家。他的楷书人称“柳体”,往往是楷书入门的必学范本。柳公权之所以能在书法领域有如此高的造诣,这里还有一则故事。

柳公权小的时候字写得不错,是村里同龄人中最拔尖的。一日,村里的孩子在村口老槐树下比赛写大字,众人都围在柳公权的身边观看。只见柳公权写道“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一位在树下纳凉的老人看到后,觉得这个孩子太骄傲自满了,便拍着柳公权的头说:“我看你这字写得不怎么样,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柳公权听后很不服气,要求与老人一比高下。老人大笑着说:“我是个粗人,哪写得好字,不过城里高人有的是,有人用脚都比你写得好。”

老人的话让小柳公权辗转难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踏上了进城的路,在城中一路打听,终于在北街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他要找寻的人。一位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笔写字,笔势挥洒自如,字迹有群马奔腾之势。柳公权一下子呆立在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扑通”一声跪在老头面前,说:“我叫柳公权,请师傅收我为徒,教我习字。”老人连连摇头说:“我是个没手的人,只凭脚写几个歪字求生,万万不敢做你的师傅。”柳公权一听急了,又苦苦哀求。老人见他心坚,便展纸写下一行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完后,就向柳公权讲述自己习字的经历。老人自小就失去双手,用脚写字至今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为了使脚灵便如手,不管寒暑,日日苦练。他磨墨练字,用尽家中八缸水;在家门口涝池中洗砚,日子久了,把这半亩地大的池子都染成了黑色。

柳公权将老人的话记在心中,回到家后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他对书法的热情一生从未熄灭,最终成为一代楷书大家。

大哉圣人之道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洋洋:盛大,浩瀚无边。】!发育万物,峻【峻:高大。】极于天。优优【优优:充足有余的样子。】大哉!礼仪【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三百,威仪【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三千。待其人【其人:指圣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德:极高的德行。至,极,大。】,至道不凝【凝:形成,聚集,引申为成功。】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道:动词,“以……为道”。】问学,致【致:追求。】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倍:通“悖”,违背。】。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兴:指振兴国家。】;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容:容身,指保全自己。】。《诗》【《诗》:指《诗经·大雅·烝民》篇。】曰:“既明且哲【明:明察事理。哲:指洞察细微,通达事理。】,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译文】

圣人的道德多么伟大啊!像汪洋大海一样浩瀚无边,充满宇内,化育万物,与天一样崇高。真是充裕伟大啊!典礼制度多达三百条,细小的礼节有三千条,等待有德之人来实行。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完美的道。”所以,君子既尊崇道德修养又勤学好问,既追求广博高远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因此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昏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