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5733400000074

第74章 菜根谭(1)

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原文】

栖守【栖守:像鸟儿守窝一样坚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依阿:依顺,阿谀,巴结。】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物外之物:物,又称外物,即身外之物,指除自身之外的一切实物。物外之物指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思身后之身【身后之身:身后指死后,身后之身指人死后被史书或后人记诵的名声。】;宁受一时之寂寞,毋【毋:同“勿”,不要。】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生性坚守道德的人,可能会有暂时的人生寂寞;阿谀巴结权贵的人,却一定会有万古凄凉。事理通达的君子洞察的是具体事物之外的人生哲理,考虑的是百年之后的千古名声;他们宁可承受一时的寂寞,也绝不趋炎附势,落得个万代寂寞悲凉。

【师说】

一般人看人生,只顾眼前热闹,不管长远寂寥;只看表面风光,不看本质凄凉。“富不过三代”总结的就是这一类人的人生教训。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不寂寞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执著追求人生理想,坚守道德,甘受人间寂寞,锤炼个人意志,为社会,为人间,留下自己用生命浇灌的理想之花,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这样的人才会为后世永远铭记,自然就不会寂寞了。

【知识卡片】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

【故事链接】

老子论寿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位年过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的良田没有留下一席之地,修了高楼大厦自己却被埋葬在荒野郊外的孤坟里。而我呢,虽然一生没有劳动,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屋里。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了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让您选择其中之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呢?”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拿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要砖头了。”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那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头。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是石头啦!”

老子轻松地笑着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选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选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不都是这样吗?寿命虽然短,对人对天有益,天人都选择它,都记住它,短暂也就不短暂了;寿命虽然长,对人对天无用,天人都抛弃它,一转眼就忘了它,虽然活得长久也很短暂了。”

老翁顿然惭愧不已。

与其练达 不若朴鲁

【原文】

涉世【涉世:经历世事。】浅,点染【点染:这里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玷污之意。】亦浅;历世深,机械【机械:原指巧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练达:指阅历多而通晓人情世故。】,不若朴鲁【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与其曲谨【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不若疏狂【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

【译文】

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阅历虽然不深,沾染的不良习惯也少;而阅历丰富的人,权谋奸计也很多。所以,一个坚守道德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精明老练,不如保持朴实笃厚的个性;与其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荡大度,不拘小节。

【师说】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但是经验有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负面的。有的人却不在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狡诈,任何坏事都敢做。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猾不受人欢迎的人。我们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修饰的纯朴面目。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真诚,多一份朴实,多一份洒脱是很可贵的。

【知识卡片】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著作。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故事链接】

神 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人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污泥不染 机巧不用

【原文】

势利纷华【势利:指权势和利欲。纷华:指繁华的景色。】,不近【不近:不去接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不染:不去接近,不受感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权势名利是志向高洁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猾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师说】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所以出现“富居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为了保持高尚的人格,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术,反而不如那些憨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

【知识卡片】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后汉书》。

【故事链接】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是范晔新创的体例,主要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这个故事主要颂扬乐羊子的妻子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迹。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玉韫【韫(yùn):珍藏的意思。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译文】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师说】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各种现实的诱惑。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在一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强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机来临。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珠藏”也表现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知识卡片】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故事链接】

不贪为宝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而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把这块宝玉雕琢,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和气喜神 天人一理

【原文】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霁日光风【霁日光风:风和日丽。】,草木欣欣【草木欣欣:花草树木充满生机。】。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喜神:欣喜乐观。】。

【译文】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走兽会感到忧伤惶惶不安;风和日丽会使花草树木充满欣欣向荣的生机。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可看到,天地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安宁之气,人的心中不能够一天没有愉快喜悦的心情。

【师说】

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着,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的人怒目相向,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情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遭遇挫折。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知识卡片】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讲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故事链接】

杞人忧天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杞国人,总是担心有一天会突然天塌地陷,自己无处安身。他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饭不香,睡觉不宁。

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忧虑之后,担心这样下去会损害他的健康,于是特意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些积聚的气体而已。而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弯腰,说话呼吸,都是在天际间活动,为什么你还要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杞国人听了,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么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呢?”开导他的朋友继续解释:“太阳、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伤人的。”

可是杞国人的忧虑还没有完,他接着问:“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该怎么办?”

他的朋友又说:“地,不过是些堆积的石块而已,它填塞在东南西北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没有石块。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他的朋友也为他不再因无端的忧愁而伤身体感到了欣慰。

这则故事说明: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

快意回首 拂心莫停

【原文】

恩里【恩里:恩惠,蒙受好处。】由来生害,故快意【快意:得意,心情舒畅。】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处莫便放手。

【译文】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不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