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故事会(2016年5月下)
5752500000009

第9章 经典传递

本期话题:败家子的故事

《事林广记》中写道,败家子有三变:第一变如蝗虫,卖家中的房屋,得钱后吃喝玩乐;第二变如蛀虫,卖自家的古董、书籍,得钱后吃喝玩乐;第三变如老虎,卖家中的仆人,得钱后吃喝玩乐。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败家子,儿子败尽老子的家产,孙子颠覆祖辈的根基,这都是第一代创业者始料不及的悲剧。本期经典传递,就来说说败家子的故事。

倪久缸

倪老爷老来得子,正高兴着,便听得下人禀告,说是少爷一落地,就往汤盆中撒了一泡尿。倪老爷心中“咯噔”了一下,“尿扫汤”?这是当地的一种说法,如果孩子在接生的汤盆里撒尿,将来肯定是个“败家子”。

但倪老爷不信这些,便高声嚷道:“我有‘银九缸’,何惧‘尿扫汤’!”后来外面的人便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外号,叫“倪九缸”。

倪九缸长大后,父母先后去世,他成了当家人。他既不管财,也不理事,整天热衷于吃喝玩乐,家里渐渐开始入不敷出。好在家底还在,吃穿用度倒也不成问题。

有一年,倪九缸到京城里游玩,他乡遇故知,此人如今在宫内当了总管。两人一起下酒馆,一起游玩。很快,京城好玩的地方都玩遍了。

这天,倪九缸说:“都说皇宫气派奢华,能不能带我去开开眼界?”禁不住倪九缸的软磨硬泡,这人终于把他领进了紫禁城。

进了皇城之后,倪九缸东走西逛,觉得这也新鲜,那也好看。一会儿,走到一处巍峨的大殿前,倪九缸看到大殿前梁下挂着一口铜钟,紫红锃亮,精致无比。这时,一只蚊子从眼前飞过,倪九缸下意识地用纸扇一拍,不承想用力过头,竟然拍到了挂着的钟上,铜钟发出了一声脆响:“当——”

钟声未绝,朝堂内就传来一声喝问:“谁有本章,快快奏来!”领倪九缸进来的人慌得魂飞魄散,急忙当殿跪下代奏:“启禀皇上,婺州府倪九缸自求助粮十万石。”当时皇帝正为筹集军粮着急,听到有人自愿捐助粮食十万石,顿时大喜,立刻召见了倪九缸,并要求他火速把粮食运往京城。

那人也是情急之下才说了“捐粮”的谎话,否则,倪九缸的脑袋就要“咔嚓”了。到了这个时候,倪九缸只好满口应承,并连夜从京城赶回家筹备粮食。筹齐十万石粮食后,立刻派人往京城运送。

但这次捐粮之后,倪九缸的家底被彻底掏空,家道很快就败落下去。“我有‘银九缸’,何惧‘尿扫汤’”,终究成了一句笑谈……

富家傻子

有一个富翁家财万贯,仍然非常吝啬,对人也十分刻薄。当地的百姓都怨恨他,说他的钱来得不清白,去得也不正,这样的人定会有报应。富翁听到这些传言,非常气愤,但也没太放在心上。

富翁有一个傻儿子,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但他整日游手好闲,除了吃喝玩乐,什么也不会。富翁无奈,教导他说:“你已经成年了,还不能分辨五谷。我会派些人带你出门,去看看东西的贵贱,体验一下赚钱的不易。”傻儿子听了,欣然答应。

傻儿子第一次出门,出城后行走到山中,看见石匠在那里凿石,打成大小两个石狮子。傻儿子对石狮子甚是喜爱,一定要买,忙上前问:“要价多少?”石匠认得这是富翁家的傻儿子,便骗他说:“小的石狮子要三千两银子,大的石狮子则要五千两银子。”傻儿子听了很高兴,说:“不贵不贵,赶紧给我抬到家里去。”石匠便先将小的石狮子送到了富翁家中。

傻儿子到家后,很高兴地告诉富翁:“我买到非常便宜的东西了。”富翁忙问是什么。傻儿子令人把小的石狮子抬进了家门,告诉父亲,这只要白银三千两。富翁听了非常生气,对着傻儿子便骂道:“你用这么高的价格,买了这个没有用的东西,真是十足的败家子,怪不得那些市井小民都说我会有报应!”没想到,傻儿子听了父亲的责骂后,大笑着说:“这只是小报应,还有一个大报应在后头呢。”

哭闹儿败家

林得财是林知府的宝贝儿子,一生下来,便哭个不停,时常吵得一家人都无法入睡。

林得财要过百日时,林知府请来裁缝,买来许多布料,要为儿子做新衣服。说来也怪,未满百日的林得财之前一直在房中哭闹,一听到裁缝撕扯绫罗绸缎的声音,竟然不哭了。

这意外的发现使林知府喜出望外,马上叫裁缝停下做衣服,专撕整匹整匹质量上等的绫罗绸缎,弄得裁缝莫名其妙。以后,每逢儿子哭闹时,林知府便叫丫鬟把大匹的绫罗绸缎撕毁,以博儿子消停一会儿。

但时间一长,这种撕扯之声对小少爷的神经便起不到刺激作用了,他又哭无休止,任你撕再好的绸缎,也无济于事了。

有一天,几名下属来林府请示事务,林得财竟在房中哭得天昏地暗。林知府不由得怒从心中来,大骂看孩子的丫鬟都是废物,连个孩子都看不好。

林知府越骂越来气,把手中上好的茶碗猛地向地下摔去。随着“咣当”一声,奇迹出现了,林得财不但止住了哭,还坐在那里咧开嘴笑了起来。从那以后,每逢儿子哭时,林知府都要人捧来上好的瓷器,以换来儿子一笑。

林得财渐渐大了,但却养成了一个怪脾气,见了好衣服就要撕成布条条,见了好瓷器就要拿起来摔个粉碎,林知府也拿他没办法,只得由他去了。

等林知府死后,林得财没有了约束,花起钱来更是大手大脚,很快就把家里的钱财花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