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远古帝王谱
577000000270

第270章 商王子帝乙

在位起讫:公元前1102前1076年。

生卒年:公元前1136前1076年。

出生地:殷邑(今河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

立都:殷邑。

年号:帝乙元年(庚子,前1101)。

商王子帝乙,姓子,名羡,号帝乙,商末金文及周原甲骨文作“文武帝乙”。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三十任王。

子羡的祖父是商王朝二十八任王子武乙,父亲是商王朝二十九任王子文丁。

子羡生于商王子武乙十二年(乙丑,前1136)。公元前1113年,他的父亲子文丁即位后立他为太子,并任命他主管军队。他多曾次受命领兵出征,是商王朝子文丁时期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军。

公元前1102年,商王朝二十九任王子文丁去世,子羡以太子身份即王位,号帝乙。以庚子年(前1101)为帝乙元年。

帝乙即位时,商王朝已经开始衰落。贵族们为了争夺土地和奴隶,不断地发动战争,强大的诸侯吞并弱小的诸侯,弱小的诸侯沦落为平民,平民在无以谋生的情况下,被迫卖身为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残酷的吞并战争不仅毁灭了众多弱小的部落,也毁掉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无辜的生命。

在这场弱肉强食的争夺战中,势力最强大的是崛起于岐周(今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的周侯姬季历。他先后征服了商王朝西部的众多小诸侯国,其强大的声势对商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子帝乙的父亲子文丁为了打击西周的势力,将周侯姬季历逮捕关进狱中,被囚禁而死。姬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了侯位。姬昌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除了继续加强西周的军事力量外,还收买了许多文人学士和江湖游侠,让他们到处游说宣传西周的仁政,企图在舆论上先击败商王朝。

此时商王朝王族内部的矛盾也十分严重,诸侯之间争权夺利,时常暴发流血冲突。民间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为了活命被迫偷盗,甚至抢劫,武装暴乱的事件经常发生。一些夷族方国也乘商王朝内乱出兵入侵商族的边境,抢占商朝土地,掠夺和杀害商朝的百姓。

子帝乙即位后,一面下令整治内乱,严惩一大批不法之徒;一边训练军队,准备征讨那些入侵的夷族方国。

帝乙元年(庚子,前1101),子帝乙任命周侯姬昌为侯伯,始称西伯侯。据说这一年有凤凰在岐山上鸣叫。西伯侯姬昌率众人在野外巡游,发现了一具枯骨。他命令身边的大臣派人将枯骨埋了。大臣说:“这是无主枯骨,又何必管他呢?”姬昌说:“有天者就是天下之主,有国者就是一国之主,吾乃一国之主,怎么能说枯骨无主呢?”大臣点头称是,立刻派人掩埋了尸骨。中国的“正史”把此事做为宣传姬昌施行德政的重要例子而记录在册。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件事也恰恰了姬昌潜意识中的政治野心。

帝乙二年(辛丑,前1100),西伯侯姬昌调集大批兵力陈兵于边境,扬言要攻打商王朝为父亲报仇。消息传到王都,子帝乙大怒,准备亲自领兵讨伐西伯侯。这时朝中又接到边境告急,东夷的人方(国名,在今淮水以南一带)叛商犯境。又报盂方(国名,在今河南商丘市睢县一带)和林方(国名,在今安徽滁州市凤阳县一带)也背叛商朝,子帝乙只好先设法缓和与西伯侯的矛盾。因为西伯侯虽然是诸侯国,但势力比东夷诸国强大得多,只有缓和与西周的矛盾,才能集中兵力对付东夷诸国。

子帝乙有个妹妹叫子娇,正值二八妙龄尚未出嫁。他便打算把妹妹嫁给姬昌,以缓和商周之间的矛盾。于是便使人致书于周侯姬昌,说先王是误听传言才将周侯姬季历入狱的,后来死于狱中,纯属意外,并非是有意加害。希望姬昌能以国家和百姓为重,不要听信奸人挑唆,轻意起兵叛乱。商王为了表示诚意,愿将妹妹许给姬昌为妃。姬昌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商王朝还有很大的实力,而且商王子帝乙又是能征善战出名的,真正打起来,西周恐怕很难得到便宜,不如就坡下驴,应下这桩亲事。这样,商、周之间的矛盾就以“商王嫁妹”而得到了缓解。

帝乙三年(壬寅,前1099),商王子帝乙嫁妹于西伯侯姬昌,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后,便开始亲自领兵东征。历经两年多时间,商王子帝乙终于征服了东夷诸国。

由于连年战争,商王朝许多从事耕作的平民和奴隶被迫从军。强壮的男人到前方去打仗,老弱和妇女在家中种地还要担负沉重的赋税,百姓的生活苦到了极点。许多贫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抗,奴隶暴动的事件不断发生。在殷墟甲骨文中,商朝末年有关帝乙、帝辛的卜辞中有许多关于奴隶暴动的记载。可见,商朝在子帝乙时期国内外的矛盾都很激烈,这些矛盾加速了商王朝的衰败。

帝乙六年(乙巳,前1096),西伯侯姬昌的妃子太姒生下一子,取名发,也就是姬发。姬发就是后来灭掉商王朝的周武王,是西周的开国首任王。

帝乙七年(丙午,前1095),子帝乙立少子子受为太子。子帝乙共有三位嫡生子,长子名叫微子启,次子名叫子仲衍,少子名叫子受。子受能文善武,力大无穷,这年春天,他和文武百官跟随父王在御花园游玩,一行人正在飞云阁下说说笑笑地观赏园中的风景,突然间头上传来“咔嚓”一声脆响,飞云阁梁柱坍塌,直奔商王子帝乙头上砸来。在这危急的时刻,子帝辛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力托住梁柱,使商王有惊无险,转危为安。因为子受托梁救驾有功,商王子帝乙便打破祖宗先例,把他立为太子。

帝乙八年(丁未,前1094),子帝乙命大将南仲(一说闻仲)率军驻守西部边境,抵御昆夷(古族名,国名,居住地在今陕西北部至山西的太行山以西一带),并修筑朔方城(今山西朔州市南)。同年:夏六月,西伯侯姬昌生病,在他生病的第五天,西周发生地震。

帝乙十七年(丙辰,前1085),西伯侯姬昌出兵讨伐狄民(狄又作翟,古族名,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地区。)狄民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他们经常侵扰西周的东北边境,姬昌怒而发兵征讨,把他们赶到太行山以东去了。

帝乙二十二年(辛酉,前1080),密须国(商时姞姓封国,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境)入侵阮国(商时偃性封国,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境。)密须国的军队攻占阮国以后,又向岐周发起攻击。消息传到周都,西伯侯姬昌大怒,立刻调遣军队征讨密须。

帝乙二十三年(壬戌,前1079)春,西周军与密须军大战。密须军攻占了西周的部分山岗,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姬昌亲自指挥大军攻上山顶,把敌军赶了回去。姬昌向士兵们发布命令:“无论是大山还是丘陵,我们都不允许密须人驻扎安营;无论是山顶的瀑布还是山下的河流和泉水,都不许密须人来饮用;要把他们累死渴死,不要对他们有丝毫怜悯!”在西周军的强大攻势下,密须军接连败退,很快退回到自己的国土上。西周军继续进逼,密须国只好投降,姬昌虏其民为奴,将密须国封给了他的儿子。

子帝乙三十五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商末周祭祀谱》),卒于帝乙二十六年(乙丑,前1076),终年六十一岁。死后葬于商王陵的帝乙墓(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西北岗),尊号商王帝乙,谥号帝乙,庙号“文武帝乙”。

殷墟卜辞中,子帝乙被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帝乙在位年表

前1101(庚子)元年

前1100(辛丑)二年

前1099(壬寅)三年

前1098(癸卯)四年

前1097(甲辰)五年

前1096(乙巳)六年

前1095(丙午)七年

前1094(丁未)八年

前1093(戊申)九年

前1092(己酉)十年

前1091(庚戌)十一年

前1090(辛亥)十二年

前1089(壬子)十三年

前1088(癸丑)十四年

前1087(甲寅)十五年

前1086(乙卯)十六年

前1085(丙辰)十七年

前1084(丁巳)十八年

前1083(戊午)十九年

前1082(己未)二十年

前1081(庚申)二十一年

前1080(辛酉)二十二年

前1079(壬戌)二十三年

前1078(癸亥)二十四年

前1077(甲子)二十五年

前1076(乙丑)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