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西双版纳
5786900000007

第7章 枪声响起(4)

1948年12月下旬,当山坡上的樱桃花红艳艳,深谷里的木棉树举着燃烧的火把时,从三乡剿匪归来的3个中队,李君平、朱惠光从朱宝元处带来的1个中队,从江城撤过来的部队、政工队员,都汇集于易武,小小易武城一时驻有不少人马。党组织抓住这一机会研究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对部队的统一领导,壮大反蒋武装力量,更好地开展武装斗争,必须对现有部队进行整编,经潘明、荀彬、邹建民等同志与李衣人、王少和协商同意后,确定12月26日把几支队伍整编为“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江越支队”。

整编后支队长李衣人,副支队长王少和、朱惠光;支队政委苟彬;党内负责人潘明;政治部主任邹建民;参谋长李君平。支队下辖3个大队,1个政工队。一大队:大队长卫自贵,副大队长张官海,政委向三多,约70余人;三大队:大队长杨伟,政委黄灿东,约60余人;五大队:大队长胡其超,政委先是黄理中,后为黄云岗,约70余人;政工队:队长向实德,约20余人。

武器装备:有六O炮1门,机枪11挺,步枪不缺,但子弹尚少。

全支队有潘明、荀彬、邹建民、黄灿东、黄理中、向实德等9名中共党员,但没有建立党小组和党支部,还是单线联系,由潘明总负责。党员和民青成员都安排在部队各领导岗位上做政治工作。全支队共230余人。

七、“迎接”张达希

1948年9月,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要求各地保安团相应集中,加紧对各地反蒋革命武装的镇压。省保安司令禄国藩,在墨江县召开思普及元(江)墨(江)新(平)等10县会议。会议对张孟希采取两面手法,一面以压力威胁,一面封官拉拢,许诺张为车里县长,其堂弟张友仁和胞弟张达希分别为江城县和镇越县县长,即所谓“张氏一门三县长”。

12月25日,国民党《平民日报》载:“省府昨日议决,遵照总统戒严令……(云南社讯)……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蒋子孝着与第七区专员余建勋对调。车里县长李拂一,另有任用,应予免职,遗缺派张孟希代理,镇越县长侯国玺擅离职守,应予撤职,遗缺派张达希代理,……”

不久,正当镇越县各族人民欢庆新的安定生活,准备过一个吉庆年,进行军民大联欢的时候,磨黑恶霸张达希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镇越县县长,企图恢复反动统治的消息传到镇越。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县各族人民怒不可遏,一致坚决反对。

1949年春,张氏三县长相继走马上任。2月,张达希带着部属走卒共70余人,带着省政府主席全权代表禄国藩司令的委任状准备到易武就任。江越支队全体指战员、政工干部获悉这一情况后,一个个义愤填膺:你张达希有何资格当县长?要当县长,先问问我们的枪口答不答应!为了打击张达希的反动气焰,大家把春节联欢会的准备工作停下来。支队决定派李丰、向实德、杨伟带第三大队先到曼乃山头阻击,张达希不来则罢,来则坚决歼灭。其余的两个大队也先后开到曼乃。支队在曼乃争取团结了胡其超的弟弟胡其贵,发动附近的汉、彝、佤等各族群众,构筑工事,准备打击张达希。

由于支队组建后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士气高昂,又占有利地形,张达希闻讯不敢前进。张为了探明我方态度,写信派磨黑小学教师毛朝坤和磨中学生李臻云、李竹芬前来。三人声言:“张氏兄弟在思普区坚持革命20多年,上任还是为了革命”,劝说支队退兵,让其到任。我方对这些鬼话痛加驳斥,警告张达希要“悬崖勒马,不要替反动派卖命”,并写了“打回磨黑去,活捉张孟希”的条子,让毛朝坤带回,张达希遂不敢上任,灰溜溜返回磨黑。李臻云、李竹芬则要求留在我方。经考察了解后,我地下党组织还是把他们当革命同志对待。后来李臻云编在—大队,在战斗中牺牲。

张达希逃回磨黑不久,喜讯传到了曼乃:普光部队于2月11日解放了思茅县城,活捉了县长孙接武。江越支队受到这一消息鼓舞,指战员求战热情更加高涨起来。为了扩大武装充实军备,支队部决定袭击敌军某营区指挥部。部队轻装出发,前卫第一大队挑选了能讲两种民族语言、作战英勇的杨崇保担负前卫队突击组长。杨崇保一马当先,搜索前进。到距敌营区十来里处,派出的侦察员报告,敌人用钢筋水泥和石块混合结构筑成碉堡,配有三门小炮和十多挺机枪,有一个连防守,易守难攻。指挥部对战斗作了具体部署。杨崇保同志率领分队刚进入潜伏区,左侧的卫树海分队就与敌巡逻队遭遇。指挥部当即命令突击队冲锋,杨崇保首先跃起率队冲抵敌营区外墙通道。我冲锋号阵阵,敌人用机枪、手榴弹疯狂抵抗。指挥员命令搭人梯上墙,杨崇保首先登上墙头,但来来得及展开火力,就被敌机枪击中右大腿而摔下墙外。这个刚强的拉祜汉子不哼一声,用双手捏住断腿。战友尹子玉撕下衣袖为他包扎,血流不止。不久又有7名队员挂彩。指挥员果断下达撤退命令。杨崇保被安置在小溪畔的草坪上,由潘明、荀彬、邹建民、张良琼几位同志合作,做止血和抢救工作。但因流血过多,杨崇保同志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青草地,映红了蓝天。牺牲前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伤势严重,……看不到革命胜利了,我有一点遗愿:待全国解放了,我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请民主政府照顾,我盼望共产党早日夺得天下,让受苦的老百姓早日翻身解放。”

潘明同志致悼词,战友们向杨崇保作了遗体告别。掩埋好战友后,支队返回曼腊。

1949年2月,王少和留守易武,恰逢反蒋武装鲁文聪部要攻打车里,为了互相支援,在未告知支队其他领导的情况下,带着未编入支队的何永昌、张凤鸣两个中队到车里。赶到时,鲁已接管了车里县政权。随后,王少和率两个中队到佛海,参与鲁部追歼逃往勐混、打洛一线的在乡军人。战斗结束后,王参加了鲁文聪在佛海召开的车佛南宁镇五县会议。会上鲁和与会者一致推举王少和为总负责,而王以自己没有军事知识和指挥作战经验而推辞,未曾就任。之后,王带领其部属返回车里。不久,王获知“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二纵队”已到达宁洱,就于4月带着许丕武、吴儒宗、杨乔顺、朱光祖等十多人到宁洱,找到二纵队,汇报了边情。两个中队则仍从车里返回易武。5月,二纵队党委将王安排在二纵队二期军政干校政干班五大队学习,其他3人也分别进了军干班、政干班。

八、江城风波

江越支队在曼乃、曼腊边防守边休整,确知张达希已经退却,又鉴于缺粮,于是部队决定转移。1949年3月1日,二纵队第四支队到达江城,宣告江城解放。同月4日,第七支队和江越支队也同一天到达,几支反蒋武装在江城会师。亲人见了亲人面,高兴得热泪盈眶!会师部队云集在一起举行了热烈的汇合营火联欢晚会。几支队伍的指战员围坐在大草坪上,场内燃烧着熊熊营火,把指战员的脸照得通红。满场是口号声,南北战友载歌载舞,沉浸在会师的喜悦中。

会师后,二纵队领导传达了云南省工委的指示:先在江城开展一段时间武装建政和群众工作,而后到车佛南建立革命根据地。

但就在这时,江城革命队伍内部出现丁一股不小的风波,并时起时伏,持续了好长时间,使广大指战员的脸,时而喜,时而愁,时而阴,时而晴。四、七支队的张云仁等几个军事领导人反对到车佛南,主张把四、七支队拉回石屏、建水。提出江城气候不好,给养困难,声称战斗员开小差他们不负责,江城有江越支队,不必同他们争地盘,根据地应建在元江、墨江、新平、镇沅、景谷、景东等地。共提出了15条理由,其目的是摆脱党的领导,建立完全在他们控制下的武装,因而出现了分裂。

这场斗争的实质是革命武装要不要共产党领导,是建立革命的人民武装还是搞私人武装,是坚持建立根据地还是搞“游吃路线”,搞地方割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下党依靠部队中的党员、民青成员及有觉悟的指战员,同闹分裂的人展开子反分裂斗争。“三八”妇女节时,部队集中开会,方仲伯同志在会上讲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团结,反对反裂”的口号,会后,党的领导同志方仲伯、廖必钧、范嘉乐等分别在部队中作了许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晓以大义,使矛盾有所缓和。后来,四、七支队到墨江县龙潭街,二纵队总部继续开展反对分裂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为了把江越支队也争取团结到共产党领导的二纵周围,壮大人民反蒋武装力量,江越支队党组织在支队党组织负责人潘明等领导下,在江城仍继续进行反分裂斗争,领导政工人员对部队做了大量工作,要求广大指战员站稳立场,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经过积极做工作,李衣人等表示愿意接受二纵队领导,驻守江城整训,听候整编。

在整训中,党组织采取“争取上层,团结下层,从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重点作基层干部战土的教育工作,同时不放松做李衣人、朱惠光等人的转化工作。通过整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如春风暖人心。党组织发现并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发展了7名党员和8名民青成员,团结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战士,干部、战士政治觉悟有了提高,普遍要求接受二纵队整训。他们对人民军队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三大民主”有所了解,对支队、大队少数领导人的封建残余和在生活上搞特殊表示反对,在各级会议上开展了批评,使那些领导人的不良行为不得不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