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一江山
5787200000004

第4章 一江山战役舟山 台州海岛登陆战(3)

5月20日,舟山群岛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舟山群岛警备司令部,由22军政委王一平任军管会主任,军长孙继先和副政委谢福林任军管会副主任,副军长张秀龙任警备司令,王六生任政委,对舟山进行全力接管,维持秩序,恢复生产。他们在新区的建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该军以岛为家,54年来,部队番号虽已多变,但始终与舟山人民共生息,为舟山的繁荣做了巨大贡献。

二、陆、海并肩战斗解放台州列岛

解放舟山群岛之后,第七兵团立即令之第21军的61师和62师进军台州沿海地区作战。

国民党军队从舟山撤逃后,仍继续做着企图等待国际局势演变一一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伺机“反攻大陆”的黄粱美梦。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欣喜若狂,认为时机已到,积极配合朝鲜局势,加强浙、闽沿海力量,“以攻代防”光复大陆的气焰极为嚣张。

1950年6月底,国民党以上、下大陈为中心(包括渔山、披山等120海浬防区),成立了“大陈游击指挥所”,以海军温台巡防处处长李丕绩统一指挥的王相义的36纵队、王祥村的国防部独立7纵队、程慕颐的35纵队、吴树霖的28纵队和吕渭祥的“浙江反共救国军”等五花八门的地方杂牌军,经常袭扰我台州湾和三门湾沿海军民,封锁我南北航道,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打击敌人气焰,保障台州地区的安全,铲除国民党在我沿海的残余势力,我21军62师于6月底奉命南下,配合刚成立的华东海军炮艇大队、大队长陈雪江率8艘炮艇奔袭大陈之敌。

1950年7月9日,我作战部队进入集结点琅矶山。10日晨,我在琅矶山外海面担任警戒的3号舰艇分队长邵剑鸣发现从大陈方向驶出敌舰一艘后,因求战心切,未经请示就单艇出击,不幸被敌舰所击沉。艇上除枪炮兵赵孝庵和炊事员周继友同志与海浪搏斗一天一夜游回外,分队长邵剑鸣等11位同志壮烈牺牲。我突袭大陈之意图也由此而暴露。大陈岛的国民党军突然加强了该岛防御力量,特别是增加了兵舰,已不利我军攻取,上级命令推迟解放大陈岛。

同年8月,赵孝庵被评为海军战斗英雄,华东海军司令员张爱萍,请徐悲鸿画师给赵孝庵画像,张爱萍亲自拍摄一个珍贵的镜头。此照片收录《神剑之歌》一书中。

奇袭披山岛

我陆、海军部队首次出师不利,62师指挥员们非常窝火。声东击西,兵不厌诈。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鼓舞我军士气,上级批准原奔袭大陈计划改为突袭披山岛。原62师副师长孙云汉说:“无论如何要打一仗,否则有什么脸面回去见台州父老!”由孙云汉、炮艇大队长陈雪江及186团团长程忠顺(一只胳膊)等5人组成指挥小组,增派21军炮兵团2营营长张继超率山炮两个连(将炮装在机帆船上,参加战斗。台州军分区机帆大队一个中队配合作战。)

披山岛,位于浙东沿海温、台交界的海面上,距大陆最近处约10海里,全岛狭长,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4000多米,旁边近处有座小披山。披山之敌,为伪国防部、—支队林庆安部150多人住南岙;伪玉环县县长林淼率部100多人住中岙;伪温州总队长赵竹友50多人和浙东支队长徐寿峰部100多人盘踞在韭菜岙地区。大小披山有敌特7个组织,700多人,炮舰3艘,由国民党温台指挥所主任章权统一指挥。

7月11日,天渐渐黑了下来,海面刮起6至7级风,波涛汹涌。

我军部队乘坐机帆船,186团(欠1个营)在孙云汉和陈雪江等同志统一指挥下,从金清港起航,深夜抵达石塘待机。

12日3时,我军乘海水涨潮的有利时机,奋力向披山前进。

4时40分,当我突击部队快要登陆之时,被敌巡逻舰“新宝顺”号发现。在这紧急关头,陈雪江大队长迅速命令我护卫艇向敌开炮,414号艇(分队长陈立富)、107号艇(艇长杜克明)和415号艇(分队长张家麟)接到命令后,敌舰已靠近,此时,414艇开足马力,向“新宝顺”号舰尾部勇猛撞击。将敌舰撞成重伤,我415、107等艇指战员又用手榴弹等将敌舰炸沉。我以小艇打敌舰,表现了革命军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受到上级表彰。

我登陆部队不顾干扰,继续勇猛前进在我海军和机帆船的炮火掩护下,经过半小时的激烈战斗,2、3营在中岙西侧顺利登陆。面对我军强大攻势,守敌大部投降。敌指挥林卓,还在搂着小老婆睡觉,没有想到神兵从天而降当了俘虏,战斗胜利结束。共歼敌温台指挥所主任章权、伪县长林淼以下500多人,缴获枪支540多支,各种炮8门,击沉敌舰“梢忠号”、“金鹰号”2艘,击伤1艘,俘敌船3艘。

8时许,我登陆部队已准备胜利返航时,正值海水落潮,船只大部搁浅,不能航行,为防止敌人反击,我指挥员命令部队下船进入阵地,转入防御。12时许,敌炮舰3艘从大陈海面驶来,用舰炮向我射击。

我21军炮兵团2营张继超营长利用早已架在机帆船上的火炮和海军护航炮艇一起,选择有利地形向敌舰还击,结果击伤、击沉敌舰各1艘,剩下的I艘夹着尾巴向大陈方向逃去。

16时许开始涨潮,遵照“联指”命令,各参战单位迅速押运俘虏、搬运物资,组织装船、登船胜利返航。船本来已经够挤的了,再加上俘虏、缴获的武器、物资,真是挤得难受。有战士说俏皮话:“这真是满载而归了。”17时,部队全部撤离披山岛。

下午涨潮了。当太阳即将落山时,我军带着500多名俘虏和大批战利品,带着胜利的自豪和喜悦,趁着夜幕的掩护,胜利返航,天亮时回到海门(椒江市),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奇袭披山虽是个小仗,但这是华东海军成立后的首次陆、海协同联合登陆作战,陆、海主动积极地配合,并出现了小艇撞击敌大舰、木船打军舰等土洋结合的创新战法,为尔后的海、陆协同作战创造了不少经验。从此,我陆、海军为肃清沿海残敌,保卫我海疆做出了应有贡献,战后受到上级的通令嘉奖。

头门山海战

1951年6月24日,我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的4艘炮艇(411、413、414,416),为防止敌舰截击商船,保护海上交通和渔民生产,奉命埋伏在三门湾外南北泽地区。

上午,我华东财委的3艘运粮船在白沙山以东海面遭到海匪和4艘配有火炮和机枪的大型机帆船的拦截(该船队由公安17师派遣护航大队1中队保护海运安全)。

我设伏的4艘炮艇闻讯支援。陈立富分队长率414艇一马当先,我416艇也迅速跟进(另两艇发生故障未能及时出击)。敌人虽船大、人多、火力强,但我414、416两艇积极配合,一会就击伤其中1艘大型机帆船。敌船见势不妙掉头逃窜,我414艇长陈立富不顾敌船火力威胁,继续追击。由于416艇掉队,414艇单独向敌船猛冲迅速攻击。此时414艇的机枪发生故障,敌船乘机反击,炮手王维福负重伤,坚持战斗到胜利结束。后411、413两艇排除故障赶到,416艇也很快跟上,我4艇会合打击敌船。敌见势不妙慌忙向一江、大陈方向逃去。此次我海军在头门山海战中英勇作战,保障了我3艘运粮船和900多艘渔船顺利安全进港。

该战斗在我62师步兵和炮兵的火力支援及护航大队积极协同下,直到圆满完成战斗任务。

战果很快清楚:击沉敌100吨机帆船1艘,伤3艘;毙敌30余人,伤20余人,我方伤1艘炮艇,伤6名水兵。

在这次头门山海战中,我414艇战绩突出,被华东海军命名为“头门山海战英雄艇”。陈立富和王维福两同志为华东人民战斗英雄称号。10月10日,华东军区海军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典礼大会。该艇现存军事博物馆展出。

我陆、海军南下台州列岛后的几次战斗,绐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敌人仍不甘心失败,企图调整部署与我抗争,为了统一指挥人陈和浙东所有岛屿之守敌,蒋介石于195l午9月18日委派胡宗南化名秦东昌任“浙江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兼省主席,钟常青为副指挥,镇守大陈。他们把杂牌军纳入6个突击大队和一个海上游击纵队,并从台湾先后增调4个军官战斗团。总兵力12000余人。国民党军以海、空军经常突袭我椒江口沿海地区。

保卫白沙山

l950年我军解放浙江舟山群岛,1952年初,浙东股匪已基本肃清。土匪在大陆“生根立足”的梦想已经破灭,少量散匪即流窜到沿海岛屿与海匪合股负隅顽抗。这样,距大陆较近的白沙山等岛屿便成了匪特窜犯大陆、抢劫粮食、侦察我军情况的“踏脚石”,变成为敌我争夺的“桥头堡”。

白沙山岛位于黄岩县海门镇(现改为椒江市)东北约10余公里处。该岛长约1公里,宽约400--500米,东南、西北走向,南面对椒江口,东为东海,北面对大陆、距上盘约10多公里,涨潮时,海面约2—3公里,退潮时,人马可徒涉。该岛是控制椒江口和海门以东沿海的要地。

1952年春,吕渭祥、王枢的“反共救国军”1000余人,借我“三反”运动和部队整编之际,于3月28日20时,分乘机帆船23艘,在9艘海军舰艇掩护下,向我海门镇东北岸10余里的白沙山岛守军发起突然袭击。

我白沙山岛守军——21军62师师直警卫连,在连长顾展宏(当时才20岁)和政治指导员马守玉的坚强指挥下,誓死抗击,给敌人以有力打击。28日晚21时许,我守军警卫连3排哨兵听到头门山方向有马达声,迅速向值班副排长徐忠报告。徐忠听到报告后,立即命令7班加强巡逻、9班进入阵地,同时,立即向连长顾展宏请示处置。

此时,敌海军舰船趁涨潮之机向我阵地猛烈射击,掩护其部队登陆,与我3排展开激战。在敌众我寡情况下,7班大部伤亡,只剩3人,徐忠同志不幸牺牲。连长顾展宏当即命令2排反击敌人未成,于是坚守147.5高地。7班幸存的同志仍坚守阵地顽强地抗击敌人。

战斗打响后不久,我62师师长孙云汉同志得知敌人登陆白沙山,他迅速命令就近的该师海防大队长齐德胜和政委陈超派部队支援,同时迅速通报给驻海门的华东海军炮艇大队陈雪江大队长和台州军分区机帆船大队戴玉生大队长派部队支援战斗(第一次出击支援由于夜暗搞错方向,天亮后才积极配合陆军参加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