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计谋故事
5793000000002

第2章 脚下有黄金

陈爷是个剃头匠,年轻时就一头挑着火炉、一头挑着剃具走村串乡,他剃了一辈子头,可别的头不会剃,就只会剃光头,“刷刷”几十刀,准保刮出一个不见茬的青光葫芦头。

有一年,邻庄二柱子爹眼看要咽气了,二柱子人腿跑成狗腿,急着来请陈爷去给爹剃头刮脸。陈爷到了他家,用热水给二柱子爹烫了头,又用热毛巾包着头焐了半晌,刀下比平时多带了些劲,没想到竟出现了奇迹: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二柱子爹竟然又活转过来!半个月后,二柱子爹眼看着又是进气少、出气多,陈爷再去刮头,二柱子爹又阴差阳错地活转过来。再过了半个月,陈爷又为二柱子爹刮了一次光头,就这样来了三遍,二柱子爹才吐出最后一口气。

从这以后,陈爷的名声传遍了乡里,好多孝子在老爹老娘弥留之际,都要请陈爷去剃头刮脸。

这天,一辆小轿车一路鸣着喇叭来到陈爷家门口,车上下来一个梳大背头的青年人,西装革履,肚大腰圆。来人叫“大面包”,今天是来请陈爷去给老爹剃头刮脸的。大面包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原来住在马家楼,后来在镇上办了厂、盖了楼,全家都搬到了镇上。

陈爷做这档子事从不怠慢,他立马上车赶去。车停下来时,陈爷才知道这里不是大面包镇上的新宅,而是十里外的马家楼老宅。陈爷随着大面包进了院子,只见四间老屋烟熏火燎、千孔百疮,院子里、墙根下被挖得乱七八糟,走进堂屋,见瘦骨嶙峋的老人躺在一张破旧的床上,身下垫的是一条麻袋,麻袋下面是秫秸。屋里缺这少那,连陈爷为大面包爹烫头洗脸用的热水,还是到邻家借的,气得陈爷愤愤地指着大面包说:“有你这样的儿子吗?”

陈爷剃完了头,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家后,把这事对庄上人一说,庄上人这才告诉他:大面包听爹说有两坛子银元记不清埋在哪儿了,他让陈爷来剃头,是想让爹多活几天,不是孝顺,是要让他爹回忆起银元埋在什么地方。那院里院外挖得鸡抓狗刨的,原来是大面包挖地三尺想找银元。陈爷连连摇头叹气,把大面包大骂了一通。

半个月后,大面包的爹还没有回想起银元埋在什么地方,眼看着人快不济了,于是大面包开车来接陈爷去给爹刮光头。陈爷跟大面包上了车,一路上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大面包说:“你真想要那两坛银元,就听我一句话。”

大面包连声说:“只要俺爹能多活几天,回想起银元埋在什么地方,陈爷,你叫我干什么都行。”

陈爷说:“那好,把你爹接到镇上你的新宅去。”

大面包一愣,不情愿地说:“我爹是快要死的人了,到我新宅去怎么弄?”

陈爷一笑,开导说:“换个地方,说不准你爹就想起来了。”

大面包一寻思,觉得这话有一定道理:爹一辈子住在老宅里,换个地方,说不准就想起来了呢,于是他就把奄奄一息的爹送到了镇上的新宅里。陈爷为老人烫头刮脸,还让大面包的媳妇好生伺候公爹。

大面包的爹也真邪,有儿子、媳妇好生伺候,孙子成天在跟前,不光干巴巴的黄脸上有了血色,竟然还能下床走路了。又过了半个月,大面包的爹又不行了,陈爷又被请去剃头。这天,大面包被朋友请去吃饭,屋里只有陈爷和大面包的爹两个人,陈爷为老人刮完头,老人一把抓着陈爷的手说:“老弟,谢谢你了。”说完,手一松,头一歪,竟驾鹤西去了。等大面包喝完酒吃完饭,打着饱嗝回到家,他爹的身子都凉了老半天啦!

大面包一看急了,“扑通”一声在陈爷面前跪了下来:“陈爷,我爹临终时有没有说那两坛银元埋在什么地方?”

陈爷想告诉大面包他爹没说两坛银元的事,但转念一想,便说:“你爹临终时是说了两坛银元的事,但有两个条件,你办好了,我就告诉你。”大面包立刻答应了,于是陈爷便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大面包为了得到那两坛银元,三天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投资3万元维修镇小学的教室,二是投资5万元改建镇上的敬老院。大面包的义举在全镇引起了轰动,这些天里,他买砖运料,日夜操劳。

不料眼看将要竣工,资金却短了一截,大面包已经倾尽了钱财,正当火烧眉毛时,这天晚上,陈爷来到了大面包家,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沓钱,说:“这是我大半辈子攒下的一万块钱,你拿去用吧。”大面包感动得眼泪直淌:“陈爷,等找到我爹那两坛银元,我一定还你!”

半年后,大面包完成了陈爷交办的两件事,县电视台也报道了,大面包一时间成了县里的知名人物。这天,大面包开着轿车把陈爷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说:“陈爷,我现在口袋都瘪了,你那一万元钱,只有用那两坛银元的钱来还了……”

陈爷望着累瘦了的大面包,说:“傻孩子,你爹小时候放牛当长工,他哪来的两坛银元?那是你爹怕你冷落了他才这么说的呀!”

大面包忽然明白了陈爷所作所为的良苦用心,眼眶一热,“扑通”又一次跪倒在陈爷的面前……

陈爷感慨万千地说:“孩子,你找到的不是银元,是金子呀……”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