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商战故事
5796200000003

第3章 妙笔戏酒家

乾隆皇帝下江南,这天来到杭州城,正好有一酒家开张,“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他吸引了过去,于是他就在酒家里一张空桌前落了座,要一壶酒,点两个菜,优哉游哉地品尝起来。

可酒刚一进口,乾隆就觉得不对劲:酒里掺了水。再瞥眼酒壶,发现也不对劲,要比通常的小一圈。他顿时心里就来了气,脸一耷拉要发火。可再一想,忍住了:人家开个酒家也不容易,明着说破,不就马上坏了人家的名声?倒不如戏他一戏,让他自个儿悄悄改了的好。于是,他把小二叫过来,吩咐道:“把你们老板找来,我有话说。”

不一会儿,老板就点头哈腰地跑了过来。

乾隆说:“我从京城来杭州办事,恰逢酒家开业大吉,有幸之余,想写几个字为你们贺贺喜。”老板自然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就是当今皇上,但听说是从京城来的,看面相不怒自威,猜测绝非等闲之辈,于是连忙叫小二取来笔墨纸砚。

乾隆于是大笔一挥,写了四个字:莱梨乐枣。

“好字,真是好字!”老板一面由衷地称赞,一面又疑惑地问,“先生的意思是……”乾隆微微一笑:“莱阳的梨,乐陵的枣,举世闻名。但愿你们酒家生意也能如此啊!”说罢,就告辞了。

老板望着乾隆远去的背影,越想越觉得这四个字意义深长,于是当天就请人将它装裱制成匾,挂在酒家当门的墙上,盼着它能给酒家带来好运。

可让老板想不到的是,酒家开张以后,生意越做越清淡,这天眼看开门已有两个时辰了,店堂里却一个顾客也没有,老板急得除了朝伙计们瞪眼睛,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来,好不容易来了一位秀才模样的人,盯着墙上那块“莱梨乐枣”的匾看了半天,忽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老板当然是个精明人,一看这情势就知道匾中必有缘故,于是双手一抱拳,对秀才说:“先生,您今天能进我的门,说明咱俩缘分不浅,不管怎么着,你我也得喝上一壶!”他请秀才入座,吩咐伙计上酒上菜,两个人于是就对饮起来。

秀才抿了一口酒,提起酒壶看了看,问老板:“酒家开业不久吧?生意不好?”老板面露愁容地直点头。

秀才抬头瞧一眼挂在墙上的匾,自言自语道:“这就对了。”

老板一听急了:“什么对了?是匾上的话有名堂?”老板赶紧把“莱梨乐枣”的来龙去脉给秀才说了一遍。

秀才一听就笑了:“给你题字的人其实是在说你呢!”

老板一惊:“他说我什么了?”

秀才慢条斯理地说:“你想啊,莱阳的梨以汁多闻名,乐陵的枣以核小传世,这‘核’字这一带人的口音不是与‘壶’字很像吗?‘莱梨乐枣’,莱阳梨水多,乐陵枣核(壶)小,不正是说你酒家的酒水分大,而酒壶小吗?难怪生意清淡,原因正在于此啊!”

被秀才这么一指点,老板心里懊悔得要命:自己居然把人家骂自己的话做成匾,还在店堂里挂了这么长时间。他“腾”地站起来,嚷嚷道:“小二,小二,快给我把匾拿下来,砸了它!”

老板气得脸色铁青,可秀才却在一旁不慌不忙地劝他道:“老板大可不必发怒啊,你的酒我尝了,酒壶我也看到了,人家说没说错,你老板心里最清楚呀!我看那人没有当场点破你,就已经给了你很大的面子啦!”

秀才拉过老板,重又坐了下来:“来来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咱俩先干了这杯再说。”

老板想想秀才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就是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蔫头耷脑地坐在那里,好半天也不吭声。

秀才劝他说:“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实在’两个字,我看你只要在这上面下点功夫,生意一定会红火起来。”

秀才说得轻言慢语,可老板却听得眼睛一亮。这话他以前不是没听到过,只是此刻在空荡荡的店堂里,他才听进心里去。想想真是这个理啊!

老板拱手对秀才说:“敢问先生,能否给小店指点一二?”

秀才说:“老板,你这是抬举我了。不过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斗胆给老板进一言:第一,老板不如就把‘莱梨乐枣’这四个字做成酒家的招牌,倒也别出心裁;第二,既然招牌改了,索性就把莱阳的梨和乐陵的枣做成酒家的一道主菜,味道做好了,吃客哪有不回头的啊?第三,当然了,这装酒的壶和壶里的酒……”

秀才刚说到这里,老板马上抢着说:“当然改,我马上改。”

老板觉得这秀才和自己挺投缘,就兴冲冲跑去拿正宗的“状元红”酒来,想与秀才好好喝一盅,可谁知等他端着酒坛子出来,秀才已经走了。老板不由想起那天“莱梨乐枣”题字时的情景,心里寻思着:这秀才会不会也是来戏弄我的?可想想他的点拨确实有道理啊,决定还是先照着试试。

这一试啊,果然,酒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纷纷登门入座,时间不长,老板的酒家就真的在杭州城里出了名。后来,“莱梨乐枣”的名声越传越远,老板索性北上创业,在京城开了一家规模更大的“莱梨乐枣”酒家。

这天,老板正在店堂里招呼客人,一转身,和一来者打了个照面,他不由惊叫起来:“这不就是当年给我题字的贵客吗?”

来人正是乾隆。老板向乾隆拱手施礼,动情地说:“多亏先生当年的题字啊,后来有个秀才也给小店指点迷津,两位先生都是我的恩人哪!”老板亲自给乾隆上酒上菜,一边上一边介绍,乾隆喝一口酒品一口菜,吃得不亦乐乎。

吃完了,乾隆又叫老板去拿纸砚笔墨来,说是要为酒家题写店名。老板一愣:“‘莱梨乐枣’,挺好,挺好呀!”

乾隆哈哈一笑,说:“我给你在这店名后面再加三个字,这回你放心,不会再叫你出洋相啦!”

等到小二将纸砚笔墨送来,乾隆“刷刷刷”挥笔写了三个雄浑有力的大字:又一村。还落了款:乾隆御笔。

我的妈哟,这不是当今皇上吗?老板“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乾隆道:“起来吧,不知者不为过。朕今天总算是看到你在真正做生意了,好自为之吧!”

没多久,乾隆御笔题招牌的事儿立刻在京城传了个遍。老板这回自然是请了最好的师傅,把它装裱制匾,然后选了个黄道吉日,隆重地在店堂里挂了起来。

不用说,这以后酒家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

(艾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