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5818600000002

第2章 白羊座——阳谋春秋宋太祖

白羊座的人爱憎分明,也可以说直接、单纯——我说喜欢你就喜欢你,说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很直接。白羊座的人很难去搞阴的,他所动用的手段很少有阴谋,基本上都是阳谋。就连诡诈的军事让赵匡胤玩起来,有时候也来个正大光明。

白羊座的帝王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

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363年4月16日)

北魏孝明帝元诩(公元510年4月8日)

唐德宗李适(公元742年4月19日)

唐昭宗李晔(公元867年3月31日)

后汉隐皇帝刘承祐(公元930年3月28日)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

金世宗完颜雍(公元1123年3月29日)

金宣宗完颜珣(公元1163年4月18日)

我们看右边一幅京剧上赵匡胤的脸谱图,十分有意思。赵匡胤脸谱谱式为“红整脸”。“整脸”是指用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不勾出任何花纹,不歪不破。赵匡胤的脸谱为什么是红整脸呢?因为在京剧脸谱中用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也代表着热情奔放、坦率真诚、勇猛莽撞、性格耿直、豪放大度、宽厚有量……这些都是白羊座人的特点。而赵匡胤(公元927年3月21日)又恰恰是白羊座。

另外,本身在中国的民间传说或传奇戏剧中的赵匡胤就是红脸,说他是“面如重枣”,就像重阳节那红枣似的。

中国有句对男人的褒义形容词称“红脸汉子”。什么叫红脸汉子?不藏私、不藏奸、有一说一、直来直去、不会掖着藏着、不会作假、不会来阴的暗的脏的烂的、见义勇为、猛烈刚强、讲义气、够朋友、值得交。这样的男人叫红脸汉子,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人。

行动第一 见义勇为

大家都知道民间传说中有《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段子,说的就是赵匡胤在未登帝位前的“青葱”岁月之时,在长安愤惩强暴后,为避祸而乔装改扮离开长安。一日,路过清幽观,偶然发现了被强盗囚禁于暗室的姑娘赵京娘。白羊座那是一个“行动派”星座,不像有些星座,是天桥把式座——光说不练。白羊座的人以行动为第一,见义勇为。可以说白羊座都是活**啊!见到女子落难,焉能不救?于是,赵匡胤就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弱女子伸出真诚地援助之手,把她救出虎口。一打听,她家还挺远。赵匡胤怕赵京娘路上再遇到歹人,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我送你回家!于是迢迢千里相送。

为避男女之嫌,反正都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咱们干脆结拜为兄妹。一路俩人是兄妹相待,日夜兼程起居饮食坐怀不乱。坦率吧?真诚吧?路上也有匪徒恣扰,但赵匡胤武艺多好啊,自创“太祖长拳”,就是少林长拳,传说就是赵匡胤创出来的,所以少林长拳又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掌中一根虬龙棒(亦有做“囚龙棒”),武艺超群。

赵匡胤就凭着一身正气和刚强武艺,凭着白羊座人行动派做事风格,安全地将京娘从山西送到湖北的家中,那真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怪乎人们常说白羊是天生的侠客,是十二星里最GENTLEMAN的星座,身上的正义感是与生俱来的。“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这也是白羊座的人都能在困难和危险的关头,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品格和勇气,得到人们的敬佩和赞扬。也许正是这种仗义的性格,使得赵匡胤能风风火火闯九州,凝聚了天下好汉,成就了他帝王霸业!

爱憎分明 果断决绝

白羊座的人爱憎分明,也可以说直接、单纯——我说喜欢你就喜欢你,说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很直接。白羊座的人很难去搞阴的,他所动用的手段很少有阴谋,基本上都是阳谋。就连诡诈的军事让赵匡胤玩起来,有时候也来个正大光明。

比如,赵匡胤还在周世宗柴荣手下的时候,后周攻打南唐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南唐派来了不少援兵,为了切断寿州的援兵,必须先攻克滁州(今安徽滁县)。因这个地方是淮河南岸的军事重镇,更是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西北部的天然屏障。打下滁州,不但可以把寿州的外援给隔断,孤立寿州,还可以控制南下长江的门户。

这么重要的地方,人家南唐也不傻,早就派重兵驻扎在这里了。尤其在滁州北面有一个关隘叫清流关,关高墙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有南唐大将皇甫晖和姚凤率领十五万大军把守,那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夫当关,亿夫莫开。

皇甫晖可牛掰了:我看你周军得派多少人来打我!正牛呢,周世宗派赵匡胤带兵来了。皇甫晖在城楼上看:“一、二、三……”一数,啊!这小子就带了五千人儿?

正是,白羊座的人嘛,就是敢于接受挑战。这也反映了白羊座的人那种乐观主义精神,从来不在任何困难和失败面前低头。再说了,不打也不行啊,要想打寿州就得打滁州,要想打滁州就得打清流关。但是,人家十来万,自己兵几千,自己在关下,人家守着关,敌众而我寡,你说怎么办?强打?找死。不打?不成。

这时,本地有个姓赵的人(很多人说是赵普,个人保留意见)告诉他:这里有一条小路,可以不用打清流关,直接就绕到它的背后了,不过道路比较难走。

但困难挡不住白羊座。具有明快决断力的“赵白羊”立刻行动,连夜带着大军沿小路悄没声动的就绕到了清流关身后了。清流关守兵眼睛光盯着前面了,哪知道后面来人啊?早晨起来像往常那样把后门就给打开了。

赵匡胤早就带兵埋伏在那里,一看门开,立刻杀出,出其不意,杀进城内,逢人便砍,遇人便剁,挨着就死,碰着就亡,顿时清流关内大乱。守将皇甫晖大吃一惊:本来是脸前的痤疮,怎么成屁股后面的痔疮了?转移得太快了吧?抵挡不住,带着残兵败将退守滁州去了。这一仗,打得皇甫晖的兵没剩多少了。

赵匡胤乘胜追击,攻打滁州,站在城下让皇甫晖投降。

这下老将军皇甫晖急眼了,扒着城垛口喊上了:“嗨!姓赵的,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不过是各为其主。你已经偷袭了我的清流关,穷追猛击又来打滁州,未免欺人太甚吧?自古以来,自有战死的将军,没有投降的懦夫,你想要我投降,没门儿!哎,赵匡胤,你要真是条汉子的话,你有没有胆量,让我率部出城,摆好阵势,堂堂正正,一决高下?”

到这个时候,赵匡胤什么反应?他居然答应了,让皇甫晖出城对决,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很正大光明?当然,皇甫晖开关后出了意外,由于关内人马众多,现如今可能都被吓破胆了,往外一放,没有了秩序。你拥我挤,乱成一团。赵匡胤一看有机可乘,立刻调动了白羊座的人当机立断、付之行动和速战速决的优点,拍马舞剑直奔皇甫晖,一剑砍中皇甫晖的脑袋,把他生擒活捉(可能皇甫晖练过铁头功)。因为这个,后世有人说:“赵匡胤是故意放皇甫晖出来的,这是个阴谋,是故意趁他出来之时阵脚大乱,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对于这个观点未免有些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皇甫晖那是南唐有名的老将军,勇猛善战,平常治军有方。赵匡胤又不是神仙,他怎么就敢确定皇甫晖一出门阵脚必然大乱呢?又怎么能确定,自己肯定能趁着阵脚乱就可以突袭取胜呢?既然这些都不能肯定,那么赵匡胤答应皇甫晖出门就是冒险,他这种行为我们只能看成是他白羊座光明磊落的一个特点了。

再加上,白羊座本身坦率真诚、豪放大度、宽厚有量。所以,白羊座的人对待自己的敌人,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人都比较的宽厚、仁慈。赵匡胤就是这样,心地是比较宽仁的。他虽然身为大将,领兵作战。但他骨子里的理念确实不愿意杀生,以仁为本。

宽仁大度 以仁为本

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七月,赵匡胤一行等人巡视了武成王庙。

武成王庙是个什么机构啊?这个庙在古代了不得。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人“文”崇孔子,到了唐玄宗的时候,李隆基一高兴就给孔二爷(尊称一下吧)封了个“文宣王”,供奉他的庙就叫“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简称“文庙”。有“文庙”就得有“武庙”,就像有“龙王庙”就得有“火神庙”,有“娘娘宫”就得有“阎罗殿”一样,都是配对矛盾统一的。

“武庙”就是供奉那些打仗牛人的庙宇。主神就是扶周灭纣的姜太公,所以开始叫“太公庙”。为什么供奉姜子牙?一者,他可以说是军事家的始祖了,也有著作,还打了胜仗,安邦定国。另外,估计那时候就把姜子牙传神了,可能就已经能够“斩将封神”了,手里一根打神鞭,连神仙都能打,何况打凡人呢?肯定要供就供他啊。所谓,“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嘛。这太公庙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到了肃宗朝。可能李亨因为安史之乱弄得脑仁都疼,心里埋怨他爹李隆基:你封什么孔子文宣王啊,那有什么用?现在要打仗,得动武,得求一些武神保佑早日平灭叛乱。唐肃宗干脆就把姜子牙追封为“武成王”了,结果太公庙也立刻鸟枪换炮,升格为武成王庙,与孔二爷的文宣王庙对等了。

文宣王庙孔子身边有七十二贤,武成王庙自然也不能说就姜太公老哥一个,还得有些“陪神”。不过,在当时,武成王庙可是绝对的“牛庙”,里面的供奉,不是谁想享用就能享用的。能和姜子牙在一庙受飨的“陪神”也得是武功卓著之人。所以,从历史各朝代里的武将中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拔了又拔、捡了又捡,最后也选了七十二位,跟文宣王庙七十二贤相对应。于是乎,姜太公身边就陪了这么一批人: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张良、韩信、诸葛亮、关羽、张飞、李靖、徐懋功……不用再往下列举了吧?这些人选出一个来就够中国折腾一阵子的。

赵匡胤这天就来参观武成王庙了,本来挺高兴的,但看着看着,赵匡胤脸沉下来了。怎么?他看到白起了。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大将,而且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大将,可怕到什么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死在白起手上的其他六国将士达160万之多,也就是说白起把当时六国一半的男壮丁都给灭了。最厉害的一次,那就是秦赵长平之战。说因为赵括纸上谈兵,让秦将白起俘虏了赵国四十万士兵。结果,一夜之间,白起把这四十万俘虏全都给“坑杀”了。其实,“坑杀”应做“阬杀”,就是用欺骗的手段杀死降军的意思,当然也有些人理解为挖个大坑把人活埋了(好像秦国论战功都是数人头,莫非活埋后再扒出来砍头)。你说这人可怕不可怕?都不能称之为“战神”了,简直是“杀神”啊。无怪被选为七十二战将前十名,就排在姜太公左列第一个。

可是,赵匡胤看到他火了,用手一指,说了一句话:“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说像白起这样的连俘虏都杀的人,还有什么武德?根本不配放在这里受供奉。“把白起的塑像给我抬出武成王庙扔了!”扔哪儿去?反正《西游记》上从庙里抬出神像都扔进“五谷轮回之所”,这个是不是也扔那里就不知道了,反正给扔了。

赵匡胤为什么那么恨白起啊?不是恨,是看不起他。其一,赵匡胤看不起“杀降”之人——人家都投降了,又没有威胁你的生命,你把人给杀了,太不仁慈了,白羊座的人看不上眼;其二,白起杀人是用欺骗的手段杀的,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嘛。行事一向磊落的白羊座哪能看得起这样的行为呢?所以,白起的塑像下台了。

不仅赵匡胤让白起下台了,而且紧跟着张飞、关羽等二十二人也集体丢了“饭碗”,光荣下岗。有人可能问了:张飞下岗可能是这位太莽撞,赵匡胤看不上。但关公这么大的腕,忠义无双之人怎么也给拿下来了?虽说关羽在民间的呼声挺高,但在胸襟宽广的白羊赵匡胤眼中他却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关羽确实目空四海,尤其对读书之人更是不屑一顾,这点让非常尊重文士的赵匡胤受不了;另外,关羽还跟曹操争过一个美眉,最后愣是没能争过人家曹操,这也让赵匡胤很鄙视;再加上在当时,民间对关羽的崇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到后世武成王庙基本被关帝庙给代替了),当时太公身边左右十位最高的战神三国中就选了诸葛亮,关羽靠边站,根本排不到前十强。再加上赵匡胤看不起他,前七十二强都别进了,也给扔了。当然,关羽被扔了六十年之后,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他又“复职”重新进去了。

有人可能要问赵匡胤了:“这一下子从武成王庙里剔除二十多个,不就跟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对不上了么?”怎么对不上了?剩下的这五十位随便选俩都能把孔门七十二贤全给扁了。

赵匡胤的宽仁大度是不针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的,可以说他的这种宽仁大度是“普适”的。他对前朝政权的继承人是宽仁大度的。我们都知道,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老柴家的政权。登基之后,就得把老柴家从宫里清出去,皇宫从此改姓赵了。清人的时候,赵匡胤发现有个宫嫔抱着一个孩子往外跑呢。赵匡胤就把她给叫住了:“你抱的孩子是谁啊?”宫嫔吓得浑身打哆嗦,不敢说假话:“是周世宗的儿子。”

这个问题严重了。赵匡胤刚刚从周世宗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手上夺了权。历代这些被夺权的旧皇室成员都是新皇帝最为忌惮的人,新政权没有稳定,老政权阴魂未散,前朝遗老遗少很容易打着旧皇室成员的旗号来个“反X复X”。所以,历史上很多篡位夺权登上宝座的皇帝都会对前朝皇室成员大开杀戒,以图政权稳固。现在,赵匡胤刚掌了权,连柴宗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都不知道呢,这儿又冒出来一个“先帝”的儿子,气氛立刻就紧张起来。

当时,赵匡胤身边跟着一帮文武,像范质、赵普、潘美都在。赵匡胤回头就问他们:“你们看这孩子我应该如何处理呢?”赵普等人很干脆,这还用问么?“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啊,我的陛下!”

赵匡胤听完没做声,一看潘美在后面站着没说话,赵匡胤就问:“潘美,你怎么不说话呢?你的意见呢?”

潘美仍然不言语。赵匡胤明白,这些人可能有所顾虑,怕直言说出来惹祸上身,好吧,既然你们不敢说,朕就先把我的态度告诉你们:“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我白羊座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儿呢?

潘美一看皇上的态度是这样的,他这才敢开口说:“陛下您别忘了,当年您和俺老潘可都在同一个老板——周世宗柴荣手下打工。现在你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你说让我怎么说?我要是劝陛下杀了这孩子,我对不起老老板周世宗;但我要是劝陛下不杀这孩子,陛下您一定会怀疑我的忠心(你怎么向着老老板,不向着我这新老板呢?)”

赵匡胤听完笑了,明白潘美是不希望自己杀死这个孩子的,“好吧!我不杀他。你把这个孩子领回家抚养去吧。不过,周世宗的儿子在名分上不宜做你的儿子,这样吧,你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侄子抚养吧。”

潘美遵命,就把这个孩子收到了自己老潘家,取名潘惟吉(碰上白羊座的皇帝,他确实够惟吉的)。打这后,对此事,赵匡胤再也没有过问过。后来,这孩子长大成人,不但没有受到任何迫害,反倒做了刺史高官。不但是他,就连周恭帝柴宗训退位后也被赵匡胤封了郑王,落了个善终。

他对降服割据势力的统治者是宽仁大度的。

赵匡胤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天下有很多的割据势力,赵匡胤通过统一战争,把他们逐一消灭,这些势力的统治者大部分都投降了赵匡胤。对于降服割据势力的统治者,大部分帝王都是采取极端的手段进行迫害。比如,唐统一天下时,俘虏了西秦皇帝薛仁杲、夏王窦建德、后汉王刘黑闼等,都给杀了。可赵匡胤不然,他坚持不杀降王的政策,把所有投降来的君主统统给养了起来。这一点就很能表现出白羊座的光明坦荡,跟他兄弟阴险毒辣的天蝎座皇帝赵光义有着巨大差别。

举个例子,宋军平定后蜀后,赵匡胤下诏让后蜀统治者孟昶前来京城。

这时,有大臣秘密向赵匡胤上奏说:“孟昶统治后蜀三十年,后蜀离京城千里远,请陛下擒捕孟氏,杀掉他的臣僚,以防途中变乱。”

赵匡胤看了,轻蔑地一笑,提起朱笔,在奏折后面批了六个字:“汝好雀儿肚肠!”你的肚肠怎么跟老家贼小麻雀似的,太不大气了!

宋太祖不但没有擒捕、杀害孟昶及其臣僚,反倒是派人准备御府供帐、鞍马车乘,高规格的仪仗队伍开赴江陵,把孟昶和后蜀的那些文武大臣迎接到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孟昶的老母亲李氏这一次也跟随孟昶到了京城。由于李氏知书达理、为人明辨,宋太祖对她相当尊重,在诏书中尊称“国母”。这回,李国母也到了京城。

宋太祖专门派轿子把她抬进宫中,百般安慰这位老人家,说:“国母您老人家千万别因为国家没了而伤心,要保重身体。您也不必太思念故乡后蜀。等过些日子,朕一定派人把您送回老家蜀地。”

李氏说:“我的老家原本是太原。要是我能归老太原,可以说是我最大的心愿。”

当时,宋太祖正准备北伐北汉,太原就是北汉的都城,所以,听李氏这样一说,宋太祖非常高兴,说:“俟平刘钧,当如母愿。”等我平灭了北汉君王刘俊后,一定送您到太原。

您看,宋太祖跟李氏的这番对话,多如一个晚辈在跟一个老人家唠家常啊。

别说对这么一个老人家,就是对数次违背宋太祖命令拒不进京的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也只是给他名了个“违命侯”而已,丝毫没有难为他。至于这位狮子座的后主李煜最终还是被毒死了,也是宋太祖兄弟天蝎座的赵光义所为,如果太祖在世,是绝不会难为李煜的。

他对仇人是宽仁大度的。

赵匡胤在二十一岁时离开家门,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闯荡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正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此后的三年之中,赵匡胤饱尝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上过当、挨过揍、偷过菜……备受别人轻蔑与白眼。实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了,想回家又没有脸回去,只好硬着头皮,投奔父亲(赵弘殷)的同僚复州(今湖北天门)防御使王彦超。

王彦超一看这家伙跟个要饭叫花子差不多少,满脸污垢,一身破烂,这不是“犀利哥”么?还想在我这儿混饭吃啊?影响我的军容!看在同僚的面子上,给了十贯铜钱打发了。

赵匡胤虽说生气,但人不逢时的时候又能怎么样呢?揣上钱又投奔父亲的另外一个同僚——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董宗。

董刺史还不错,看在老赵的面子上收留了小赵,让他当了个小通讯员,跑跑颠颠,干个杂活什么的。可董宗的儿子董遵诲对赵匡胤却十分看不起,仗着自己官二代的身份,对赵匡胤呼来唤去,极尽侮辱之能事。赵匡胤经常被气得肚皮发胀,但也只能暗气暗憋。

有一次,也不知为什么,董遵诲居然跟赵匡胤辩论起了兵法。这不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夫子门前卖字画、盖茨门前玩电脑么?他一个公子哥官二代,连纸上谈兵都不会,怎么能是胜过流氓、赢过地痞的赵匡胤的对手呢?当时,被赵匡胤弄了个大红脸,有些恼羞成怒了,连挖苦带损:“你赵匡胤既然那么懂兵书战策,才华盖世,又怎么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还要跟着我爹混饭吃呢?”说完,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赵匡胤这次真伤自尊了,可能这些天也攒了点积蓄,接着闯天下吧,扛上包袱,他又走了。这一走,真就时来运转,芝麻开花——节节高,直接就高到了九五之尊。到这时候,一查官员花名册,嘿,看到个老熟人。谁?董遵诲。这小子凭着他父亲在后汉的老关系一步一步也做到了骁武指挥使。不过,时代风云骤变,后汉变后周,后周变北宋,城头变幻大王旗,董遵讳也变来变去变成赵匡胤手下之臣了。宋太祖觉得挺有意思,“召我那董爱卿来京与朕谈谈——兵法!”

董遵讳天灵盖没吓飞了,还谈兵法啊?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啊。没想到青蛙变天子了。我原来可没少欺负了他,这下他肯定要打击报复。欺负皇上,这罪大了。见到赵匡胤,董遵讳伏地请死,都不是请罪了——赶紧把我杀了吧,担不起这个心。

宋太祖笑了,命手下之人把他扶起来,就问他:“哎,你还记得那时你跟我说过的一个梦么?”

当年,董遵讳不是看不起赵匡胤么?曾经有一天,董遵讳把赵匡胤唤到身边,告诉他:“我经常做一个梦,梦见城上有紫云如盖,又梦见我登临高台,遇到了一条一百多丈长的黑蛇突然就化作成了一条龙,向东北方向飞走了,身后是雷电交鸣。你说说,这是什么吉兆呢?”其实,当时公子哥董遵讳无非想在赵匡胤面前炫耀自己,显得自己高他几等。结果,赵匡胤就把这事儿记心里了,今天拿出来一问,董遵讳刚站起来,又趴地上起不来了——吓瘫了。

跟着董遵讳来的有很多他的部下,早知道董遵讳得罪过万岁爷,赶紧进行政治投机,纷纷向宋太祖告发董遵讳的不法之处,俨然要帮着皇上把董遵讳置之死地而后快。

可谁也没想到,宋太祖并没有惩治董遵讳,让他起来说:“我刚刚下令赦过责功,又怎么可以纠缠过去那些不快的事呢?你不要担心,朕不仅对你既往不咎,还要重用你。”于是,宋太祖就把边镇通远军(治所在今甘肃陇西)交给他治理。

董遵讳感恩戴德,果然日后立了大功,受到宋太祖的嘉奖,还把自己穿的珍珠盘龙衣赐给了他。后来,宋太祖听说董遵海的母亲在幽州落难,下落不明。宋太祖又自己花钱雇用边民,让他们帮着把董母找到,偷偷接到京城,然后又派人送到了董遵讳的手中。

这段君臣恩仇生动体现了白羊座的宋太祖为人豁达宽仁。他对属下臣僚是宽仁大度的。

白羊座的人心胸宽广,在宋太祖对手下臣僚的态度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宋太宗用膳时,发现有一只虱子正沿着碗沿儿滑旱冰呢。这要换作其他君王,肯定龙颜大怒,给皇上吃的东西卫生标准都不合格,哪还了得?御膳房掌膳人员轻者掐监入狱,重者人头不保,弄不好给安个谋害君主的罪名,全家抄斩,诛灭九族都有可能。幸亏今天这事儿碰到了白羊皇帝宋太祖。他把虫子挑走,不但没发火,反倒怕身边的人处罚掌膳人,赶紧嘱咐他们:“这事儿不要让掌膳者知道。”到这个时候,赵匡胤居然先替一个小小的掌膳人着想,怕他得知此事产生心理阴影。无怪乎,人们称白羊座就像年幼的孩子一样真情流露。

宋太祖一辈子没有诛杀过有功之臣(当然贪官污吏还是杀了一些的),不仅他不杀,还立下密约让子孙后代“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誓不诛大臣、言官”。

宰相赵普曾多次劝他打击报复那些过去对他不友善和说过他坏话的人,但宋太祖却很少这样去做,他说:“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

宋太祖特别留意刑政,尤其是到了在位后期,犯死刑的人,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多都会被死刑变死缓、死缓变宽免。以至于从开宝二年(公元969年)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六年的时间内,太祖宽恕的死刑罪犯居然达4800人之多。

正是因为他这样做,才使整个宋朝的言论很为宽松、自由。才让宋朝被后人评为最小资的朝代,古代中国人幸福指数最高的时代。

心胸宽阔 敞亮端直

赵匡胤心胸宽阔,很少能够藏得住脏的烂的东西。

乾德六年(公元698年)的正月,皇宫大内修缮完毕,赵匡胤给各个门都赐了名字,心情很是舒畅,往寝殿那儿一坐,命令:“把宫殿里所有的门都给朕打开!”轰隆隆……所有的门都打开了,一个个都端直开阔,没有什么遮蔽,赵匡胤当时就对左右大臣说了:“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矣。”就说这些门就跟我的心一样,是敞亮的、端直的,没有歪的邪的,没有什么遮蔽,人人都能看见。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白羊座的自我表白。难怪朱熹看到这段史料发出感慨:“太祖不为言语文字之学,而方寸之地,正大光明,直与尧、舜之心合。”史书上也记载,赵匡胤是“容貌雄伟,器度豁如”。

还有一次,宋太祖坐着车路过大溪桥,遇到了疑似恐怖袭击,也不知道从哪儿射来一只冷箭,正钉在銮驾车的黄罗伞上。当时,没把宋太祖身边的这些警卫给吓死,赶紧一方面四处搜捕恐怖分子,一方面保护圣驾,“皇上,坐在车上,别下来,危险!”可是,赵匡胤却没当回事儿,不仅下了车,而且这位当众把龙袍扯开了,袒露出胸脯,冲着四下转了三圈,一边转一边笑着喊:“哎,来来来,瞄准爷这儿,让你射!让你射!”由此可见,白羊座是多么的自信和痛快。

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常常觉得圆滑、弯曲是自保之术,其实也不尽然,有时敞亮、端直却是保命要法。对于直来直去的白羊男赵匡胤来说更是如此。

他还在柴荣手下为臣之时,有一次,柴荣召赵匡胤喝酒。君臣二人推杯换盏喝得非常痛快,不一会俩人都喝得醉眼蒙眬、舌短耳红了。这时,柴荣借着烛光盯着相貌堂堂的赵匡胤,打量了半天,突然一拍桌子,“哎呀!你这小子好面相啊,你看你方面大耳,真乃一派帝王气象。嘿!说不定今后也会有九五之尊之时呢。”

就这一句话,把赵匡胤吓得出了一身汗,酒精也顺着汗毛孔发挥完了,吓醒了。皇帝对自己说自己能当皇帝,这还了得啊?天无二日,国无二君,难道说皇上对我有什么怀疑了吗?这要是一般人,可能得吓得赶紧跪下,以头撞地,口呼:“万岁,微臣万万不敢有非分之想……”请皇上能宽恕,可赵白羊没这样做。他仍然端起酒碗猛喝几大口,然后,也看着皇帝柴荣的眼睛,很真诚地说:“陛下,臣不仅仅是方面大耳,而且我还体壮如牛呢。不过,这些都是属于陛下您的,臣时刻准备着把这一切奉献给陛下。别说耳朵脸面了,臣的心肝也很肥厚,皇上要是需要的话,任何时候只管命人来取就是,臣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呵!这一番表白说得柴荣热血沸腾,很是感动。

但人家赵匡胤还没说完呢,他继续动情地说:“陛下刚才说的话,让臣如万箭穿心啊。臣长的是方面大耳,这我有什么办法?那是父母所赐;但皇上身登大宝,却是天命所归。臣不能违父母之命,只能生成这个样子;就像陛下不能违背天命而拒绝皇位一样。所以,陛下您刚才说这话,真让臣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陛下指点迷津,告诉臣该如何是好?”你说是让我死啊,还是让我辞职,你说句痛快话吧。

周世宗柴荣听到这里,倒不好意思起来,只能借着哈哈大笑遮掩自己的尴尬,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你这臭小子,朕几句酒后玩笑话,看你还当真了。来来来,不说这个了,继续喝酒!”

白羊靠着他的直爽、干脆化解了一次次危机。

在赵匡胤征战天下时,对一些国家的征战理由说得也相当直白、不遮不盖,心里怎么想就直接说出来。

当时在现今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这片地方有一个南汉国。这个国别得不产,专产昏君。南汉历代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清明仁慈之主,一个比一个荒唐。尤其到了赵匡胤所处的这个时期,南汉皇帝叫刘鋹(音若“厂”),这位把荒唐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鋹这个人宠信宦官,把大权全部都交给了手下的大宦官龚澄枢和陈延寿。虽说历史上宠信宦官的皇帝也不少,但谁都比不了刘鋹,因为他对宦官是极度宠信,简直犯了精神病。他认为,凡是正常男人都不正常!这话怎么那么别扭?就是说,正常男人肯定有家室,可以讨老婆啊,可以正常的生儿育女啊,这样一来,他活着就得先考虑这个家,考虑老婆孩子热炕头,他就有私心。像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对我大汉(南汉是史称,人家国号是“汉”)贡献全心全意的忠心。也就是说,要想让人全心全意为大汉服务,首先这个人得没有私心;要想使这个人没有私心,首先这个人得没有家庭老婆孩儿;要想使这个人没有家庭老婆孩儿,首先这个人就得没有性欲望或性功能;要想使这个人没有性欲望或性功能,首先他就得成为一个宦官。这个逻辑何其严密啊!这么一推理,最后刘鋹认定,只有宦官才能对大汉真正的忠心。

有了这个结论,南汉的大臣算倒了霉了,所有人统统都得割掉身下三寸半斤肉。当然,也有人不认为这是倒霉,为了升官发财自宫的也不在少数,也许《葵花宝典》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总之,这南汉国一时之间就成了太监国了,光皇宫里的宦官就七千多。这下,可苦了南汉国的妇女同胞了,但刘鋹这个混账皇帝高兴了,他可以让天下男人都无法雄起,唯有自己能独享南国丽人。

刘鋹有多少女人?成千上万。最受他宠爱的是一位来自波斯的美女。这美女长得漂亮,比杨贵妃还胖三圈。那还漂亮啊?情人眼里出西施,人家刘鋹就喜欢这四大白胖的,你管得着么?宠!要什么给什么,“说,要什么?”这波斯胖妞自幼生活在西域,没见过大海。而南汉地处两广、越南,海岸线太长了,波斯胖妞第一次见到大海就被……大海里的珍珠给征服了。特别喜欢珍珠,而且这珍珠还不能是一般的珍珠,必须是深海珍珠,往海底扎五百尺,从这里捞海蚌抠出来的珍珠才要。

刘鋹一听,没问题,就怕你提不出来要求,只要有要求,一定能办到。下旨,让那些渔民给我的美妞下海捞珍珠!什么?太深捞不起来!嘿!捞出来我重重有赏,要是捞不出来,你也就别上来了,等回头让人把你的死尸捞出来。

这下大伙不敢说什么了,捞吧!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位波斯胖妞捞出了数千颗珍珠。波斯胖妞活了半辈子,哪见过这么多的珍珠,没啥说得了,都把这些珍珠做成东西吧,珍珠衫、珍珠裙、珍珠帽子、珍珠围脖,左耳朵挂仨,右耳朵挂俩,脑门上顶五个……不知道怎么用了。刘鋹一看,原来美人这么喜欢珍珠啊,得了,我给你赐个名字就叫做“媚珠”吧。

她倒媚了,渔民倒霉了,下深海捞珍珠淹死的渔民不计其数。大家一听什么?皇帝给这娘们取个名字叫“媚珠”?“媚珠”啊,不像,倒像“媚猪”!所以老百姓,都管这位波斯胖妞叫“媚猪”以示厌恶。

除此之外,这变态的刘鋹又设置烧煮剥剔、刀山剑树等酷刑,极其残忍地虐待囚犯,甚至强迫囚犯与虎象角斗,白白丧命。

刘鋹的倒行逆施,使得南汉百姓民不聊生。消息传到赵匡胤耳朵里,激发起白羊座的侠义情结,他连说数遍:“吾当救此一方之民!”直接吧?豪迈吧?说完这句话,五个月不到,就把南汉灭了。

但别看刘鋹这样一个魔王,投降赵匡胤后,宽仁的白羊还是保全了他的性命。

灭南汉,赵匡胤只说一句话,灭南唐也是只说一句话。

当赵匡胤开始讨伐南唐时,南唐后主李煜派来使节质问赵匡胤,说:“我们南唐有什么罪过,你非得要揍我们呢?”

要是换上其他政治家,肯定义正词严地找出好多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人民了,为百姓了,替天行道了……把自己的战争描绘成“正义之战”。甭管真有理假有理,反正在舆论上要占据制高点。

可敞亮、痛快的白羊不这么认为,他会直抒胸臆,为什么打你们南唐啊?很简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打你,我睡不着,就这么简单,我白羊心里就这么想的,嘴上也这么说。只要是找来的理由,肯定都会被人反击。但我心里不舒服,这个理由,谁能反驳?

当然,这种敞亮、痛快、直来直去的白羊作风表现不好的话,就会成为暴躁、做事不太审慎,很少注意留有余地,缺乏冷静的头脑和周密的思索这样的不足之处。赵匡胤红脸汉子,有名的暴脾气。有件小事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有一次,赵匡胤下朝没事儿了,拿着弹弓在后花园射树上的小鸟玩。刚打到兴起的时候,有一名大臣说有紧急国事要立刻求见皇上。赵匡胤虽然扫兴,但是国事为重啊,“让他进来吧。”

内侍把这大臣领到赵匡胤近前,“什么事儿?”

大臣说什么什么事……

到底什么事儿啊?史书上没记载。为什么?史书只记对国家重要的事情,琐事小事根本就不记录。可见,这大臣说的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果然,赵匡胤耐着性子听了半天,听不下去了,“你等会,你唠叨了半天,就这点破事儿啊?这也不是你所说的什么紧急国事啊,你何故欺君啊?”

按说这大臣会来事的,承认个错也就是了,赵匡胤也不会难为他。没想到,这个大臣是个杠头,当时眼一瞪,脖一梗,顶了一句:“我说的事再小,那也比打鸟玩的事儿要紧!”

这下,惹恼了宋太祖了,这不是骂自己贪玩么?可恼!他立刻热血上涌,伸手把自己经常把玩的一柄玉斧抄起来,“啪!”就楔在这大臣嘴上了,当时,两颗洁白的门牙就光荣下岗了,鲜血直流。

说这位怎么不躲躲啊?躲得了么?宋太祖那是什么伸手?出手如电,没等他反应过来呢,牙掉了。

这个大臣也够光棍,一吭没吭,也不喊疼,噙着血,慢慢俯下身子,把那打掉的俩门牙给拣起来,揣怀里了。

呀!宋太祖一瞪眼:“你什么意思?把牙揣起来,难道还想找地方告我不成?”

这位臣子冷冷地看看宋太祖,淡淡地说了一句:“臣无权告陛下,但自会有史官会将今天的事记载下来的。”

宋太祖一听这话,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刚才自己确实做得太毛糙了,赶紧给这大臣赔礼道歉,并赐赏他不少东西。

白羊座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小孩脾气!

安全感强 手段光明

另外,我们看到,赵匡胤的脸谱上除了红色,还有黑白二色,这是他的两道眉,叫做“黑白两色眉”。黑眉大家都明白,为什么还有白眉呢?主要表示赵匡胤的江山是从人家后周柴氏孤儿寡母手中“篡夺”的,不光彩。另外也指他称帝后对臣子们有所猜忌。

其实,我们如果从白羊座的性格上分析,赵匡胤应该不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上段我们也说了,他是一个心胸豁达,真诚直率之人。这也印证了白羊座是最有安全感的星座,他的安全感在于白羊座的自信,不畏困难,喜欢挑战。因为不把所有困难放在眼里,所以他大无畏,所以他相当自信。但白羊座确实也是一个爱猜疑的星座。再加上赵匡胤毕竟后来成为了皇帝。皇帝的代名词就是“孤家寡人”,为什么称为孤家寡人,因为皇帝不可能有真正的贴心朋友。一是皇帝不敢有真正的贴心朋友,另一个是无论谁都不可能“敢于”成为皇帝贴心的朋友。虽然白羊座本身很豁达,但他仍然具备猜疑心,白羊座的人再是皇上的话,猜疑心则更加难免。但对于白羊座的人的猜疑,您尽管放心,无论他相信你,还是不相信你;打击你,还是不打击你。他大多都是采用明的手段,且仁慈宽厚的手段。赵匡胤就是如此!

赵匡胤即位之初,当时各地节度使的权力很大,一个个骄横得不得了,不把朝廷法度放在眼里,其他臣子也管不了,不敢管啊,都是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勋。宋太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传诏把他们都给召来了。每人给一把利剑、一柄强弓、一匹骏马。干吗?跟朕出去狩猎。这次狩猎跟以往不同,就皇上跟这些节度使,不带一兵一卒护卫,众人就来到固子门的树林当中。

“吁……”赵匡胤把马拉住了,“来,大家下马,先喝口酒,缓缓乏。”

这些节度使叽里咕噜都下了马了,铺上毯子一起饮酒。

几杯下肚之后,赵匡胤对这几个人说:“各位哥们儿,看见没,这里可十分僻静啊。哎,你们平常不是挺狂吗?这么着,这里寂静无人,干脆,你们谁想当皇帝,就把我杀了,然后你们也来个黄袍加身,登基坐殿怎么样?”

这些节度使立时吓得浑身冒汗,赶紧跪倒在地,战栗不已,腿肚子攥筋,连连称:“不敢!不敢!”

“真不敢?”

“真不敢!”

“我说哥几个,朕不是开玩笑,说真的,你看朕没带一兵一卒,你们随时可以杀……”

“哎哎……微臣不敢……”

赵匡胤连问三遍,这些人战战兢兢就是“不敢”。

“嗯,那好,既然你们不愿做皇帝,让我做,那朕就得定规矩了。你们以后必须各尽臣子的职责,今后不许再狂傲自大,目无天子了,明白吗?”

“啊……明白!”

打这后,这些节度使就老实了。

你看,赵匡胤做事儿,做到明面上,猜疑么?猜疑!有自信么?有自信!仁慈么?太仁慈了。

赵匡胤对待这些臣子,跟其他的开国皇帝截然不同。一般的开国皇帝,跟自己打天下的将领们基本上是能一同吃苦,不能一同享乐。等到政权稳固了,就开始拿功臣开刀了,大肆杀戮功臣,把功臣手中的权力收回来。这就是“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功臣亡”。可赵匡胤怎么样呢?咱知道,赵匡胤用了一手非常高明的手段——杯酒释兵权,就把这个事情和平地解决了。

赵匡胤是个讲义气的人,登基之后大封过去跟着自己拼杀的那些老哥们儿,什么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等等这些人都给加官晋爵,封为节度使、指挥使,一个个手握重兵。时间长了,赵匡胤心中十分不安。因为,唐末五代时期,兵力成为了权力、王朝的象征,谁手上有枪杆子,谁就能称王称霸当皇帝。赵匡胤自己不就是因为掌握禁军才来了个“陈桥兵变”抢了老柴家的江山吗?过去的一百年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在赵匡胤身上会不会再次历史重演?这让他寝食难安。

果然,宋太祖当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造反,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老鼻子的气力,总算把他们平定了。这下宋太祖更是对这些节度使们杯弓蛇影、疑心重重,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宋太祖就立刻派人去侦察核实,以防有变,都坐了心病了。宰相赵普看准时机也常常在赵匡胤耳边吹风,说这些掌兵权的将领威胁皇权。宋太祖最终决定为了皇权稳固计,为了好吃好睡计,为了清心无忧计,必须把这兵权去!

公元961年7月初的一天,宋太祖把这些过去的老战友们又都找来了,排摆酒宴,君臣开怀畅饮。酒至半酣之时,宋太祖突然停杯不喝了,脸上的喜色全无,愁云乍现,唉声连连,对左右侍卫一摆手,把这些人打法下去后,无限愁情地看着大家。把这些人都给看毛了,皇上怎么了这是?

“唉!”宋太祖终于开口了:“各位爱卿。如果没有大家的拥立,就不会有朕的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朕应该感谢大家。可是,这皇上真的就这么好么?真的就这么自在么?非也!非也啊!朕现在其实还不如各位哪!还没有朕当年做节度使的时候逍遥自在、悠闲快活呢。你们看,朕自从受禅以来,一年多了,何曾有一夜可以安然入睡的?没有啊,总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怀惧担心,惆怅百度啊!”

这下,群将更懵瞪了,“陛下为何发愁呢?”

宋太祖拍拍自己的龙椅,“众位爱卿,朕与你们都是故交了。朕也不妨直言。就说朕身后这把皇帝的宝座,天下哪个人不想坐呢?现在别看是我坐着,说不定哪天我就得被人给赶下来了。所以,朕现在整日为此担惊受怕啊!”

赵匡胤此言一出,众将吓坏了,皇上怀疑我们,我们性命够呛,还能喝酒么?全趴地上,捣蒜似的磕头,连声说:“陛下,您别这么说,现在天命已归陛下,国家已经安定,什么人这么胆大,敢有异心呐?”那意思,我们都不敢觊觎宝座。

赵匡胤笑了:“众位,众位,不必如此!朕是相信你们的!如果爱卿你们麾下有这样的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一旦他们定下计谋,把黄袍披到了卿等的身上,就算卿等不想坐,待到那个时候,骑虎难下,又有什么办法呢?”

开国功臣们的脑袋立刻就像马蜂窝了,嗡嗡作响,酒全醒了。这几句话比那醒酒药管用多了。这些人面色全变了,汗珠子往下直淌,一边磕头一边哭:“陛下!陛下!臣等愚昧想不到这里啊。臣等追随陛下以来,忠心耿耿,从无越轨行为,还请陛下看在多年追随的份上,指示臣等一条生路!”

“嗯!”赵匡胤一看心里高兴了,脸上还不能带出来,“哎呀!各位爱卿这是怎么话说的?各位请起请起,坐下来,听朕一言。”

众人赶紧磕了头,爬起来,坐下,专心等着赵匡胤说话。

赵匡胤看了大家一眼说话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如白驹过隙,转眼百年!所以说,朕想这荣华富贵也不过是多积攒些金银,满足自己的娱乐,让子孙不致贫苦而已。要想这样,太好办了,朕都为卿等想好了。卿等何不放弃兵权,远离是非,买一些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置办一个永久的产业。然后自己多买些歌童舞女,日夜歌酒、颐享天年。朕再与卿等约为婚姻,结成亲家,世代亲睦,上下相安、君臣无忌,岂不妙哉?各位爱卿,你们说呢?”

众将一听,赵匡胤这话太可以了,够明白了。怎么?这皇帝不错啊,起码他能让你自己选择道路,不像其他皇帝,得了天下就杀功臣。皇上既然忌惮我们,我们何必还在这儿待着呢?皇上说得好,给我们良田金银,我们干脆退归山林,别在这儿待着了,再待下去恐怕性命难保。所以大家心里也挺踏实了。他们再次起身跪拜在地:“陛下怜念臣等,以至于此,真所谓生死骨肉了!”

这一夜,君臣尽欢而散。一夜过去,到了第二天的早朝,这些人就上表说自己年老体衰,就辞职回家了。

这正是:

尾大原成不掉忧,白羊皇帝自有谋。

几杯美酒成良策,尽有兵权一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