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表达力练习题
5820100000005

第5章 语言艺术表达练习:用多种情感为语言调味(1)

美国著名演说家戴普曾勉励大家:“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令人心悦诚服的交谈能力更能迅速地获得成功和别人的钦佩了,这种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养出来。”的确,说话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那么,很多人都可以成为“语言大师”。如果你觉得自身的能力是可以靠时间来检验的,那么学会了语言这门艺术,绝对可以更快地发挥你的潜能。

人人都爱被赞美

根据亚布拉汗·马兹罗人生欲望五个阶段的理论,人类普遍具有渴望得到承认的欲望。而来自周围人的表扬与赞美的话语正好可以满足这一欲望,所以这就是人们为什么都喜欢被赞美的原因。

赞美是所有语言中最动人的声音,恰到好处的赞美能使人的心情愉悦。赞美是吸引人的语言,即便是简单的赞美也能振奋人心。但赞美要新,不可千篇一律,老套、俗气的溢美之词只会令人更加反感。所以,我们在赞美别人时,需要应用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恰到好处的语言。

有一个相貌出众的美女,她对别人反复称赞她长得很漂亮,已经感到十分厌倦,然而当有人告诉她,像她这样气质高雅的女人应该踏上荧屏去从事影视艺术,她心里就美得乐开了花。无独有偶,法国有个将军屡战屡胜,有人称赞他:“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他无动于衷,因为他认为打胜仗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当那人指着他的鬓须说:“将军,你的鬓须真可与美髯公相媲美。”这次,将军欣然地笑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可爱之处。只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一般人很少发现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即使你一时还没有发现更好的东西,也可以在表达的角度上有所变化和创新,这也是非常重要、能打动人心的。

赞美他人,需要在表达方式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采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富兰克林年轻时,在费城开了一家小的印刷所。那时,他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选举。在选举前夕,困难出现了:有个新议员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反对辞,在演说中,竟把富兰克林贬得一文不值。

遇到这么一个出其不意的敌人,是多么令人恼火!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讲述道:

“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我当然很不高兴,可是,他是一位有学问又很幸运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在议会里颇有影响。但我决不对他表现出一种卑躬屈膝的阿谀奉承,以换取他的同情与好感。我只是在隔数日之后,采用了一个别的适当的方法。我听说他的藏书室有几部很名贵又很少见的书,我就写了一封短信给他,说明我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能慨然地答应借我数天,他立刻答应了。”

富兰克林用一种不露痕迹的赞美方式,用借书来赞美新议员的博学多识、有鉴赏力,润物细无声,非常自然,而且起到了非常好的赞美效果。

赞美不是奉承,更不能用嘲讽、嫉妒的语气,只有真诚地对待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真诚的回应。

1.赞美别人有哪些益处?

2.赞美就是一味地奉承吗?

3.怎样做,才能令你的赞美之词耳目一新?

面对提问,给出最合适的回答

提问是人际沟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社交中,我们经常冷不防地被人家提问,有问必有答,如何做出让提问者满意的答复呢?又如何在答案中表现你的学识涵养和做人的风度呢?

同样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这说明回答问题有各种可能性,但是我们似乎应该认识到一点:在这众多的可能性中,只有一种是使提问者最满意的。但在另一方面,在某些场合——比如辩论中,回答者往往并没有给提问者想要的答案。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或者不想告诉听众答案。也许在回答者看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如何回答问题才是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一般认为,回答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而只有恰到好处的答案——而这明显是对回答问题者而言的。

没有一种问话会要求你在听到问题后一秒钟之内马上给出答案的,除非你自己想要表现出你的反应速度很迅速。你完全有时间想一想对方问话的意思,了解他的意图,然后再确定回答的方式和范围,再从容地作出回答。有些人似乎习惯于一边说话一边思考,但这并不是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一般人在脱口而出之后,马上就后悔说出了那样的话,因为那样的话本来不应该说,或者完全可以说得更好。

所以,不要急着回答。你可以试着对提问者的意思进行解释,并且试着夸赞提问者几句。这会让你真正了解提问者的意思,并且得到他的好感,你还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好好整理一下你的思绪。

对问题做出判断,揭示其隐藏的意图。如果你怀疑对方另有意图的话——不管对你有利或不利——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问一下对方真正的意图是什么。你可以问他:“告诉我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让我说的是什么?”

你可以建立一个桥梁,由此进入到你的回答阶段,这可以算作解释对方问题的一部分。一位议员被问及:“你反对加税吗?”那位议员回答道:“这位先生想要知道我是否反对加税。实际上,你真正想问的是,我们是怎样使美国人民更加富裕?让我告诉你我们对于复苏经济的计划……”这个议员十分巧妙地把对方的问题过渡到自己想要回答的问题上。

这样你首先要对你的答案进行设计,就是我们前面所说过的“思维”过程——相对于你把它陈述出来而言。当然,对待一般的问题,你必须用你的知识对此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实际回答,不然的话,就会犯了狡辩的错误,从而给人不真诚的感觉。

如何回答常见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不同的回答技巧。

1.对于是非型问题的应答技巧

提问者想要你用简单的几个字来回答,这当然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类问题往往埋有陷阱,因为简单往往导致误解。除非在法庭上,你不需要回答是非型的问题,你应该直接回答为什么“是”或“不是”。

2.对于选择型问题的应答技巧

有人问:“你们公司的目标是增加投入还是减少人员?”这样的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答案可能不在他给出的选择项内。不要被提问者提出的问题所干扰,按照事实说吧!回答上面的问题可以是:“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最优质的产品。”

3.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的应答技巧

当你被问及那些关于个人秘密等不便回答的问题的时候,直接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说出来。你必须给出你的理由,否则将会被认为是不真诚。

4.对于倾向性问题的应答技巧

“你不再打你的老婆了吗?”而事实上你并没有打过老婆。又或者“此次调价对你们公司造成了多大损失”?事实上你们公司一点儿都没有受到损失。回答这类问题可以直接跳过对方的假设,用事实说话。

5.问题很多时的应答技巧

对方发出一系列问题的时候,你没有必要一一回答。你应该说:慢一点,我的朋友,然后再一次回答一个问题。

当有人用那些你不想或者不能做出正面、直接回答的问题来为难你时,你还可以用一下这些方法来回答应对。

(1)答非所问,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回答

当你不想回答对方的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回答他。

比如,对方问你:“周末做什么?是不是去约会呀?”你不想告诉他,于是你可以说:“没什么特别的事。”这样,提问的人就不会再刨根问底了。

(2)巧用反问,转换角度来回答

有些问题可能是比较刁钻的问题,它可能是一个含沙射影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陷阱,这些问题可能使你感到尴尬。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回答。

一个外交官被一群记者围住,要求他就前几天国会某位议员发表的演讲发表一下意见,那位议员讲的是一个国际上的政治敏感话题。这个外交官回答道:“你们要我说,我当然可以说。但是我的态度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了,因此,我没有必要把它说出来。”

(3)间接回答,巧用幽默解围

有些场合,对方可能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或者刺探你的真实意图,或者就是想刁难你,使你不便直接给出回答,这时候你可以间接地做出回答。

英国首相丘吉尔因为力主和苏联联合对抗德国,一位记者诘难他说:“你为什么老是替斯大林说好话呢?”丘吉尔回答道:“如果希特勒侵入了地狱,我同样会在下议院为阎王讲情的。”

另外,还必须注意的是,当你在回答问题时,态度一定要恳切。要让你的提问者感到你正在努力、真诚地回答他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有人在寻求信息,你就要表现得很专业,让对方觉得你的答案是很可信、无懈可击的。

对那些抱有敌意的提问者,最好保持你优雅的风度,不要因为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尴尬难堪的问题,你就毫不留情地反击他。那样只会让你丢掉涵养,不论何时,你都应该冷静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以便这些问题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

1.别人问题很多,又很八卦时你该怎么应对?

2.面对他人恶意的甚至陷阱式的问题,你是恼羞成怒还是优雅应对?

比林定律:该说“不”时就说“不”

著名的比林定律这样说: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它是由美国幽默作家比林提出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人对“不”羞于出口,面对别人的要求或请求,即使自己很忙、无能为力,也要勉为其难地答应。仔细回想一下,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的种种挫折与不如意,有多少是因为碍于情面,过于草率地答应了他人的要求,事后却发现自己力不能逮而造成的呢?喜剧大师卓别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会说“不”吧!那样,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美国作家比林正是通过这句话来告诉我们:学会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拒绝,我们的人生会轻松很多。

说“不”是一种谈话艺术,更是一种权利。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要用适当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者答应以及拒绝要求。在拒绝别人时要讲究技巧,拒绝的理由要合情合理,要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公司的职员要求加薪大概是公司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种事情好像经常发生。一位才进公司三个月的小姐急匆匆地跑过来要求泰森加薪。她的工作状态确实不错,而且泰森也并不想挫伤她的积极性,但是却没有办法答应她。事实上,泰森已经有过无数次类似的经历,他知道,拒绝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带任何批评、顽固的态度,而是应该美言她几句——我们知道,这样并不花我们什么东西,于是泰森对她说:

“艾利斯,你在过去三个月里确实表现得很出色,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能看到你突飞猛进,公司方面十分满意你的工作。但是,因为你刚来公司,公司有些规定你可能不是很清楚。一般而言,到职不到一年的职员,我们是不会考虑调整薪酬的。当然,如果你特别出色的话,我们有另外的规定。针对你的情况,我建议你再工作一段时间,到四月的时候,公司会开始全面地评估你的工作效绩。而到时候你已经来公司半年了,如果你的绩效会更好,用不了一年的时间,我们会调整你的薪酬的。”

泰森拒绝艾利斯的理由十分直接,那就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这样,用他诚恳的态度让艾利斯相信,他拒绝她的加薪要求绝对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有问题,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他还给她一个可以预料的未来目标,从而激励了她继续努力工作,我们不得不说泰森做得非常出色。

对拒绝员工而言,公司的规章制度确实是一个十分合理的借口,但是如果换作是顾客的话,如果还拿公司的规章制度来作为推辞或拒绝的理由的话,就不那么合理。因为这会让顾客觉得,好像公司只看重规则,而不关心顾客。

某一个顾客想要小批量订购你们公司的产品,但是你们公司却不做这么小的业务。一般人会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公司只做大宗业务。”这样说多少有点儿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你不妨说:“我们在这一行里,是最便宜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公司接的订单量都很大,一般都在十二件以上。对我们和顾客而言,小于这个限额的都是不划算的。我只能就十二件的价格,给你一个报价。”这样的回答听上去让人舒服多了。它并不让人觉得冷冰冰的,而是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这样的回答,虽然是表达了拒绝的意思,但是顾客对公司的印象却不会变差。

策划部的经理希望你能够调入他的部门工作,但是你却想继续待在销售部。你总不能直接对对方说:“我不想去。”或者找个蹩脚的理由来拒绝对方吧——除非你不想和他搞好关系,而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做的恐怕不是很好,因为毕竟他是在给你一个机会。总之,你最好不要直接回绝他。当你确实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之后,诚恳地对他说:“洛克,我非常感谢你给我这样的机会到你的部门做事。我考虑了很久,这个机会对我来说确实有诱惑力。但是,经过慎重的考虑,我还是觉得待在销售部更加适合我,而且这样也能够使我对公司做出较大的贡献。再一次感谢你的赏识,谢谢你。”

这个借口十分合理:对公司和个人而言,留在原部门都更加有利,使人没有反驳的余地。这样的理由通常能够发挥它的作用,即使是那些不讲道理的人。

塔夫脱总统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对我们可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