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5820700000005

第5章 自我的认知与救赎——人顺随众又不失真性(4)

道学玄理

庄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情愿将错误全部推脱在他人身上,也不愿承认自己有错,并深刻反省自己错误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相反,那些敢于正视自己缺点,勇于重新审视自己,并积极改正缺点的人则少之又少。

我们都知道,要想处理好社会关系,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别人。但是,做到正确认识别人的前提却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而只有那些勇于承认自身缺点和错误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改正缺点,完善和提升自己。正如一家世界级的著名IBM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一项原则,那就是:“不欢迎没有缺点的人。”因为,这家公司非常清楚,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缺点的人,只有不肯承认错误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甚至在别人给你指出来后,你仍然充耳不闻,不予理会,更不想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你就永远不会突破你的错误,也永远实现不了进步。所以说,一个处世者成功与否,不是看他是否犯下过错误,而是看他对待犯错的态度以及是否从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经这样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说的就是,不肯承认错误,有时候要比所犯错误本身的性质更恶劣。

通用汽车的总经理斯隆说:“人生本来便是一种充满实验和错误的过程,那些一生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毫无成就的人。”

许多人在犯了错时,心里总是不知所措,盘算着怎样把事实隐瞒,或者想着如何给自己的错误找到让人原谅的借口。其实,犯错也是生活的一种经验和阅历,勇于承认,更是鞭策自己的良方。

在某学校的社会科学课的课堂上,教授为了给学生们介绍苗族人的生活形态与风俗习惯时,播放了一段短片,短片是教授亲自去苗族人聚居的地方游览时拍摄的,内容大体是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风光以及苗族人的风土民情。

同学们看完这段丰富精彩的短片后,纷纷向教授提出了很多关于苗族人的问题。后来,有位女同学站了起来,她没有好奇地询问关于短片的细节,而是开口说道:“我觉得您不该拍这部短片,您这么做,显然侵犯了苗族人的人身自由和隐私。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是没有任何分别的,难道只因为他们保持传统的生活习惯,就该被当成动物般地观赏吗?这样对他们来说,实在太不公平。所以,请允许我说一句冒犯您的话,教授,您这一次做错了。”

被学生当众反驳和指责的教授霎时感到尴尬万分,心里觉得这个学生所说的有几分道理。可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教授的地位和尊严,他不假思索地反驳道:“我不认为我有错,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拍摄的短片是法律允许的,而且也是对苗族文化的一种宣传和欣赏。”

没想到,女学生听后再次深入地批判了教授的行为,二人争执不下,整个教室的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最后教授一气之下,摔门而出。

接下来的两堂社会科学课,那个女学生都没有再来。教授也不甘示弱,他让学生转告那个女同学:“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请转告她不必为这样一件小事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第三堂课时,女学生出现了,而且主动走到教授面前说:“教授,对不起。这几天我一直在宿舍检讨自己,虽然我们有各自的信仰和观念,但我忽略了您对教学所付出的心力,忽略了您尽心尽力地对教学负责任的态度。请您原谅我的莽撞。”

教授听后深感惭愧,他也真诚地回应女同学:“真高兴你来上课。其实,我的确有错。我只顾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却疏忽了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与关怀。我也要感谢你,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就此,师生二人相视一笑,握手言和。

跟这对师生相似的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相互误解,且不进行自我反省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且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很多事情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实现人与人的良性关系。

例如,当工作中的你不小心犯了错误,不要害怕,不要抱怨,不要推卸责任,更不需要找一些无谓的借口,而是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以自我反省的态度及时汇报给你的上司,这样不仅能让上司建立起对你的信任,也会对你知错和自省的态度感到赞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没有对错误的纠正,就没有前进的推动力。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与纠错的相互推动下成长与成熟起来的。所以,不要再逃避你的错误,不要再把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没有自知与自省的人永远都只能活在自己的狭隘世界里。

心灵小憩

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的心。诺尔斯曾经说过:“一个人承认错误就等于为自己增添了新的优点。”正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超越自我,趋向完善。这就是“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的深刻含义。

8.学会了“装傻”,你就不再是“傻瓜”

【原文】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天地》

【译文】

自认为愚昧的人,并非真正的愚昧;自认为迷惑的人,并非真正的迷惑。真正迷惑的人,一生也不见得能明白过来;真正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清醒。

道学玄理

说到傻,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真傻,一种是假傻。真傻一般指的是那些先天发育不佳的生理障碍。假傻就是原本聪明的人还要装出一副傻相。中国文化推崇的是后者,这可能与中国人讲究含蓄、内敛的品格有关,所以自古就有“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说法。但是“若愚”必得先“大智”,“糊涂”也需先“聪明”。所谓的“若愚”与“糊涂”,一定是在更高的层面装出来的。所以,庄子认为,倘若一个人清楚自身的愚昧和迷惑所在,那他其实是一种清醒。也就是说,懂得用愚昧来掩饰自己聪明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

我们总认为这个世界是由聪明人和傻瓜们组成的,而统治这个世界的则一定是聪明人,傻瓜只有当臣民和下属的份儿。可是老庄却一向极其推崇“装傻哲学”,也就是说,平时对于那些傻里傻气、呆头呆脑、看似愚不可及的人,绝不能掉以轻心,他们可能都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相反,对于那些自作聪明,并总是急切展现自己智慧的人,结局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前有个古玩贩子去乡村收集古玩,看到一个农民用珍贵的古董小碗盛猫食,他想高价买下那只猫,然后再装作漫不经心地占有那个古董。农民爽快地答应把猫卖给他了。可是当他提出顺便把碗一起带走时,农民却笑了笑说:“那可不行,我还要指着它多卖几只猫呢。”古董贩的如意算盘彻底被打翻了,却花大价钱买了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小猫。最终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看完了这个小故事,古董贩子和憨厚的农民,究竟谁更聪明,究竟谁看起来更傻,想必你也已经了然了。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中也比比皆是。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年幼时个性孤僻,很容易害羞,而且长得一脸呆相,因此常常遭到伙伴的捉弄和欺负。比如,小伙伴们会把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到他面前,让他选择,而他总是选择那个五分的。所以小伙伴们都认定他是个超级大弱智,然后每一次都是淹没在伙伴的嘲笑声中。不久后,有个人问他:“你难道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多吗?”威廉·亨利·哈里逊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回答:“我当然知道,可如果我像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一样选择了一角的硬币,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